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Y形茉莉花花梗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762发布日期:2018-09-11 19:4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茉莉花采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Y形茉莉花花梗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茉莉花具有晚间开放吐香的习性,鲜花一般在当天下午二时以后采摘,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采收后,装运时不要紧压,用通气的箩筐装花为好,切忌用塑料袋装,容易挤压,不通气,易造成“火烧花”。茉莉花的产花期因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日温度在30℃以上,才会形成旺盛的采收期。茉莉花在一年的产花期中会形成3-4个波次的“花汛”,每次“花汛”约有7天的旺产日,称为“大花期”。在大花期之前或大花期之后,则称之为小花期,花汛中大花期与小花期的日产量相差5-10倍,“花汛”相隔时间约为一个月。由于茉莉花花瓣本身非常脆弱,在采摘的过程中应非常小心,在设计自动采摘机构时,常常要考虑采摘的力度,通过控制采摘力度,才能达到完整地采摘茉莉花花瓣。

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683036)公开了“白术花蕾自动采摘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采摘机”,其特征是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和剪切装置,利用夹紧装置将花蕾夹紧,利用剪切装置的剪切力切断白术花蕾,并在夹紧装置下方安装送料系统和收集装置,花蕾切断后,利用花蕾的自重,将剪下的花蕾通过送料管送到收集装置中。本发明采用机械剪切方式采摘白术花蕾的方法,避免了对白术叶、白术株、白术根茎和采摘工人手指的损伤,替代了人工方式,提高了采摘效率。该发明确实可以替代了人工方式,但是缺乏必要的收集装置,无法有效地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1)技术方案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新型Y形茉莉花花梗夹持机构,包括夹指、夹指关节、气缸、气缸座、活动杆、锥形体罩,所述夹指关节设置在所述夹指的后端,气缸界定在两个所述气缸座的中间,所述锥形体罩连接所述活动杆,所述茉莉花花梗夹持机构整体构造为Y形对称结构,所述夹指通过夹指关节连接铰板,所述铰板上设有铰轴,所述铰轴固定在铰座上,所述铰板的弧形末端连接在直型短杆上,所述直型短杆通过连杆固定在短杆座上,所述短杆座固定在所述气缸座上,所述短杆座之间设置有所述的气缸和气缸座,所述铰座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的左端连接所述锥形体罩,所述锥形体罩的右端通过关节轴连接所述活动杆。

所述铰板的内侧一共设有2~4个弹性垫片,上端的所述铰板设有1~2个弹性垫片,优选2个弹性垫片,下端的所述铰板设有1~2个弹性垫片,优选2个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由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制得,优选天然橡胶。

优选地,所述铰座上设有1~3个定位销,优选2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限定在所述铰座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左端设有一个稳压电磁阀,所述稳压电磁阀的左端设有一个气密封板,所述气密封板为圆形,所述气密封板焊接在所述锥形体罩的内壁上。

(2)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铰板的内侧一共设有4个弹性垫片,上端和下端的铰板都设有2个弹性垫片,而且弹性垫片由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制得,在夹持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对茉莉花花梗的损伤,既可以提高对花梗的摩擦力,同时又能柔性地抓住茉莉花花梗,气缸上设有一个稳压电磁阀,可以有效地控制气缸压力,提高采摘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Y形茉莉花花梗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案例提供了这样一种新型Y形茉莉花花梗夹持机构,包括夹指1、夹指关节2、气缸3、气缸座4、活动杆5、锥形体罩6,所述夹指关节2设置在所述夹指1的后端,气缸3界定在两个所述气缸座4的中间,所述锥形体罩6连接所述活动杆5,所述茉莉花花梗夹持机构整体构造为Y形对称结构,所述夹指1通过夹指关节2连接铰板7,所述铰板7上设有铰轴8,所述铰轴8 固定在铰座9上,所述铰板7的弧形末端连接在直型短杆10上,所述直型短杆 10通过连杆11固定在短杆座12上,所述短杆座12固定在所述气缸座4上,所述短杆座12之间设置有所述的气缸3和气缸座4,所述铰座9固定在连接板13 上,所述连接板13的左端连接所述锥形体罩6,所述锥形体罩6的右端通过关节轴14连接所述活动杆5。

所述铰板7的内侧一共设有4个弹性垫片18,上端的所述铰板7设有2个弹性垫片18,下端的所述铰板7设有2个弹性垫片18,所述弹性垫片18由天然橡胶制得。

所述铰座9上设有2个定位销15,所述定位销15限定在所述铰座9和所述连接板13之间。

所述气缸3的左端设有一个稳压电磁阀16,所述稳压电磁阀16的左端设有一个气密封板17,所述气密封板17为圆形,所述气密封板17焊接在所述锥形体罩6的内壁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