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6472发布日期:2018-10-09 19:43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的遗传育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俗称螺蛳、豆田螺、石螺,是环棱螺属个体最大的种。该种全国分布广、产量大且用途多,是青鱼、宽体金线蛭、中华绒螯蟹和甲鱼等水产经济动物及部分水禽的重要饵料之一,同时也是广大居民非常喜爱的水产品之一,因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梨形环棱螺既是消费者,又充当分解者,以滤食水体浮游生物为食,同时舔舐环境中的有机碎屑,它在控制水域环境有机物沉积、维持湿地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梨形环棱螺的繁殖生物学显著区别于其他贝类。梨形环棱螺属于卵胎生,在繁殖季节,雌雄个体交配完成受精过程,后代在雌螺体内完成发育后,逐次排出体外。

水产动物家系选育作为一种主流育种方法,其要求数据获得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除遗传因子以外的因素(如:水温、光照、营养等)。在鱼类和其他贝类的家系选育中可以采用一雄对多雌的方法构建半同胞家系,在梨形环棱螺的家系选育中由于繁殖特性限制,仅能按照雌雄一对一的方法构建全同胞家系。因此,在梨形环棱螺的繁殖过程中,必须尽最大可能保证环境的一致性,尽可能减少非遗传因子对数据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梨形环棱螺多随机交配繁殖后代,因雄性个体交配过频,导致成年群体中雄性个体比例急剧下降。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到性状优良的雄性亲本后,极有可能该个体已经死亡,导致优异种质资源丢失。因此,为控制雄性个体交配频率、保存优异种质资源,急需开发一种大规模高效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构建梨形环棱螺家系的困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和方法,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在梨形环棱螺家系建立过程中的存在的繁殖效率低,优异种质资源流失的缺陷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包括螺杆、支撑面、螺笼,螺杆作为立柱支撑整个装置,支撑面与螺杆套接,分布在螺杆上以固定螺杆,螺杆上下两端固定,螺笼的上下两部分相互扣压可拆卸地连接,螺笼相互叠加放置在相邻支撑面之间,每个螺笼组合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相邻支撑面相抵。

进一步的,支撑面与螺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面与螺杆活动连接,支撑面沿螺杆的轴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螺杆的材质为硬质塑料、金属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螺杆上下两端通过螺母、扣帽固定。

进一步的,顶端支撑面和底端支撑面为硬质隔板,中间支撑面为硬质隔板与软质网纱面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支撑面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螺笼的上下两部分结构相同,均为碗状结构,敞口端的对称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外延部。

进一步的,螺笼的上下两部分结构的对应位置的外延部通过扎带、螺钉、卡扣中的一种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螺笼由弹性材质制成,弹性材质为软质塑料、竹条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螺笼由非弹性材质制成,非弹性材质为金属、软质塑料中的一种。

大规模建立梨形环软质塑料棱螺家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交配前,作为亲本的雌螺和雄螺分别养殖在不同的螺笼中;

(2)交配后,每个雌螺的后代都养在同一个螺笼中,根据后代的数量,每组装置配备m个螺笼,共配备n组装置,构建m×n个家系;

(3)隔数天打开一次螺笼,投喂片状螺旋藻锭片,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死亡情况;

(4)经过一个幼螺养殖周期后,将贝类标记粘贴在螺壳上,进行个体标记。

进一步的,步骤(1)中,雌螺和雄螺交配后,产过幼螺的雌螺和雄螺依旧在螺笼中养殖,作为第二年的后备亲本。

进一步的,步骤(4)中,标记好的后代混养在同一个池塘中,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步骤(4)中,标记好的后代随机放回螺笼中。

本技术方案中,螺杆通过支撑面进行固定,根据螺笼的规格和材质,可以选择支撑面与螺杆的连接方式、支撑面的数量和高度,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

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构建多个梨形环棱螺家系,装置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在螺笼中养殖的幼螺存活率可以达到98%以上,生长良好,满足了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需求,同时将两性个体分别饲养,控制雄性个体交配频率,减少了优秀雄性个体的消耗,保护了宝贵的种质资源,提高了梨形环棱螺的繁殖效率和后代质量。

本技术方案中,标记好的后代可以再随机放回螺笼中,每个家系内的后代遗传背景一致,但由于个体处于水层不同,用来精确检测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水平、垂直分布情况,可以作为环境检测的有力工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大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螺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螺笼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螺笼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螺杆2、支撑面2-1、顶端支撑面2-2、中部支撑面

2-3、底端支撑面3、螺笼31、外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图4所示,一种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包括螺杆1、支撑面2、螺笼3,螺杆1作为立柱支撑整个装置,支撑面2与螺杆1套接,分布在螺杆1上以固定螺杆1,螺杆1上下两端固定,螺笼3的上下两部分相互扣压可拆卸地连接,螺笼3相互叠加放置在相邻支撑面2之间,每个螺笼3组合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相邻支撑面2相抵。

