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冬辣椒综合效益的耕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7919发布日期:2018-10-12 19:5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的耕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辣椒茬地免耕播种玉米、玉米秸秆切碎还田培肥地力的夏季养地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冬辣椒综合效益的耕种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新阶段面临的主要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耕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应不同类型地区和土壤的耕作方式。用养结合是我国传统耕作制度的精华,但是现代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目标下,用养结合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冷遇,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养地水平的降低,己成为农业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亚热带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全年均适宜进行种植生产,尤其适宜发展冬季特色农业。其中,辣椒就是我国南方冬季大面积种植的冬季农作物,其需求量大且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在耕地高投入伴随高产出的运营模式下,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土壤供肥保肥障碍、病虫害加重、土壤微生态失衡等严重的副作用,进而导致耕地的生产力迅速下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而单纯依靠施用化肥,在消除这些副作用和提升土壤生产力方面,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辣椒作为一种冬季高效益的冬种作物,同时又是高消耗耕地生产力的作物,为提高其经济效益,需要保证耕地的肥力和生产力。

因此,采用一种合适轮作的夏季养地耕种方法,以提高辣椒种植地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跃程度,增强土壤给肥保肥能力,以获得更好的辣椒产量和质量,最终达到提升冬辣椒综合效益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种植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冬辣椒综合效益的耕种方法。本发明采用高光效的c4作物与冬辣椒进行轮作,以高光效玉米在夏季光温水资源丰富条件下产生大量的鲜玉米秸秆进行耕种养地,实现用养结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跃程度,增强土壤给肥保肥能力,降低辣椒病虫害化学防治的比例和成本,更好地提高冬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最终达到提高辣椒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提高冬辣椒综合效益的耕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收获冬辣椒后,5月25日~6月15日播种玉米,8月15日~9月5日收获玉米;

s2.收获玉米后,将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合发酵,20~30天后,施用底肥并旋耕,腐熟10~15天,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定植冬辣椒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冬辣椒。

辣椒对于温度、水分条件要求严格,即不耐高温也不耐涝。温度高于35℃,由于花器发育不全或柱头干枯不能受精而落花,即使受精,果实也不发育而干萎;而水份过多的情况会导致植株大量死亡。而我国夏秋季正值高温、多雨,极其不适合辣椒的生长。而且辣椒茬地未经有效的轮作和耕种修复,导致土壤中大量阻碍辣椒生长的物质难以消除,土壤保肥给肥能力差、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少、活跃度低,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此外辣椒在传统种植技术下,连续种植3年后,病虫害大量发生,既无法保证辣椒的质量,也无法保证产量,辣椒种植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而本发明通过结合辣椒的生长习性和季节的气候特点,采用冬辣椒-夏玉米的轮作模式,在高温、多雨的夏季,也是病虫害高发的季节,放养式的种植夏玉米,而玉米是高光效的c4作物,在夏季强光高温的环境下迅速成长,不仅快速积累大量生物质;且玉米的根系强壮,可以明显的改善耕作层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同时,鲜玉米秸秆通过夏季耕种还田,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不仅快速消除辣椒茬地的生长障碍物质、恢复和提升土地生产力,而且能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害菌源、害虫卵,有效克服了传统秸秆还田中病虫害依靠作物秸秆越冬的情况,以及秸秆腐熟不充分所导致的不良影响;有效的降低新种植辣椒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延长了辣椒种植的年限,不再受制于“连作3年,青枯病大量发生”的情况。

而夏季种植夏玉米,其目的不在于收成,重在培肥养地,通过玉米秸秆还田,配合有机肥,利用夏季高温加快有机物腐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同时减少辣椒病虫害的发生,进而提高辣椒的质量和产量,达到提高辣椒种植的经济效益。

优选地,步骤s1中玉米的种植方式为在茬地原冬辣椒植穴上免耕点播;所述玉米为糯质中、迟熟玉米,生长期为75~85天;所述玉米的亩种植株数为2000株至2500株。

优选地,玉米收获后,用拖拉机挂带旋耕机将玉米秆或杂草推倒后切碎与土壤混合自然发酵降解。

优选地,所述底肥为钙镁磷肥和豆粕。

优选地,冬辣椒苗于9月中旬至10月前进行播种育苗。

优选地,定植规格和定植后管理按照辣椒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执行。

优选地,所述玉米秸秆经拖拉机挂带旋耕切碎后与土壤混合,旋耕的深度为1~16cm。在玉米秸秆还田时,利用旋耕刀将秸秆混合到1~16cm深的土壤里面,使得耕作层都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在秸秆还田之后的20天左右,土里的杂草重新长了出来,再利用旋耕刀将杂草和还未腐熟的有机物再次切碎混合到耕作层,进行二次腐熟。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养地的效果。养地之后的土壤肥力得以恢复,种植时使用的肥料减少,可以有效的降低因为过多使用肥料而导致的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等土壤危害。

优选地,辣椒苗定植初期用薄膜进行保温,膜宽为90~100cm,可在辣椒苗定植前或定植后覆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采用冬辣椒—夏玉米的轮作耕种模式,充分实现了耕地的用养结合,在不利于辣椒种植的生长的高温季节,种植高光效且根系强壮的c4作物,不仅可快速积累大量生物质,还可以通过夏季鲜玉米秸秆还田耕作后,明显改善耕作层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给肥保肥能力、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生产力,为冬辣椒提供肥力充足、环境友好的优越生态环境,减少了辣椒病虫害化学防治的成本,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以及辣椒种植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

以雷州半岛为例,采用本发明所述轮种模式进行实验,测试所述方法对于辣椒种植的影响。

雷州半岛总面积为1.25×104km2,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达1700mm。但年内降水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10月汛期内。台风灾害多发于夏秋季节,而辣椒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因此夏季期间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辣椒的种植。

在雷州半岛实施冬辣椒-夏玉米的具体过程如下:

(1)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冬辣椒后于,在辣椒的原植穴上免耕点播的中迟熟糥质玉米,经75天~85天生长后收获鲜玉米。

(2)收获鲜玉米后,用拖拉机挂带旋耕机将玉米秸秆推倒后切碎与土壤混合自然发酵降解,20~30天后耕地长满田间杂草时将用作底肥的钙镁磷肥和豆粕均匀施到地上,重复前述的旋耕作业,再经10~15天的腐熟期即可定植辣椒苗;9月中旬至10月选择优良的辣椒品种播种育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定植,定植规格和定植后管理按照辣椒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执行。

对比例1

以辣椒的传统种植为对比例,即辣椒茬地未经夏玉米轮种耕作养地措施的冬辣椒连年种植模式。

(1)浸种催芽:育苗比实际用量多15%,目的是为了定植的时候有足够多的整齐而壮实的苗。种子需要55℃热水浸泡15分钟,再用25℃温水浸泡1小时,再换清水搓洗多次,直到无辣味用纱布包起来,放入容器中,容器口用湿毛巾盖住,放入28-30℃恒温处,每天翻动3~5次,出芽即可播种。

(2)整地起哇:冬辣椒收获后,将耕地深耕、耙细、整平,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6000公斤,另加复合肥40公斤或磷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可铺施、沟施或者穴施;然后开成厢宽80cm,厢高15-24cm左右的高哇,并浇足底墒水,栽二行或采用厢宽1米栽三行。

(3)移栽: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定植。定植规格和定植后管理按照辣椒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执行。

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的种植模式对冬辣椒的产量影响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可知,与对比例1中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按照实施例1中的种植方法连种3年,辣椒发生病虫害明显减轻,辣椒的质量和产量均明显得到改善,从而辣椒的价格相对较高,最终辣椒的种植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改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