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机构及采用该清扫机构的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910发布日期:2018-08-24 17:2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扫机构及采用该清扫机构的养殖池。



背景技术:

目前,虾的养殖环境以养殖池为主,因许多虾的品种具栖息于池底的特性,且单位面积的养殖密度提高时会残食同类而造成死亡,因此,若欲得到相当的养殖量时,则必须有较大面积的养殖池方可达到所需的养殖量,因此,传统养虾池,其养虾的数量与养殖池的面积是呈正比。为提高虾的养殖容量,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1510058817.9的中国专利申请,其采用蜂巢式、笼式装置以增加对虾养殖层数,其结构较复杂,固体废物积累在死角中不易清除,如申请号为201410182345.3的中国发明专利,其采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底质,减轻固体废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清污是健康养殖的技术关键,由于残饵、粪便对底质和水质影响较大,使水质中氨氮、亚硝基氮含量增高,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溶氧,使底层水溶氧浓度降低;在缺氧条件下,厌氧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质产生氨、硫化氢、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夜晚由于气温降低,上下层水体对流交换时,导致全水体溶氧不足。

除残饵、粪便外,尤其是病死虾会导致交叉感染,必须及时处理,否则易造成病害多发、生长速度较慢以及养殖容量下降。而现有技术主要依靠几种措施:一是通过多换水改善水质,并排出部分废物;二是利用大功率推水装置进行水体旋流,使固体废物集中到池中间的底部,从排污口排出;三是利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由于池体面积大,水循环效果不好,推水、换水功耗高,积污、排污效果不好。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属于排污不好的补救措施,不能根本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池内废渣进行清扫,且动力消耗少的养殖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形成一养殖空间,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一废料收集空间,所述养殖池还包括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旋转件及清扫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池体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件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清扫件包括清渣管道及清渣喷嘴,所述清渣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清渣管道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清渣喷嘴连接于所述清渣管道上,进入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清渣管道后从所述清渣喷嘴排出,以带动池内的废渣进入所述废料收集空间,并利用流体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清渣管道及所述旋转件绕所述旋转件的中心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包括底壁、固定件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共同围成所述养殖空间,所述固定件装设于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废料收集空间形成于所述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上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处设有打开及封闭该排渣口的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包括积污槽及环绕连接于所述积污槽外周缘的平底面,所述积污槽内形成所述废料收集空间,所述排渣口设于所述积污槽的底部,所述侧壁环绕连接于所述平底面的外周缘。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空间内设有N块隔板,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N块隔板沿所述养殖空间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养殖空间分隔为N+1层隔间,每一隔板上贯通设有一避位孔,所述旋转件依次穿设N块隔板的避位孔,所述旋转件与围成所述避位孔的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废料收集空间连通的排渣通道,所述清扫机构包括若干所述清扫件,若干所述清扫件分别设于所述N+1层隔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清扫机构还包括角落喷嘴,所述角落喷嘴与位于最底层的所述清渣管道连接,并位于所述清渣管道最远离所述旋转件的一端,所述角落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池体的底部周缘。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还包括推水装置,所述推水装置包括水箱及推水泵,所述水箱及所述推水泵均位于所述池体外,所述水箱与所述养殖空间连通,且所述水箱与所述养殖空间的连通处设有隔离网,所述推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推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一管道与所述养殖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清渣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清渣管道所在铅锤面的夹角为α,在前视状态下,所述清渣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清渣管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在俯视状态下,所述清渣喷嘴的喷射方向与相应清渣管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且满足0<α<90°,0<β<90°,0<γ<90°。

