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菇7号新菌株及其选育和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2692发布日期:2018-11-07 07:2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姬菇7号新菌株及其选育和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姬菇又称小平菇,是一类“细小”平菇的商品名(罗信昌,陈士瑜.第十五节姬菇[m].中国菇业大典.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近年来科技文献、政府文件和食用菌生产经营中广泛使用姬菇这一名称。姬菇实际上是指采收的子实体菌盖直径小于3cm的平菇类产品,主要包括侧耳属(pleurotus)中的黄白侧耳(p.cornucopiae)、糙皮侧耳(p.ostreatus)和紫孢侧耳(p.sapidus)(《中国食用菌志》)等。文献报道,姬菇(如黄白侧耳)对人体具有滋补强壮作用,可治疗肾虚、阳萎、痢疾等症;所含多糖物质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瘤的抑制率为60%~70%,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姬菇产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姬菇是我国重要的栽培食用菌。现有姬菇栽培品种少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其优良性状已逐步退化,单产不断下降,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遗传稳定、高产、优质的姬菇新菌株。高产优质姬菇新菌株的选育能够进一步提升姬菇的栽培效益,激发广大菇农的种植积极性,满足国内外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姬菇栽培品种少,优良性状已逐步退化,单产不断下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姬菇7号姬菇新菌株及其选育和繁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姬菇7号姬菇新菌株,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no.14553。保藏时间为2017年09月15日,保藏地点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其中,上述姬菇菌株的its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its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seqidno.1:姬菇新菌株的its1序列

ggaagtaaaagtcgtaacaaggtttccgtaggtgaacctgcggaaggatcattaatgaattcactatggagttgttgctggcctctaggggcatgtgcacgcttcactagtctttcaaccacctgtgaacttttgatagatctgtgaagtcgtctctcaagtcgtcagacttggttgctgggatttaaacgtctcggtgtgactacgcagtctatttacttacacaccccaaatgtatgtctacgaatgttatttaatgggccttgtgcctataaaccataatacaactttcaacaacggatctcttggctctcgcatcgatgaagaacgcagcgaaatgcgataagtaatgtgaattgcagaattcagtgaatcatcgaatctttgaacgcaccttgcgccccttggtattccgaggggcatgcctgtttgagtgtcattaaattctcaaactcactttggtttctttccaattgtgatgtttggattgttgggggctgctggccttgacaggtcggctcctcttaaatgcattagcaggacttctcattgcctctgcgcatgatgtgataattatcactcatcaatagcacgcatgaatagagtccagctctctaatcgtccgcaaggacaatttgacaatttgacctcaaatcaggtaggactacccgctgaacttaagcatatcaataagcggagga。

seqidno.2:姬菇新菌株的its2序列

ggaagtaaaagtcgtaacaaggtttccgtaggtgaacctgcggaaggatcattaatgaattcactatggagttgttgctggcctctaggggcatgtgcacgcttcactagtctttcaaccacctgtgaacttttgatagatctgtgaagtcgtctctcaagtcgtcagacttggttgctgggatttaaacgtctcggtgtgactacgcagtctatttacttacacaccccaaatgtatgtctacgaatgtcatttaatgggccttgtgcctttaaaccataatacaactttcaacaacggatctcttggctctcgcatcgatgaagaacgcagcgaaatgcgataagtaatgtgaattgcagaattcagtgaatcatcgaatctttgaacgcaccttgcgccccttggtattccgaggggcatgcctgtttgagtgtcattaaattctcaaactcactttggtttctttccaattgtgatgtttggattgttgggggctgctggccttgacaggtcggctcctcttaaatgcattagcaggacttctcattgcctctgcgcatgatgtgataattatcactcatcaatagcacgcatgaatagagtccagctctctaatcgtccgcaaggacaatttgacaatttgacctcaaatcaggtaggactacccgctgaacttaagcatatcaataagcgga。

