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利用种植体多面空间的立体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8328发布日期:2019-01-29 17:3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利用种植体多面空间的立体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利用种植体多面空间的立体种植结构。



背景技术:

立体种植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且能灵活适应使用地点具体条件的农业种养模式。立体种植过程中关键的介质就是种植体,所说的种植体就是由土壤或其它可以支持植物生长的基质构成的立体。

目前已有的立体种植结构通常是通过将一定的立体空间分割成小的种植单元来提高空间利用率。有些设计是在单位面积上设置多层种植平台,例如公开的专利申请:适合于城市建筑环境的循环式立体种植系统,公开号 CN105746223A;一种植物立体种植系统,公开号CN205491895U;一种立体种植PVC管材结构,公开号CN205491924U。还有些是在一个立体表面附加小型种植盆,例如公开的专利申请:生态垂直立体种植系统,公开号 CN205336985U;圆柱形立体种植住,公开号CN303755873S。这类设计的共同点是,虽然在单位空间里增加了种植单元,扩展了种植空间,但是往往种植层较浅,不利于植物发展根系,不利于植物进一步生长成熟。这类种植方法本质上仍然是将种植材料放置在一个只有顶部开口的容器内,植物只能从有限的开口处生长。由于在容器中的种植材料实际上是一个立体结构,这样的设计限制了植物由种植体其他部分生长的可能性,没有对种植体的潜力进行充分利用。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种植体多面空间的立体种植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植物只能从种植体一小部分表面生长的问题,让植物由种植体的多个表面生长,提高种植体单位体积利用率,与此同时,这种结构还能为植物根系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进而有利于植物生长成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利用种植体多面空间的立体种植结构,包括种植体,所述种植体包括用于提供结构支撑的围网层,用于保持水分的保水层和用于提供养分的基质层,所述围网层、保水层和基质层由外向内设置;

所述种植体可围成立体空间结构,所述种植体下端设有承托盘,所述承托盘上均匀设有渗水孔,所述种植体的围网层外侧或者内侧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固定在所述围网层上,所述支撑立柱下端固定在所述承托盘上,所述承托盘下端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围网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丝网、塑料丝网。

优选的,所述保水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秸秆、纺织布料。

优选的,所述种植体围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圆柱体、立方体、球体、锥体以及多种立体结构的空间组合。

优选的,所述基质层内由上到下蛇形分布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均匀设有渗水孔,所述注水管上端末端位于所述种植体的外端,且所述注水管末端设有注水口。

优选的,还包括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包括倾斜体和出水口,所述倾斜体由不透水材料支撑,位于种植体底部,一端高度与种植体底部接近,另一端高度明显高于种植体底部,且高度与种植体底部接近的一侧设有出水口, 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出水口插入所述围网层形成的孔洞内。

优选的,所述倾斜体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倾斜体呈三角体设置,每个倾斜体对应一个出水口。

优选的,还包括导水围槽,所述导水围槽为开口上大下小的立体结构,所述导水围槽下端的内部尺寸大小等于所述种植体围成的立体空间结构的外部尺寸大小,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导水围槽套在所述种植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还包括补水漏斗,所述补水漏斗下端封闭,且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补水漏斗可与所述种植体在多个位置相连,实现局部补水。

优选的,所述种植体成筒状,且中空部分放置有盛水装置,所述种植体顶部为透光但不透水的封闭顶盖。

优选的,所述承托盘底部设有集水抽屉,或所述承托盘下端放置集水槽。

优选的,所述种植体围成立体空间结构时可以借助建筑物墙体、地面或其它支撑结构作为种植体的一面或者多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种植结构能够让植物由种植体的多个表面生长,提高种植体单位体积利用率;

2、在其他种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这种立体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单位体积种植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单位体积种植的产量;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种植结构能够为植物根系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进而有利于植物生长成熟;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种植结构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制作材料来源广泛,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作,灵活性强。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种植结构变化多样,为人与植物景观互动提供更多灵活性和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正方体型立体种植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圆柱体型立体种植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种植体,101为围网层,102为保水层,103为基质层,2为承托盘,4为支撑立柱,5为万向轮,6为注水管,7为渗水孔,8为注水口, 91为倾斜体,92为出水口,10为导水围槽,11为补水漏斗,12为出水孔, 13为盛水装置,14为封闭顶盖,15为集水抽屉,16为集水槽,17为墙体, 18为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可利用种植体1多面空间的立体种植结构,包括种植体1,所述种植体1包括用于提供结构支撑的围网层101,用于保持水分的保水层102和用于提供养分的基质层103,所述围网层101、保水层102 和基质层103由外向内设置。所述围网层101所采用的材质不仅要具有支撑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弯曲性,便于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形成不同形状或者不同大小的立体空间结构;所述保水层102所采用的材质一定要具有透气性,保水层102不仅可以保持种植体1内的湿度,防止水分过分蒸发,还可以抑制种植体1内杂草的生长;所述基质层103所采用的基质一般为土壤,但是其它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基质也可采纳。

