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7224发布日期:2018-07-27 18:1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是一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受到气候、水质变化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仅存在产量低、养殖品种单调、病害频发、养殖风险大等问题,且对环境破坏、污染严重,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滥用抗菌素等药品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得不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池的排污对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采用人工排污的方式,排污效率低且排污效果不理想。在水产品养殖中,高密度淡水养殖鱼塘底部鱼类粪便、饲料残渣积累过多,进而造成的亚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质偏高。如需降解氨氮、亚硝酸含量,就须清理养殖池内鱼类粪便、饲料残渣等物质。

如何有效排污、降低亚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质,并模拟河流活水养殖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排污效果好,降低氨氮、亚硝酸含量的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包括循环养殖鱼塘、净化鱼塘、集污池、污水过滤池;所述循环养殖鱼塘包括由帆布隔离的多个养殖子池;每个养殖子池均设有将水从养殖子池的水面上方和水下导入的分层注水结构;所述循环养殖鱼塘的水依次通过集污池、污水过滤池流入所述净化鱼塘,净化后的水通过分层注水结构注入循环养殖鱼塘。

作为优选,相邻养殖子池之间设有跑道。

作为优选,相邻养殖子池之间设有网箱。

作为优选,所述污水过滤池进口连接管道处设有紫外杀菌设备。

作为优选,所述分层注水结构包括上层注水结构和下层注水结构;所述上层注水结构由管道围绕在水面上方侧边和前端构成,且上层注水结构的管道上设置往养殖子池注水的上注水接头装置;所述下层注水结构由管道围绕在水下且靠近水底侧边和前端构成,且下层注水结构的管道上设置往养殖子池注水的下注水接头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鱼塘具有净化水草种植区。

作为优选,所述集污池设于循环养殖鱼塘的侧边以汇集各个养殖子池的水,所述集污池通过抽水管将水导入设于所述循环养殖鱼塘另一侧的净化鱼塘附近的污水过滤池。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养殖鱼塘与所述净化鱼塘之间为放置投饵机的养殖作业区。

作为优选,所述集污池为定期投放生石灰来调节水体ph值的集污池。

作为优选,所述污水过滤池内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石英砂铺成的第一过滤层、青石铺成的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设有过滤网。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结构简单,排污效果好,且很好的解决了高密度淡水养殖鱼塘底部鱼类粪便、饲料残渣积累过多而造成的亚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质偏高的问题,形成流动循环水养殖,模拟河流活水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内分层注水结构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本发明一种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包括循环养殖鱼塘1、净化鱼塘2、集污池3、污水过滤池4。所述循环养殖鱼塘1包括由帆布隔离的多个养殖子池11。每个养殖子池11均设有将水从养殖子池11的水面上方和水下导入的分层注水结构12。所述循环养殖鱼塘1的水依次通过集污池3、污水过滤池4流入所述净化鱼塘2,净化后的水通过分层注水结构12注入循环养殖鱼塘1。所述分层注水结构12将水从各个养殖子池11的水面上方和水下导入,将养殖残渣推向各个所述养殖子池11的后端,继而依次通过集污池3、污水过滤池4、净化鱼塘2过滤、净化。之后,循环水通过分层注水结构注入养殖子池11内。

优化场地布置并形成有效的循环养殖系统,优选地,将循环养殖鱼塘1通过帆布将其分割成多个并列排布的养殖子池11,各个养殖子池均设有分层注水结构,且分层注水结构包括设于每个养殖子池11前端和侧边的上层注水结构和水面下方的下层注水结构。养殖子池11前端为循环养殖鱼塘1的上游,在注水结构的注水下,流向作为循环养殖鱼塘1下游的养殖子池11后端。循环养殖鱼塘的侧边设有集污池,也就是各个养殖子池11的后端与集污池3连通。经过集污池3处理后的水通过抽水管将水导入设于所述循环养殖鱼塘另一侧的净化鱼塘附近的污水过滤池。所述抽水管自所述集污池引出,绕设于循环养殖鱼塘侧边,该侧边为与养殖子池11相平行的侧边。净化鱼塘2并列设于所述循环养殖鱼塘1的另一侧,即所述集污池3所在循环养殖鱼塘1侧边的相对侧,所述净化鱼塘的上方附近设有与集污池通过抽水管连通的污水过滤池4。污水过滤池4过滤后的水之后经过净化鱼塘2净化,净化水再循环流入循环养殖鱼塘1的各个养殖子池11内。

