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量膜侧沟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2548发布日期:2018-06-12 18:28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量膜侧沟播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精量膜侧沟播机。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流行着“十年九春旱”的说法。谷子春季播种期间经常出现刮风、干旱现象,由于播种时的土壤墒情不足,严重影响播种质量和出苗效果。虽然有些地区在播前进行浇地,可部分缓解土壤墒情不足的缺点;但由于春季蒸发量大,一些地块上午还可正常播种,下午则无法正常播种。有些地区的有效积温少,提前播种因地温较低,无法有效出苗;正常时节播种,则谷子成熟推迟,影响下茬冬小麦的播种。而覆膜播种可以提高地温,保墒提墒,扩大谷子的种植范围。生产上的覆膜穴播方式,种子落在虚土层,影响出苗后根系的下扎,出现“掉死苗”和倒伏现象,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沟播方式则因无法保证土壤墒情而影响出苗质量。传统的作业方式效率较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由于谷子粒小、质轻、形状 不规则、流动性差异较大,当播量小时出现缺苗断垄,播量大时出苗多,间苗困难等现象,播种均匀性差。目前,还未见将旋地、覆盖地膜、膜侧开沟精量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有机结合,一次性作业的相关报道。本发明专利的播种方式为旋地、覆设地膜,同时在相邻两条地膜之间即膜侧进行开沟精量播种;深开沟,使谷子种在湿土层,利于种子吸收土壤水分;浅覆土,利于种子出苗;精量播种,可减少谷种,实现免间苗;镇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覆盖地膜,可达到保温提墒,集雨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旋地、覆膜、膜侧开沟、精量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同步进行以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播种质量,实现免间苗,容易掌控的精量膜侧沟播机。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精量膜侧沟播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由机架在作业过程中行进方向的前端至后端依次设有旋耕机构、覆膜机构、掩膜机构、精量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所述旋耕机构包括两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转轴、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发动机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周面上的多个旋耕刀;所述覆膜机构包括定轴,定轴的一端与机架固定,定轴的中部可转动套设有用于缠绕待覆设地膜的滚筒,定轴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阻挡滚筒以及缠绕于滚筒上的待覆设地膜从定轴上滑脱的限位板;所述掩膜机构包括两块呈八字形分布且大端开口朝向滚筒方向的拨土板,两块拨土板分别固定在机架上并对应滚筒两端的位置;所述精量播种机构包括分别对应所述滚筒两端的位置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圆筒形的机壳以及分别转动设置在机壳内的第二转轴,在机壳的上方设有开口并连接有用于盛放待播种子的播种箱,在机壳的下方设有开口并连接有用于开沟的V字形的开沟器,在第二转轴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凹槽,凹槽用于在第二转轴转动过程中将播种箱内的待播种子通过开沟器输送至开沟器所开设的地沟中;所述镇压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并对应滚筒的两端分布的两个支架,支架远离机架的一端设有镇压轮,镇压轮的轮轴通过链条与对应侧的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定轴、机壳以及第二转轴均垂直于机架在作业过程中的行进方向并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滚筒和定轴之间设有多个滚动轴承。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在定轴上设有与该螺纹孔配合安装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与机壳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5毫米。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上间隔设有多个覆膜机构以及与多个覆膜机构分别对应配合的掩膜机构、精量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

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将旋地、地膜覆设、膜侧精量沟播、镇压等多道工序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作业过程中,首选通过旋耕机构进行旋耕,然后通过覆膜机构敷设地膜,在通过掩膜机构将土壤均匀掩盖在地膜的两侧使地膜固定,最后通过精量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完成膜侧开沟精量播种以及播种后的镇压。通过旋地、铺膜、膜侧深开沟、浅覆土、精量播种、镇压等一次性作业的方式,不仅可以平整土地、保证播种质量、免少间苗、有效提高地温、保墒提墒、集雨,还可提高效率,减少田间作业次数,节省成本,推动谷子产业化、机械化的进程。

