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捕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3775发布日期:2018-10-19 18:42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的捕鼠装置。



背景技术:

老鼠偷吃粮食、传播疾病,其繁殖力极强,对人类危害极大,因此灭鼠是人类面临的长期任务。现在人们使用的捕鼠器,包括向前开口的箱体,箱体的前部的上表面开有置门口,置门口内放置有前门,前门的上表面系有拉绳,使用时,需要先将前门拿开,在箱体内放置好食物,老鼠将会钻进箱体内吃食物,这时将前门放下,老鼠就捕到了,这种捕鼠器浪费人力,使用效果差。

例如:中国专利201620506883.8公开了捕鼠器,包括捕鼠器箱体,捕鼠器箱体的前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长“u”形架,捕鼠器箱体的后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短“u”形架,长“u”形架和短“u”形架上分别连接有长支架连杆和短支架连杆,长支架连杆上活动连接有杠杆,短支架连杆上活动连接有锁扣块,杠杆的前端通过拉绳连接有前门,捕鼠器箱体的前部开有孔,前门位于孔内,捕鼠器箱体的后部插接顶杆,顶杆的下端穿出捕鼠器箱体的下表面,杠杆的后端与锁扣块的槽相对应,锁扣块的前端与顶杆相对应。尽管该捕鼠器可以实现自动捕鼠,但是同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抓捕者从捕鼠器中获取老鼠的过程容易让老鼠逃脱;

二、捕鼠器没有设置活动的收鼠装置;

三、当老鼠被捕鼠器捕到时,没有提醒装置提示抓捕者老鼠被捕。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积极创新研究,以期创设出一种改良的捕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捕鼠装置,使用改良的捕鼠器装置后,抓捕者从捕鼠器中获取老鼠的过程中,老鼠不易逃脱,且有专门的收鼠装置存放被捕的老鼠,当老鼠被捕鼠器捕到时,通过铃铛的响声可以提醒抓捕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改良的捕鼠装置,包括箱体、固定于所述箱体上的诱捕装置和收鼠装置;

所述箱体的前部开孔,所述箱体的后部的上表面设有盖板;

所述诱捕装置包括前门板、杠杆、支架杆、弧形铁、铁棒、挂钩、诱鼠板、三角支点和封堵网,所述前门板位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与所述支架杆之间且纵向插入箱体,所述支架杆、所述弧形铁皆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杠杆架设在所述支架杆上,所述杠杆的前端通过第一拉绳连接所述前门板,所述杠杆的后端通过第二拉绳连接所述铁棒,所述铁棒紧扣所述弧形铁,所述挂钩挂扣在所述铁棒上,所述挂钩的下端通过第三拉绳连接所述诱鼠板,所述诱鼠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弧形铁的正下方,所述诱鼠板的中心位置的下方设有所述三角支点,所述三角支点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封堵网固定于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前门板与所述诱鼠板之间;

所述收鼠装置包括收鼠袋,所述收鼠袋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尾端。

进一步地说,所述三角支点的中心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横向插入所述诱鼠板且与所述诱鼠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收鼠袋的四周由收紧绳缠绕穿过,所述收鼠袋的表面开有透气孔,所述收紧绳可松紧所述收鼠袋。

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架杆为“y”型。

进一步地说,所述诱鼠板的端部的上表面设有诱饵,所述诱鼠板的端部的下表面系有铃铛。

进一步地说,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地说,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有可以打开箱体的盖板的把手。

进一步地说,所述封堵网设有前口与后口,所述前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后口的尺寸,所述前口为方形,所述后口为圆形且通过第三拉绳悬挂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的收鼠装置设置于箱体的尾部,收鼠装置由收鼠袋和收紧绳组成,收紧绳围绕收鼠袋的四周缠绕穿过,收鼠袋的表面开有透气孔,通过收紧绳可自由松紧收鼠袋,从而将捕获的老鼠从捕鼠装置里取出来,被捕老鼠不易逃脱,可灵活取出老鼠,保证老鼠的存活率;

二、本发明的箱体内部设有诱鼠板,诱鼠板的端部系有铃铛,当老鼠进入捕鼠装置中,触碰到诱鼠板,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前门板瞬间下落,封堵前口,同时铃铛响起,提醒捕鼠者老鼠被捕,提高捕鼠的实时性,避免老鼠长期被困捕鼠装置导致老鼠尸体腐烂,改善捕鼠器的卫生,避免人受感染;

三、本发明的箱体内设有封堵网,防止当老鼠触碰诱鼠板末端时,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触发前门板下落,倘若前门板下落的动作不及时,会造成老鼠逃跑,为了解决该问题,因此在前口设有封堵网,避免老鼠逃脱,提高捕鼠成功率;

四、本发明的箱体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方便捕鼠装置移动,增强捕鼠装置的灵活性;

