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蜇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6191发布日期:2018-06-28 01:2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蜇养殖池技术,特别是:一种海蜇养殖池。



背景技术:

海蜇又名水母,其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含量丰富,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此外,海蜇还具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等功效,所以广受人们的青睐,经济价值很高。在海洋资源日益匮乏,自然生长的海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需要人工利用海水养殖海蜇的方法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海蜇在养殖过程中,投放的各种饵料易导致水质污染,如不能够及时换水和清理养殖池,容易影响海蜇的生长环境,使海蜇感染病菌,且同一养殖池中存在海蜇多茬混养的情况,造成海蜇成活率低,影响产量和效益。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单位和企业科技人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希望能制造出更为合适的海蜇养殖池,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尚未克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海蜇养殖池,该养殖池由水泥建成,分为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第三养殖池,可避免海蜇多茬混养从而导致幼蛰营养不良的情况,方便根据海蜇个体大小投放与其生长需要相适应的饵料以满足海蜇的生长需求。在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第三养殖池的右侧下端均设有排水孔,通过排水孔排出废水和脏物,并且在排水孔上设有过滤网,可以过滤脏物和小体积的海蜇,养殖池底部为坡状结构,可以更好的排水、排污,池顶还设有增氧装置,可以保证池内的氧气充足。该养殖池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同时降低了养殖的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含有第一养殖池、增氧管、增氧头、网、第二养殖池、碎石子、海沙、第三养殖池、密封塞,养殖池呈长方形,由水泥建成,养殖池分为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和第三养殖池,养殖池池底左边高、右边低,呈坡状,池底最上层设有网,网下面设有碎石子,碎石子下方设有海沙,在养殖池的顶部设有增氧管和增氧头,在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和第三养殖池的右侧下端均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设有密封塞,且在排水孔上设有过滤网,组成了一种海蜇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是:一种海蜇养殖池呈长方形,由水泥建成,该养殖池分为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和第三养殖池,可避免海蜇多茬混养从而导致幼蛰营养不良的情况,方便根据海蜇个体大小投放与其生长需要相适应的饵料以满足海蜇的生长需求。池底为左高右低,呈坡状,可以更好的排水、排污。池底最上层设有一层网,方便清理脏物,网下面设有碎石子,放入前需将碎石子清洗干净,碎石子的下面还设有海沙。养殖池的顶部设有增氧管和增氧头,增氧头的长短不一,等距排列,设有增氧装置可以保证池内的氧气充足。在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和第三养殖池的右侧下端均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设有过滤网,每个排水孔上都设有密封塞,排水孔可以很方便的排去废水和脏物,设有过滤网可以防止个头小的幼蜇被冲走,还可以使得脏物集中清理,密封塞可以堵住排水孔,防止溢漏。一切准备就绪后,在第一养殖池内放入伞径为15毫米-20毫米的幼蛰,经过15-20天后,当幼蛰伞径达到60毫米-70毫米时,移入第二养殖池,当幼蛰伞径达到120毫米-150毫米时,移入第三养殖池,当海蜇的伞径达到250毫米-300毫米时,海蜇已达到成熟海蜇的标准,投入市场销售。第一养殖池空出后进行清洗、消毒,再放入伞径为15毫米-20毫米的新幼蛰。该养殖池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该养殖池由水泥建成,分为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和第三养殖池,可避免海蜇多茬混养从而导致幼蛰营养不良的情况,方便根据海蜇个体大小投放与其生长需要相适应的饵料以满足海蜇的生长需求。在第一养殖池、第二养殖池和第三养殖池的右侧下端均设有排水孔,通过排水孔排出废水和脏物,并且在排水孔上设有过滤网,可以过滤脏物和小体积的海蜇,养殖池底部为坡状结构,可以更好的排水、排污,池顶还设有增氧装置,可以保证池内的氧气充足。该养殖池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降低了养殖的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发明进一步描述:

图1是一种海蜇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第一养殖池、2.增氧管、3.增氧头、4.网、5.第二养殖池、6.碎石子、7.海沙、8.第三养殖池、9.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一种海蜇养殖池呈长方形,由水泥建成,该养殖池分为第一养殖池1、第二养殖池5和第三养殖池8,养殖池池底左边高、右边低,呈坡状,池底最上层设有网4,网4下面设有碎石子6,碎石子6下方设有海沙7,在养殖池的顶部设有增氧管2和增氧头3,在第一养殖池1、第二养殖池5和第三养殖池8的右侧下端均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设有密封塞9,且在排水孔上设有过滤网,组成了一种海蜇养殖池。

一种海蜇养殖池呈长方形,由水泥建成,养殖池分为第一养殖池1、第二养殖池5和第三养殖池8,可避免海蜇多茬混养从而导致幼蛰营养不良的情况,方便根据海蜇个体大小投放与其生长需要相适应的饵料以满足海蜇的生长需求。池底为左高右低,呈坡状,可以更好的排水、排污。池底最上层设有一层网4,方便清理脏物,网4下面设有碎石子6,放入前需将碎石子6清洗干净,碎石子6的下面还设有海沙7。养殖池的顶部设有增氧管2和增氧头3,增氧头3的长短不一,等距排列,设有增氧装置可以保证池内的氧气充足。在第一养殖池1、第二养殖池5和第三养殖池8的右侧下端均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设有过滤网,每个排水孔上都设有密封塞9,排水孔可以很方便的排去废水和脏物,设有过滤网可以防止个头小的幼蜇被冲走,还可以使得脏物集中清理,密封塞9可以堵住排水孔,防止溢漏。一切准备就绪后,在第一养殖池1内放入伞径为15毫米-20毫米的幼蛰,经过15-20天后,当幼蛰伞径达到60毫米-70毫米时,移入第二养殖池5,当幼蛰伞径达到120毫米-150毫米时,移入第三养殖池8,当海蜇的伞径达到250毫米-300毫米时,海蜇已达到成熟海蜇的标准,投入市场销售。第一养殖池1空出后进行清洗、消毒,再放入伞径为15毫米-20毫米的新幼蛰。该养殖池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