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及油茶籽采收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49520发布日期:2018-09-28 23:43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及油茶籽采收设备;属于油茶栽种技术及油茶籽采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茶,又名茶子树,属山茶科山茶属,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且茶油具有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五省,其成熟于秋末冬初,每年这个时候将会有大量的人力进行油茶籽的采摘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大规模油茶栽种通常是沿山坡的坡面分级设置梯级,构成环绕山体的梯级油茶园;油茶树栽种在每一梯级的顶面(见附图1);这种栽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散载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如土地利用率较高、茶子树成活率较高等;但是,上述栽种方式还是存在以下致命缺陷:1,油茶树栽种在每一梯级的顶面,不便于实现机械化培育、管理;2,油茶籽采收不能实现机械化。目前,梯级油茶园的油茶籽的采摘,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人工采摘,人把树枝低处的果实直接摘除,而高处的则主要是踩在凳子上或是梯子上摘下,这样的摘果方法由于要经常移动凳子或梯子,效率很低,也很不方便;同时人站的位置较高,有可能会摔倒,有安全隐患。另一种是待茶籽成熟后自然坠落至茶树下,然后,采用人工在茶树下进行清扫,收集茶籽;至今为止,没有采用机械进行茶籽采收的报道。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梯级油茶园的茶树栽种在梯级的顶面,农业机械无法进入茶园,从而,导致茶树培育、管理,油茶籽采收均不能实现机械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及油茶籽采收设备。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是沿山坡的坡面分级设置梯级,将油茶树栽种在每一级梯级的腰上。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沿山坡的坡面分级设置梯级时,可以对未开垦的山坡进行开垦,形成多梯级的梯级果园,也可以对现有果树栽种在梯级上底面的成型果园进行改造,将山坡表面的腐殖土移动,形成新的多梯级结构,使原来栽种的果树处于每一梯级的腰上。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在每一级梯级的上底面套种速生植物,所述速生植物选自花生、西瓜、红薯、黄豆、饲料草中的一种。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每一级梯级的底角45°≤a≤70°.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构成每一级梯级梯形的高为0.1-2.5。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每一级梯级的顶面宽度为2-3.5米。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茶树栽种在每一级梯级腰的中部。

本发明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相邻茶树之间的间距为1.5-4米。

本发明一种油茶籽采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车架底盘、操作机构、茶籽采收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及茶籽采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车架底盘上。

本发明一种油茶籽采收设备,所述茶籽采收装置包括吸头、风机、储籽筒、输送绞龙;所述储籽筒一端与风机相连,另一端通过软管与吸头相连;在储籽筒中还设有一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安装在储籽筒的内壁上,一端与外设动力连接驱动其转动,在输送绞龙的另一端的储籽筒上设有一出料口,出料口外延设有出料管;出料口上设有一弹性门;所述弹性门的形状与出料口的大小、形状相同,弹性门通过扭簧安装在出料口与出料管连接处;所述吸头上设有吸料口,吸头与设于车架底盘上的随动机构连接。

本发明一种油茶籽采收设备,随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杆、高度随动调节装置、随动连杆;所述固定连杆一端与车架底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高度随动调节装置连接,高度随动调节装置通过随动连杆与吸头连接;所述高度随动调节装置包括滑套、滑竿,所述滑套中设有弹性阻尼装置,滑竿一端插装在所述滑套中与弹性阻尼装置接触,另一端设有一行走轮;所述弹性阻尼装置为压簧。

本发明一种油茶籽采收设备,在车架底盘上,还设有垦复装置、施药装置。所述垦复装置、施药装置与现有农机设备中的垦复装置、施药装置相同,通过车架底盘上的动力驱动或通过垦复装置、施药装置自带的动力驱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茶树种植在斜坡上,农业机械可以在每一梯级的上表面行进,可以实现茶园的机械化除杂整地,施肥、施药,有利于果树生长和管理,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因每座山的表面土质都是通过长期累积腐蚀植物转化为肥土,它的肥土厚度为20—30公分,用机械推成梯级后,这些肥土将堆置在梯级的腰(斜坡)上,有利于茶树的成活、生长发育;本发明方法栽种的果树生长速度较现有的梯平面栽植法的生长速度快,如采用相同管理方式、相同山土条件及相同苗期的新栽果树,本发明方法栽种的果树每年生长高度至少较现有的梯平面栽植法栽种的果树多10厘米。

3、斜坡堆置的肥土比较松散,有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吸水更深;另外,梯级上表面比较平坦,下雨后的雨水会沿梯级竖直方向的土壤渗透至山体中,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茶树的供水。

