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5493发布日期:2018-07-27 17:30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为适应市场一年四季对于草莓的需求,温室栽培、大棚种植技术在草莓栽培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大棚种植主要还是以地面起垄后以薄膜覆盖栽种为主,长年的连作易造成土壤病原菌累积,土传病害多发。此外,草莓在种植期间工作量大,种植后需经常除去匍匐蔓和老叶,地面栽种需长时间弯腰操作,劳动强度大。

针对草莓平地栽培存在的受土壤限制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目前的架式草莓栽培装置,可采用营养基质栽培,使栽培不受土壤限制。同时,其通过将栽培槽置于1m左右高度的栽培框架上,有效解决栽种过程中需要弯腰操作的问题。但由于其栽培槽由无纺布四边通过卡簧固定到栽培框架的镀锌管上形成,在栽种过程中栽培槽的安装需要大量工时来完成,不利于栽培槽的重复利用。在草莓果实生长和成熟期,果实匍匐于栽培基质上或者悬置于无纺布外,不利于果实的生长与采摘。同时,草莓叶片多代谢快,不耐旱,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上述栽培装置无法对多余的水进行有效利用。

因此,对于目前的草莓栽培装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解决栽培槽需要大量工时安装的问题,解决栽培装置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方便草莓果实的生长与采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槽和栽培框架,栽培槽置于栽培框架上方,其特征在于:栽培槽为顶部开口的槽体结构,截面呈底窄顶宽的梯形;栽培槽底部内侧的左右两侧设有下凹的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分布有排水孔;栽培槽的左侧壁、右侧壁顶部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曲为曲面挂果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栽培槽设有三个以上,呈品字形置于栽培框架上;在最上方的栽培槽的底部向栽培框架左右两侧设置有倾斜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上端设于上方的栽培槽底部的排水孔下方,引流板的下端设于下方栽培槽的槽口上方。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栽培槽底部外侧设有上凹的凹槽,在该凹槽的槽口处设有向上斜置的限位片,引流板顶部弯制成与限位片相适配的弯钩,引流板通过弯钩挂钩在限位片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栽培槽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圆环,引流板顶部弯制成与圆环相适配的圆曲面,引流板与圆环通过插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引流板上开设有Y型引流槽。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流板为透明透光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的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使用时将栽培槽置于栽培框架上后即可使用栽培基质种植草莓,对草莓进行灌溉时多余水分会从底部两侧凹槽内的排水孔排出,同时草莓果实可悬挂于左右侧壁顶部的曲面挂果杆上。栽培槽加工一体成型,按需求选用即可,且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无需耗费大量工时;两侧的挂果杆方便草莓果实的生长与采摘。同时引流板可将上方栽培槽内多余的水分用于浇灌下方栽培槽内的草莓,大量节约灌溉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引流板与栽培槽装配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引流板与栽培槽装配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栽培槽,2-引流板,3-栽培框架,4-曲面挂果杆,5-限位片,6-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2示出了: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槽1和栽培框架3,栽培槽1置于栽培框架3上方,栽培槽1为顶部开口的槽体结构,截面呈底窄顶宽的梯形;栽培槽1底部内侧的左右两侧设有下凹的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分布有排水孔;栽培槽1的左侧壁、右侧壁顶部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曲为曲面挂果杆4。栽培框架3由镀锌钢管或者不锈钢管焊接而成,高度约1m。栽培槽1置于栽培框架3上,将营养基质置于栽培槽1内即可种植草莓,对草莓进行灌溉时多余水分会从栽培槽底部两侧凹槽内的排水孔排出,同时草莓果实悬挂于左右侧壁顶部的曲面挂果杆上。上述的栽培槽1加工一体成型,按需求选用即可,且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方便,无需耗费大量工时。同时,两侧的挂果杆方便草莓果实的生长与采摘。

实施例2

一种立体式草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槽1和栽培框架3,栽培槽1置于栽培框架3上方,栽培槽1为顶部开口的槽体结构,截面呈底窄顶宽的梯形;栽培槽1底部内侧的左右两侧设有下凹的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分布有排水孔;栽培槽1的左侧壁、右侧壁顶部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曲为曲面挂果杆4。栽培槽1设有三个以上,呈品字形置于栽培框架3上;在最上方的栽培槽1的底部向栽培框架3左右两侧设置有倾斜的引流板2,所述引流板2的上端设于上方的栽培槽1底部的排水孔下方,引流板2的下端设于下方栽培槽1的槽口上方。如图1、2所示,引流板2可将上方栽培槽内多余的水分用于浇灌下方栽培槽内的草莓,大量节约灌溉用水。

实施例3

为进一步改进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栽培槽1底部外侧设有上凹的凹槽,在该凹槽的槽口处设有向上斜置的限位片5,引流板2顶部弯制成与限位片5相适配的弯钩,引流板2通过弯钩挂钩在限位片5上,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引流板2卡接于栽培槽底部外壁的限位片5上即可,安装简单方便。

实施例4

为进一步改进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栽培槽1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圆环6,引流板2顶部弯制成与圆环6相适配的圆曲面,引流板2与圆环6通过插销连接。如图4所示,引流板2通过插销可以旋转,可根据实际使用中下方栽培槽的位置调整引流板2的位置。

实施例5

为进一步改进实施例2-4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板2上开设有Y型引流槽,靠近栽培槽底部的槽口较宽,远离栽培槽底部的槽较窄,此种Y型结构有利于水流的顺利排出。

实施例6

为进一步改进实施例2-4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板2为透明透光板,在使用过程中不影响位于下方栽培槽中草莓的光线。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