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下菌类种植自动化灌溉及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488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下菌类种植自动化灌溉及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下菌类种植自动化灌溉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食用菌种植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的种植规模不断的扩大,食用菌的种植难度也在不断的提升,现有的食用菌种植方式已无法满足规模化食用菌种植需求。

根据食用菌的特性,其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因此,在种植时食用菌时,一般需要经常对种植地进行灌溉洒水,以保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适应食用菌的生长;目前对食用菌种植地的灌溉洒水一般为人工拿着水管进行洒水,但是这样原始的洒水方式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并且不能根据食用菌对湿度的要求进行精确的灌溉洒水,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规模的食用菌种植;目前也有一些自动化的灌溉系统,比如申请号为CN201420141840.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林下食用菌栽培自动灌溉系统,其包括电磁阀、主水管和痕灌管,主水管连接痕灌管和水源,电磁阀设在所述主水管上;使用时,电磁阀根据食用菌栽培料含水量状况控制自动供水;还包括无线传输天线、传感器显示及控制设备、传感器探头、传感器探头用于探测食用菌栽培料含水量状况、并将信息传递给传感器显示及控制设备,传感器显示及控制设备通过控制电磁阀实现自动供水。

上述的自动灌溉系统虽然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灌溉,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此系统不能对种植地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远程监控;2、此系统的水源与主水管连通,灌溉水通过主水管进入到痕灌管,通过痕灌管上的控水头对种植地进行灌溉,因为水在主水管和痕灌管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从靠近水源的控水头流出,水在主水管和痕灌管中的水压就会越来越低,如此,越远离水源的控水头处的水压就越低,喷出的水就越少,就会导致对种植地的灌溉不均匀,影响整个种植地食用菌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林下菌类种植地能够远程监控、自动灌溉,并且灌溉均匀的林下菌类种植自动化灌溉及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林下菌类种植自动化灌溉及监测系统,包括灌溉系统和监测系统,灌溉系统包括主水管和痕灌管,检测系统包括无线传输天线、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控制器和湿度传感器,无线传输天线与控制器电连接,灌溉系统的主水管包括第一主水管和第二主水管,第一主水管和第二主水管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第一主水管和第二主水管平行设置,痕灌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第一主水管和第二主水管上,痕灌管为圆筒形,痕灌管靠近种植地的下半圆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喷水孔,第一主水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来水管,第一主水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堵塞头,第二主水管靠近第一来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堵塞头,第二主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来水管,第一电磁阀安装在第一来水管上,第二电磁阀安装在第二来水管上;监测系统还包括电杆、信号接收器和电脑,信号接收器与电脑电连接,无线传输天线与信号接收器之间传输信号,无线传输天线安装在电杆的顶部,控制器安装在电杆上,湿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种植地土壤中和离种植地1-1.2米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来水管和第二来水管上均连通有支水管,所述支水管上连通有第三电磁阀,所述支水管远离第一来水管和第二来水管的一端均连通有营养液管,所述营养液管连通有营养液箱,所述营养液箱与第三电磁阀之间连通有水泵。

进一步,所述第一来水管和第二来水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叶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水管和第二主水管上均等距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痕灌管、第一主水管和第二主水管的两端均设置外螺纹,所述痕灌管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进一步,所述电杆上还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无线传输天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1.8-2.0米。

进一步,所述电杆上还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蓄电池和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灌溉时,同时从相对的第一主水管和第二主水管端部注入水,水在第一主水管、第二主水管和痕灌管中流动时,两端的水同时向中部流动,痕灌管内的水压均匀,对种植地的灌溉也就均匀;

2、本实用新型的痕灌管为圆筒形,且痕灌管靠近种植地的下半圆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喷水孔,在水从喷水孔喷出之后,就可以垂直向下的呈扇形喷射,喷射的面积广且均匀,对种植地的灌溉也就更加均匀;

3、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传输天线可以将监测的湿度数据和种植地的实时录像传输到信号接收器,并由电脑进行显示,管理人员能够远程的对种植地的湿度和种植地进行监控,更方便管理;

4、本实用新型在灌溉水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水中掺入营养液,使得营养液与水一起均匀的灌溉到种植地,食用菌的长势更好;

5、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种植地的面积大小搭配与种植地面积匹配的主水管和痕灌管,并且可以直接在主水管和痕灌管上搭设遮阳网,适用性非常广,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林下菌类种植自动化灌溉及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主水管或第二主水管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痕灌管的示意图;

图4为旋转叶片处的示意图;

图5为痕灌管喷水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电路架构图。

其中,第一主水管1、第二主水管2、痕灌管3、无线传输天线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控制器7、湿度传感器8、支撑杆9、喷水孔10、第一来水管11、第二来水管12、第一堵塞头13、第二堵塞头14、电杆15、信号接收器16、电脑17、支水管18、第三电磁阀19、营养液管20、营养液箱21、水泵22、连接块23、旋转叶片24、螺纹孔25,外螺纹26、太阳能电池板27、蓄电池28、摄像头2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

