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爬行昆虫有阻隔作用的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302发布日期:2018-11-02 21:27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森林保护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爬行昆虫有阻隔作用的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及鳞翅目(lepidoptera)幼虫等昆虫是对树木有严重危害的食叶害虫,它们不能飞行,但可顺树干攀爬至树冠啃食树叶,导致树木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对城市绿化树木及经济林木等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防治工作非常必要和紧迫。

研究表明榆紫叶甲对健康榆树枝叶和被取食后榆树枝叶的气味没有趋性,触角被剪除后仍能很好的找到寄主植物,视觉在其寻找寄主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对昆虫类群的视觉及触觉线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发现,视觉线索在昆虫寄主定位、产卵选择、寻求配偶及结蛹羽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昆虫触觉线索中,触感在昆虫定位配偶、寄主选择和寻找食物源等方面也发挥着同样的重要作用。昆虫在寄主接触阶段中通过触角、足、口器或产卵器反复接触植物表面,直接感觉植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作出评价。昆虫与植物接触后,通过嗅觉、味觉或触觉对寄主植物刺激做出反应来决定是否在植物上滞留以及取食或产卵。昆虫取食前,会对寄主尝试性取食,如果昆虫试食后产生不适应,便会在转移到其他植物上进行同样的行为直至适合为止。对这些不能飞行仅靠爬行上树的害虫防治,阻隔法是一个巧妙和省力的思路。现有的对榆紫叶甲等昆虫阻隔防治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毒环法,在树干上环涂具有触杀作用的农药,昆虫通过毒环时被毒杀致死,这种方法对操作人员和公众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二是胶环法,在树干上环涂黏胶,昆虫通过胶环时被黏住,这种方法对操作人员和公众无毒,但黏胶持效期短,操作成本较高,不常见采用;三是光滑带阻隔,采用胶带、保鲜膜或塑料布等光滑的材料缠在树干上,这种方法虽然成本低、对操作人员和公众安全无毒,但阻隔昆虫上树的效果不佳,因为昆虫足的跗节都有防滑的构造——跗垫。跗垫在结构上分为两种类型,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跗垫的表面是光滑的,而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的跗垫上却密被刚毛。榆紫叶甲跗节上备有毛状跗垫,这使得它们能够抓牢一些光滑的表面。同时,无论是具有光滑跗垫的昆虫还是具毛状跗垫的昆虫,在许多种类中都发现了跗垫黏性液体分泌物的存在。这些分泌物覆盖在跗垫的表面,推测能影响跗垫的表面张力来增加其粘着性,可以帮助昆虫在光滑的表面向上爬行,而鳞翅目幼虫腹足为囊状,像吸盘一样帮助昆虫在光滑表面向上行走。我们通过室内纸筒模拟树干,用透明胶带(非胶面及胶面分别进行测试)作为光滑材料阻隔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榆紫叶甲和舞毒蛾幼虫通过阻隔带时爬行行为非常稳定,通过率是100%,所以所谓的光滑阻隔带并不能起到阻隔昆虫的作用。在野外,大部分个体会越过光滑阻隔带,仅有极少数个体会夹在胶带或保鲜膜与树干之间的缝隙内死亡,虫子尸体腐烂还会导致树木被真菌侵染引起林木病害,如果不及时清除会阻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树木死亡,并且胶带或保鲜膜等材料在自然条件下极难分解,对树木生长造成长期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深远的污染。