4、梯级上表面可以套种多种速生农作物,对农作物施肥后,一方面提供农作物的养分,另一方面,肥料经渗透进入山体,可以提供茶树的养分,既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又可以降低给果树施肥的成本和工时。

5、采用本发明的油茶籽采收设备,可以利用梯级上表面作为行走道路,对成熟后自然坠落的油茶籽进行收集,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采用本发明方法及设备对有茶园进行管理,具有以下经济效益:

1、复垦成本:通常油茶园每2年需要进行一次复垦,由于现有技术的平面栽植占用了机械道路,不能用机械除杂,只能进行人力垦复,垦复1亩茶园需5个工作日,按人工成本180元/人.天计算,每年垦复费用450元/亩。本发明的斜坡栽植方法,可以采用机械复垦,机械复垦成本80元/亩,平均每年垦复费用40元。因此,采用本发明栽种方法每年的垦复费用比现有技术节约成本410元。

2、产量对比:现有的梯平面栽植法,通常不进行垦复,致使产量低,每亩茶油产量在25公斤左右;而本发明的斜坡栽植,便于复垦,每亩茶油产量可以稳定在40公斤左右,按100元/公斤计算,b本发明的斜坡栽植的茶园茶油值较现有的梯平面栽植多1500元/亩。而每年垦复费用仅仅40元,且劳动强度低,劳动效率高。

2、套种农作物对比

现有的梯平面栽植法不能利用机械套种与采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本发明斜坡栽植留有平面为机械道,可种花生、玉米、大豆、饲料草等,便于全面耕种与采收,每亩可产生利润1000元左右。

3、防火对比:现有的梯平面栽植由于需要大量劳动力垦复而无法实现,导至杂树丛生,枯草如被,一旦失火,大量毁林。而斜坡栽植方法,平面已套种农作物,根本无杂柴杂草生长,火来自熄,不忧火患。

4、防旱对比:现有的梯平面栽植法若无灌溉系统,对于大干旱年只能看着林木干枯,大部份山区是难得有灌溉条件,而斜坡栽植有机械道,可用机械供水。

5、采收对比:现有的梯平面栽植法只能采用人工采摘,人工采摘1亩茶园需要10个工作日,按人工成本150元/人.天计算,每亩采收成本1500元;而采用本发明方法及配套的油茶籽采收设备,每天可采收40亩,每亩需采收2次,按设备+人工成本2000元/天算,每年每亩采收成本为:100元/亩。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收茶籽每亩可节约成本1400元。

5、鼠害对比:老鼠是爱吃果籽的,若山区杂草杂木丛生,给了老鼠的生繁场所,本发明斜坡栽植由于可实现机械化管理,便于除杂整地,茶园内几乎没有杂草杂木,自然也就无老鼠安身之处,免除鼠患,而现有的梯平面栽植,鼠多为患。

6、采摘与落籽对比:而现有的梯平面栽植,采用人工采摘或对高处的采用攀枝或用棒击打,这样既不能节省工日,也不安全,还造成果树损伤,特别是将未成熟的茶籽一同采收,造成出油率低,采用人工采摘的茶籽,出油率多为是23%左右,而本发明采用机械收集成熟后自然坠落至地面的茶籽,其出油率高达28%—30%。

7、施肥人工对比:现有的梯平面栽植,采用人工施肥,每亩至少需要2个工日,人工成本为300元;而本发明方法栽种的果树,完全可以采用机械施肥,每亩人工成本最多40元。节省80%以上的人工成本。

我国山土辽阔,可造林面积宽广,科学发展林业是唯一前进的动力,采用本发明方法并推广应用,将大幅度提高水果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适于果树、油茶等的栽种;特别适用于油茶的栽种。

综上所述,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茶园的机械化除杂整地,施肥、施药,有利于果树生长和管理,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茶树的成活、生长发育;有效提高茶籽的产量。适于山地茶园或果园的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栽种茶籽树的布局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栽种茶籽树的布局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油茶籽采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中a局部放大图。

附图3、4中:18--车架底盘、8--操作机构、15--吸头、2--风机、5--储籽筒、6--输送绞龙、10--固定连杆、11--高度随动调节装置、14--随动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1-3及对比例都是在发明人自家的农庄中进行的,对实验区进行了物理隔离,外人无法进入。

实施例1

参见附图2,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茶园面积为5亩;在发明人自己原来栽种的茶园中(现有的梯平面栽植),将山坡表面的肥土移至原来栽种茶树的位置,形成新的梯级,使原来的茶树处于梯级腰部中段位置,原来的茶树为10年的成年树,上年度的茶油产量为23公斤/亩;经过移土后,第二年采用机械化复垦、施药、施肥,茶油产量达到33公斤/亩;第三年,同样进行机械化复垦、施药、施肥,茶油产量达到49公斤/亩;采用本发明配套的油茶籽采收设备进行茶籽采收,每年耗时1小时,采摘成本100元/亩。

