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泉水草鱼存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08302发布日期:2018-06-30 04:23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提高泉水草鱼存活率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山泉流水养鱼池中提高草鱼鱼种越冬及养殖过程中成活率的方法,属鱼类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泉流水养草鱼是独特的高密度养殖方式,因为长期生活在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流动的山泉水体中,完全投喂新鲜饲草,养成的泉水草鱼体色乌黑,肌肉结实有弹性,富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肉质清香鲜美,没有任何腥味和异味,价格是普通草鱼的4倍~10倍。近年来,由于采购来的草鱼苗种在培育过程中过量投喂配合饲料造成严重的肝胆综合症,鱼种体质和适应能力较差,投放到流水鱼池中后应激反应严重,极易暴发水霉病、闭口病,常导致大量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目前山泉流水养鱼中草鱼苗种应激反应严重、越冬过程中水霉病爆发、开春后闭口不食、养殖过程中免疫力下降、死亡率高的问题,提高山泉流水养殖草鱼的成活率,减少越冬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含以下步骤:鱼池准备,培育藻类,放养鱼种,静水越冬,及早投喂,流水养殖。

所述的鱼池为山泉流水养鱼池,建有进水口和排水排污口,池水能快速、充分地交换,无水流死角,鱼粪、残饵等污染物能随水流即时自动排出。

优选的,所述的鱼池最大水深1m以上,水位和进排水流量能精确控制,鱼池中安装增氧设施。

捕捞后清整鱼池,加满水后关闭进排水口,施入有机肥和消毒剂。

优选的,每立方米水体用3kg~6kg发酵后的有机肥+25g~50g漂白粉+10kg~15kg清水,搅拌混合后全池均匀泼洒。

进一步的,施肥7天后水体PH≤8.5时,接种浮游藻类,使池水中藻类密度达到200个/L~500个/L。

优选的,藻类品种包括硅藻、隐藻、裸藻、甲藻等适应低温的淡水浮游藻类。

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后,池水透明度≤50cm时,投放草鱼苗种。

所述的草鱼苗种经检疫检验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明显伤病,消毒后投放。

优选的,所述消毒使用1%~3%食盐水,或30mg/L聚维酮碘溶液,浸泡15分钟~20分钟。

所述的静水越冬,在水温<15℃期间控制进水流量,日池水交换率为1%~5%,使鱼池内水体流速≤0.01cm/s;越冬期间,维持水体透明度为35cm~50cm。

越冬期间池水溶氧量<5mg/L时,启动增氧设施提高水体溶氧含量。

春季水温升高到5℃以上时,每天投喂一次新鲜的幼嫩饲草,日投喂量为草鱼体重总量的1%~10%。

水温升高到15℃以上时,越冬期结束,日投喂量为草鱼体重总量的10%~70%,逐渐加大进水流量,保持池水溶氧量为5mg/L~5.5mg/L,使鱼粪、残饵等污染物能即时随水流自动排出,始终保持水体清澈透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高密度的浮游藻类抑制水霉菌的生长,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鱼群提供充足的氧气,可避免草鱼越冬期间在流水环境中长期逆水游泳消耗大量体力,促进草肝胆综合症痊愈,及早投喂促使草鱼体质恢复增强免疫力,防止闭口病和其它疾病的发生,提高苗种越冬成活率和养殖效益,适用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提高泉水草鱼存活率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鱼池准备:所述的鱼池为山泉流水养鱼池,建有进水口和排水排污口,池水能快速、充分地交换,无水流死角,鱼粪、残饵等污染物能随水流即时自动排出。鱼池最大水深1.2m,水位和和进排水流量能精确控制,安装微孔增氧设施。捕捞后清整鱼池,加满水后关闭进排水口。

(2)培育藻类:每立方米水体用4kg发酵后的鱼粪+30g漂白粉+12kg清水,搅拌混合后全池均匀泼洒。施肥7天后水体PH≤8.5时,混合接种适应低温的硅藻、隐藻、裸藻、甲藻等浮游藻类,使池水中藻类密度达到300个/L。

(3)放养鱼种:池水中藻类经过自然增殖,透明度≤50cm时,将经检疫检验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明显伤病的草鱼苗种,用2.5%食盐水溶液浸泡15分钟消毒后投放到鱼池中。

(4)静水越冬:控制进水流量,日池水交换率为1%~5%,使鱼池内水体流速≤0.01cm/s;越冬期间,维持水体透明度为35cm~50cm;当池水溶氧量<5mg/L时,启动微孔增氧设施提高水体溶氧含量。

(5)及早投喂:春季水温升高到5℃以上时,每天投喂一次切碎的新鲜幼嫩饲草,日投喂量为草鱼体重总量的1%~10%。

(6)流水养殖:水温升高到15℃以上时,越冬期结束,逐渐加大进水流量,使池水溶氧量为5mg/L~5.5mg/L,使鱼粪、残饵等污染物能即时随水流自动排出,始终保持水体清澈透明;日饲草投喂量为草鱼体重总量的10%~7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