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040发布日期:2018-07-13 16:24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青蟹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适合软壳青蟹养殖的青蟹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尤其是雌蟹,被中国南方人称作“膏蟹”,有“海上人参”之称。其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带尤多,其中以三门青蟹最为有名。

刚蜕壳的青蟹肉质鲜嫩肥美,可以带壳食用,不仅方便,且软壳中富含钙质、甲壳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近年来市场需求越来越来。但是,传统的塘养青蟹技术由于不可控因素太多,不适合培育软壳青蟹。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开拓新的市场,很多国家先后开展了软壳蟹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但目前相关报道任然很多少。

我国软壳青蟹养殖受养殖技术的制约,尚属起步阶段,无法形成规模。目前,还没有一套真正适合软壳青蟹养殖的系统问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蟹养殖系统。本实用新型的青蟹养殖系统可以对青蟹进行精细化养殖,保证青蟹安全越冬,并使得软壳青蟹的产量大幅提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青蟹养殖系统占地面积小,且易于实施,从而具有投入成本低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青蟹养殖系统,包括由多个养殖箱呈多层多列状组合而成的养殖箱组,以及相互连通的养殖液回收池和养殖液存液池;所述养殖箱组置于养殖液回收池的上方;所述养殖箱组的顶部设有送液管,送液管通过管路与泵连通,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养殖液存液池连通;所述送液管上设有一组出液孔,出液孔用于为位于最顶层的养殖箱输送养殖液;所述养殖箱的底部设有L型溢流管和L型排液管,L型排液管出口处设有堵头或阀门;所述养殖箱的侧部设有与L型排液管位置对应的缺口;位于上层的养殖箱的L型排液管从位于下层的养殖箱的缺口伸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青蟹养殖系统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将青蟹以盒养的方式放置在养殖箱内,避免了青蟹相互夺食,造成伤害,影响产出;2)养殖箱组、养殖液回收池以及养殖液存液池组成循环系统,方便对养殖液进行控制、调节,可以实现对青蟹的精细化养殖,保证青蟹安全越冬,并使得软壳青蟹养殖走向产业化,产量大幅提升;3)本实用新型的青蟹养殖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低的特点,从而具有投入成本低的优势,有利于推广。

作为优化方案,前述的青蟹养殖系统中,所述养殖箱组至少为3层3列。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养殖箱组为10层10列。

作为优化方案,前述的青蟹养殖系统中,所述养殖箱上设有养殖窗口,养殖窗口用于取放青蟹。进一步,所述养殖箱组的每一层均设有一可拆的养殖窗口盖板,养殖窗口盖板用于盖住该层所有养殖箱上的养殖窗口,防止青蟹从养殖窗口跑出。更进一步,所述养殖窗口盖板与所述养殖窗口顶部之间存在2~3cm的空隙,该空隙便于观察、投食,又不至于让青蟹跑出。

作为优化,前述的青蟹养殖系统中,所述L型溢流管通过螺旋副和所述养殖箱的底部联接,从而可以通过旋转L型溢流管来调节箱内液位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青蟹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青蟹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养殖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养殖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养殖箱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养殖箱组,11-养殖箱,111-L型溢流管,112-L型排液管,113-缺口,114-养殖窗口;2-养殖液回收池;3-养殖液存液池;4-送液管;5-泵;6-养殖窗口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青蟹养殖系统包括由多个养殖箱11呈多层多列状组合而成的养殖箱组1,以及相互连通的养殖液回收池2和养殖液存液池3;所述养殖箱组1置于养殖液回收池2的上方;所述养殖箱组1的顶部设有送液管4,送液管4通过管路与泵5连通,泵5通过管路与所述养殖液存液池3连通;所述送液管4上设有一组出液孔41,出液孔41用于为位于最顶层的养殖箱11输送养殖液;所述养殖箱11的底部设有L型溢流管111和L型排液管112,L型排液管112出口处设有堵头或阀门;所述养殖箱11的侧部设有与L型排液管112位置对应的缺口113;位于上层的养殖箱11的L型排液管112从位于下层的养殖箱11的缺口113伸出。

养殖过程中,泵5将养殖液存液池3抽到送液管4中,再从输液管4上的出液孔41流入顶层养殖箱11中,然后,养殖液从L型溢流管111流入下一层的养殖箱11中,最后,养殖液从最下层的养殖箱11的L型溢流管111流入养殖液回收池2,再流到养殖液存液池3实现循环。养殖户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检测或观察结果,及时对养殖液进行处理或调节,避免出现疫情,实现对青蟹的精细化养殖。

如果需要清洗养殖箱或更换新的养殖液,用户可以将L型排液管112出口处的堵头或阀门开启,让旧养殖液从L型排液管112排出。

为保证养殖效率,实现最大化收益,所述养殖箱组1至少为3层3列。作为一个具体案例,所述养殖箱组1可以是10层10列。

所述养殖箱11上最好设有养殖窗口114,便于取放青蟹。进一步,所述养殖箱组1的每一层均设有一可拆的养殖窗口盖板6,养殖窗口盖板6用于盖住该层所有养殖箱11上的养殖窗口114,防止青蟹从养殖窗口114跑出。再进一步,所述养殖窗口盖板6与养殖窗口114顶部之间最好存在2~3cm的空隙,此时,既方便投食、观察、又不至于让青蟹跑出。

所述L型溢流管111可以通过螺旋副和所述养殖箱11的底部联接,从而可以通过旋转L型溢流管111来调节养殖箱内液位的高度(L型溢流管111伸出的长度即为养殖箱内液位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青蟹的需要。

上述对本申请中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一般性描述和对其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不应理解为是对该实用新型构成的限制。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公开,可以在不违背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对上述一般性描述或/和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实施例)中的公开技术特征进行增加、减少或组合,形成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