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播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7103发布日期:2018-08-07 21:37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部件结构,具体为一种自动播秧机构。



背景技术:

插秧是种植水稻的必要步骤,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传统人工播秧耗时耗力,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播秧这样的辛苦活。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省时省力的播秧机构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播秧劳作的辛苦,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能自动完成播秧作业且省时省力的自动播秧机构。

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动播秧机构,其技术方案包括秧盘装载部件、秧盘卸载部件、秧盘变位部件和秧盘播秧部件,其中

1、所述秧盘装载部件包括设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上的秧盘装载架,所述秧盘装载架上设有上、下多排可水平承放秧盘的秧盘放置层,各秧盘内按矩阵排布方式布置有竖直秧筒(各秧筒内可放置一株秧苗)。

2、所述秧盘卸载部件设于秧盘装载架的后侧,包括水平设置且前、后移动的推秧盘杆架,所述推秧盘杆架的高度对位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最上层秧盘的位置。

3、所述秧盘变位部件设于秧盘装载架的前侧,包括承载秧盘(由推秧盘杆架从秧盘装载架上推送过来)的秧盘承载架,所述秧盘承载架的位置高度与推秧盘杆架一致,秧盘承载架设于左右移动机构上,所述左右移动机构设于前后移动机构上。

4、所述秧盘播秧部件包括设于秧盘装载架上方的播秧架,所述播秧架底部设有左、右多排前后向的播秧杆,各播秧杆的底部至少设有前、中、后三根竖直的推秧柱销,播秧架的顶部通过左、右导向机构于机体框架上安装并连接在左、右上下往复运动机构上。

所述秧盘的规格尺寸为490mm×1240mm×21mm,所述秧筒的孔径为16.5mm,秧盘内秧筒的行、列数为28×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自动播秧机构中,秧盘播秧部件与秧盘卸载部件以及秧盘变位部件相配合能自动补充秧盘和实现自动循环播秧,只需要在机构开始前进行一次补秧盘工作,补秧后,机器自动运作,自主实现播秧工作,步骤简单易懂。

2、本实用新型一次工作能播秧苗一万株,相比于传统人工,只需要一个人便可完成作业,效率也远大于传统人工,降低人工作业强度,减少劳动危险性,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秧盘装载架;2、推秧盘杆架;3、秧盘;4、秧盘承载架;5、播秧架;6、播秧杆;7、推秧柱销;8、左右移动机构;9、前后移动机构;10、上下往复运动机构;11、升降机构;12、机体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自动播秧机构,其技术方案包括秧盘装载部件、秧盘卸载部件、秧盘变位部件和秧盘播秧部件。

所述秧盘装载部件包括立式秧盘装载架1,所述秧盘装载架1上设有上、下六排秧盘放置层,每排秧盘放置层均可水平承放一盘长方形状秧盘3,各秧盘3内按矩阵排布方式布置有竖直秧筒,各秧筒内可放置一株秧苗,秧盘3的规格尺寸为1240mm×490mm×21mm,各秧筒的孔径均为16.5mm,秧盘3内秧筒的行、列数为28×14;所述秧盘装载架1的左、右两端部安装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11上,所述升降机构11包括前、后两根作为导向的竖直光杆以及中间起升降作用的丝杆(旋合有螺母),丝杆的顶端连接升降电机,如图1所示。

所述秧盘卸载部件包括水平设置且前、后移动的推秧盘杆架2,所述推秧盘杆架2设于秧盘装载架1的后侧,推秧盘杆架2的高度对位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1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最上层秧盘3的位置,如图1所示。

所述秧盘变位部件包括承载秧盘3的秧盘承载架4,所述秧盘承载架4顶部的前、后长度大于一个横置秧盘3的宽度,或大于一个竖置秧盘3的长度,秧盘承载架4顶部的位置高度与推秧盘杆架2一致,秧盘承载架4的底部设于左右移动机构8上,所述左右移动机构8设于前后移动机构9上(左右移动机构8和前后移动机构9的机构类似于平置的升降机构11的结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9设于前、后机体框架12的底部,前、后机体框架12的上部框体作为秧盘承载架4的护框,其高度大于机体框架12顶部,其左、右宽度匹配左右移动机构8的移动范围,如图1所示。

所述秧盘播秧部件包括竖直的梯形播秧架5,所述播秧架5设于秧盘装载架1上方的前、后机体框架12之间,播秧架5的顶部通过左、右导向机构(播秧架5上的导杆配合于前、后机体框架12间横梁上的导向孔)于机体框架12之间安装并连接在前、后机体框架12上方设置的左、右上下往复运动机构10上,所述播秧架5底部设有左、右10排前后向的播秧杆6,各播秧杆6的底部设有前、中、后三根竖直的推秧柱销7,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自动播秧的运行方式为:

1、人工将六盘秧盘3分别放置于秧盘装载架1中的各排秧盘放置层上。

2、秧盘变位部件运行将秧盘承载架4对位于推秧盘杆架2。

3、推秧盘杆架2向前移动将第一排秧盘放置层上的秧盘3向前推送至秧盘承载架4上。

4、秧盘播秧部件上的10排播秧杆6上、下往复运动并通过推秧柱销7将秧盘承载架4上秧盘3内对位秧筒内的秧苗向下推出而实现自由落体播秧,10排播秧杆6向上回位时,秧盘变位部件带动秧盘承载架4上的秧盘3在水平面内作有序的位置变化,直至将秧盘3上所有秧筒内的秧苗全部播秧出去。

5、左、右升降机构11上升一个距离将下一排秧盘3(即第二排秧盘3)提升对位于推秧盘杆架2。

6、重复上述2、3、4、5步骤,从而实现对第二排秧盘3内秧苗的播秧,运行第3步骤时,第二排秧盘3将已播秧完毕的秧盘3向前推出播秧区,推出播秧区的秧盘3从秧盘承载架4前端跌落。

7、左、右升降机构11进行六次秧盘3的提升,从而自动完成秧盘装载架1上六盘秧盘3的播秧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