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麦冬的立体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3447发布日期:2018-06-08 19:24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浙麦冬与西瓜的立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属百合科沿阶草属药用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草本 植物,以块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临 床应用广泛,是我国重要的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浙麦冬作为“浙八味”之一的浙江道地药 材,栽培历史悠久,现在栽培面积维持在3000亩左右,近几年由于人工劳力成本大幅上升, 再加上种植时间长达三周年,因此农户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因而造成浙麦冬总产量受限。

浙麦冬目前生产上主要种植三周年后采收,移栽期在4-5月份,移栽时行距一般为30cm~ 40cm,丛株距也为30cm~40cm,每穴种植5~15株,而且一般不与其它作物套间作。由于 浙麦冬移栽当年田间地上部植株生长缓慢,因此在移栽当年地表土地裸露较多,尤其是移栽 成活后适逢夏季高温季节,地表水分蒸发量大,易造成土壤干旱,还会对浙麦冬生长造成不 利影响。同时这也造成了田间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寻求与浙麦冬进行立体 间作的作物品种,以充分利用浙麦冬移载当年田间的土地资源及空间资源,同时间作的作物 也能适当给浙麦冬遮荫,以利抗旱保墒,同时也能充分挖掘田间土地经济效益,是摆在浙麦 冬种植者面前的紧迫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浙麦冬种植技术的不足,充分利用浙麦冬种植当年田间土地资 源和田间空间资源,提供一种与浙麦冬进行立体种植的方法。

一种浙麦冬的立体种植方法:将浙麦冬进行移栽,且移栽时与西瓜进行间作,浙麦冬种 植行距30cm~40cm,丛距25cm~40cm,每丛种植5~15株;间作西瓜株距40~150cm,行 距80cm~200cm。

间作时每畦可只种一行西瓜。种植土壤可以为壤土或砂质壤土。间作西瓜株距40~ 150cm,行距可以是120cm~200cm。西瓜的种植可以采取移栽方式,西瓜的移栽时间与麦冬 移栽同步进行。间作西瓜可只在移栽当年进行,当年收获西瓜,浙麦冬可在移栽三周年后采 收。

浙麦冬当年移栽后,由于当年生长量有限,而且由于行株距间空档较多,因此当年夏季 高温对其生长有较大影响,水份蒸发量大,易造成田间干旱,严重影响麦冬生长。因此,通 过本发明种植浙麦冬,间作的西瓜植物能给当年浙麦冬遮挡部分光照,减少土地水分蒸发, 同时由于当年就能产出西瓜,当年就能产出经济效益。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 单位土地的产出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1

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2)将浙麦冬进行移栽,移栽时与西瓜进行间作,间作时每畦只种一行西瓜。浙麦冬种植

行距30cm,丛距25cm,每丛种植5株。

3)间作西瓜株距约40cm,行距约80cm。

4)西瓜种植可采取移栽方式,移栽时间可与麦冬移栽同步进行。

实施例2

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2)将浙麦冬进行移栽,移栽时与西瓜进行间作,间作时每畦只种一行西瓜。浙麦冬种植

行距40cm,丛距30cm,每丛种植10株。

3)间作西瓜株距约100cm,行距约120cm。

4)西瓜种植可采取移栽方式,移栽时间可与麦冬移栽同步进行。

实施例3

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2)将浙麦冬进行移栽,移栽时与西瓜进行间作,间作时每畦只种一行西瓜。浙麦冬种植

行距40cm,丛距40cm,每丛种植15株。

3)间作西瓜株距约150cm,行距约200cm。

4)西瓜种植可采取移栽方式,移栽时间可与麦冬移栽同步进行。

本发明在浙麦冬生产中应用的效果:

1.种植方法

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作为移栽土壤。在5 月底将浙麦冬进行移栽,移栽时与西瓜进行间作。浙麦冬种植行距30cm~35cm,丛距30cm~35cm,每丛种植10株。西瓜种植方式采用露天栽培,与常规种植相同,采用苗移栽方式,移 栽时间与麦冬移栽同步进行。每畦麦冬只种植一行西瓜,西瓜行距约为130cm~150cm,株距 约75cm~80cm,亩种植600株左右。西瓜品种为“农友瑞光”,西瓜施肥同常规西瓜种植。 间作小区面积为30m2,3次重复。以常规种植不间作的麦冬作为对照。间作西瓜只在移栽当年 进行,当年收获西瓜。麦冬在移栽三周年后采收。

2.浙麦冬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2.1材料与仪器

Lambda 2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AB204-S型电子天平(Mettler);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浙麦冬产于浙江慈溪,由浙江省中药研究所中药材资源研究室 俞旭平高级工程师鉴定为浙麦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鲁斯可皂苷元对照品(批 号:11081807,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用甲醇、乙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 离子水。

2.2方法学考察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20℃干燥至恒重的鲁斯可皂苷元对照品0.005g,用甲醇溶解,转移入100mL容 量瓶中,用甲醇定容,摇匀,配成浓度为53.8μg·mL-1的鲁斯可皂苷元对照品溶液。

2.2.2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1、2、3、4、5、6mL,分别置具塞试管中,于水浴中挥干溶剂, 精密加入高氯酸10mL,摇匀,置热水浴中保温15min,取出,冰水冷却,以相应的试剂为空 白,在39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标 准曲线方程为:Y=0.0028X-0.064相关系数r=0.9996,结果表明对照品进样量在26.9~322.8μg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麦冬粉末1.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h,放冷,再称 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失重,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10mL 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 5mL,弃去氨液,正丁醇蒸干。残渣用80%甲醇溶解,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80%甲醇至 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3mL,置10mL具塞试管中,按照2.1.2方法测定吸光度,计 算,即得。

2.2.4精密度试验:

取标准品5份,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RSD=0.88%(n=5),表明精密度良好。

2.2.5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每隔10min测定一次吸光度,RSD=0.63%(n=7),表明供试品溶液60min 内稳定。

2.2.6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供试品浙麦冬6份。按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RSD=1.72%(n=6),表明实验重复性良好。

2.2.7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浙麦冬样品6份,加入鲁斯可皂苷元标准品溶液后,按2.2.3项下方法处理, 测的平均回收率为95.1%,RSD=4.96%。

3结果与分析

3.1浙麦冬-西瓜间作对浙麦冬植株性状和药材产量的影响

从表1看出,间作西瓜的浙麦冬株均叶片数、叶片长等与单作麦冬相比,差异均不大。

从单丛麦冬鲜子重来看,单作麦冬较间作西瓜的增加6.83%,小区麦冬干产量以麦冬单作 较高,产量较麦冬-西瓜间作增加2.25%。

表1浙麦冬-西瓜间作对浙麦冬植株性状、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n=30)

3.2浙麦冬-西瓜间作对麦冬品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间作模式浙麦冬的总皂苷含量与单作麦冬差异不显著,表明间作模式对浙麦 冬中总皂苷含量没有影响。

3.3浙麦冬-西瓜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2可知,麦冬单作经济效益低于麦冬与西瓜间作群体经济效益。麦冬与西瓜间作较麦 冬单作效益增加11.05%,上述结果表明,浙麦冬移栽当年间作西瓜是可行的,不仅使麦冬能 安全入夏,也增加了收入。

表2浙麦冬-西瓜间作经济效益比较(元/667/m2)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有关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 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