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457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杜仲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杜仲播种机,主要应用于杜仲播种过程中的施工机械,适用于在面积较大的空间内进行杜仲播种作业。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我国的播种机发展较快,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作业播种机,如耕作-播种联合作业机、松土-施肥-覆膜-穴播联合作业机等,但我国的播种机大都以传统的谷物、小麦、大豆播种机为主,由于杜仲种子是树叶状的,且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育种,直至种子上长出嫩芽。播种过程中必须对其嫩芽进行保护,不能损害,其播种结构具有特殊性,国内市场上还难以见到杜仲播种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缩短播种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杜仲播种机。

本发明所述的杜仲播种机,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上部送种机构和下部排种机构,上部送种机构包括并列分布的送种筒,送种筒的圆周分布有带舌板的出种口,送种筒的中部均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下部排种机构包括与送种筒对应分布的排种轮,排种轮分别位于送种筒的下方,送种筒和排种轮之间分别设置收集筒,排种轮下方设置排种管,排种轮的中心位置均安装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均安装在箱体上。

播种机上部送种机构,种子盛装在送种筒里,送种筒上开有数个带有舌板的出种口,通过链轮传动带动盛装种子的送种筒转动,种子不断流出到下部排种机构。播种机下部排种机构,由上部送种机构通过链轮链条传动带动下部排种轮进行播种。由于杜仲种子是带有嫩芽的树叶状的种子,播种过程中必须对其嫩芽进行保护,不能损害。上部送种机构采用转动方式由种子自由下落,下部排种轮的轮槽是类似直角三角形的轮槽,可以存有多个种子而在播种过程中又不对其损害。送种机构和排种机构充分考虑了对种子的保护。播种机机架前部带有水箱,中间为播种机构,边播边洒水;播种机后面有起垅和覆膜机构。通过中小型拖拉机牵引后面的机架,播种机能够一次完成播种、浇水、起垅、覆膜等四道工序,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作业强度。

所述的出种口包括两侧板和位于两侧板一端的底板,两侧板和底板组成u形,两侧板分别位于送种筒壁的内外两侧,出种口的开口端沿送种筒朝同一方向排列,且开口端的朝向与第一传动轴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的舌板位于出种口内,舌板与送种筒壁铰接,铰接位置与出种口底板位置相对。舌板与送种筒壁通过销轴铰接,在送种筒转动的过程中,舌板转动,舌板由于自重及舌板与出种口开口端所在位置相结合,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舌板打开,种子流出到下部排种机构。其他角度舌板封闭,种子不排出,只存在圆筒内的出种口处。

所述的送种筒内壁上分布有导向板,导向板分别对应出种口设置在出种口开口端的前方,导向板一端固定在送种筒内壁,另一端与送种筒内壁形成夹角,夹角形成的开口方向与出种口开口端的方向相同。

所述的排种轮包括环形分布在排种轮外侧的轮槽,轮槽设置为顶部开口,周围密封的凹槽,轮槽轴向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的收集筒设置为锥形,收集筒大径端连接送种筒,小径端连接排种轮,收集筒与送种筒出种侧、收集筒与排种轮顶部均留有间隙。

所述的排种管包括连接部和排种部,连接部设置为顶部开口的连接腔,排种轮下部位于连接腔内,排种部设置为圆筒状,排种部底部出口倾斜设置,连接部一侧设置溢流导板。

所述的传动装置设置为链传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同一端分别设置链轮,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完成杜仲的播种自动化,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播种、洒水、起垅和覆膜四个工序,根据杜仲的特点和需要,一次可以播种多行,同时有效的保护了种子,填补了国内播种机的一项空白。

2、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我国大规模推广杜仲林种植起到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送种筒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排种轮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截面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传动轴;3、链轮;4、送种筒;5、收集筒;6、链条;7、第二传动轴;8、排种轮;9、排种管;10、舌板;11、出种口;12、导向板;13、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杜仲播种机,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上部送种机构和下部排种机构,上部送种机构包括并列分布的送种筒4,送种筒4的圆周分布有带舌板10的出种口11,送种筒4的中部均安装在第一传动轴2上,下部排种机构包括与送种筒4对应分布的排种轮8,排种轮8分别位于送种筒4的下方,送种筒4和排种轮8之间分别设置收集筒5,排种轮8下方设置排种管9,排种轮8的中心位置均安装在第二传动轴7上,第一传动轴2和第二传动轴7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第一传动轴2和第二传动轴7的两端均安装在箱体1上。出种口11包括两侧板和位于两侧板一端的底板,两侧板和底板组成u形,两侧板分别位于送种筒壁的内外两侧,出种口11的开口端沿送种筒4朝同一方向排列,且开口端的朝向与第一传动轴2转动方向相同。舌板10位于出种口11内,舌板10与送种筒壁铰接,铰接位置与出种口11底板位置相对。送种筒4内壁上分布有导向板12,导向板12分别对应出种口11设置在出种口11开口端的前方,导向板12一端固定在送种筒内壁,另一端与送种筒内壁形成夹角,夹角形成的开口方向与出种口11开口端的方向相同。排种轮8包括环形分布在排种轮8外侧的轮槽13,轮槽13设置为顶部开口,周围密封的凹槽,轮槽13轴向截面为三角形。收集筒5设置为锥形,收集筒5大径端连接送种筒4,小径端连接排种轮8,收集筒5与送种筒4出种侧、收集筒5与排种轮8顶部均留有间隙。排种管9包括连接部和排种部,连接部设置为顶部开口的连接腔,排种轮8下部位于连接腔内,排种部设置为圆筒状,排种部底部出口倾斜设置,连接部一侧设置溢流导板。传动装置设置为链传动,第一传动轴2和第二传动轴7的同一端分别设置链轮3,链轮3之间通过链条6连接。

种子盛装在送种筒4里,送种筒4上开有数个带有舌板10的出种口11。拖拉机行走带动机架下的地轮转动,通过链轮3、链条6传动带动盛装种子的送种筒4转动,当送种筒4转到一定角度时,舌板10打开,种子流出到下部排种机构。其他角度舌板10封闭,种子不排出,只存在圆筒内的出种口11处。拖拉机行走带动上部送种机构连续的向下部排种机构供给种子。

通过链轮3、链条6传动,上部送种机构带动下部排种轮8进行旋转播种。上部送出的种子通过收集筒5收集后自由滑落到下部播种轮的轮槽13内,播种轮的轮槽13由类似直角三角形组成,可以对带有嫩芽的种子进行有效保护。通过播种轮的转动,将种子送到排种管9,播于地下,多余的种子通过种子溢出口流入到箱体1,再次回收利用。通过中小型拖拉机带动后面的机架,机架前面带有水箱,中间为播种机构,边播边洒水;播种机后面有起垅和覆膜机构。一次完成播种、起垅、浇水、覆膜等四道工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