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0594发布日期:2018-09-28 23:5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业属于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人们日常中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水产养殖以粗放型养殖模式为主,在片面追求高产的导向下,盲目的增加养殖密度,大量的养殖施肥、饲料投放和养殖产品排泄物,对养殖水域形成严重的有机污染,加急了江河和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成为了危害水资源的重要污染源。

为了解决养殖污染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水产养殖搬进了厂房,通过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实现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对养殖产生的污染进行了很好的控制,同时也减少了用水量。现在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都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金星养殖:

(1)多个养殖水池单独养殖。为提高养殖池利用率,即在一个池子饲养幼苗,当幼苗逐渐长大,该养殖水池密度过高时,将成长了的部分幼苗转移到其他养殖水池继续饲养,之后再以此类推地转移饲养,直至长大为可以销售的成品为止。现在转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渔网将幼苗捞起来转移,这种方式下,幼苗很容易受到惊吓和伤害,有些幼苗在被转移的48小时内会部分死亡,绝大部分的幼苗在被转移后的一段时间内因惊吓过度而食欲下降。导致成长速度缓慢;二是在这些养殖水池之间修建公用的连接沟渠,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浪费宝贵的水源,往链接沟渠中注水,注满后,打开闸门,让幼苗通过沟渠转移到预定的养殖水池;同时,各养殖水池公用这条沟渠,当池被污染后,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很容易通过公用沟渠将病毒交叉感染给其他养殖水池,带来不必要难于估量的损失。

(2)多个养殖水池连续养殖。即按照最终成长的密度,适当投放幼苗,在同一个养殖水池里继续成长,一直到收获成品为止,如此的养殖方式是浪费投资,没有有效地利用养殖水池的利用率,而增加了水处理费、电费、投资折旧,投资融资利息等生产成本。

因此,为提高投资利用率及节省生产成本,迫切需要改进现有的养殖方式和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专利目的在于设计了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提高了养殖池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合理方便。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包括若干个养殖池以及设在所述养殖池上的闸门;

所述养殖池呈n排布置,第i排上设有i个的养殖池,第i排的养殖池与第i+1排的养殖池通过所述闸门连接,其中,n≥2,1≤i≤n;

第1排的养殖池用以投放养殖幼苗,根据幼苗的成长程度依次逐渐打开所述闸门将幼苗引入下一排的养殖池中。

优先的,本发明所述养殖池为正六边形,呈n排蜂窝状布置,第i排的养殖池通过所述闸门与第i+1排的至少两个养殖池连接,所述每个养殖池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闸门。

优先的,本发明所述养殖池采用的制造材料为混泥土、包胶钢板、玻璃纤维或者pp板。

优先的,本发明所述闸门为电动闸门或气动闸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方法,包括:

构建若干个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为正六边形,呈n排蜂窝状布置,第i排上设有i个的养殖池,其中,n≥2,1≤i≤n;

每个养殖池上至少设有两个闸门,第i排的养殖池通过所述闸门与第i+1排的至少两个养殖池连接;

在第1排的养殖池中投放养殖幼苗,当幼苗长大到极限养殖密度时,打开所述闸门将幼苗引入第2排的多个养殖池中,根据幼苗的成长程度,依次逐渐打开所述闸门将幼苗引入下一排的养殖池中。

优先的,本发明所述养殖池采用的制造材料为混泥土、包胶钢板、玻璃纤维或者pp板。

优先的,本发明所述闸门为电动闸门或气动闸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养殖池采用蜂窝状连续性排列,可以减少幼苗占用密度低大池子的时间,提高了投入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节省因处理大池子水环境所需能耗。

(2)通过可编程蜂窝状连通连续可隔离式室内外环保高效率水产养殖系统可以连通有利保持合理养殖密度,又可分组、分批独立养殖,可以防止病原体大面积转播。一旦发现某个组的幼苗生病,只需要隔离这个养殖水池的幼苗即可控制病情的传染,增强了对养殖过程可控性的保障。

(3)无需大量人工接触的养殖密度调整或转移,降低了劳动强度,也可以防止通过人为的疾病传播。

(4)没有人工接触的养殖密度调整,在不会伤害到幼苗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影响到幼苗的生活状态,从而使幼苗的成长环境稳定。

(5)由于从幼苗到商品鱼每个阶段的养殖密度适宜,养殖空间是独立的,所以可以根据其每个阶段的成长规律,提供相应环境和养殖条件,如水质、水温、水量、水压、水流速及喂料等,使其成长的更好、更快。

(6)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可以集中起来,经过消毒杀菌后成为很好的有机肥,可供应给种植业作物施肥,形成循环经济体系。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传统水产养殖实践中,幼苗在一个养殖水池中成长,直到这个池子的水体密度过高而很难继续饲养这些长大的幼苗时,这些幼苗就会被搬运转移到其他的养殖水池,通常的转移方式是,一、用渔网捞起幼苗后再转移到其他养殖水池,这种方式幼苗会受到惊吓,而且有可能使幼苗受到伤害;二、养殖水池之间修建公用的连接沟渠,通过公用的连接沟渠转移幼苗;三、在同一个养殖水池里从投放幼苗到收成,“一养到底”。

