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肥育苗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574发布日期:2018-08-24 17:1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渗肥育苗槽。



背景技术:

在农业上常常使育苗技术培育幼苗,通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中培育幼苗,当幼苗在人工保护下成长至能够独立生存时,可将幼苗移植至土地中栽培。在幼苗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水分与阳光以帮助幼苗独立成长,常见的育苗槽需要人工进行浇水与育肥作业,费时费力,育肥与浇水效率不高,并且一次性施肥很难达到效果,需要多次施肥,对人工是很大的压力,同时常见的施肥方式难以均匀将肥料向土壤释放。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渗肥育苗槽。

技术方案:一种渗肥育苗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设置有第一引水口、第二引水口;所述第一引水口设置于所述槽体的一侧侧壁,所述第二引水口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另一侧侧壁,所述第一引水口与第二引水口相对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引水口与第二引水口中穿过一导水管,所述导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引水口与第二引水口贯通所述槽体,所述导水管为硬质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导水管上表面;所述槽体内部还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有两个,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槽体内壁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引水口与第二引水口上;所述的两个固定环通过软管连接;所述软管包括过滤管与渗透管,所述过滤管在所述渗透管内部;所述软管套设于所述导水管上;所述过滤管内壁均匀分布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弹性材质,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过滤管内壁,另一端与所述导水管接触;所述过滤管的外壁连接有布肥管,所述布肥管垂直延伸至土壤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槽体有若干个,所述导水管穿过第一引水口与第二引水口将若干槽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孔外缘设置有软质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软管外壁连接有导水线,所述导水线向下延伸至所述槽体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水线为棉质导水线。

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导水管埋入土壤中,外层包覆双层的软管,所述软管的内层可将水向外渗出,在布肥管中布肥后,肥料将落于软管的内层与外层中内层渗水携带肥料向外层的外层渗透,肥料将随水向土壤中释放达到均匀释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渗肥育苗槽的槽体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渗肥育苗槽的导水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渗肥育苗槽的软管与导水管截面示意图。

其中,1.槽体、2.第一引水口、3.第二引水口、4.导水管、410.通孔、420.软质胶圈、5.固定环、6.软管、610.支撑杆、620.过滤管、630.渗透管、7.导水线、8.布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渗肥育苗槽的槽体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渗肥育苗槽的导水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渗肥育苗槽的软管与导水管截面示意图。

具体的,一种渗肥育苗槽,包括槽体1,所述槽体1设置有第一引水口2、第二引水口3。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用于将导水管4引入所述槽体1中。

所述第一引水口2设置于所述槽体1的一侧侧壁,所述第二引水口3设置于所述槽体1的另一侧侧壁,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相对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分别于所述槽体1的两侧壁对称设置,便于导水管4在槽体1内呈直线布线,有助于水在导水管4内的顺畅流动。

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中穿过一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通过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贯通所述槽体1,所述导水管4为硬质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直径不大于1cm,避免过粗的水管出水量过大。

所述导水管4上设置有若干通孔410,所述通孔410位于所述导水管4上表面。设置于所述导水管4上方的通孔410,避免设置在下方时,水从通孔410中渗出过快,引起植物的淹水,设置在所述导水管4上方时,由于重力作用,水的渗出速度将有效降低。

所述槽体1内部还设置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有两个,所述固定环5固定于槽体1内壁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上。所述固定环5套与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的外缘,将所述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囊括其中。

所述的两个固定环5通过软管连接,所述软管6套设于所述导水管4上。所述软管6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环5连接,所述软管包括过滤管620与渗透管630,所述过滤管620在所述渗透管630内部,所述过滤管620将所述导水管4中渗出的水向所述过滤管620与渗透管630的夹层渗出,所述过滤管620仅向外渗出水分,所述过滤管620与渗透管630的夹层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够向过滤管620内层渗出,所述渗透管630可向外层渗出大分子物质。所述过滤管620的外壁连接有布肥管8,所述布肥管8垂直延伸至土壤表层,可向布肥管8中撒入肥料,肥料落入过滤管620与渗透管630的夹层中,并且肥料将随水向渗透管630外层渗出,向土壤中均匀释放。

所述软管6内壁均匀分布有支撑杆610,所述支撑杆610为弹性材质,所述支撑杆610一端固定于所述软管6内壁,另一端与所述导水管4接触。是支撑杆610避免软管6与所述导水管4接触,降低软管6与导水管4接触导致的阻塞通孔410的问题,并能有效行程软管6内的中空空间,避免土壤的挤压造成软管6变形。

优选的,所述槽体1有若干个,所述导水管4穿过第一引水口2与第二引水口3将若干槽体1连接。通过导水管4连接若干槽体1,形成育苗槽组合,有利于大面积育苗产业。

优选的,所述通孔410外缘设置有软质胶圈420。所述软质胶圈420将有效控制渗水速度,通过胶圈的大小改变通孔410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软管6外壁连接有导水线7,所述导水线7向下延伸至所述槽体1的底部,所述导水线7为棉质导水线7。所述导水线7将所述软管6渗出的水吸收并向下输送,提高土壤的均匀湿度,避免水与肥料只能集中于某一区域的情况,棉质的导水线7更安全与环保。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