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除草地膜防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0191发布日期:2018-09-04 20:43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除草地膜防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旱作农业区重点推广的抗旱新技术,其增产幅度在30%左右,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已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但该栽培方式采用白色地膜覆盖,田间杂草危害严重,加之田间杂草主要发生在膜下,防除的难度大,手段单一。生产上,主要是在机械起垄覆膜后人工拔除膜上杂草,但该方式费工费时,且严重损坏膜面,或在玉米生长期定向喷施除草剂,但易引起玉米药害发生,或在地面大剂量喷施除草剂后机械起垄和覆膜,但该方式明显提高了药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且在随后的起垄过程中破坏了地面药膜层,降低了除草效果;或在人工起垄后地面喷施除草剂和人工覆膜,但该方式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现状极不相称。研究提出对杂草控制作用突出、对玉米增产增收效应显著且便于机械化实施的成熟技术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除草地膜防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除草地膜防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除草地膜选择:田间杂草偏重至重度发生条件下,从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2种除草地膜中选取其一作为覆盖材料,避免使用白色地膜,最适宜选用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的田间杂草发生密度分别为至少达到116.68株/m2和至少达到163.48株/m2

2)覆膜时期选择:2种除草地膜的最佳覆膜时期均应掌握在上年秋季土壤封冻前,由于劳动力短缺等特殊情况而不能及时覆膜的,可推至顶凌期覆膜,避免在播期覆膜;

3)整地与施肥: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壤并精细耙磨,使之尽量保持土层深松、土块碎小、田面平整;起垄、覆膜前,将优质农家肥、尿素和磷酸二铵分别以45000~75000、300和225kg/hm2的施入量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并通过旋耕机作业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和均匀;

4)起垄与覆膜:施肥和旋耕后,立即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膜,将优选的除草地膜全地面覆盖于田间,宽垄的宽和高分别为70cm和10cm,窄垄的宽和高分别为40cm和15cm,相邻2幅地膜在宽垄中部位置重叠1cm,并用田土将重叠处的膜面覆压严实,膜面上每隔2~3m用细湿土覆压1条土带,其方向与垄向垂直;

5)玉米播种:在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用点播器在垄沟处膜面上打孔点播玉米,每穴播2粒种子,穴距27.5~30cm,播深3~4cm,播孔用细湿土封压严实;

6)田间管理:覆膜后,要加强对田间地膜的管护,严防播种、追肥等农艺操作和狗、羊等动物对膜面的破坏,对于膜面上出现的破损孔洞要及时用细湿土封压严实;玉米出苗期,及时人工放苗;4~5叶期,间、定苗,每穴选留1株健壮植株;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1次尿素,用点播器在株间打孔施入土壤,施肥量为225~300kg/hm2;玉米病虫害防治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

优选地,所述杂草主要是指对膜下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狗尾草、稗草、马唐、藜、冰草等,当杂草群落中至少含有其中之一种为优势种群且偏重至重度发生,可视为田间杂草偏重至重度发生。

优选地,所述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的规格为宽度120cm、厚度不低于0.01mm。

优选地,所述黑色地膜适宜在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或田块应用。

优选地,所述玉米的品种为适宜于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述的利用除草地膜防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方法,不但能够持续有效防除田间杂草、明显提高玉米产量,而且还可将除草措施随同机械化起垄、覆膜过程一次性落实到田,大幅度减少了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和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2、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选用黑色地膜,可免除除草剂的施用;选用化学除草地膜,地膜中的除草剂成分被有效溶解于膜面水滴中并随水滴跌落到杂草主要分布区(垄沟),实现了以地膜为载体的除草剂精准减量施用,从而显著提高了生态效益。

3.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试验地概况及参试材料

试验布设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该站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南部塬区,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试验地块中,杂草较重发生,总草密度达到237.32株/m2,主要种类有藜、狗尾草、反枝苋、龙葵、铁苋菜、水棘针等,以藜、狗尾草占绝对优势,其发生密度占到总草密度的81.44%。

