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泳池长效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9800发布日期:2019-01-16 06:2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游泳池用水的消毒杀菌,具体是一种新型有机纳米级安全、长效杀菌剂,属于消毒杀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水处理过程中,广泛使用氯或氯化合物为杀菌剂,游泳池消毒几乎全是氯制消毒剂,其属于“瞬时化学”杀菌,即可以快速的作用于细菌、真菌等,但是自身也在杀菌的过程中被消耗,同时产生副产物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等对人的眼、耳、鼻、喉粘膜产生刺激,可能导致肺、肝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癌变,在泳池水中可通过人的呼吸、皮肤的呼吸及渗透对健康构成一定危害,在体内沉积下来,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泳池中氯剂消毒剂的加入随着时间的增长其杀菌效果逐渐降低,且随着游泳者的增多,会出现细菌的快速增长,若是正常营业下进行随机取样,泳池细菌总量和总大肠菌群量严重超标,几乎无一间泳池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游泳场馆由于氯制消毒剂的“瞬时杀菌”特性必须每天进行大量氯剂的添加。据调查,一般以1000立方米的水池为例,通常每天氯剂的添加量在7-10公斤,如按照3个月不换水进行计算的话,连续氯剂的添加量在630--900公斤,其毒性和ph改变情况不言而喻。游泳池用水属于商业用水,水价较高,业内有一句话“水贵如油”。目前,按照特种商业用水定价标准,一吨水包括排污费在内价格超过40元,一个标准的泳池,换一次水费用近10万元。

据调查,不少营业性质的游泳池换水频率很低,能一个季度换一次水的游泳池已经算不错的,通常是半年或是一年更换一次水。

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hbp的杀菌消毒方式为“无消耗式”长效杀菌,在hbp完成杀菌后会与已杀灭细菌分离,进行再次的杀菌任务。在泳池水循环系统充足的条件下,只要hbp没有物理性的损耗如游泳者携带损失和过滤损失等,其杀菌效果不受泳池人数和时间的影响,同时ph和浑浊度不会发生改变,不需添加ph调节剂和澄清剂等,水体即达到美学指标,提高水体物化、生化指标。也就是说,在泳池循环系统充分的前提下,保证了有机纳米hbp充分的物理性长效杀菌,任何部门的随机抽检其细菌总量和总大肠菌群指标都是合格的,也让健康泳池不只是概念,而真切的就在我们身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替代氯制游泳池消毒剂的新型长效杀菌方法,解决了氯制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的同时,实现了一次加入消毒剂可持续杀菌1至3个月的科技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氯制消毒剂存在的副作用大和投料频繁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长效泳池杀菌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场需求的杀菌率高、广谱、性能稳定、安全无刺激、长效杀菌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游泳池长效杀菌剂的各组分体积百分比为:

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30.0—40.0%

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0.0—70.0%

聚乙二醇3.0—5.0%

其制备方法为将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按照比例加入容器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与氯制消毒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持续杀菌3个月左右;②安全、无刺激性;③不改变ph值,杀菌不受ph影响;④水体清亮,无需添加澄清剂;⑤细菌总量和总大肠菌群等符合国家标准;⑥防治皮肤病、滋养皮肤、拒绝交叉感染;⑦易生物降解,水体污染级别低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实施例的范围。

实施例1

按照体积百分比:

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35.0%

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2.0%

聚乙二醇3.0%

将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按照比例加入容器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可。

实施例1杀菌剂在泳池中持续杀菌20天后的杀菌指标

实施例1杀菌剂在泳池中持续杀菌90天后的杀菌指标

实施例2

按照体积百分比:

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32.0%

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4.0%

聚乙二醇4.0%

将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按照比例加入容器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可。

实施例2杀菌剂在泳池中持续杀菌20天后的杀菌指标

实施例2杀菌剂在泳池中持续杀菌90天后的杀菌指标

从监测结果看,该发明的实施案例在3个月内的持续杀菌结果均已达到泳池水质的国家标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代氯制消毒剂的安全、长效有机纳米泳池消毒方法,属于泳池杀菌技术领域。所述发明主要涉及有机纳米级超支化聚烯烃HBP,本发明的主要优势:①持续杀菌3个月以上;②安全、无刺激性;③不改变pH值,杀菌不受pH影响;④水体清亮,无需添加澄清剂;⑤细菌总量和总大肠菌群等符合国家标准;⑥防治皮肤病、滋养皮肤、拒绝交叉感染;⑦易生物降解,水体污染级别低等。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倩;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艾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26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