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钓打窝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1275阅读:3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钓打窝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钓打窝船。



背景技术:

打窝船通常设有投料机构,可以航行至打窝区域时,通过投料机构将打窝窝料投入水中。打窝船的使用范围大,操作灵活性强,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的打窝船的主要结构是:在一只遥控船的上部安装一个可以翻动和打开的料筒,在船航行至打窝区域时,将料筒中的打窝窝料投入水中。这种结构的打窝船的缺陷是,遥控船只能从中间、侧面或后面投饵,窝料成堆卸下,窝料分散不均匀,起不到很好的诱鱼效果,而且浪费钓鱼窝料。

申请号为2017210021643的《一种垂钓打窝船》,通过甩轮将饵料打飞,从而饵料甩出,本实用新型容易物料飞溅散落,从而造成饵料洒落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均匀、精准投放饵料,不会造成饵料散落的垂钓打窝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垂钓打窝船,包括:船身1、设于船身1上的用于带动所述船身1在水上行驶的至少一个推进器,船身1上还设有斗状投料仓2,投料仓2下方设有旋转轴3,旋转轴3由旋转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其特征在于,投料仓2上方设有物料罩4,物料罩4为上、下开口的倒立斗状,物料罩4下开口直径小于投料仓2上开口直径,物料罩4和投料仓2之间留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投料仓2内壁设有纵向设置的内凹导料槽5。

进一步,船身1前部或后部设有翻料斗6,翻料斗6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气缸7,由第一伸缩气缸7控制翻料斗6的翻转。

进一步,推进器、旋转电机、第一伸缩气缸7遥控控制,并且旋转电机转速可控制。

进一步,物料罩4通过支撑柱8与投料仓2支撑连接。

进一步,物料罩4与投料仓2之间的支撑柱8上套有压缩弹簧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投料仓旋转过程中,将饵料旋转离心,饵料在离心力作用下,饵料从物料罩4和投料仓2之间的缝隙中飞射出来,以抛物线形式落入水中,投料迅速、均匀;

(2)旋转离心的飞溅饵料被物料罩回收回落投料仓。避免投料不均匀;

(3)通过控制投料仓的旋转速度,来控制饵料的旋转离心力,从而精准控制投料范围。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投料迅速,不会造成饵料散落,并且投料范围精准可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钓打窝船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钓打窝船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投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船身-1、投料仓-2、旋转轴-3、物料罩-4、导料槽-5、翻料斗-6、第一伸缩气缸-7、支撑柱-8、压缩弹簧-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钓打窝船,包括:船身1、设于船身1上的用于带动所述船身1在水上行驶的至少一个推进器,船身1上还设有斗状投料仓2,投料仓2下方设有旋转轴3,旋转轴3由旋转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其特征在于,投料仓2上方设有物料罩4,物料罩4为上、下开口的倒立斗状,物料罩4下开口直径小于投料仓2上开口直径,物料罩4和投料仓2之间留有缝隙。

为了将投料仓2中的饵料整体旋转分离,进一步,投料仓2内壁设有纵向设置的内凹导料槽5,导料槽5可促进饵料整体旋转,另外导料槽5对物料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船身1前部或后部设有翻料斗6,翻料斗6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气缸7,由第一伸缩气缸7控制翻料斗6的翻转。可在指定目标位置随意投放饵料。

进一步,推进器、旋转电机、第一伸缩气缸7遥控控制,并且旋转电机转速可控制。本结构便于远距离控制打窝船,并且控制投料范围。

进一步,物料罩4通过支撑柱8与投料仓2支撑连接。

投料仓2旋转过程中,支撑柱上的固定螺丝容易松动,造成物料罩的松动,旋转过程中物料罩4晃动,影响打窝船的平衡。进一步,物料罩4与投料仓2之间的支撑柱8上套有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9的回弹可缓冲螺丝松动带来的支撑柱晃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