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解水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10382发布日期:2019-08-24 09:03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解水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属于生态环保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发生面积广,发生区域包括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各省、自治区,遍及我国各主要麦区。流行成灾频率高,危害十分严重。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危害叶鞘、茎、穗部、颖壳和芒。发病部位最初生成小型的褪绿病斑俗称花斑,随后迅速出现黄色或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叶片上夏孢子堆呈卵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凸起,被叶表皮覆盖,成熟后表皮破裂而外露,并散放出黄色粉末,此为病原菌的夏孢子。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较轻柔,肉眼观察不甚明显。夏孢子堆周围可能出现褪绿、枯黄等异常。在小麦成株叶片上,夏孢子堆两端附近还可陆续产生新的孢子堆,以致多个夏孢子堆沿叶脉呈“虚线”状排列。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夏孢子堆,叶片黄化、枯死。现有技术中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都可以防治小麦条锈病,但药剂防治易造成农药残留并在环境中迁移,长期施用药剂还会使病原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药效。现代农业朝着绿色、对环境影响低的方向发展,绿色农业倾向于采用生态友好型的防治办法,也符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的2020年农药和化肥“两减”的技术规范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电解水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利用电解水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电解水生成器获得电解水:向电解水生成器的电解槽中加入氯化物和水,经过电解得到酸性氧化电解水(ph值为2.0~3.0)和碱性氧化电解水(ph值为10.0~11.5);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酸性氧化电解水装入清洗干净的喷雾器,对小麦进行叶面喷洒,使用的喷雾器为abs塑料材质的喷雾器,并避免酸性氧化电解水接触金属物质。所述酸性氧化电解水在制备后立即使用或避光保存48小时内使用,使用前采用rc-3f型有效氯检测仪测定酸性氧化电解水的有效氯的含量、试纸测ph值、brp-200氧化还原电位计测氧化还原电位,避免酸性氧化电解水在长时间存放后有效成分含量发生改变。进一步地,步骤一中获得的酸性氧化电解水ph值为2.8。进一步地,所述酸性氧化电解水的施用量为30~60kg每亩小麦。进一步地,叶面喷雾进行三次,第一次叶面喷雾与第二次叶面喷雾时间间隔1周,第二次叶面喷雾与第三次叶面喷雾时间间隔2~4周。进一步地,所述酸性氧化电解水的施用量为45kg每亩小麦。进一步地,所述氯化物为氯化钾,经过电解得到的碱性氧化电解水,可作为叶面微肥喷洒为小麦补充钾元素,提高作物产量及改善作物产品品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和优点:酸性氧化电解水的低ph值(2.0-3.0)不仅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并且能够协助次氯酸通过细胞膜直达细菌体内,另一方面酸性氧化电解水中的次氯酸能够穿透并破坏细胞膜,诱导微生物体内生成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进一步破坏细胞核遗传物质、细胞代谢酶类及蛋白质的大分子结构;酸性氧化电解水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1100mv),在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电位的同时,可直接氧化细胞膜上大分子化合物的巯基,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从而破坏细胞内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致使细胞内容物溢出、细胞溶解,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和农药防治相比,采用酸性氧化电解水没有农药的面源污染,小麦无农药残留,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好,且无药害产生;氧化电解水最终被还原为普通水,对环境基本无影响,不会出现农药施用后的生态迁移与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向电解水生成器的电解槽中加入180l自来水,并通过氯化盐添加装置加入氯化钾形成饱和氯化钾溶液。通过补充水来微调溶液中氯化钾的比例,分别制备下述三种ph值的酸性氧化电解水。实施例一:ph值2.0的酸性氧化电解水;实施例二:ph值2.8的酸性氧化电解水;实施例三:ph值3.0的酸性氧化电解水。采用当天制得的上述三种ph值的酸性氧化电解水每亩施用45㎏喷洒至发生条锈病的小麦叶面,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地点为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黄丰村1组牛首农技服务中心小麦试验地。试验地的地势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小麦生长期及长势一致,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一致。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常年发生较重且发病情况大致相同,试验地周围大面积种植小麦。一周后观察小麦叶面状况,发现三种ph值的酸性氧化电解水均可控制小麦条锈病病斑。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ph2.8的酸性氧化电解水和40%多酮(35%多菌灵、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东台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对发病小麦叶片进行喷洒。