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状体水母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6211发布日期:2018-06-28 01:2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碟状体水母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碟状体水母养殖箱。



背景技术:

水母是海洋中一种具有高观赏性的海洋生物,在世界各地的水族馆中都有展出。水母养殖是随着水族馆、海洋馆等单位,以及个人对水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行业。水母成长分为受精卵、水螅体、碟状体、水母幼体、水母成体等几个阶段。目前通常会采用养殖箱培育碟状体水母,根据碟状体水母的状态,控制水温与喂食量,能较好的培育碟状体水母。但是现有的养殖箱在更换箱体内的废水时,需要将养殖箱内的碟状体水母取出,再进行更换水体,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且取放碟状体水母的过程容易对碟状体水母造成损伤,降低其培育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碟状体水母养殖箱,具有更换水体方便、减少对碟状体水母造成损伤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碟状体水母养殖箱,包括:用于养殖碟状体水母的养殖槽;与所述养殖槽相连通的蓄水槽;以及,布设于所述养殖槽与所述蓄水槽之间的筛板,所述筛板上设有筛孔;所述养殖槽连通有用于为所述养殖槽提供水体的进水管,所述蓄水槽连通有用于将蓄水槽内水体排出的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养殖槽内的水体时,进水管与出水管处于打开状态,养殖槽内的废水通过蓄水槽被出水管排出,同时,干净的水体通过进水管流入到养殖槽中,由于筛板的阻隔,碟状体水母始终留在养殖槽内,在进水管与出水管的作用下,养殖槽内的水体逐渐完成更换。这样设置,既无需取出碟状体水母,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碟状体水母受到损伤,又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槽包括:与所述养殖槽相连通的第一水槽;与所述第一水槽相连通的第二水槽;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一水槽与所述第二水槽之间,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水槽侧壁、以在所述第一水槽与底部相对一侧形成缺口的隔板;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水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出水管排出蓄水槽内的水体时,出水管产生的吸引力作用第二水槽中的水体,出水管的吸引力被隔板阻断,无法作用在养殖槽内的碟状体水母上。这样设计,可以避免碟状体水母因出水管的吸引力,导致水体流向改变而随水流运动撞击到筛板,造成碟状体水母的损伤,提高碟状体水母养殖的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避免碟状体水母堵住筛孔,提高养殖槽内水体更换的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养殖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筛板相对一侧、平行于所述筛板的立板;以及,装配于所述立板与所述筛板之间、用于与所述立板以及所述筛板配合形成槽体的弧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弧形板造成的弧形底面可以避免碟状体水母在养殖槽中,随养殖槽内水体的流动而运动时,降低了碟状体水母撞到养殖槽侧壁的可能性,造成碟状体水母的受伤,提高碟状体水母养殖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弧形板靠近底部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连通于所述弧形板靠近底部一侧上,可以限制进水管内水体流动的方向,由于养殖槽的底面为弧形,所以养殖槽内水体的流动轨迹为在立板与筛板之间的圆弧,相应的,碟状体水母在养殖槽内的运动轨迹与水体的运动轨迹相同。这样,避免了水体流动因养殖槽底面与侧壁相互垂直而存在流动死角,使碟状体在死角处无法运动,进而无法摄食而死亡,提高了碟状体水母培育的成功率。同时,水流的方向与筛板平行,可以降低碟状体水母堵住筛孔的可能性,提高了养殖槽内水体更换的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板可拆卸式装配于所述养殖槽上;所述立板与所述养殖槽相装配处设有第一密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板与养殖槽拆卸式装配,可以根据养殖的碟状体水母的规模的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养殖槽,而可拆卸的立板则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养殖槽,使立板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第一密封部的设计,可以保证立板与养殖槽连接的密闭性,降低养殖槽内的水体流失的可能性,节约了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筛板与所述养殖槽可拆卸式装配;所述蓄水槽与所述筛板可拆卸式装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殖槽与蓄水槽通过筛板隔断,由于筛板与养殖槽以及蓄水槽均为可拆卸式装配,可以根据养殖的碟状体水母的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养殖槽与蓄水槽进行搭配。这样做,提高了碟状体水母养殖箱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养殖箱包括:并排布设且相互连通的若干不同规格的所述养殖槽,相邻所述养殖槽之间由所述筛板分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殖箱可以根据碟状体水母养殖规模的不同,选择一个或多个养殖槽并排组成养殖箱,既可以养殖较大规模的碟状体水母,又可以养殖规模较小的碟状体水母,适用范围广。且在运输养殖箱本体的时候,可拆卸运输,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筛板与所述养殖槽相装配处设有第二密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部可以保证水体筛板与养殖槽相装配的密闭性,避免水体流失,节约了资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养殖箱内水体更换容易,无需倒缸换水,减少了对碟状体水母造成的损伤;

