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457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吸式排种器多为单种带形式,即一个气吸式排种器只能播出一个种带,此种排种器现有的技术虽能实现单粒精准投种,但是若想实现在单垄(600mm至700mm垄距)双种带就只有使用并排两个播种单元,大垄(1100mm至1300mm垄距)四种带就只有使用并排四个播种单元,这样造价高,结构复杂,还难以实现多种带单粒精准播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气吸式排种器为单种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多种带单粒精准播种的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包括:

将种箱中的种子通过分叉支路排放至两个充种区的排种器壳部装,所述排种器壳部装包括排种轴;

对称设置于所述排种器壳部装部装两侧的两个排种器盖部装;

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排种器盖部装与所述排种器壳部装之间的两个排种盘,所述排种轴位于所述两个排种盘之间,所述排种轴用以带动两个所述排种盘同步旋转;

分别形成于每个所述排种盘与所述排种器壳部装之间的两个所述充种区;

分别形成于每个所述排种盘与相应的所述排种器盖部装之间的两个负压腔。

优选的,所述排种器壳部装还包括:

一对剔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排种器壳部装的两侧,用以剔除两侧所述排种盘上的种子。

优选的,所述剔种部包括:

外置剔种刀,用以剔除吸附于所述排种盘圆周上的吸孔外沿的种子;

内置剔种刀,用以剔除吸附于所述排种盘圆周上的吸孔内沿的种子。

优选的,所述吸孔的孔径在0.5mm至6mm之间。

优选的,所述排种器壳部装还包括:

一对种面调节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排种器壳部装的两侧,所述种面调节板用以调节两侧所述充种区中容纳种子的种面高度。

优选的,所述排种器壳部装还包括:

一对投放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排种器壳部装的两侧,所述用以将相应的所述排种盘上吸附的种子投放至相应的排种带上。

优选的,所述排种器壳部装还包括:

一对种带调节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排种器壳部装的两侧,所述种带调节部与所述投放部一一对应,所述种带调节部用以调节相应的所述投放部的投放种子的投种点。

优选的,所述排种盘对应所述充种区的一侧设置有搅种齿。

优选的,所述排种器盖部装包括:

排种器盖;

压盘,设置于所述排种器盖内侧;

密封环,位于所述排种器盖与所述压盘之间。

优选的,所述排种器盖部装还包括:

挡板,设置于所述排种器盖部装外侧下部。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对称式结构,利用排种轴带动两个排种盘同步旋转,通过每个所述负压腔中的负压将相应的充种区中的种子吸附在排种盘,当负压消失(吸力消失)种子靠自重下落,以将种子投放至相应的种带上,从而实现一个排种器可以进行双种带排种,具有投种精确,漏播率低,重播率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排种器壳部装及排种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排种盘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包括:

将种箱中的种子通过分叉支路排放至两个充种区4的排种器壳部装1,排种器壳部装1包括排种轴11;

对称设置于排种器壳部装1部装两侧的两个排种器盖部装2;

分别设置于每个排种器盖部装2与排种器壳部装1之间的两个排种盘3,排种轴11位于两个排种盘3之间,排种轴11用以带动两个排种盘3同步旋转;

分别形成于每个排种盘3与排种器壳部装1之间的两个充种区4;

分别形成于每个排种盘3与相应的排种器盖部装2之间的两个负压腔。

在本实施例中,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采用对称式结构包括一个进种口和一个动力转换腔,可实现一个种箱同时给两侧充种区4供种,一个动力输入就可带动排种轴11为两侧排种盘3提供同向旋转动力,动力转换腔的输入轴末端的小锥型齿与大锥型齿5组合成动力源,驱动排种轴11旋转,从而带动排种盘3做周向旋转。通过每个负压腔中的负压将相应的充种区4中的种子吸附在排种盘3,当负压消失(吸力消失)种子靠自重下落,以将种子投放至相应的种带上,从而实现一个排种器可以进行双种带排种,其适应现有的单垄(600mm至700mm垄距)双种带和大垄(1100mm垄距至1300mm垄距)四种带播种需求;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还具有投种精确,漏播率低,重播率低等特点。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排种器壳部装1还包括:

一对剔种部,分别设置于排种器壳部装1的两侧,用以剔除两侧排种盘3上多余的种子。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剔种部包括:

外置剔种刀13,用以剔除吸附于排种盘3圆周上的吸孔32外沿的种子,如图4所示,通过外置调节件14调节外置剔种刀13的位置;

内置剔种刀12,用以剔除吸附于排种盘3圆周上的吸孔32内沿的种子。

吸孔32的孔径在0.5mm至6mm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排种器壳部装1还包括:

一对种面调节板15,分别设置于排种器壳部装1的两侧,种面调节板15用以调节两侧充种区4中容纳种子的种面高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排种器壳部装1还包括:

一对投放部,分别设置于排种器壳部装1的两侧,用以将相应的排种盘3上吸附的种子投放至相应的排种带上;两条排种带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辅助部件能实现在100mm至200mm之间的调节。

进一步地,排种器壳部装1还包括:

一对种带调节部,分别设置于排种器壳部装1的两侧,种带调节部与投放部一一对应,种带调节部用以调节相应的投放部的投放种子的投种点。

在本实施例中,投种点可实现并排或错位播种,通过种带调节部调整两侧排种盘3的周向相对位置,可实现两条种带上的落种点并排或前后交错(拐子苗),或者可直接通过调整两侧排种盘3的周向相对位置,可调整两条种带上的投种点相对位置,即并排投种或交错投种(拐子苗)。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排种盘3对应充种区4的一侧设置有搅种齿31,通过搅种齿31搅拌充种区4中的种子,以使充种区4内的种子松散、均匀,便于吸附于排种盘3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排种器盖部装2包括:

排种器盖;

压盘,设置于排种器盖内侧;

密封环,位于排种器盖与压盘之间。

进一步地,排种器盖部装2还可包括:挡板21,设置于所述排种器盖部装2外侧下部,用以保护排种盘3,防止外部环境影响投种点的精准性。

气吸式双种带排种器在工作时,当负压腔内的负压值达到4兆帕以上时,充种区4的种子就会被吸附在排种盘3的吸种孔上,种子随排种盘3一起转动,在排种盘3上形成环形种带(图4中的种带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当转动到外置剔种刀13位置时,会剔掉种带外侧多余的种子,之后会转到内置剔种刀12位置时,会剔掉种带内侧多余的种子,从而使每个吸孔32只保留一粒种,完成剔种过程;当种子随排种盘3转至投放位置时,负压消失,吸力消失,种子靠自重下落,完成投种过程。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