如图2,所述分层注水结构12包括设于水面上方的上层注水结构和设于水下的下层注水结构。所述分层注水结构将水从养殖子池11的水面上方和水下导入,将养殖残渣推向所述养殖子池11的后端。利用上层注水结构使得水体面与空气接触,实现高密度养殖的辅助增加效果,降低氨氮、亚硝酸等有害物质含量,另推动边层水域的流动,有利于整体水域的流动。并且,利用下层注水结构促进边层水域流动,将养殖子池11内的鱼类粪便、饲料残渣流向处理池,使得高密度养殖的水产品养殖水域内氨氮、亚硝酸等有害物质降低,利于鱼类生长。三面注水的养殖子池,在养殖子池侧边和前端注水推动水流向养殖子池后端流动,将水面漂浮的鱼粪、杂质、死鱼等养殖残渣从养殖子池后端推向至集污池。

具体地,所述上层注水结构由管道,如pvc管,在养殖子池11水面上方0.5-3米处围成,可在养殖子池11侧边围成侧边注水结构和在水域前端的前端注水结构构成(参照图1),且上层注水结构的管道上设置上注水接头装置。例如,采用pvc管,在水面上方围绕水面两侧边和前端的方式设置上注水结构。所述前端注水结构可使水流整体有往前拖动的趋势,加快上层注水结构注水后的流速,优选地,pvc管需在离水域面上方0.5-0.7米位置;所述侧边注水结构可推动两边的水域流动,优选地,pvc管需在离水域面上方1-3米位置,进一步优选为1.5米。在pvc管上设有多个上注水接头装置,如采用三通注水接头装置若干,且等间距分布在前端注水结构、侧边注水结构上,如在前端注水结构上,间距2.5米布置上注水接头装置,在侧边注水结构上,间距3m布置上注水接头装置。为便于注水,上注水接头装置相对于所述上层注水结构的管道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设置为0-90度,该倾斜角度优选为45度。

具体地,所述下层注水结构由管道,如pvc管,在水域下离水底0.3-0.7米处,同上层注水结构一样围绕水域三面构成。例如,采用pvc管,在水域下离水底一定距离,优选0.5米设置下层注水结构。在pvc管上设有多个下注水接头装置,如三通注水接头装置若干,且等间距分布在下层注水结构,如间隔5米设置,以便形成下层水域的整体流动。为便于注水,下注水接头装置相对于所述下层注水结构的管道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设置为0-90度,该倾斜角度优选为45度,方便注水时水流能与水域边缘冲刷。

为防止淤泥中微生物消耗池内的氧气,所述养殖池底部且在淤泥上方设置耗氧隔断层。所述耗氧隔断层由太阳布铺设而成。

如图2,循环养殖鱼塘内的各个所述养殖子池内还设有增氧监测系统。所述增氧监测系统包括若干微纳气泡发生器和氧含量监测装置。将若干微纳气泡发生器和氧含量监测装置设置于养殖子池内。氧含量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养殖子池内的氧气含量,当监测到的氧气含量低于预设值,启动微纳气泡发生器增氧,当养殖子池内的氧含量恢复至正常值后关闭。

养殖子池水面漂浮的鱼粪、杂质、死鱼,在所述分层注水结构的推动下向养殖子池后端移动。通过在养殖子池的后端的引导槽,流入相对于养殖子池水平线较低的集污池。为便于人工踩踏、捞杂,去除死鱼和大体积的杂质,在该集污池水面设有架子。集污池地势低端,在其外围设置抽水池围,围内通过水泵抽水至污水过滤池。并且,还在养殖子池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采用pvc管,在排水管的两侧均间隔设置若干排水孔,且排水管一侧的排水孔被堵住。利用隔离坝两端落差,实现非燃料动力式排水,注入到集污池,而且控制开关灵活简便。而集污池的污水还可通过设于池底的抽水管,抽水入污水过滤池。所述集污池内定期投放生石灰等来调节水质的ph值。