进一步地,所述清扫件包括若干清渣喷嘴,若干清渣喷嘴中的至少一清渣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废料收集空间,以将池内的废渣导向所述废料收集空间;若干清渣喷嘴中的至少一清渣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旋转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以利用该清渣喷嘴喷射的流体的反作用力带动清扫机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扫机构,用于安装在一养殖池上,所述养殖池内设有一废料收集空间,所述清扫机构包括旋转件及清扫件,所述旋转件用于与所述养殖池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件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清扫件包括清渣管道及清渣喷嘴,所述清渣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清渣管道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清渣喷嘴连接于所述清渣管道上,进入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清渣管道后从所述清渣喷嘴中排出,以带动池内的废渣进入所述废料收集空间,并利用流体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清渣管道及所述旋转件绕所述旋转件的中心轴线转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养殖池,采用可旋转的清扫机构清除养殖池内的固体废物,清扫机构采用流体推动,通过清渣管道上的喷嘴设计,在射流的作用下清扫废物的同时带动清扫机构旋转,结构简单、清扫面积大,且无需设置电机等驱动装置,设备安全率高,动力消耗少,减少电机电缆投资和维护工作,既可应用于传统单层养殖池、也可用于高密度多层养殖池,改进清污效果,对提高养殖效率、改善水质和底质有显著效果。此外,当采用空气作为清污介质时,增氧同时清污,无需另设增氧的动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养殖池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养殖池的清扫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养殖池的清扫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养殖池的清扫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养殖池、2-池体、21-底壁、212-倒锥面、214-平底面、215-废料收集空间、216-排渣口、23-侧壁、24-养殖空间、25-固定件、3-隔板、32-避位孔、4-清扫机构、42-旋转件、421-转动轴、423-安装架、422-流体入管、43-流体通道、44-清扫件、442-清渣管道、445-清渣喷嘴、446-连接管、448-喷头、449-角落喷嘴、5-密封件、7-推水装置、72-水箱、74-推水泵、75-管道、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养殖池100,用于养殖虾等水产生物。养殖池100包括池体2及清扫机构4,清扫机构4装设在池体2上,以对池体2进行清扫,使得水产生物与池内的废渣隔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池体2大致呈一中空的圆柱体状,包括底壁21、侧壁23及固定件25。其中,底壁21包括积污槽212及环绕连接于积污槽212外周缘的平底面214。在本实施方式中,积污槽212大致呈一中空倒锥状。平底面214大致呈一中空的圆板状。积污槽212内形成一废料收集空间215,用于收集池内的废渣。在本实施方式中,废料收集空间215位于底壁21的大致中间位置。积污槽212的底部设有排渣口216,排渣口216处设有打开及封闭该排渣口216的阀门(未示出),以便于废渣的排出。侧壁23与平底面214的外周缘连接,以与底壁21共同围成一养殖空间24。养殖空间24与废料收集空间215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23垂直连接于平底面214的外周缘,并朝远离积污槽212的方向延伸。固定件25大致呈长条形板状,固定件25装设于侧壁2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5的相对两端均与侧壁23连接,以形成一走道。固定件25的设置能够方便养殖用户在该走道上行走,从而观察养殖池100内养殖的水产生物的情况。

养殖池100还包括两块隔板3,两块隔板3沿养殖空间24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将养殖空间24分隔为三层隔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3通过设置于池体2内的支撑架8支撑于池体2内。每一隔板3上贯通设有一避位孔32。在本实施方式中,避位孔32位于相应隔板3的大致中间位置,其孔径大小与废料收集空间215的最大横截面的直径大小相同。