具体的,所述姬菇新菌株具有如图3所示的issr指纹图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姬菇新菌株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亲本姬菇258和金凤2-1,分别获得单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单-单交配”,获得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经初筛、复筛,得到姬菇新菌株。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单、单交配(mon-monmating)”:对分别获得“姬菇258”与“金凤2-1”的单核菌丝,在pda试管培养基上采取随机配对“单×单杂交”方法(衣川堅二郎,1998;杨新美,1988),通过显微镜检,获得菌丝体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姬菇新菌株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姬菇7号姬菇新菌株的菌种扩繁生产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母种生产用pda培养基培养,原种和栽培种生产采用以棉籽壳、木屑为主料,麦麸为辅料组成的培养基;培养及栽培条件:菌丝生长温度15~32℃,出菇温度8~15℃,生长基质含水量为60~69%,生长基质酸碱度为ph值5.0~6.5。

优选的,菌丝生长温度25~28℃。

优选的,出菇温度为9~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姬菇新菌株,遗传性状稳定,产量高;子实体大小均匀,菌柄适中,出菇整齐,商品性好。本发明的姬菇适应性广,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本发明提供的新菌株为侧耳科侧耳属姬菇种(pleurotussp.),命名为姬菇7号。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号:cgmccno.14553,其生物学分类命名为:pleurotussp.。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姬菇7号孢子形态(a)、菌丝形态(b)及子实体形态(c);

图2所示为姬菇7号亲本单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落(a)、单核菌丝(b)及杂交形成的双核菌丝(c);

图3所示为姬菇7号与对照及亲本菌株的issr指纹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姬菇菌株为发明人从亲本姬菇258和金凤2-1经过“单、单交配(mon-monmating)”杂交获得,并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系,为侧耳科侧耳属姬菇种(pleurotussp.),命名为姬菇7号。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no.14553,其生物学分类命名为:pleurotussp.。

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如下:

1、孢子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姬菇7号的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平滑,大小为4.5~7.5×3.5~5.0μm。孢子印白色(见图1左图)。

2、菌丝体特征、特性

在显微镜下观察,姬菇7号菌株的菌丝体由许多分枝丝状的纤细菌丝组成,白色,菌丝直径4.0~6.0μm,有锁状联合(见图1中间图)。

菌丝体在棉籽壳和稻草粉为主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体在温度15~32℃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生长基质适宜含水量为65%;生长基质的适宜ph值为5.5;菌丝体生长阶段需要有氧气供应,光照强度10勒克斯以上散射光线即可。

3、子实体形态特征

姬菇7号菌株的子实体丛生,菌盖椭圆形或近圆形,白灰色,直径1~3cm(商品菇),厚1.0~2.0cm;菌肉白色,致密;菌褶延生,不等长;菌柄白色,侧生柱状,直径0.5~1.0cm(图1右)。

4、生物学特性

营养成分来源:姬菇7号品种可在pda培养基母种培养基保存,适宜在4℃冰箱低温冷藏保存,每3个月转接1次。姬菇7号的菌种扩繁生产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母种生产适宜用pda培养基培养;原种和栽培种生产适宜用以棉籽壳、木屑为主料,麦麸为辅料组成的培养基。

培养及栽培条件:菌丝生长温度15~32℃,最适25~28℃;出菇温度8~15℃,最适9~15℃。

实施例1菌株的选育

(1)亲本的来源:

为了解决现有姬菇栽培品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单产不断下降的问题,发明人以姬菇258和金凤2-1为亲本,开展了“姬菇258×金凤2-1”的单孢杂交育种试验研究工作。

(2)单、单交配:

采用孢子印分离法分别收集亲本的孢子,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萌发形成单核菌丝,并通过显微镜镜检观察确认,无锁状联合者即被确认为单核菌丝(图2)。亲本间单核菌丝在pda试管培养基上“单、单交配(mon-monmating)”,获得杂交菌株81株(菌丝具有锁状联合)(图2右)。

(3)初筛:

对81株单孢杂交菌株进行小试栽培初筛试验。培养观察81株杂交组合菌株,初步筛选出了有典型的姬菇特征、产量高,出菇整齐度好,分支多,每朵菇大小较均匀的优良菌株4株,并以issr法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证实了其杂交的真实性(图3)。

(4)复筛:

从初筛出的4株菌株中进一步复筛出1株优良菌株“p2”;p2菌株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田间技术鉴定认为,该菌株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是一个不同于现有栽培品种的新菌株,命名为“姬菇7号”。

(5)菌株真实性鉴定:

依据《ny/t1730-2009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issr法》,对初筛出的44号、6号、115号和7号即4株杂交菌株,加上姬菇258和金凤2-1即2株亲本菌株共计6株菌株,进行菌株(菌种)真实性鉴定。

表1真实性鉴定引物序列

指纹图谱结果如图3所示,姬菇6号杂交菌株与亲本之间的dna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姬菇7号菌株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不同于亲本菌株,确认了杂交真实性。

对鉴定的姬菇7号进行培养,其孢子形态(图1左),菌丝形态(图1中)、及子实体形态(图1右)。经观察,形态如下:孢子:姬菇7号的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平滑,大小为4.5~7.5×3.5~5.0μm,孢子印白色。菌丝:菌丝体由许多分枝丝状的纤细菌丝组成,白色,菌丝直径4.0~6.0μm,有锁状联合。子实体丛生,菌盖椭圆形或近圆形,白灰色,直径1~3cm(商品菇),厚1.0~2.0cm;菌肉白色,致密;菌褶延生,不等长;菌柄白色,侧生柱状,直径0.5~1.0cm。

实施例2栽培区域对比试验

为明确新菌株“姬菇7号”的栽培推广价值,按照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食用菌品种审定标准》,连续二季(即2年)在两个区域开展了姬菇7号袋栽试验的不公开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

供试参比品种:以目前四川省姬菇生产中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栽培品种“西德33”作为姬菇7号的对照。同批制作西德33号和姬菇7号的栽培种备用。

栽培料配方:草粉60%,棉籽壳35%,玉米粉2%,麦麸1.5%,石灰3~4%。含水量60%,ph自然。供试栽培料干燥、不霉变。

装料筒袋: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塑料筒袋作为供试品种栽培料基质的盛装容器。筒袋规格(长度×折径×厚度)为42cm×20cm×0.025cm。

(1)第一年区域试验

用袋栽进行区域试验,每个品种栽培100袋,在室内床架上进行栽培出菇管理。结果表明(表1):“姬菇7号”品种第一年度在2个试验点上表现出的主要性状较为一致。其平均发菌期(接种到出菇的天数)在34d,子实体丛生,菌盖近圆形、灰色、较浅,菌柄侧生、柱状、组织紧实(表2)。“姬菇7号”品种第一年度在2个试验点上产量表现结果较为一致,平均单产为单产1.10~1.12kg/袋,高于对照西德3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增产达13%以上(表3)。

表2姬菇7号品种第一年度区试表现结果

表3姬菇7号第一年度区试与对照产量结果比较

(2)第二年区域试验

用袋栽进行区域试验,每个品种栽培100袋,在室内床架上栽培,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结果表明(表4):“姬菇7号”品种在第二年度在2个试验点表现较为一致。起发菌期约为34天,子实体丛生,菌盖椭圆形或近圆形,白灰色,直径1~3cm(商品菇),厚1.0~2.0cm;菌肉白色,致密;菌褶延生,不等长;菌柄白色,侧生柱状,直径0.5~1.0cm,平均产量为1.11~1.12kg/袋(表4),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增产幅度达到15%以上(表5)。

表4姬菇7号第二年度区域试验表现结果

表5姬菇7号第二年度区试与对照产量结果比较

姬菇7号品种子实体的成熟期、形态特征和产量等综合农艺性状在同一地区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表现较为一致;在不同地区(两个区域点)表现出的总体效果较为一致。这表明,“姬菇7号”的遗传性状稳定并具有适应性广的特点。比对照增产幅度较大,丰产性好。具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实施例3姬菇7号生产试验

为进一步印证“姬菇7号”在大生产中丰产性、适应性等农艺性状的实际表现效果,客观地评价姬菇7号品种的生产利用价值,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在四川省姬菇主产区金堂县清江镇进行了不公开生产试验。参照“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相关原则和方法的要点,采用熟料栽培方法进行生产试验,供试各生产接种姬菇菌袋1000袋以上,从中随机抽样分成3个小区,300袋/小区,进行栽培生产,以“西德33”为对照。姬菇7号品种在试验点上表现出的结果为:菌丝满袋期为35天,子实体成熟期为4天,子实体丛生,菌盖椭圆形或近圆形,灰色、色浅;菌柄侧生、柱状、组织紧实。产量为1.12kg/袋、生物转化率为110%以上(表6)。