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方式是通过第二转轴的转动,由第二转轴上所开设的凹槽将种子从播种箱内输送至开沟器,再由开沟器输送至开沟器所开设的地沟内,最后通过土壤颗粒的自动回流将地沟内的种子掩埋,并通过对应的镇压轮进行镇压,使得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扎根。同时,第二转轴由镇压轮轮轴驱动转动,机架在拖拉机构的作用下行进的速度越快,则镇压轮转速越快,相应的播种速度快,机架在拖拉机构的作用下行进的速度越慢,则镇压轮转速越慢,相应的播种速度满,播种速度始终与机架的行进速度相适应,不受机架行进速度的影响,使得播种更加均匀,可有效避免缺苗断垄,间苗困难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覆膜机构和掩膜机构部分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精量播种机构的侧向剖视图;

图中标记:1、机架,2、旋耕机构,201、第一转轴,202、发动机,203、旋耕刀,3、覆膜机构,301、定轴,302、滚筒,303、限位板,4、掩膜机构,401、拨土板,5、精量播种机构,501、机壳,502、第二转轴,503、播种箱,504、开沟器,505、凹槽,6、镇压机构,601、支架,602、镇压轮,603、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量膜侧沟播机,包括机架1,机架1顶部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拖拉机或其他拖拉设备连接的挂钩,在机架1的底部由机架1前端至后端依次设有旋耕机构2、覆膜机构3、掩膜机构4、精量播种机构5以及镇压机构6。

旋耕机构2包括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一转轴201、用于驱动第一转轴201转动的发动机202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201周面上的多个旋耕刀203。在作业过程中,通过第一转轴201带动旋耕刀203高速转动进行耕地作业。

覆膜机构3包括定轴301,定轴301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定轴301的中部可转动套设有用于缠绕待覆设地膜的滚筒302,定轴30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阻挡滚筒302以及缠绕于滚筒302上的待覆设地膜从定轴301上滑脱的限位板303。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板303的中开设有螺纹孔,并配合安装在开设有外螺纹的定轴301上。作业中,可将成卷的待覆设地膜安装在滚筒302上,然后通过限位板303限位,将地膜的一端与土地固定,机壳501通过拖拉机带动机架1的行进以及滚筒302的转动进行地膜的连续覆设。为了使滚动在定轴301上转动的更加灵活,避免因运转不畅造成的地膜撕裂,在滚筒302和定轴301之间设有多个滚动轴承。

掩膜机构4包括两块拨土板401,两块拨土板401分别对应滚筒302两端的位置固定在机架1上,两块拨土板401呈八字形分布且大端开口朝向滚筒302方向,用于在随机架1行进过程中将由旋耕机构2打散的部分土壤聚拢并堆积于地膜的两侧,从而将地膜固定,避免被风吹松动,影响土地保墒。

精量播种机构5包括分别对应滚筒302两端的位置固定在机架1上的两个圆筒形的机壳501以及分别转动设置在机壳501内的第二转轴502,在机壳501的上方设有开口并连接有用于盛放待播种子的播种箱503,在机壳501的下方设有开口并连接有用于开沟的V字形的开沟器504,在第二转轴50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凹槽505,凹槽505用于在第二转轴502转动过程中将播种箱503内的待播种子通过开沟器504输送至开沟器504所开设的地沟中。实际运用中,可将机壳501设置为分体式,并设置多个第二转轴502,多个第二转轴502上所开设有不同规格尺寸的凹槽505,以根据不同种子大小以及要求的播种密度进行选择不同的第二转轴502完成播种作业。镇压机构6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并对应滚筒302的两端分布的两个支架601,支架601远离机架1的一端设有镇压轮602,通过镇压轮602的镇压作用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种子扎根。镇压轮602的轮轴通过链条603与对应侧的第二转轴502传动连接。第二转轴502由镇压轮602轮轴驱动转动,机架1在拖拉机构的作用下行进的速度越快,则镇压轮602转速越快,相应的播种速度快,机架1在拖拉机构的欧永霞行进的速度越慢,则镇压轮602转速越慢,相应的播种速度满,播种速度适中与机架1的行进速度相适应,不受机架1行进速度的影响,使得播种更加均匀,可有效避免缺苗断垄,间苗困难等现象。为了避免种子不经过凹槽505直接从壳体和第二转轴502之间的间隙落入到开沟器504中,第二转轴502的外周面与机壳50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轴201、定轴301、机壳501以及第二转轴502均垂直于机架1在作业过程中的行进方向并水平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中,在机架1上间隔设有多个覆膜机构3以及与多个覆膜机构3分别对应配合的掩膜机构4、精量播种机构5以及镇压机构6,可同时针对多行地垄进行覆膜及膜侧播种,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