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草莓根腐病菌的生物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8469发布日期:2018-10-12 19:59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草莓根腐病菌的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草莓根腐病主要为害根系疾病,发病时由细小侧根或新生根开始,初出现浅红色褐色不规则的斑块,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随病害发展,所有根系迅速坏死变褐。地上部分是外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表现缺水状,逐渐向心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草莓根腐病植株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颜色灰暗,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生长稀疏。根部受害,吸收能力下降,又导致水分、无机物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大类病害的总称。室内分离病根可得到多种病原物,常见的病原菌有:引起草莓黑根腐病的主要有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等。近年来草莓黑根腐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最重,影响最大,其病原物涉及十几个属,其中还包括病原线虫类。草莓黑根腐病因复杂,病害循环多样。可由多种土壤病原真菌、线虫、土质贫瘠和不适宜的环境(如冻害)单独或复合所致。河北满城草莓基地草莓黑根腐根部组织分离到的主要病原物有立枯丝核菌等。对于草莓种植农户来说,草莓采摘的3-4年中,频繁轮作会导致经济效益降低,而使用施肥的方法容易造成伤苗等不良后果,单一的药剂防治会引起抗药性和草莓质量下降。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防治草莓根腐病菌的生物菌剂,用于防治草莓根腐病,同时降解草莓根系分泌物中的自毒物质,起到防治土壤病原菌,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和降解自毒作用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治草莓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栖稻假单胞菌菌液和增效剂;所述的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oryzihabitans),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15325,保藏日期为2018年01月29日;该菌株的菌落及菌体特征为:该自毒物质降解菌在na培养基(酵母浸粉1g;牛肉膏3g;蛋白胨5g;蔗糖10g;琼脂18g;蒸馏水1000ml;121℃灭菌30min)上培养48h后菌落光滑的或皱纹的,边缘整齐或不规则,平凸,淡黄色,30℃培养2d后菌落直径2mm,菌体杆状,鞭毛运动,不产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为:氧化酶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阴性、淀粉水解试验阴性、明胶水解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h2s试验阴性、丙二酸盐利用试验阳性、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阳性、葡萄糖利用试验阳性、乳糖利用试验阴性、半乳糖利用试验阳性、麦芽糖利用实验阳性。栖稻假单胞菌菌株的最适宜培养基为lb培养基,配方包括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nacl)10g/l,接种量为培养基重量的2%,发酵温度为28℃,搅拌速度为120rpm,发酵时间为5天。栖稻假单胞菌制备微生物菌剂浓度为2.5-3.5×108cfu/ml;增效剂为百菌清和恶霉灵4000-5000液混合液,二者的比例为1:8-8:1。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式:在草莓植株根部采用灌根处理,栖稻假单胞菌制备微生物菌剂浓度为2.0-3.0×108cfu/ml,百菌清和恶霉灵4000-5000液混合液,二者的比例为1:8-8: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菌肥为在草莓根际定殖能力好并且安全可靠,并且对连作草莓土壤中根腐病菌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明显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草莓植株的抗逆能力,提高草莓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制备方法简单,配方合理;同时同时降解草莓根系分泌物中的自毒物质,起到防治土壤病原菌,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和降解自毒作用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有效防治草莓根腐病的生物菌剂,同时缓解草莓自毒作用和促进生长发育。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草莓品种:丹东99用于分离栖稻假单胞菌的培养基为无机盐培养基,配方包括mgso4·7h2o0.2g/l,cacl2·2h2o0.02g/l,fecl30.05g/l,kh2po41.0g/l,k2hpo41.0g/l,nh4no31.0g/l,胆固醇0.3g/l,琼脂17g/l分别以处理浓度为200μg·ml-1的对羟基苯甲酸、苯甲酸和肉桂酸作为唯一碳源,调ph值至中性。用于分离栖稻假单胞菌的方法:取甜瓜根茎交界处流水冲洗后剪成小段,75%酒精浸泡1min,0.1%升汞30s,再使用无菌水漂洗4次,在无菌的研钵中研磨成浆,研磨液稀释3倍后涂布于无机盐培养基中,28℃温箱中培养48h,得到栖稻假单胞菌菌株。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oryzihabitans),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15325,菌株编号:20180101h16,保藏日期为2018年01月29日。该菌株的菌落及菌体特征为:该自毒物质降解菌在na培养基(酵母浸粉1g;牛肉膏3g;蛋白胨5g;蔗糖10g;琼脂18g;蒸馏水1000ml;121℃灭菌30min)上培养48h后菌落光滑的或皱纹的,边缘整齐或不规则,平凸,淡黄色,30℃培养2d后菌落直径2mm,菌体杆状,鞭毛运动,不产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为:氧化酶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阴性、淀粉水解试验阴性、明胶水解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h2s试验阴性、丙二酸盐利用试验阳性、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阳性、葡萄糖利用试验阳性、乳糖利用试验阴性、半乳糖利用试验阳性、麦芽糖利用实验阳性。栖稻假单胞菌菌株的最适宜培养基为lb培养基,配方包括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nacl)10g/l,接种量为培养基重量的2%,发酵温度为28℃,搅拌速度为120rpm,发酵时间为5天。配制生物菌剂:栖稻假单胞菌制备微生物菌剂浓度为3.0×108cfu/ml;增效剂为百菌清和恶霉灵4000液混合液,二者的比例为1:1。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99%恶霉灵原药(延边绿洲化工有限公司)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式:在草莓植株根部采用灌根处理。1.2试验方法草莓移栽前后用微生物菌剂200ml进行灌根。2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生物菌剂灌根,明显降低草莓根腐病的发病率,同时提高草莓产量。表1草莓根腐病防治田间试验结果处理根腐病发病率亩产量(kg)生物菌剂灌根处理0.28%1152未灌根处理2.3%893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