支撑面2与螺杆1活动连接,支撑面2沿螺杆1的轴向上下移动。

螺杆1的材质为不锈钢,长度为1500mm,直径为5mm。

螺杆1上下两端通过螺母固定。

顶端支撑面2-1和底端支撑面2-3为硬质隔板,中间支撑面2-2为硬质隔板。

支撑面2为正方形聚丙烯板,长、宽、高分别为200mm、200mm和5mm,支撑面2的四个角分别有直径为7mm的四个孔21,用于固定螺杆1。

螺笼3的上下两部分结构相同,均为碗状结构,碗状结构的高度为60mm,内部深度为55mm,底部高度为5mm,敞口直径为100mm,底部直径为40mm,敞口端的对称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外延部31,长度为10mm,螺笼3的上下两部分结构的对应位置的外延部31通过扎带进行连接,外延部31的对应位置有直径为4mm的孔,用于固定扎带。

螺笼3由弹性材质制成,弹性材质为软质塑料。

大规模建立梨形环软质塑料棱螺家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3m*15m的水泥池蓄水,池水深控制在100mm~150mm,并配备1.5kw的充气机;

(2)交配前,作为亲本的雌螺和雄螺分别养殖在不同的螺笼3中;

(3)交配后,每个雌螺的后代都养在同一个螺笼3中,每组装置配备10个螺笼3,共配备10组装置,构建100个家系;

(4)每隔两天打开一次螺笼3,投喂片状螺旋藻锭片,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死亡情况;

(5)经过60天养殖后,将贝类标记粘贴在螺壳上,进行个体标记。

步骤(1)中,雌螺和雄螺交配后,产过幼螺的雌螺和雄螺依旧在螺笼3中养殖,作为第二年的后备亲本。

步骤(4)中,标记好的后代混养在同一个池塘中,自由活动。

本实施例中,螺杆通过上端和下端支撑面进行固定,支撑面可以沿螺杆的轴向上下移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构建多个梨形环棱螺家系,装置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在螺笼中养殖的幼螺存活率可以达到98%以上,生长良好,满足了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需求,同时将两性个体分别饲养,控制雄性个体交配频率,减少了优秀雄性个体的消耗,保护了宝贵的种质资源,提高了梨形环棱螺的繁殖效率和后代质量。

实施例2:

如图1、图4、图5所示,一种大规模建立梨形环棱螺家系的装置,包括螺杆1、支撑面2、螺笼3,螺杆1作为立柱支撑整个装置,支撑面2与螺杆1套接,分布在螺杆1上以固定螺杆1,螺杆1上下两端固定,螺笼3的上下两部分相互扣压可拆卸地连接,螺笼3相互叠加放置在相邻支撑面2之间,每个螺笼3组合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相邻支撑面2相抵。

支撑面2与螺杆1活动连接,支撑面2沿螺杆1的轴向上下移动。

螺杆1的材质为不锈钢,长度为1500mm,直径为5mm。

螺杆1上下两端通过扣帽固定。

顶端支撑面2-1和底端支撑面2-3为圆形聚丙烯板,中间支撑面2-2为圆形塑料网纱面。

支撑面2的直径为200mm,边缘对称设置有直径为7mm的四个孔21,用于固定螺杆1。

螺笼3的上下两部分结构相同,均为碗状结构,碗状结构的高度为60mm,内部深度为55mm,底部高度为5mm,敞口直径为100mm,底部直径为40mm,敞口端的对称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外延部31,长度为10mm,螺笼3的上下两部分结构的对应位置的外延部31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外延部31的对应位置有直径为4mm的孔,用于固定螺钉。

螺笼3由非弹性材质制成,非弹性材质为硬质塑料。

大规模建立梨形环软质塑料棱螺家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交配前,作为亲本的雌螺和雄螺分别养殖在不同的螺笼3中;

(2)交配后,每个雌螺的后代都养在同一个螺笼3中,每组装置配备10个螺笼3,共配备10组装置,构建100个家系,每个雌螺的后代都标准化为3个,防止养殖密度太高,后代争抢食物,保证每个个体都有足够的营养;

(3)每隔两天打开一次螺笼3,投喂片状螺旋藻锭片,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死亡情况;

(4)经过60天养殖后,按照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法,将贝类标记粘贴在螺壳上,进行个体标记后随机放回螺笼中,每只螺笼放3个个体,保证不同遗传的个体随机分布在螺笼中,同时保证每个个体都有充足的营养。

(5)雌螺和雄螺交配后,产过幼螺的雌螺和雄螺依旧在螺笼3中养殖,作为第二年的后备亲本,防止互相交配,雌螺产卵。

本实施例中,螺杆通过上端和下端支撑面进行固定,支撑面可以沿螺杆的轴向上下移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

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构建多个梨形环棱螺家系,装置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在螺笼中养殖的幼螺存活率可以达到98%以上,生长良好,标记好的后代可以再随机放回螺笼中,每个家系内的后代遗传背景一致,但由于个体处于水层不同,用来精确检测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水平、垂直分布情况,可以作为环境检测的有力工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