试验所涉及的生产资料包括:化学除草地膜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施威特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生产,白色地膜由天水天宝塑业公司生产,2种地膜的规格均为宽度120cm,厚度0.01mm;玉米品种为适宜本地大面积种植的‘富农1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生产;尿素(含氮量46%)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生产;磷酸二铵(含氮量18%、含磷量46%)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提供。上述生产资料均可在市面上购得。

实施方法

按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实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除草地膜选择:以化学除草地膜作为覆盖材料;

2)覆膜时期选择:覆膜时期选择在上年秋季的11月2日;

3)整地与施肥:上茬玉米收获后,立即深翻土壤并精细耙磨,使之保持土层深松、土块碎小、田面平整;起垄、覆膜前,即上年11月1日,将优质农家肥、尿素和磷酸二铵分别以6550、300和225kg/hm2的施入量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并通过旋耕机作业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和均匀;

4)起垄与覆膜:施肥和旋耕后的翌日,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膜,将优选的除草地膜全地面覆盖于田间,宽垄的宽和高分别为70cm和10cm,窄垄的宽和高分别为40cm和15cm,相邻2幅地膜在宽垄中部位置重叠1cm,并用田土将重叠处的膜面覆压严实,膜面上每隔3m用细湿土覆压1条土带,其方向与垄向垂直;

5)玉米播种:当年4月22日,用点播器在垄沟处膜面上打孔点播玉米,每穴播2粒种子,穴距27.5cm,播深3cm,播孔用细湿土封压严实;

6)田间管理:覆膜后,加强对田间地膜的管护,严防播种、追肥等农艺操作和狗、羊等动物对膜面的破坏,对于膜面上出现的破损孔洞及时用细湿土封压严实;出苗期的4月28日至5月1日人工放苗;5叶期,间、定苗,每穴选留1株健壮植株;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用点播器在株间打孔施入土壤,施肥量为225kg/hm2;玉米病虫害防治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

本试验另行设置了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11月2日),人工全地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4500g/hm2后,立即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盖白色地膜”(ck1-1)和“上年秋季(11月2日),依次进行人工起垄(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要求起垄)、人工垄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3750g/hm2和人工全地面覆盖白色地膜”(ck2-1)2种控草方法作为对照处理,用以比较分析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实施效果;同时还设置了“上年秋季(11月2日)机械化覆盖白色地膜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ck0-1)作为空白对照,用以计算各处理的除草效果。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区及各对照区的面积均为667m2

效果调查方法

玉米播后30d,调查除草效果,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区及对照区均采取对角线3点取样,样点面积0.25m2(0.23m×1.10m),记载其中各种杂草株数并称取鲜质量;玉米成熟后,按各区域单独收获、晾晒、脱粒并计产。除草效果计算公式为:

杂草株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区杂草株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杂草鲜重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区杂草鲜重)/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实施例2

试验地概况及参试材料

试验布设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乡唐湾村,该村位于崆峒区北部山区,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试验地块属山台地,杂草严重发生,总草密度达到416株/m2,主要种类有冰草、狗尾草、藜、反枝苋、龙葵等,以冰草、狗尾草、藜占绝对优势,其发生密度占到总草密度的85.13%。

试验所涉及的生产资料包括: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均由天水天宝塑业公司生产,2种地膜的规格均为宽度120cm,厚度0.01mm;48%乙·莠可湿性粉剂,新乡中电除草剂有限公司生产;玉米品种为适宜本地大面积种植的‘先玉335’,由美国先锋公司育成;尿素(含氮量46%)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生产;磷酸二铵(含氮量18%、含磷量46%)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提供。上述生产资料均在市面上购得。

实施方法

按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实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除草地膜选择:以黑色地膜作为覆盖材料;

2)覆膜时期选择:覆膜时期选择在上年秋季的10月20日;