五、本发明的箱体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把手,使用把手打开盖板,方便将诱饵放置于箱体内的诱鼠板的端部上,一旦诱捕装置出现故障,也可打开盖板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方便维修。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箱体1、盖板2、把手2-1、前门板3、杠杆4、支架杆5、弧形铁6、铁棒7、挂钩8、诱鼠板9、三角支点10、转轴10-1、封堵网11、前口11-1、后口11-2、第一拉绳12、第二拉绳13、第三拉绳14、收鼠袋15、收紧绳15-1、铃铛16、万向轮17和第四拉绳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本发明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发明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改良的捕鼠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固定于所述箱体上的诱捕装置和收鼠装置;

所述箱体的前部开孔,所述箱体的后部的上表面设有盖板2;

所述诱捕装置包括前门板3、杠杆4、支架杆5、弧形铁6、铁棒7、挂钩8、诱鼠板9、三角支点10和封堵网11,所述前门板位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与所述支架杆之间且纵向插入箱体,所述支架杆、所述弧形铁皆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杠杆架设在所述支架杆上,所述杠杆的前端通过第一拉绳12连接所述前门板,所述杠杆的后端通过第二拉绳13连接所述铁棒,所述铁棒紧扣所述弧形铁,所述挂钩挂扣在所述铁棒上,所述挂钩的下端通过第三拉绳14连接所述诱鼠板,所述诱鼠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弧形铁的正下方,所述诱鼠板的中心位置的下方设有所述三角支点,所述三角支点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封堵网固定于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前门板与所述诱鼠板之间;

所述收鼠装置包括收鼠袋15,所述收鼠袋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尾端。

所述三角支点的中心处设有转轴10-1,所述转轴横向插入所述诱鼠板且与所述诱鼠板活动连接。

所述收鼠袋的四周由收紧绳15-1缠绕穿过,所述收鼠袋的表面开有透气孔,所述收紧绳可松紧所述收鼠袋。

所述支架杆为“y”型。

所述诱鼠板的端部的上表面设有诱饵,所述诱鼠板的端部的下表面系有铃铛16。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7,所述万向轮数量为四个。

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有可以打开箱体的盖板的把手2-1。

所述封堵网设有前口11-1与后口11-2,所述前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后口的尺寸,所述前口为方形,所述后口为圆形且通过第四拉绳18悬挂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将杠杆架设在“y”形支架上,杠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拉绳与前门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绳与铁棒的一端连接,铁棒的另一端被挂钩勾住,铁棒整体紧扣在弧形铁上,挂钩通过第三拉绳与诱鼠板的端部的上表面相连,诱鼠板的端部的上表面设有诱饵、下表面系有铃铛,诱鼠板的中心位置的底部设有三角支点,且诱鼠板通过三角支点内的转轴与诱鼠板活动连接,一旦老鼠进入捕鼠器并靠近至诱饵处,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诱鼠板与第三拉绳连接的那一端重力加大,将往下倾斜,铃铛响起,与此同时挂钩在第三拉绳的拉力作用下,将从铁棒上滑落下来,此时第二拉绳的拉力减小,第一拉绳在前门板的重力作用下,拉力增大,杠杆往箱体开口的那一端倾斜,最终前门板瞬间落下,完成封口的动作,当老鼠听到铃铛声,第一反应是逃跑乱窜,为了避免前门板还未完全落下时老鼠逃跑的问题,在捕鼠装置的箱体内设有封堵网,封堵网设有前口和后口,前口的尺寸大于后口的尺寸,并且前口为方形,后口为圆形且后口通过第四拉绳悬挂于箱体的内壁上,避免老鼠逃跑乱窜,实时提醒捕鼠者老鼠捕获的情况;

更佳的是,鼠装置包括收鼠装置,收鼠装置设置于箱体的尾部,收鼠装置由收鼠袋和收紧绳组成,收紧绳围绕收鼠袋的四周缠绕穿过,收鼠袋的表面开有透气孔,通过收紧绳可自由松紧收鼠袋,从而将捕获的老鼠从捕鼠装置里取出来,被捕老鼠不易逃脱,可灵活取出老鼠,保证老鼠的存活率;

更佳的是,捕鼠装置内的诱鼠板的端部系有铃铛,当老鼠进入捕鼠装置中,触碰到诱鼠板,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前门板瞬间下落,封堵前口,同时铃铛响起,提醒捕鼠者老鼠被捕,提高捕鼠的实时性,避免老鼠长期被困捕鼠装置导致老鼠尸体腐烂,改善捕鼠器的卫生,避免人受感染;

另,捕鼠装置的箱体内设有封堵网,防止当老鼠触碰诱鼠板末端时,触发前门板落下,倘若前门板下落的动作不及时,会造成老鼠逃跑,因此在前口设有封堵网,避免老鼠逃脱,提高捕鼠成功率;

更佳的是,该捕鼠装置的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方便捕鼠装置移动,增强捕鼠装置的灵活性;

另,在该捕鼠装置的箱体上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把手,使用把手打开盖板,方便将诱饵放置于箱体内的诱鼠板的端部上,一旦诱捕装置出现故障,也可打开盖板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