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2568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犊牛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牛舍,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犊牛舍。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肉牛的养殖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对于犊牛而言,保温取暖和环境的干燥显得特别重要,由于犊牛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较弱,因为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气温突然下降或持续低温会使犊牛感冒,因此保暖措施对于犊牛阶段非常重要,另外犊牛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比较苛刻,特别喜欢干燥的生活环境,若处于潮湿和粪便堆积的圈舍内,犊牛容易感染病菌拉稀,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牛舍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供给犊牛充分运动的空间和保温取暖设备,并且该牛舍的通风透气好,方便排除圈舍的粪便的犊牛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犊牛舍,包括由保温墙、支架和顶棚搭建而成的舍体;所述舍体内设有圈舍和过道,所述圈舍内分隔成运动区和牛床;所述运动区的地板为漏缝地板,所述圈舍底部倾斜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最低端连接排粪沟;所述牛床内设有多个保温舍;所述保温舍由内外壳以及内外壳之间的加热层组成;所述加热层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牛床底部从上至下依次为木板、保温层和底层。

优选地,所述保温舍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舍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棚由内外彩钢瓦,以及内外彩钢瓦之间填充的泡沫层组成。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高压水枪;所述高压水枪的进水端连接高压水箱。

优选地,所述排粪沟倾斜设置在所述舍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犊牛舍舍体由保温墙、支架和顶棚搭建而成的舍体;圈舍内分隔成运动区和牛床;将舍体内布局为适合犊牛好动的习性,犊牛可以在运动区充分运动,并能在牛床上休息;运动区的地板为漏缝地板,方便将粪尿排至底部,使得舍体上保持干燥;2、圈舍底部倾斜设有底板;底板的最低端连接排粪沟,方便将粪尿排出舍体内,大大节省清扫圈舍的劳动力;3、牛床内设有多个保温舍;保温舍由内外壳以及内外壳之间的加热层组成;加热层内设有电热丝,在寒冷气候下,根据犊牛的需求,加热电热丝,这样保温舍内便能保持一定温度,提供犊牛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牛床底部从上至下依次为木板、保温层和底层的结构使得保温舍内热量不会大量与外界进行交换,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犊牛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犊牛舍的保温舍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犊牛舍,它包括由保温墙1、支架2和顶棚3搭建而成的舍体;该顶棚3由内外彩钢瓦,以及内外彩钢瓦之间填充的泡沫层组成;舍体内设有圈舍4和过道5,圈舍4内分隔成运动区41和牛床42;运动区41的地板为漏缝地板,圈舍4底部倾斜设有底板6;底板6的最低端连接排粪沟7;确保粪尿排除方便,排粪沟7倾斜设置在舍体的底部,牛床42内设有多个保温舍8;保温舍8由内外壳以及内外壳之间的加热层组成;加热层内设有电热丝;牛床42底部从上至下依次为木板421、保温层422和底层423;为了实现保温舍8内的温度的智能调控,保温舍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9,舍体内设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与温度传感器9和电热丝电性连接;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保温舍8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将指令传递给电热丝,电热丝加热产生热量,供给保温舍,供犊牛取暖;为了方便冲洗底板6上的粪便,在支架2上设有高压水枪21;高压水枪21的进水端连接高压水箱,由高压水枪冲洗使得底板6上的粪便更容易被冲走;高压水箱通常由高压气泵来提供压力,该技术为常规手段,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