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49552发布日期:2018-06-22 10:55阅读:274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豆需求日益增加,进口大豆逐年上升,而我国大豆生产徘徊不前。南方地区大豆品种类型多样,种植方式复杂,除少量净种外,大豆多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间作套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温度、水和土地等资源,还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与单作相比,合理的间作套种系统能提高作物的总产量,并能确保产量的稳定性。

现有生产上应用的间作套种模式和作物搭配五花八门,缺乏相应的配套和规范化种植技术,最终导致生产上间作套种的大豆存在产量低下、商品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提供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的最佳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产量不减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本申请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

整地,对种植土壤进行碎土平墒和打塘开沟处理;

种植,大豆采用条播,玉米采用穴播,玉米穴距为35~45cm;

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

玉米种植密度为3600~4200株/亩,大豆种植密度为9000~15000株/亩;玉米穴距为35~45cm,每穴2株;大豆穴距为12~25cm,每穴2~3株;

施肥,播种前在玉米带上每亩施用8~10公斤复合肥或15~20公斤尿素,在大豆带上每亩施用5~8公斤复合肥或8~10公斤尿素作为底肥;

所述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具体包括:

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幅宽为1.8~2.0m,窄行行距为40~50cm,宽行行距为140~160cm;

窄行行距内种2行玉米,宽行行距内种2行或3行大豆;

玉米与大豆行距为25~65cm,大豆行距为30~40cm。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株高为2.0~2.8m的主栽品种;间套作大豆选用高产、耐荫、抗倒品种;套种大豆选用早熟、高产及耐荫、抗倒品种。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夏季间作时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间作大豆收获后,再在玉米行间套种秋大豆,秋大豆播种适宜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中上旬。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间作时在玉米和大豆播种1~2天后,采用96%金都尔除草剂进行封闭处理,每亩用100毫升兑水10~15公斤,在田间均匀喷雾;由于天气原因或田间持水量较大无法进行封闭除草时,在整个生育期间进行人工除草2~3次。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大豆封行前,对大豆进行1~2次中耕培土。

本发明提供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2、能够培育出高产、耐阴、抗倒的适宜间作套种的大豆品种。

3、能够提高土地当量、增加粮食总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4、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玉米和大豆2:2夏季间作种植模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玉米和大豆2:3秋季套种种植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及附图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为采用将夏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进行间作种植;待夏大豆收获后再在玉米行间套种秋大豆。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01:整地,在播种前对种植土壤进行犁地耙地,人工碎土平墒并做好打塘开沟处理。

S102:种植,大豆采用条播,玉米采用穴播,玉米穴距为35~45cm;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为3600~4200株/亩,大豆种植密度为9000~15000株/亩;玉米玉米穴距为35~45cm,每穴2株;大豆穴距为12~25cm,每穴2~3株。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在大豆种植上间作密度适当要小,套种密度可适当增加。

S103:施肥,播种前在玉米带上每亩施用8~10公斤复合肥或15~20公斤尿素,在大豆带上每亩施用5~8公斤复合肥或8~10公斤尿素作为底肥。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可增施3~5公斤钾肥。玉米在5-6叶期和9-11叶期分别每亩追施15~20公斤尿素。大豆追肥可结合田间长势进行适当追肥,大豆长势弱可在苗期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或初花期每亩采用磷酸二氢钾0.3公斤,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所述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具体包括:

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幅宽为1.8~2.0m,窄行行距为40~50cm,宽行行距为140~160cm;窄行行距内种2行玉米,宽行行距内种2行或3行大豆;玉米与大豆行距为25~65cm,大豆行距为30~40cm。

优选地,所述玉米与大豆按2:2或2:3行比进行种植。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玉米和大豆2:2夏季间作种植模式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幅宽1.8~2.0m,玉米行间距为40~50cm,大豆行距为30~40cm,玉米与大豆行距为45~65cm,玉米与大豆的行比是2:2。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玉米和大豆2:3秋季套种种植模式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幅宽1.8~2.0m,玉米行间距为40~50cm,大豆行距为30~40cm,玉米与大豆行距为25~50cm,玉米与大豆的行比是2:3。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中,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株高在2.0~2.8m的主栽品种;间作大豆品种选用高产耐荫抗倒品种如滇豆7号等;套种大豆品种选用早熟、高产及耐荫抗倒品种如云大豆12号等。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夏季间作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套种播种适宜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中上旬。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其中,间作时在玉米大豆播种后1~2天,采用96%金都尔除草剂进行封闭处理,每亩用100毫升兑水10~15公斤,在田间均匀喷雾;由于天气原因或田间持水量较大无法进行封闭除草时,在整个生育期间进行人工除草2~3次。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还包括:在大豆封行前,对大豆进行1~2次中耕培土。玉米不覆膜的要进行最少一次的中耕培土,覆膜的可不进行中耕培土。

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在整个生育期注重大豆病虫害的防控,在苗期重点对金龟子、地老虎、蟋蟀、卷叶螟、蓟马等进行防控,中后期注重对椿象、高隆象和豆荚螟等的防控。

基于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粒用型玉米收获一般于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的完熟期进行收获。但大豆的收获要及时,叶片脱落,籽粒饱满、荚熟色变黄即可收获,尤其是夏季间套作大豆,收获时正值雨季,如果收获不及时就增加了霉烂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基于如上所述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由于大豆是高蛋白作物,在储藏前要晾晒干,籽粒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储藏时要用“磷化铝”化学药剂进行密封熏蒸,以防豆象等钻蛀类害虫的危害。

综上所述,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玉米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当量、增加粮食总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能够培育出耐阴性和抗倒性更强的适宜间作套种的大豆品种。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方法还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的特点。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并能够在本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