所述污水过滤池内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石英砂铺成的第一过滤层、青石铺成的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设有过滤网。在所述第二过滤层,靠近底部的边缘侧设有将过滤水引流至生态净化池的出水孔。各个养殖子池的污水经过集污池汇聚后送入污水过滤池,经第一过滤层过滤中大型残渣,通过过滤网防止石英砂漏空于青石,第二过滤层在抬高第一过滤层同时,进行第二层残渣过滤。

为了抬高第一过滤层并降低石英砂的成本,所述第二过滤层铺设青石的高度大于第一过滤层铺设石英砂的厚度。优选,所述第二过滤层铺设青石的高度至少为污水过滤池的一半高度。如,污水过滤池面积为20平方米,高约80厘米,体积约为16立方米,第二过滤层为高约40厘米的青石铺设。

所述出水孔为通过在所述第二过滤层靠近底部边缘侧插入中空的管形件形成的出水孔。在建设污水过滤池时,边缘面在使用青石搭建时,在青石之间,约10-30厘米处插入中空的管形件,如毛竹,待水泥干化后拔出毛竹,则形成直径约2-5厘米的出水孔,以方便水体过滤流出。

当考虑到水流量大时,还在该污水过滤池表层设有将表层溢出的水量引导至生态净化池的支流管线。

为进一步净化水体,所述污水过滤池进口连接管道处设有紫外杀菌设备。另外,净化鱼塘进入养殖子池的连接管道处也可设有紫外杀菌设备。前者设置的紫外杀菌设备对通过养殖子池底部排水管经集污池进入污水过滤池的管道水体。后者设置的紫外杀菌设备对循环水循环注入养殖水体前进行最后的杀菌处理。

所述净化鱼塘设有净化水草种植区,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草种植区固氮、净化水体。鲜活水草在水体中生长,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净化水体,保持养殖水体的清爽稳定,当水体净化澄清后把净化水草种植区内的水草取出放置到其他富营养化水域中,水草茂盛时采取修剪方式,保持水草总量适度。

所述循环养殖鱼塘1和所述净化鱼塘2之间为养殖作业区,养殖人员可在两个鱼塘之间作业,对循环养殖鱼塘进行投饵养殖,对净化鱼塘进行水草修剪等处理。在该养殖作业区设有投饵机5,为提高养殖鱼塘自动化作业率,该投饵机为自动投饵机,根据鱼塘养殖状况,如水体实时溶氧情况,进行自动定时、定量、定距投料。

为充分提高养殖系统的利用率,一实施方式下,相邻养殖子池之间设有跑道,该跑道设于隔离帆布上方。该跑道用于满足养殖人员作业需求,以便于对各个养殖子池进行养殖作业。另一实施方式下,相邻养殖子池之间设有网箱,该网箱设于隔离帆布上方,或者基于上述跑道方案下,设于跑道上,用于捕捞鱼塘内的鱼。

本发明双鱼塘循环水生态鱼养殖系统利用分层注水结构通过上下层注水结构相互作用,实现整体水域流动;利用上层注水结构辅助增氧效果,进而降低水域内氨氮、亚硝酸的含量,利用下层注水结构有效推动下层水域鱼类粪便,饲料残渣至处理池,使得下层水域能够更加的清洁。之后,利用集污池、排水管进行后续排污。循环养殖鱼塘1的污水分两种方式进入后续过滤、净化过程,一种方式是将漂浮的污物引导入集污池,继而依次通过污水过滤池、生态净化池过滤净化;另一种方式是将沉积的污物通过排水管送入集污池,继而通过污水过滤池、生态净化池过滤净化。在水体流入污水过滤池后,表面皆有石英砂对水体进行过滤,并将残留物停留在砂层,经过滤后的水体在流入底下由青石组成的第二道过滤,青石主要抬高石英砂的高度,中间有过滤网隔离。过滤后在经处理池边缘出水口流出,进入净化鱼塘。净化鱼塘通过水草生态净化污水,有效清洁了养殖水体。净化后的水体经水泵重新打入循环养殖鱼塘的各个养殖子池,形成流动循环水养殖,模拟河流活水养殖。

本发明不改变原有池塘主体结构,建立双池塘组合的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高效实现养殖水体分区协同联动;自动实现池底吸污、集污、过滤、调水、注水的高效、生态循环;实现零能耗池底吸虹排污、注水和增氧同步化、过滤与物理杀菌同步化、集污与水质ph调节同步化;确保养殖水体健康和水产品安全,实现零污染排放。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