所述种植体1可围成立体空间结构,所述种植体1下端设有承托盘2,所述承托盘2上均匀设有渗水孔(图中未画出),所述种植体1的围网层101 外侧或者内侧设有支撑立柱4,图1所示的支撑立柱4为在围网层101的外侧,所述支撑立柱4上端固定在所述围网层101上,所述支撑立柱4下端固定在所述承托盘2上。所述承托盘2和支撑立柱4均起到支撑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防止种植体1的变形,另一方面有利于整个种植体1的移动;另外,承托盘2上设有渗水孔,能够对基质层103起到透气、渗水的作用,有利于植物体的生长。

具体的,所述围网层101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丝网、塑料丝网。

具体的,所述保水层102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秸秆、纺织布料。

具体的,所述种植体围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圆柱体、立方体、球体、锥体以及多种立体结构的空间组合。

具体的,所述承托盘2下端设有万向轮5,设置万向轮5也是方便整个立体种植结构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

种植体1可以围成不同的立体空间结构,比如围成立方体,那么就可以同时利用前、后、左、右和上五个面来进行种植,充分利用种植的空间,增加种植的产量,而且增加了植物的生长空间。另外,基质层103也没有限制在固定的小空间内,植物的根系可以自由生长不受限制,同样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在种植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围网层101形成的孔洞打通保水层102,然后将种子或者幼苗栽种在打通的孔洞连接的基质层103中,植物苗朝向不同方向的空间生长,植物的根系在基质层103内朝向不同的方向生长。

实施例2: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基质层103 内由上到下蛇形分布有注水管6,所述注水管6上均匀设有渗水孔7,所述注水管6上端末端位于所述种植体1的外端,下端位于种植体内且末端封闭,且所述注水管6上端末端设有注水口8。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

在需要灌溉的情况时,人工从注水口8注入,水流沿着注水管6进入种植体1,因为主水管上均匀分布有渗水孔7且主水管末端封闭,水分从渗水孔7流出进入基质层103,实现对种植物的浇灌。

实施例3: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还包括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包括倾斜体91和出水口92,所述倾斜体91由不透水材料支撑,位于种植体1底部,一端高度与种植体1底部接近,另一端高度明显高于种植体1底部,且高度与种植体1底部接近的一侧设有出水口92,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出水口92插入所述围网层101形成的孔洞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

当种植体1内的积水过多时,通过渗水装置中的倾斜体91和出水口92 排出。由于其中的倾斜体91一端高一端低,水会自然的从高处流向低处,并从低处的出水口92流到种植体1外,防止积水过多对植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实施例4: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3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倾斜体91 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倾斜体91呈三角体设置,每个倾斜体91对应一个出水口9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所述的倾斜体91和出水口92都是两个,对于集中大规模的利用立体空间结构种植用户来说可以实现两个出水口92 同时排水,增加排水的效果,减少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实施例5: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还包括导水围槽 10,所述导水围槽10为开口上大下小的立体结构,所述导水围槽10下端的内部尺寸大小等于所述种植体1围成的立体空间结构的外部尺寸大小,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导水围槽套在所述种植体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

所述导水围槽10和种植体1围成的立体空间结构是相匹配的,在种植之前或者在种子未发芽之前可以采用导水围槽10进行浇灌。首先将导水围槽10套设在立体空间结构的外围,然后向导水围槽10内注水,水分进入孔隙实现对基质层103和种子的浇灌,移动导水围槽10的位置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浇灌。导水围槽10可以收集雨水,提高对雨水的利用效率。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实施例3、4均是实现对立体空间结构侧面上的浇灌,立体空间结构上端面不需要采纳。

实施例6: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还包括补水漏斗 11,所述补水漏斗11下端封闭,且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12,所述补水漏斗11可与所述种植体1在多个位置相连,实现局部补水。具体的,所述补水漏斗11的上端和下端倾斜连接,方便补水漏斗11插入到种植体1内,另外,为了保证局部补水的处理效果,所述出水孔12的孔径大小应该不超过5cm。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

当发现种植体局部出现缺水的情况是,可以通过补水漏斗11来实现。首先将补水漏斗11插入到缺水临近的种植体1位置,然后从补水漏斗11上端注水,水就会从补水漏斗11下端的出水孔12位置慢慢的渗入到种植体1 内。

实施例7: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种植体1成筒状,且中空部分放置有盛水装置13,所述种植体1顶部为透光但不透水的封闭顶盖14。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

所述盛水装置13中水分蒸发后在顶盖14上凝结,将沿顶盖14流下渗入种植体1,实现灌溉。盛水装置13中还可以放置污水或盐水,在通常情况下达不到灌溉用水标准的水,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做灌溉水使用。

实施例8: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更进一步的,种植体1可以置于一个温室棚内,保障植物在外界低温条件下仍能生长。

实施例9:

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更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盘2下端设有水平旋转轴。在承托盘2不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种植体1的水平旋转。

实施例10:

基本结构如以上实施例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承托盘2底部设有集水抽屉15,或所述承托盘2下端放置集水槽17。所述集水抽屉15和集水槽16要覆盖所述承托盘2上的渗水孔,使得水都能够集中在集水抽屉15或者集水槽16中,另外,集水抽屉15和集水槽16的形状可以根据种植体1的形状进行改变。

实施例11:

基本结构如以上实施例所述,更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种植体1 围成立体空间结构时可以借助建筑物墙体17或者地面18作为种植体1的一面或者两面。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空间结构的需要可以借助墙体17和地面 18来实施。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