清扫机构4包括旋转件42及清扫件44。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件42为一中空的旋转轴,旋转件42位于池体2的中心轴线上,其一端与固定件25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设两块隔板3的避位孔32,旋转件42与围成避位孔32的侧壁之间形成一排渣通道(未标示),该排渣通道与废料收集空间215连通。旋转件42内设有流体通道43,流体通道43用于供水、空气等流体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件42与固定件25连接的一端设有一流体入管422,该流体入管422用于与一气泵或水泵等装置连接,以向流体通道43通入流体。优选地,流体入管422与旋转件42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件5,以防止漏气。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件44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清扫件44平均设于三层隔间内,每一隔间内的两个清扫件44相对设置。每一清扫件44包括清渣管道442及若干清渣喷嘴445。每一清渣管道442的一端与旋转件42连接并沿池体2的径向方向延伸,每一清渣管道442与流体通道43连通。若干清渣喷嘴445间隔连接于相应的清渣管道442上;位于同一清渣管道442上的清渣喷嘴445,其喷射方向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渣喷嘴445沿朝向废料收集空间215的方向进行喷射。请一并参见图5,每一清渣喷嘴445的喷射方向与相应清渣管道442所在铅锤面的夹角为α,且0<α<90°;六条清渣管道442上的清渣喷嘴445,其喷射方向朝向同一旋转方向。进入流体通道43内的流体能够经由清渣管道442后从若干清渣喷嘴445中排出,以带动池内的废渣进入废料收集空间215,并推动清渣管道442及旋转件42绕旋转件42的中心轴线转动。

请一并参见图3至图5,图3为清渣管道442前视图,图4为清渣管道442俯视图,图5为清渣管道442截面图,每一清渣喷嘴445具体包括连接管446及喷头448。连接管446与相应的清渣管道442连接;喷头448与连接管446的自由末端连接,且喷头448的喷射方向与连接管446的轴线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46与相应清渣管道442所在铅锤面的夹角为α(即,喷头448的喷射方向与相应清渣管道442所在铅锤面的夹角为α)。在前视状态下,连接管446与相应清渣管道44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在俯视状态下,连接管446与相应清渣管道44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且满足0<α<90°,0<β<90°,0<γ<90°,该角度设计能够使得旋转件42在喷头448喷出流体的反作用力下进行旋转,且能够将隔板3上的废渣顺利导入排渣通道中。

清扫机构4还包括角落喷嘴449,角落喷嘴449与位于最底层的清渣管道442连接,并位于清渣管道442最远离旋转件42的一端,角落喷嘴449的喷射方向朝向池体2的底部周缘,以清洗池体2的角落,避免角落沉积废渣。

养殖池100还包括推水装置7。推水装置7包括水箱72及推水泵74。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水泵74及水箱72均装设于侧壁23的外侧。水箱72与养殖空间24连通,且水箱72与养殖空间24的连通处设有隔离网(图未示)。推水泵74的进水口与水箱72内部连通,推水泵74的出水口通过一管道75与养殖空间24连通。推水泵74能够抽取水箱72内的液体,并通过出水口向养殖空间24内喷射水流,以增加池内的水流动性,使得池内水质均匀,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存活率。隔离网的设置能够防止池内养殖的水产生物进入水箱72。同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水箱72内事先放置药剂或饲料,使药剂或饲料在水箱72内与水混合均匀后再通过推水泵74喷射至池体2内,不仅方便药剂或饲料的投放,还能够确保药剂或饲料在池内投放均匀,发挥更好的效果。

利用养殖池100养殖水产生物,例如虾时,虾子由于其具栖息于池底的特性,因此,虾子会栖息于底壁21及各个隔板3上。通过外部装置向旋转件42内通入空气或水等流体,流体经由旋转件42内的流体通道43进入清渣管道442内,再通过清渣管道442上的若干清渣喷嘴445排出,清渣喷嘴445喷出的流体将隔板3上沉积的排泄物、死虾等废渣吹向排渣通道,废渣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排渣通道落入废料收集空间215中进行收集,以使得废渣与养殖生物分离,并可通过排渣口216及时将收集的废渣排出池外,降低了养殖生物发生病害的概率。同时,从清渣管道442排出的流体施加于清渣管道442一反作用力,从而推动清渣管道442及旋转件42绕旋转件42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带动清渣喷嘴445在隔板3的各个部位进行清理,使得其清理效果更佳。