3)整地与施肥:上茬玉米收获后,立即深翻土壤并精细耙磨,使之保持土层深松、土块碎小、田面平整;起垄、覆膜前,即上年10月19日,将优质农家肥、尿素和磷酸二铵分别以75000、300和225kg/hm2的施入量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并通过旋耕机作业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和均匀;

4)起垄与覆膜:施肥和旋耕后的翌日,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膜,将优选的除草地膜全地面覆盖于田间,宽垄的宽和高分别为70cm和10cm,窄垄的宽和高分别为40cm和15cm,相邻2幅地膜在宽垄中部位置重叠1cm,并用田土将重叠处的膜面覆压严实,膜面上每隔2.5m用细湿土覆压1条土带,其方向与垄向垂直;

5)玉米播种:当年4月26日,用点播器在垄沟处膜面上打孔点播玉米,每穴播2粒种子,穴距30cm,播深3cm,播孔用细湿土封压严实;

6)田间管理:覆膜后,加强对田间地膜的管护,严防播种、追肥等农艺操作和狗、羊等动物对膜面的破坏,对于膜面上出现的破损孔洞及时用细湿土封压严实;出苗期的5月2日至5月4日人工放苗;5叶期,间、定苗,每穴选留1株健壮植株;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用点播器在株间打孔施入土壤,施肥量为300kg/hm2;玉米病虫害防治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

本试验另行设置了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10月20日),人工全地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4500g/hm2后,立即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盖白色地膜”(ck1-2)和“上年秋季(10月20日),依次进行人工起垄(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要求起垄)、人工垄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3750g/hm2和人工全地面覆盖白色地膜”(ck2-2)2种控草方法作为对照处理,用以比较分析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实施效果;同时还设置了“上年秋季(10月20日)机械化覆盖白色地膜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ck0-2)作为空白对照,用以计算各处理的除草效果。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区及各对照区的面积均为667m2

效果调查方法

玉米播后35d,调查除草效果,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区及对照区均采取对角线3点取样,样点面积0.25m2(0.23m×1.10m),记载其中各种杂草株数并称取鲜质量;玉米成熟后,按各区域单独收获、晾晒、脱粒并计产。相关除草效果计算公式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控草、增产、增收效果分别列于表1、表2和表3。由表1~3可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除草地膜防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可有效解决生产上突出存在的草害防除问题。(1)其除草效果达到80%以上,极显著高于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人工全地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4500g/hm2后,立即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盖白色地膜”控草方法,也达到或超过了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依次进行人工起垄(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要求起垄)、人工垄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3750g/hm2和人工全地面覆盖白色地膜”控草方法的效果。(2)其产量水平,较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人工全地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4500g/hm2后,立即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盖白色地膜”控草方法有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到8%以上,也达到了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依次进行人工起垄(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要求起垄)、人工垄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3750g/hm2和人工全地面覆盖白色地膜”控草方法的产量水平。(3)其玉米纯收益,较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人工全地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4500g/hm2后,立即用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和覆盖白色地膜”和“上年秋季,依次进行人工起垄(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要求起垄)、人工垄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3750g/hm2和人工全地面覆盖白色地膜”2种控草方法均有显著提高,分别增收1331.53元/hm2以上和1924.14元/hm2以上。

表1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控草效果

注:ck1-1和ck1-2均为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人工全地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4500g/hm2后,立即用全膜双垄沟播机一次性起垄和覆盖白色地膜”的控草方法,作为对照处理;ck2-1和ck2-2均为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上年秋季,依次进行人工起垄(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要求起垄)、人工垄面喷施48%乙·莠可湿性粉剂3750g/hm2和人工全地面覆盖白色地膜”的控草方法,作为对照处理;ck0-1和ck0-2均为“上年秋季机械化覆盖白色地膜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作为空白对照。下同。

表2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增产效果

表3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增收效果

注: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成本为14685.00元/hm2;ck1-1和ck1-2的成本均为14827.5元/hm2;ck2-1和ck2-2的成本均为16627.5元/hm2;玉米市场价为1.70元/kg。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