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氧休息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885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增氧休息养殖池。



背景技术:

在目前高档鱼的养殖过程中,为了保障高档鱼的良好生长及极低的死亡率,高档鱼对水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温度和氧气量方面,若采用大的气石增氧,容易产生气泡病;直接在养殖池内设置加热棒控温,容易使得局部温度过高,都不能良好的控制养殖池的温度和供氧,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致病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氧休息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增氧休息养殖池,包括设置在养殖池中部水面之下的,将养殖池分割成左部休息池及右部喂养池的中间隔墙,在中间隔墙的下方开孔,在开孔上安装有栅栏,在养殖池底部设有封闭夹层,在喂养池右侧安置有气泵,气泵的输气总管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的喂养池供气管沿喂养池侧壁延伸至喂养池底部后与匀距安装在喂养池底部的多个喂养池柱状纳米气石连通,另一路的休息池供气管抵达休息池左侧壁后向下延伸至休息池底部后与匀距安装在休息池左侧壁上的休息池柱状纳米气石连通,在休息池下方的夹层内安装有均匀分布于休息池底的加热电阻丝,在喂养池柱状纳米气石上安装有环绕加热管,环绕加热管的供电导线穿入下方的封闭夹层后与加热电阻丝的供电导线一同与外部电源连接。

而且,在休息池的左侧壁水面上方安装有诱导灯。

而且,所述中间隔墙顶端距离水面的距离为鱼体高度的1.2-1.5倍。

而且,所述环绕加热管的功率大于加热电阻丝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喂养池与休息池相分离的结构,使鱼类在进食后得到更好的休息环境,为养殖鱼类减少活动量,快速增长提供条件。

2、本实用新型采用柱状纳米气石,产生气泡均匀,小而密集;

3、本实用新型在休息养殖池底部均匀加热,底部加热与上部加热水流相混合,温度随水流均匀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实施方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增氧休息养殖池,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养殖池1中部水面之下的,将养殖池分割成左部休息池及右部喂养池的中间隔墙3,在中间隔墙的下方开孔,在开孔上安装有栅栏11,在养殖池底部设有封闭夹层7,在喂养池右侧安置有气泵5,气泵的输气总管4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的喂养池供气管6沿喂养池侧壁延伸至喂养池底部后与匀距安装在喂养池底部的多个喂养池柱状纳米气石8连通,另一路的休息池供气管2抵达休息池左侧壁后向下延伸至休息池底部分别与匀距安装在休息池左侧壁上的休息池柱状纳米气石13连通,在休息池下方的夹层内安装有均匀分布于休息池底的加热电阻丝12,用于休息池底的保温,在喂养池柱状纳米气石上安装有环绕加热管9,环绕加热管的供电导线10穿入下方的封闭夹层后与加热电阻丝的供电导线一同与外部电源1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中,为了诱使餐后的养殖鱼类由喂养池返回休息池或使在休息池内的养殖鱼类知道在喂养池中已经投食,在休息池的左侧壁水面上方安装有诱导灯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中,为使养殖鱼类在喂养池与休息池之间自由往返,同时又能有效形成上下水流循环,所述中间隔墙顶端距离水面的距离保持在鱼体高度的1.2-1.5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中,为使在喂养池与休息池之间形成循环水体,所述环绕加热管的功率大于加热电阻丝的功率,被环绕加热管直接加热的热水急剧上升,上升后的水流跨过中间隔墙分散到休息池中,休息池中底部冷水水流穿过栅栏后在环绕加热管附近被加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