一种林下菌类种植自动化灌溉及监测系统,包括灌溉系统和监测系统,灌溉系统包括主水管和痕灌管3,检测系统包括无线传输天线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控制器7和湿度传感器8,无线传输天线4与控制器7电连接,灌溉系统的主水管包括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上铰接有支撑杆9,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平行设置,痕灌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在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上,如图3所示:痕灌管3为圆筒形,痕灌管3靠近种植地的下半圆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喷水孔10,第一主水管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来水管11,第一主水管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堵塞头13,第二主水管2靠近第一来水管11的一端设有第二堵塞头14,第二主水管2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来水管12,第一电磁阀5安装在第一来水管11上,第二电磁阀6安装在第二来水管12上;监测系统还包括电杆15、信号接收器16和电脑17,信号接收器16与电脑17电连接,无线传输天线4与信号接收器16之间传输信号,无线传输天线4安装在电杆15的顶部,控制器7安装在电杆15上,湿度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种植地土壤中和离种植地1-1.2米处,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和湿度传感器8均与控制器7电连接。

第一来水管11和第二来水管12上均连通有支水管18,支水管18上连通有第三电磁阀19,支水管18远离第一来水管11和第二来水管12的一端均连通有营养液管20,营养液管20连通有营养液箱21,营养液箱21与第三电磁阀19之间连通有水泵22。食用菌生长需要定期的灌溉营养液,将营养液通过支水管18与主水管混合,通过灌溉水的时候,将营养液灌溉到种植地,灌溉更加均匀,也更加的方便。

第一来水管11和第二来水管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叶片24。水在第一来水管11和第二来水管12中流动的时候,水的冲击力可以使旋转叶片24旋转,旋转叶片24的旋转可以对水形成搅动,将营养液和水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如此,营养液的灌溉就会更加的均匀。

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上均等距的开设有螺纹孔,痕灌管3、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的两端均设置外螺纹26,痕灌管3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痕灌管3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的螺纹孔上,可以拆卸和安装,方便转移和运输;并且当需要长度更大的主水管或者痕灌管3时,因为痕灌管3、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26,可以使用接头将痕灌管3和主水管的长度接长,以适应更大面积的种植地。

电杆15上还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7,太阳能电池板27电连接有蓄电池28,蓄电池28与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第三电磁阀19、湿度传感器8、控制器7和无线传输天线4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27可以发电,然后由蓄电池28进行蓄电,对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湿度传感器8、控制器7和无线传输天线4提供电源,不需要额外搭设电线到种植地,节省成本。

支撑杆9的长度为1.8-2.0米。这样的高度,还可以直接将主水管和痕灌管3作为种植大棚的支架,在主水管和痕灌管3上搭设遮阳网,对种植地遮挡光线,既不需要再搭建大棚支架,也方便管理者在种植地内走动,对食用菌进行管理。

电杆15上还设置有摄像头29,摄像头29与蓄电池28和控制器7电连接。摄像头29可以对种植地进行摄像,并由电脑17进行远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搭建时,可以根据种植地的面积大小进行配置第一主水管1、第二主水管2和痕灌管3,并使用支撑杆9将第一主水管1、第二主水管2进行高度的支撑,然后将第一来水管11螺纹连接在第一主水管1上,将第二来水管12连接在第二主水管2上,在第一来水管11上连接第一电磁阀5,在第二来水管12上连接第二电磁阀6,并将支水管18与第一来水管11和第二来水管12连接,在支水管18上连接第三电磁阀19,支水管18在于水泵22连接并再与营养液管20和营养液箱21连通;湿度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种植地土壤中和离种植地1-1.2米处。

使用时,太阳能电池板27发电,由蓄电池28进行蓄电,对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湿度传感器8、控制器7和无线传输天线4提供电源,湿度传感器8对土壤及空气湿度进行检测,摄像头29对种植地进行摄像,检测的数据和摄像的图像首先传输到控制器7,并有控制器7传输到无线传输天线4,由无线传输天线4无线传输到信号接收器16,并由电脑17对监测的数据进行显示,供管理者远程监控。

当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土壤及空气的湿度较小,不满足食用菌的生长要求时,控制器7控制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6打开,水通过第一来水管11进入到第一主水管1,通过第二来水管12进入到第二主水管2,然后分别从相对的第一主水管1和第二主水管2端部注入水,水在第一主水管1、第二主水管2和痕灌管3中流动时,两端的水同时向中部流动,痕灌管3内的水压均匀,对种植地的灌溉也就均匀,在通过痕灌管3上的喷水孔10灌溉时,在水从喷水孔10喷出之后,就可以垂直向下的呈扇形喷射,喷射的面积广且均匀,对种植地的灌溉也就更加均匀。

当需要灌溉营养液时,可以通过控制器7打开第三电磁阀19,水泵22将营养液箱21中的营养液经过支水管18泵入到第一来水管11和第二来水管12中,水在第一来水管11和第二来水管12中流动的时候,水的冲击力可以使旋转叶片24旋转,旋转叶片24的旋转可以对水形成搅动,将营养液和水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如此,营养液的灌溉就会更加的均匀。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