其中40%多酮为农业领域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推荐用药浓度。试验设酸性氧化电解水ph2.8每亩30㎏、45㎏、60㎏3个用量梯度;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常用农药40%多酮可湿性粉剂80g/亩和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块,每小区块为25㎡;试验小区块随机排列。见表1:表1对比试验中各组试剂的施用量试剂用量对照一清水45kg/亩对照二40%多酮溶解于水80g/亩实施例四ph2.8电解水30㎏/亩实施例五ph2.8电解水45㎏/亩实施例六ph2.8电解水60㎏/亩喷施时间:2017年3月16日第1次喷施、3月24日第2次喷施、4月21日第3次喷施。喷施方法:用清洗干净的喷雾器先在清水对照小区块均匀喷施清水;再按照酸性氧化电解水每亩用量,将酸性氧化电解水装入喷雾器进行喷雾。注意喷雾均匀,小区块内不能漏喷。每亩30㎏、45㎏、60㎏3个用量梯度对应每25平方米的用量为1124g、1687g、2249g。接触电解水的容器及量杯等器具均保持干净,没有任何油脂物质和其它有机物的污染,同时以喷施农药40%多酮可湿性粉剂的区块做对照,每25平方米用药量3g兑清水1687g喷施。病情稳定后于2017年5月4日调查病叶数和平均严重度、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0株,观察记载每株旗叶、倒2叶、倒3叶3片叶上的病斑情况,分别计算病叶率和病叶平均严重度。病株率为发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病叶率为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用分级法表示病叶上条锈菌夏孢子堆所占据的面积与叶片总面积的相对百分率,小麦条锈病的分级标准是按病叶上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分级法设8级表示:分别用1%、5%、10%、20%、40%、60%、80%、100%表示,对处于等级之间的病情则取其接近值,虽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按1%记。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叶率=发病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100%平均严重度=σ(各严重度级值×各级病叶片数)/调查总病叶数×100%病情指数=病叶率×病叶平均严重度×100防治效果=(对照区施用后病情指数-处理区施用后病情指数)/对照区施用后病情指数×100%田间调查结果具体见表2至表5。表2小麦条锈病病叶率、严重度统计表一、病叶率:从田间调查结果来看,各处理的条锈病病叶率以ph2.8/60kg处理最低为26.33%,其次是ph2.8/45kg处理为31.67%,比清水对照的70.67%,分别低44.34、39.0个百分点;ph2.8/60kg处理与清水对照的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ph2.8/45kg处理和40%多酮处理与清水对照的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二、平均严重度:见表4,各处理的条锈病平均严重度以ph2.8/45kg处理最低为6.27%,其次是ph2.8/60kg处理为7.53%,比清水对照的48.67%,分别低42.4、41.14个百分点;各处理与清水对照的差异均达5%的显著水平;除ph2.8/30kg处理外,其它处理与清水对照的差异均达1%的极显著水平。表3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平均严重度、病情指数分析统计表病叶率ph2.8/30kgph2.8/45kgph2.8/60kg40%多酮清水对照重复10.520.370.280.380.88重复20.70.350.300.140.64重复30.130.230.210.580.60平均0.450.320.260.370.71平均严重度ph2.8/30kgph2.8/45kgph2.8/60kg40%多酮清水对照重复10.470.070.110.090.58重复20.440.060.080.020.44重复30.0380.060.040.400.44平均0.3160.060.080.170.49病情指数ph2.8/30kgph2.8/45kgph2.8/60kg40%多酮清水对照重复124.442.743.023.4251.04重复230.801.962.340.2728.16重复30.491.330.8423.2026.40平均18.582.012.078.9635.20表4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平均严重度、病情指数方差分析表三、病情指数:见表4,各处理的条锈病病情指数以ph2.8/45kg处理最低为2.01,其次是ph2.8/60kg处理为2.07,比清水对照的35.20,分别低33.19、33.13;各处理与清水对照的差异均达5%的显著水平;除清水对照外,ph2.8/30kg、45kg、60kg处理的差异均达5%的显著水平。四、防治效果:见表5,叶防效以ph2.8/60kg处理最好,为62.10%,其次是ph2.8/45kg处理、为54.98%,优于40%多酮处理的46.30%;防治效果(病情指数)以ph2.8/45kg处理最好为87.11%,其次是ph2.8/60kg处理为84.85%,均优于40%多酮处理的63.01%。ph2.8/60kg处理与ph2.8/45kg处理相比对条锈病的叶防效和防治效果(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表5各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叶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方差分析表本发明中酸性氧化电解水的低ph值和高氧化还原电位(+1100mv以上),超出了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耐受范围,使其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代谢酶被破坏,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而喷洒的酸性氧化电解水不会导致小麦枯萎、死亡。从实验调查来看:一、所用酸性氧化电解水对小麦均无药害产生,表明实验ph和用量范围内酸性氧化电解水对小麦安全。二、酸性氧化电解水能够较好地对小麦条锈病进行防治。试验观察,喷施酸性氧化电解水后第二天小麦条锈病病斑上的夏孢子开始出现干枯,没有新鲜孢子产生,三天后孢子死亡;清水对照小麦条锈病病斑上三天后仍有新鲜孢子产生。三、从实验结果看,综合考虑,以使用ph2.8酸性氧化电解水每亩喷洒45kg防治小麦条锈病为优选方案。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