表6姬菇7号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表现结果

“姬菇7号”菌株的生产试验产量表现结果见表7。“姬菇7号”菌株平均产量为1.12kg/袋,比对照菌株增产16.67%,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表7姬菇7号品种生产试验与对照西德33产量结果比较

“姬菇7号”品种的生产试验表现结果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6.67%,增产差异显著。在菌丝生长力、子实体成熟期、子实体形态和产量等综合农艺性状与区域试验结果相比,总的趋势表现较为一致,增产效果显著,其丰产性在生产试验中进一步得到了印证,具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实施例4姬菇7号品质分析

姬菇7号菌柄较粗、组织紧实,口感好,级内菇比例较大,具有较好的商品性。姬菇7号经四川省农科院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见表8),子实体含粗蛋白为21.9%、粗脂肪1.35%,氨基酸总量15.9%;多糖含量8.63g/100g。

表8姬菇7号营养成分含量

序列表

<11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120>姬菇7号新菌株及其选育和繁殖方法

<130>a180183k(序)

<160>13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701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

ggaagtaaaagtcgtaacaaggtttccgtaggtgaacctgcggaaggatcattaatgaat60

tcactatggagttgttgctggcctctaggggcatgtgcacgcttcactagtctttcaacc120

acctgtgaacttttgatagatctgtgaagtcgtctctcaagtcgtcagacttggttgctg180

ggatttaaacgtctcggtgtgactacgcagtctatttacttacacaccccaaatgtatgt240

ctacgaatgttatttaatgggccttgtgcctataaaccataatacaactttcaacaacgg300

atctcttggctctcgcatcgatgaagaacgcagcgaaatgcgataagtaatgtgaattgc360

agaattcagtgaatcatcgaatctttgaacgcaccttgcgccccttggtattccgagggg420

catgcctgtttgagtgtcattaaattctcaaactcactttggtttctttccaattgtgat480

gtttggattgttgggggctgctggccttgacaggtcggctcctcttaaatgcattagcag540

gacttctcattgcctctgcgcatgatgtgataattatcactcatcaatagcacgcatgaa600

tagagtccagctctctaatcgtccgcaaggacaatttgacaatttgacctcaaatcaggt660

aggactacccgctgaacttaagcatatcaataagcggagga701

<210>2

<211>698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

ggaagtaaaagtcgtaacaaggtttccgtaggtgaacctgcggaaggatcattaatgaat60

tcactatggagttgttgctggcctctaggggcatgtgcacgcttcactagtctttcaacc120

acctgtgaacttttgatagatctgtgaagtcgtctctcaagtcgtcagacttggttgctg180

ggatttaaacgtctcggtgtgactacgcagtctatttacttacacaccccaaatgtatgt240

ctacgaatgtcatttaatgggccttgtgcctttaaaccataatacaactttcaacaacgg300

atctcttggctctcgcatcgatgaagaacgcagcgaaatgcgataagtaatgtgaattgc360

agaattcagtgaatcatcgaatctttgaacgcaccttgcgccccttggtattccgagggg420

catgcctgtttgagtgtcattaaattctcaaactcactttggtttctttccaattgtgat480

gtttggattgttgggggctgctggccttgacaggtcggctcctcttaaatgcattagcag540

gacttctcattgcctctgcgcatgatgtgataattatcactcatcaatagcacgcatgaa600

tagagtccagctctctaatcgtccgcaaggacaatttgacaatttgacctcaaatcaggt660

aggactacccgctgaacttaagcatatcaataagcgga698

<210>3

<211>24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

cgtagtcgtacaacaacaacaaca24

<210>4

<211>15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

acaacaacaacagcc15

<210>5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

cacacacacacacacag17

<210>6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

gagagagagagagagat17

<210>7

<211>1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7

gagagagagagagagactc19

<210>8

<211>1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8

gagagagagagagagactg19

<210>9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9

cacacacacacacacaa17

<210>10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0

tgtgtgtgtgtgtgtgg17

<210>11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1

atgatgatgatgatgat17

<210>12

<211>18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2

ccgccgccgccgccgccg18

<210>13

<211>18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3

ggcggcggcggcggcggc1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