2、蓄水槽分为第一水槽与第二水槽,有效地降低了出水管对碟状体水母的吸引力,提高了养殖槽内水体更换的速率;

3、碟状体水母在养殖槽内做圆周运动,降低了碟状体水母撞击到筛板或立板的可能性,提高了碟状体水母的存活率;

4、养殖箱本体可由多个养殖槽内并联而成,提高了碟状体水母养殖箱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碟状体水母养殖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碟状体水母养殖箱实施例中养殖槽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碟状体水母养殖箱实施例中第三密封部的爆炸图。

图中:1、养殖箱;11、养殖槽;111、立板;112、弧形板;12、蓄水槽;121、第一水槽;122、第二水槽;123、隔板;13、筛板;2、进水管;3、出水管;4、第一密封部;5、第二密封部;6、第三密封部;61、插头;62、插座;63、生料带;64、密封胶;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碟状体水母的养殖箱,参照图1,养殖箱1包括:养殖槽11、以及与养殖槽11相连通的蓄水槽12,养殖槽11与蓄水槽12之间通过筛板13隔开,筛板13上设置有筛孔,可供养殖槽11内的水体通过流通到蓄水槽12中,并阻止养殖槽11内的碟状体水母通过。

养殖槽11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 2,养殖槽11与进水管2相对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3。进水管 2与一水泵相连通。在进水管2与出水管3上均设有用于控制流量的阀门7。

养殖槽11包括:设置于筛板13相对一侧平行于筛板13的立板111;以及装配于所述立板111与所述筛板13之间的弧形板112。弧形板112具有弧度,可由圆筒形材料切除一侧形成。弧形的养殖槽11可以降低碟状体水母在养殖槽内随水的流动而运动时,撞击到养殖槽侧壁而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养殖槽11可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两个养殖槽11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相邻养殖槽11由筛板13分隔,且两个养殖槽11的规格不同,从而可以养殖不同规模的碟状体水母。

蓄水槽12包括:与养殖槽11相连通的的第一水槽121、与第一水槽121相连通的第二水槽122、以及布设于第一水槽121与第二水槽121之间的隔板123。隔板123的高度低于筛板13的高度,在第一水槽121与底部相对的一侧形成了一个缺口,使第一水槽121内的水体可以从缺口处溢出到第二水槽122中。出水管3插设于第二水槽122靠近底部的一侧。

参照图2,筛板13与养殖槽11、筛板13与蓄水槽12之间为可拆卸式装配,筛板13与养殖槽11以及蓄水槽12可通过胶合、燕尾槽契合等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装配。养殖槽11与筛板13相对一侧的立板111也可拆卸式装配于养殖槽11,立板111与养殖槽11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也可通过胶合、燕尾槽契合等方式实现。立板111与养殖槽11相装配处设有第一密封部4,筛板13与养殖槽11以及蓄水槽12相装配处设有第二密封部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4与第二密封部5均为玻璃胶。

参照图3,出水管3与第二水槽122相装配的部位设置有第三密封部6,第三密封部6包括:套设在水管上的插头61,出水管3通过插头61插设于第二水槽122侧壁上设置的插座62中;缠绕在插头61表面的生料带63;以及涂覆在插头61与第二水槽122的连接处的密封胶64,密封胶64可对插头61与第二水槽122之间的装配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碟状体水母养殖箱,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在对养殖槽11内的水体进行更换时,打开进水管 2与出水管3,养殖槽11内是水体通过筛板13上的筛孔与第一水槽121相互流通,碟状体水母则被筛板13阻隔,继续留在养殖槽11中。第一水槽121内的水体则从第一水槽121因隔板123形成的缺口处溢到第二水槽122中,第二水槽122内中的水体在出水管3吸引力的作用下,从出水管3内流出。同时,干净的水体通过进水管 2流入到养殖槽11内,如此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完成了养殖槽11内水体的更换。通过进水管2将干净的水体输送到养殖槽11中,从蓄水槽12中将水排出的方式实现碟状体水母养殖箱内水体的更换,减少了因搬运碟状体水母而对碟状体水母造成的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