为了解决和改进这一不合理的养殖习惯及其隐患,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包括若干个养殖池以及设在所述养殖池上的闸门。所述养殖池呈n排布置,第i排上设有i个的养殖池,第i排的养殖池与第i+1排的养殖池通过所述闸门连接,其中,n≥2,1≤i≤n。按照幼苗的成长速度及饲养密度,从第一排(有一个养殖池)通过闸门可连通到第二排(有两个养殖池),第二排通过闸门可再连通到第三排(有三个养殖池),依次类推。按照幼苗的成长周期、体重增长、及养殖密度,按“数学模型”依次递增排列。

第1排的养殖池用以投放养殖幼苗,根据幼苗的成长程度依次逐渐打开所述闸门将幼苗引入下一排的养殖池中。每个蜂窝状养殖池最少有两个闸门,使每个池子都可以用闸门连通,当幼苗长大到极限养殖密度时,我们就会打开相应的闸门,将这些幼苗引进下一阶段的养殖水池子中,短时间饲养成长到最高的养殖密度后又再进入下一阶段养殖密度更适合的池子。整个过程没有人为的惊吓幼苗及扰乱其成长环境,以此类推。

此新的养殖系统比传统养殖系统更具科学性,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是幼苗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先决条件。用可编程蜂窝状连通连续可隔离式室内外环保高效率水产养殖系统,养殖池年利用效率可以提高2倍以上,能源节省50%以上,供氧系统效率提高50%以上等诸多节省成本上的优势。

优先的,请参阅图1,本发明所述养殖池1为正六边形,呈n排蜂窝状布置,所述每个养殖池上至少设有两个闸门2,第i排的养殖池通过所述闸门2与第i+1排的至少两个养殖池连接。

现有的养殖厂多采用圆形、方形及环形的养殖水池,这些养殖水池对厂房的利用率不高,增加了单位产值的投资成本,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而影响了利润率。为了改进养殖水池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本实施例中在外形结构上把养殖水池设计成了结构更加合理的正六边形蜂窝式,解决了现行养殖水池形状的布局,提高利用率,利用正六边形蜂窝式的有利条件,直接解决在传统养殖水池存在的种种问题。

优先的,所述养殖水池制造材料可以使用混泥土,包胶钢板,玻璃纤维,pp板等材料制成,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及组装便利。连接各养殖水池的闸门可以使用电动闸门或气动闸门。每个独立正六边形蜂窝状养殖池之间由充气橡胶圈连接,充气橡胶圈的防漏、抗震性能强。水质、水温、水量、水压、水流速及喂料等均由集成式电脑控制系统。在这种条件下,可以维持稳定的幼苗的成长环境以达到产品的质量保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方法,包括:

步骤(1),构建若干个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为正六边形,呈n排蜂窝状布置,第i排上设有i个的养殖池,其中,n≥2,1≤i≤n;

步骤(2)每个养殖池上至少设有2个闸门,第i排的养殖池通过所述闸门与第i+1排的至少两个养殖池连接;

步骤(3)在第1排的养殖池中投放养殖幼苗,当幼苗长大到极限养殖密度时,打开所述闸门将幼苗引入第2排的多个养殖池中,根据幼苗的成长程度,依次逐渐打开所述闸门将幼苗引入下一排的养殖池中。

以下是以养鱼为例,讲述本发明还提供的蜂窝状连续性环保循环水产养殖方法是如何实现其功能的: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养殖规模及方式,对蜂窝养殖水池的大小及连接养殖水池的数量进行设计,这里以每个池子的边长为3米,每个养殖水池的面积为23.4平方,有效水深为1米,共5排养殖水池为例,第一排一个池子,第二排两个池子,第三排三个池子,第四排四个池子,第五排五个池子,依次类推。

假设某种鱼类,上市重量为1kg,我们的养殖密度为50kg/m3,那么我们第五排池子的鱼的总重量为5850kg,即有5850尾鱼,也就是我们第一次让鱼苗进入系统时,就有5850尾鱼苗进入第一排的蜂窝状养殖水池,当这些鱼苗长到0.2kg时,由于第一排的养殖水池已经达到了50kg/m3的密度,故我们打开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间的闸门,让鱼分别进入第二排的两个养殖水池,这样,第二排的鱼的密度只有25kg/m3,为鱼的快速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环境,按照合理的成长周期,鱼在没有人工搬运转移的情况下,分几个阶段,一直成长至可以出售的成品鱼。用这种方式养殖减少了对鱼的骚扰及其他不利的影响因素,使鱼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成长,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养出最好的、合格的鱼类,以此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养殖品种的成长规律,可以调整养殖池的水位、排列级数及运行模式,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