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养鱼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6450发布日期:2018-10-09 19:43阅读:35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领域,特别指一种生态养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品种总产量的80%,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材。传统养殖池塘多为土池子,随着时间的累积,池埂易老化坍塌,池底淤泥堆积过深,池塘养殖容量越来越小,养殖环境日益恶化。而且,目前的鱼养殖多采取静态水养殖,池水处于不流动状态。采用定期换水的方法即将养鱼塘的水保持数日,每隔一个阶段,例如6-15天彻底换水。但这种方法在气温较高的季节还是会引起鱼病,或许是由未彻底消毒的饵料或者引入的水引起。而鱼病一旦发生,只能采用化学药物进行处理,这会有损鱼的口感和人体健康。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主要以饲料饲养为主,饲料用量大、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人工精饲料喂养的鱼口感较自然生长的鱼差,肉质疏松,鲜味下降,不能满足高品质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亟需优化渔业养殖模式,在保证养殖产量的同时,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养殖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生态养鱼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鱼塘建设:选择附近有水源的区域建设鱼塘,鱼塘开成3-20亩、深2-3米,背风向阳、池底平坦;给鱼塘配置增氧机、投饲机,并在鱼塘开设与水源相通的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和水泵。

2、鱼塘处理:塘堤和塘底暴晒2-3周后,向塘内加水至水深为塘深度1/3-1/4并种植水生物,水生物成活后向塘内泼洒生石灰,生石灰的泼洒量为30-35kg/亩,泼洒完毕池塘放置1-2周,加水至塘深度的3/4-4/5后准备放养鱼种。

3、鱼种放养:选择体表无伤的鱼苗,先在浓度为4%左右的盐水中浸泡8-10分钟再放入塘中,放养量为规格0.5-1.2kg/尾的苗种280-350尾,可采用单一鱼种养殖,或者混养;

4、水质管理:鱼塘采用活水养殖方式,始终保持鱼塘内水与塘外水源成流动换水状态,换水缓慢时开启水泵增强换水。

5、喂养管理:采用水生动、植物与人工投喂相组合的方式,每天投喂准时、固定,选择的颗粒饲料粒度大小适宜、水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选择的生物饲料投喂前用石灰水进行消毒,人工投喂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源为水库,或者水塘,或者溪河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鱼种为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鲫鱼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二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人工投喂的饲料按生物饲料:颗粒饲料为7∶3的比例投喂。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饲料为蚯蚓、螺蛳、蚌、水草、芦苇、藻类。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活水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仿自然生长方式,养殖的鱼肉质好,产量高,发病率低。通过活水养殖,完全不用化学药物进行杀菌、消毒,水质好,养出的鱼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通过水生动、植物与人工生物饲料为主,养殖的鱼肉质鲜美、品质高,增加了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1、选择附近有水库的区域建设鱼塘,鱼塘开成10亩、深3米,背风向阳、池底平坦;给鱼塘配置增氧机、投饲机,并在鱼塘开设与水库相通的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和水泵。

2、塘堤和塘底暴晒3周后,向塘内加水至水深为塘深度1/4并种植水生物,水生物成活后向塘内泼洒生石灰,生石灰的泼洒量为30kg/亩,泼洒完毕池塘放置2周,加水至塘深度的3/4后准备放养鱼种。

3、选取体重为0.6kg/尾左右的体表无伤的鲢鱼鱼苗、体重为0.5kg/尾左右的体表无伤的鳙鱼鱼苗和体重为0.8kg/尾左右的体表无伤的青鱼鱼苗,随后将它们放养到鱼塘中,鲢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为100尾/亩,鳙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为80尾/亩,青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为120尾/亩,选好的鱼苗先在浓度为4%的盐水中浸泡10分钟再放入塘中。

4、鱼塘采用活水养殖方式,始终保持鱼塘内水与塘外水库水成流动换水状态,换水缓慢时开启水泵增强换水。

5、采用水生动、植物与人工投喂相组合的方式,每天投喂准时、固定,选择的颗粒饲料粒度大小适宜、水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选择的生物饲料投喂前用石灰水进行消毒,人工投喂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养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鱼塘建设;2)鱼塘处理;3)鱼种放养;4)水质管理;5)喂养管理。本发明采用活水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仿自然生长方式,养殖的鱼肉质好,产量高,发病率低。通过活水养殖,完全不用化学药物进行杀菌、消毒,水质好,养出的鱼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通过水生动、植物与人工生物饲料为主,养殖的鱼肉质鲜美、品质高,增加了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邵龙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市开福区竹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21
技术公布日:2018.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