现有的阻隔防治办法均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效果,需要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阻隔防治方法。我们在室内外大量生测后发现,榆紫叶甲等爬行类昆虫在上树时,在粗糙的树干上容易受相对平坦和光滑的物体吸引并向上攀爬,但却不能够在光滑的表面向下爬行,其力学原理是昆虫足附节跗垫产生的摩擦力是向下的,可以让昆虫在光滑的表面向上爬行,但不能在光滑的表面向下爬行。以此爬行昆虫行为学规律为基础,我们设计出一种安全有效的阻隔防治装置,安装在树干上,将昆虫引导到装置上,引导昆虫改变上树路径,从而起到阻隔防治作用。以这个昆虫行为学研究结果为基础设计阻隔器,能够对榆紫叶甲等爬行类昆虫爬握寄主时造成极大影响,为生态防治该类虫的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阻隔防治害虫方法的不足之处而研制的一种对榆紫叶甲及其他爬行类昆虫有物理阻隔作用的防治装置,该装置的阻隔原理以昆虫的运动力学为基础,利用爬行昆虫的行为学特点,安装到树干上,利用自身结构引导昆虫在装置上进行环形或上下重复攀爬,但不能越过该装置爬到树干上,从而改变了昆虫的行为,有效地阻隔榆紫叶甲和鳞翅目幼虫等爬行昆虫上树危害树木。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对爬行昆虫有物理阻隔作用的防治;装置,所述的防止装置组成包括以下部分:引导环、密封填缝条带、锥桶和填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引导环分为大小不一上下两个;所述引导环较大的一个在装置最上方;所述引导环较大的一个下方安装有锥桶;所述锥桶下方安装有较小引导环;所述较小引导环内侧安装有密封填缝条带;所述锥桶内侧有连接装置。

所述的密封填缝条带为所述引导环较小引导环内侧安装的密封填缝条。

所述的锥桶为引导环中所述锥桶;所述锥桶高10-20cm;所述的锥桶展开呈扇形。

所述的连接装置为所述的锥桶内侧的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延锥桶母线放置。

进一步,所述的引导环材料为粗糙的聚酰胺编织带。

进一步,所述密封填缝条带材料为密封填缝泡膜,厚度为1.5-3cm。

进一步,所述锥桶为pvc磨砂板材料;所述锥桶外侧表面进行粗糙磨砂处理;所述锥桶内侧表面进行光滑处理。

进一步,所述锥桶展开直线边缘的连接装置能够反复粘接多次使用;所述连接装置由自粘材料尼龙扣制成。

进一步,所述较小引导环与树干接触部分的填缝部分由疏松柔软的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装置安装于树干,害虫通过树干到树冠时,被引导到该装置,通过该装置的特殊形状和不同部位的不同光滑度,引导昆虫在装置上环状爬行或在锥筒外侧上下攀爬,改变了昆虫的正常上树路线,使害虫虫不能正常抵达到树冠,干扰其对真实环境的探查,最终导致昆虫下树更换侵害目标,从而起到隔绝上树的防治作用。

2.本发明装置在实验室测试,利用纸筒模拟树干,对榆紫叶甲登上纸筒的阻隔率达到98.2%;对舞毒蛾和天幕毛虫登上纸筒的阻隔率分别被达到99.0%和97.9%。本发明装置在野外测试,对榆紫叶甲登上榆树干的阻隔率达到99.5%,对舞毒蛾和天幕毛虫登上杨树干的阻隔率分别被达到100.0%和98.4%。

3.本发明装置安全无毒,安装方便,可反复多次使用,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后的总体外观图(未显露所述的椎筒连接装置)。

图2为本发明未安装时展开外侧视角图(已显露所述的锥筒连接装置)。

图3为本发明未安装时展开内侧视角图(已显露所述的锥筒连接装置)。

图4为本发明实物渲染立体图(未显露所述的锥筒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对爬行昆虫有阻隔作用的防治装置,外形锥筒状[2],锥筒上口[1]大下口[3]小,锥筒设计为可以打开并能调节锥筒大小;锥筒打开为扇形(图2、图3),尺寸如图2(图3),锥筒面与树干的的倾斜角度在30°左右,安装时打开锥筒,将锥筒下引导环[2]与树干贴合后粘合连接扣带([5]、[7])合上(粘合连接扣带如图所示内侧与外侧各有一半,连接时将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即安装完成)。

锥筒外侧(背对树干侧)为粗糙的磨砂质地[2],方便引导昆虫爬上装置,上口[1]及下口[1]由粗糙的带状编织物([1]、[2])制成,引导昆虫在引导环([1]、[2])上进行环状爬行,锥筒里侧(正对树干侧)为光滑质地[6],使得昆虫不会在锥筒里侧[6]向下爬向树干;锥筒下口边缘[3]与树干接触部分由疏松柔软的材料[4]制成,使得的锥筒下口与树干连接紧密,避免昆虫由树干缝隙上树。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