此外,通入旋转件42内的流体可采用含有氧气的气体,此时,可还可利用该清扫机构4对养殖池100进行增氧,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此时,当清渣管道442转动时,可将清渣喷嘴445排出的氧气分布于养殖池100的不同位置,提高了池内供氧的均匀性。使用过程中,还可利用推水装置7增加池体2内水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殖池100及其清扫机构4,进入流体通道43内的流体能够经由清渣管道442后从若干清渣喷嘴445中排出,以对池内的废渣进行清理,清理的废渣在流体的带动下进入废料收集空间215,从而将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粪便、残饵及其它沉积物等废渣清扫至池底的废料收集空间215内进行收集,进而有效、及时地对水产生物与废渣进行隔离,降低了养殖生物发生病害的概率;同时,从清渣喷嘴445中排出的流体的反作用力还能够推动清渣管道442转动,使得清渣喷嘴445能够对池体2进行全方位清扫,清扫效果更佳。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池采用流体推式动力维持运转,无需设置电机等驱动装置,减少投资,且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养殖池100及其清扫机构4,进入流体通道43内的流体可采用空气等含有氧气的气体,当清渣喷嘴445随清渣管道442在养殖池100内绕旋转件42运动时,还可将氧气分布于养殖池100的不同位置,提高了池内供氧的均匀性,同时,利用清渣管道442内喷射的气体产生的水流,使池内水保持流动,提高了池水的流动性,使得养殖池100内的环境更适宜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养殖的存活率。池内通过隔板分隔为若干层隔间,提高了养殖池内的空间利用率,可大幅增加养殖密度,特别适用于虾的养殖,使得同样占地面积的养殖池能够饲养更多的虾。此外,清扫机构4结构简单,整体重量较小,能够降低对安装旋转件42的固定件25的强度要求,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的养殖成本。

请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养殖池200,其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养殖池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5为支撑台,其装设在池体2的底壁21上。旋转件42包括转动轴421及安装架423,转动轴421转动地装设在固定件25上,安装架423与转动轴421连接,并穿设避位孔32,清渣管道442与安装架423连接。流体通道43(图中未显示)设于转动轴421与安装架423内。使用时,利用流体入管422向流体通道43通入流体,流体经由流体通道43进入清渣管道442内,再从清渣喷嘴445喷出,以带动池内的废渣进入废料收集空间215,并利用流体的反作用力推动清渣管道442及旋转件42绕旋转件42的中心轴线转动。该种设置能够使得清扫机构4适用于大面积的养殖池200的清渣。优选地,固定件25为用水泥支撑台。

可以理解,清渣喷嘴445的数量可根据养殖池100的大小设定,当养殖池100较小时,也可以仅采用一个清渣喷嘴445进行清渣。

可以理解,池体2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中空圆柱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正方体等其他形状。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5可以一端固定在侧壁23上,只要固定件25能够固定住旋转件42即可。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5也可以同时与底壁21及侧壁23连接,旋转件42也可以不安装在池体2的中心轴线处。

可以理解,隔板3及清渣管道442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清渣管道442也可以不沿池体2的径向延伸,其延伸方向可根据实际设计。清渣喷嘴445的喷射方向不限于本实施例,需根据废料收集空间215的设置位置而定,只要从清渣喷嘴445内喷出的流体能够推动清渣管道442转动,并将隔板3和/或底壁21上的废渣导向废料收集空间215即可,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将若干清渣喷嘴445中的至少一清渣喷嘴445的喷射方向朝向废料收集空间215,以将池内的废渣导向废料收集空间215,此时,该部分清渣喷嘴445的喷射方向满足α=0°,0<β<90°,并将若干清渣喷嘴445中的至少一清渣喷嘴445的喷射方向设为与旋转件42的转动方向相反,以利用该部分清渣喷嘴445喷射的流体的反作用力带动清扫机构4转动,此时,该部分清渣喷嘴445的喷射方向满足α=90°,γ=90°,或者将若干清渣喷嘴445中的至少一清渣喷嘴445的喷射方向设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喷射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每层隔间内的清渣管道442数量和清渣喷嘴445的数量可以不相同。

可以理解,隔板3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将每一隔板3的周面固定在侧壁23上。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