一种光照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3023发布日期:2018-06-12 18:3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光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照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很多透明材料被应用于建筑上,如工业建筑行业的阳光房和农业建筑行业的大棚。阳光房的建筑材料普遍为有机玻璃,大棚的建筑材料普遍为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制成的无色透明膜。不管以何种材料制成的透明房,都普遍存在一个缺点,即透光度过高,在夏季温度较高的几节,直接导致室内温度过高,不宜人居住以及不宜植物生长。

在农业建筑领域,大棚的使用对农作物起到的是早熟增产的作用,不同植物的光饱和点不同,并且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光照强度也不尽相同,若大棚覆盖膜透光度过高,使大棚内温度过高,对植物的早熟增产起到的往往是副作用,并且也会导致大棚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设计一种光照调节系统,以适应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光照强度,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照调节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透明建筑透光率过高,导致建筑内温度过高,影响居住的舒适感的问题,以及针对植物不同阶段所需光照强度不同,可以随时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照调节系统,包括中空的遮光结构、控制单元、光强感应单元、固液分离单元、颗粒传送单元、混合单元和冷却单元,以及在所述光照调节系统内循环流动的遮光悬浮液;所述遮光悬浮液,所述遮光悬浮液由液体和有色固体小颗粒混合形成;所述光强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遮光结构的后方,所述光强感应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遮光结构具有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和所述工质进口连接,用于输出液体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冷却单元连接,用于输出分离后的有色固体小颗粒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颗粒传送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单元和所述颗粒传送单元连接;所述混合单元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颗粒传送单元;所述混合单元的输出和所述工质出口连接。

其中,所述遮光结构包括工质进管、工质出管和工质通道板;所述工质进管和所述工质出管内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工质通道板为至少一根中空状的工质通道管组成的平面,所述工质通道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工质通道管的进液口与所述工质进管的内腔连通,出液口与所述工质出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工质进管设有工质进口,所述工质出管设有工质出口。

其中,所述工质进管和工质出管均设有自动阀门。

其中,进一步包括光照探测器,所述光照探测器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液体为水。

其中,所述有色固体小颗粒的密度与液体相等。

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混合单元和所述工质进口之间的预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预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发光器和强度检测器,所述检测发光器和所述强度检测器之间通过所述遮光悬浮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之处在于:在遮光结构内灌输遮光悬浊液,有效的降低了透明房的透光率,使房内的光照强度降低,温度降低,给居住的人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在农业领域,本实用新型一整套光照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大棚内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自动调节遮光结构的透光度,使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均可以照射到适中的光照强度,以便于更好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光照调节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照调节系统,包括遮光结构1、控制单元2、光强感应单元3、固液分离单元4、颗粒传送单元5、混合单元6、冷却单元7和遮光悬浊液(图未示出)。遮光悬浮液在所述光照调节系统内循环流动。

其中,所述光强感应单元3设置在所述遮光结构1的后方,所述光强感应单元3和所述控制单元2连接;所述遮光结构1具有工质进口(图未示出)和工质出口(图未示出);所述固液分离单元4和所述工质进口连接,用于输出液体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冷却单元7连接,用于输出分离后的有色固体小颗粒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颗粒传送单元5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单元2和所述颗粒传送单元5连接;所述混合单元6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却单元7和所述颗粒传送单元5;所述混合单元6的输出和所述工质出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光照调节系统所述遮光结构1包括工质进管11、工质出管12和工质通道板13;所述工质进管11和所述工质出管12内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工质通道板13为至少一根中空状的工质通道管14组成的平面,所述工质通道管14具有进液口(图未示出)和出液口(图未示出),所述工质通道管14的进液口与所述工质进管11的内腔连通,出液口与所述工质出管12的内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质进管11设有工质进口,所述工质进口与所述冷却单元7相连接。所述工质出管12设有工质出口,所述工质出口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4相连接。所述工质进管11和工质出管12均设有自动阀门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悬浊液为液体与有色固体小颗粒混合形成的有色混合液,所述固体小颗粒的密度接近液体密度,处于悬浮状态,从而来遮挡光照。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液体为水。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光强感应单元3对室内的光强进行感应,当其感应到室内光强高于或者低于预设定值时,光强感应单元3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打开工质出管12上的自动阀门15,将遮光结构1内的混合溶液排出,混合溶液先经过固液分离单元4,将有色固体小颗粒分离出来后传送到颗粒传送单元5,过滤后的液体传送到冷却单元7中。控制单元2所需的遮光度,控制颗粒传送单元5输送一定质量的固体小颗粒至混合单元6内。经冷却单元7所冷却的液体接着进入混合单元6内进行混合,使有色固体小颗粒和液体混合均匀,确保混合溶液的遮光度均匀。混合后的遮光悬浊液通过工质进管11上的自动阀门15,液体经过工质进管11流入遮光结构1。以此循环,可以根据室内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光照强度不同自行调节遮光结构的遮光率,有助于植物更好的生长,也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以给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优选地,在混合单元和工质进口之间设置预检测单元(未图示),所述预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发光器和强度检测器,所述检测发光器和所述强度检测器之间通过所述遮光悬浮液。检测发光器发出的光线经过遮光悬浮液后被强度检测器接收,从而提前测得透过遮光悬浮液的光照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方案,本实施例所使用液体为水,固体小颗粒的密度为1g/cm3,固体小颗粒呈黑色与水的质量百分比如以下表1所示:

表1固体小颗粒呈黑色与水的质量百分比及光照度

实验证明,通过改变固体小颗粒与液体的比例,可以调节遮光结构1的遮光度,从而达到改变室内光照强度的目的,以达到使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均能照射到适宜的光照强度的目的。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