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3058发布日期:2018-06-12 18:34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具体为一种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随着GDP增长将继续保持升势,与之相反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在近两年呈加速下滑,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形势,导致国内油籽压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由于国内产量限制及压榨量激增,中国油籽压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这是,国人开始启用生物科技早为植物油的新来源。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在油用牡丹的种植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种植大棚进行多滴培育。

现有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在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缺陷性,首先,一般的种植大棚需通过内部设置的多个梁柱进行征程,这会占用棚内本就有限的空间,其次,一般的种植大棚无法对棚外的水分进行隔离,而油用牡丹喜燥厌湿,当外部环境潮湿或下雨时,水汽会通过外部的土壤与棚内土壤接洽,从而影响棚内的适宜环境,造成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包括方形的框架、棚骨和支撑梁,所述框架顶部安装若干个弧形的棚骨,若干个所述棚骨底部安装若干个横向放置的支撑梁,所述框架两端的中部设置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方安装通风窗,所述框架底部安装隔离板,所述框架包括若干个横架和若干个纵架,所述棚骨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横向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安装若干个纵向放置的出水管,若干个所述支撑梁之间安装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梁两端的底部安装若干个承重杆,若干个所述承重杆底部设置若干个横向放置的支撑板,若干个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纵向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底座。

优选的,为了使棚体整体结构稳定,若干个所述横架和若干个所述纵架垂直交错连接,且所述纵架连接在不同平面的所述横架的连接拐角处。

优选的,为了使出水管能够将雨水或露水远离大棚排出,若干个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框架底部,且所述出水管的底部管口呈弧形结构且朝向所述框架两侧的外侧。

优选的,为了使多个承重杆能够将横梁稳定的安装在支撑板上方,若干个所述承重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角度不同,呈伞骨装结构。

优选的,为了使支撑柱在对装置进行制成的同时,节省大棚内部空间,若干个所述支撑柱平行设置,且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两端外部。

优选的,为了使通风窗能够通过自身启闭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流通,两个所述通风窗所处位置对应,且所述通风窗与所述框架之间呈活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横梁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若干个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每两个所述支撑梁之间。

优选的,为了使集水槽能够有效地对棚顶的水进行收集和排出,所述集水槽贴近在若干个所述棚骨的底部边缘,且所述集水槽的长度与多个所述棚骨的总长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通过纵横交错的框架作为支撑,使装置稳定的固定在种植区,通过将包围框架底部的抗降解材料的隔离板埋于地下,作为辅助支架的同时,能够将大棚外部的土壤与棚内空间隔离,防止外部的湿壤对棚内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通气窗的设置,使棚内的空气可控的与外界流通,防止棚内空气潮湿度过大,影响油牡生长,通过伞骨状排列的支撑梁对顶部弧形的棚骨进行支撑,使棚骨的安装更加稳定,通过将支撑柱设置在棚外,解放棚内空间,通过安装在棚骨底部两侧边缘的集水槽将露水或雨水收集,并通过多个出水管将水引至远离大棚的处,保障装置周围相对干燥的环境。装置具有结构稳定,工作高效,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主视图。

图中:1、框架,2、棚骨,3、支撑梁,4、出入口,5、通风窗,6、隔离板,7、横架,8、纵架,9、集水槽,10、出水管,11、连接杆,12、支撑板,13、承重杆,14、支撑柱,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包括油用牡丹育苗用大棚,包括方形的框架1、棚骨2和支撑梁3,框架1顶部安装若干个弧形的棚骨2,若干个棚骨2底部安装若干个横向放置的支撑梁3,框架1两端的中部设置出入口4,出入口4上方安装通风窗5,框架1底部安装隔离板6,框架1包括若干个横架7和若干个纵架8,棚骨2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横向的集水槽9,集水槽9底部安装若干个纵向放置的出水管10,若干个支撑梁3之间安装若干个连接杆11,若干个支撑梁3两端的底部安装若干个承重杆13,若干个承重杆13底部设置若干个横向放置的支撑板12,若干个支撑板12底部设置纵向放置的支撑柱14,支撑柱14底部设置底座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若干个横架7和若干个纵架8垂直交错连接,且纵架7连接在不同平面的横架8的连接拐角处,使棚体整体结构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若干个出水管10延伸至框架1底部,且出水管10的底部管口呈弧形结构且朝向框架1两侧的外侧,使出水管10能够将雨水或露水远离大棚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若干个承重杆13与支撑板12之间的角度不同,呈伞骨装结构,使多个承重杆13能够将横梁3稳定的安装在支撑板12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若干个支撑柱14平行设置,且均设置在框架1两端外部,使支撑柱14在对装置进行制成的同时,节省大棚内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通风窗5所处位置对应,且通风窗5与框架1之间呈活动连接,使通风窗5能够通过自身启闭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若干个连接杆11连接在每两个支撑梁3之间,使横梁3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集水槽9贴近在若干个棚骨2的底部边缘,且集水槽9的长度与多个棚骨2的总长度相匹配,使集水槽9能够有效地对棚顶的水进行收集和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横架7和纵架8在关节处拼合安装,形成框架1整体,在所选择好的种植区挖掘沟槽,并将隔离板6纵向埋于沟槽内,将框架1安装在隔离板6顶部的连接栓上,将框架稳定固定,随后,将弧形的棚骨2安装在框架1顶部,通过棚骨2两端的钩挂将多个棚骨2等间距固定在框架1两侧之间,将集水槽9放置在棚骨2底部,并通过集水槽9底部的出水管10与框架1之间的绑定,使集水槽9稳定对准棚骨2,通过多个支撑梁3与棚骨2底部贴合绑定,从而使多个棚骨2之间能够相对保持稳定,通过连接杆11将多个支撑梁3两两之间固定,并通过承重杆13将支撑梁3的重量传递至下方的支撑板12上,并通过支撑板12底部的支撑柱14对支撑梁3进行支撑,整个支撑结构呈伞骨状,使支撑过程更加稳定,装置安装完成后,种植者可通过出入口进出大棚,通过打开对应位置通风窗5使棚内的空气能够流通,在干燥舒适的天气中,使棚内的湿气散发,使油牡的生长更加旺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