本实施例中,沿山坡的坡面分级设置的梯级尺寸为:每一级梯级的底角a=45°-50°;构成每一级梯级梯形的高为0.2-0.5米;每一级梯级的顶面宽度为2-2.5米;茶树栽种在每一级梯级腰的中部;相邻茶树之间的间距为1.5-2米。

实施例2

参见附图2,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茶园面积为5亩;在发明人自己原来栽种的茶园中(现有的梯平面栽植),将山坡表面的肥土移至原来栽种茶树的位置,形成新的梯级,使原来的茶树处于梯级腰部中段位置,原来的茶树为15年的成年树,上年度的茶油产量为28公斤/亩;经过移土后,第二年采用机械化复垦、施药、施肥,茶油产量达到37公斤/亩;第三年,同样进行机械化复垦、施药、施肥,茶油产量达到51公斤/亩;采用本发明配套的油茶籽采收设备进行茶籽采收,每年耗时1小时,采摘成本100元/亩。

本实施例中,沿山坡的坡面分级设置的梯级尺寸为:每一级梯级的底角a=55°-60°;构成每一级梯级梯形的高为1-1.5;每一级梯级的顶面宽度为2.5-2.8米;茶树栽种在每一级梯级腰的中部;相邻茶树之间的间距为2-3米。

实施例3

参见附图2,一种油茶树栽种方法,茶园面积为5亩;在发明人自己原来栽种的茶园中(现有的梯平面栽植),将山坡表面的肥土移至原来栽种茶树的位置,形成新的梯级,使原来的茶树处于梯级腰部中段位置,原来的茶树为12年的成年树,上年度的茶油产量为24公斤/亩;经过移土后,第二年采用机械化复垦、施药、施肥,茶油产量达到36公斤/亩;第三年,同样进行机械化复垦、施药、施肥,茶油产量达到58公斤/亩;采用本发明配套的油茶籽采收设备进行茶籽采收,每年耗时1小时,采摘成本100元/亩。

本实施例中,沿山坡的坡面分级设置的梯级尺寸为:每一级梯级的底角a=65°-70°;构成每一级梯级梯形的高为2-2.5;每一级梯级的顶面宽度为3-3.5米;茶树栽种在每一级梯级腰的中部;相邻茶树之间的间距为3-4米。

对比例1

参见附图1,选择发明人自己原来栽种的茶园(现有的梯平面栽植),茶园面积为5亩;已挂果7年的茶树,实验当年茶油产量为25公斤/亩;第二年茶油产量为22公斤/亩;第三年茶油产量为25公斤/亩;期间,由于园中杂草杂木丛生,未进行人工复垦,但每年进行了人工施药、施肥。采用人工采摘,5人耗时10天才完成采摘,采摘成本1500元/亩。

实施例4

一种油茶籽采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车架底盘18、操作机构8、茶籽采收装置,所述操作机构8及茶籽采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车架底盘18上;所述茶籽采收装置包括吸头15、风机2、储籽筒5、输送绞龙6;所述储籽筒5一端与风机2相连,另一端通过软管12与吸头15相连;在储籽筒5中还设有一输送绞龙6;所述输送绞龙6安装在储籽筒5的内壁上,一端与外设动力连接驱动其转动,在输送绞龙6的另一端的储籽筒5上设有一出料口4,出料口4外延设有出料管3;出料口4上设有一弹性门1;所述弹性门1的形状与出料口4的大小、形状相同,弹性门1通过扭簧17安装在出料口4与出料管3连接处;所述吸头15上设有吸料口,吸头5与设于车架底盘18上的随动机构连接;随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杆10、高度随动调节装置11、随动连杆14;所述固定连杆10一端与车架底盘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高度随动调节装置11连接,高度随动调节装置11通过随动连杆14与吸头15连接;所述高度随动调节装置包括滑套7、滑竿9,所述滑套7中设有压簧16,滑竿9一端插装在所述滑套7中与压簧16接触,另一端设有一行走轮13。

本发明一种油茶籽采收设备工作原理简述于下:

通过操作机构操控,使车架底盘18沿山坡坡面分级设置的梯级上底面运行,高度随动调节装置11中行走轮13也在梯级上底面运行,通过随动连杆14带动吸头15在距梯级上底面一定间隙的位置滑动(间隙大小可通过调整随动连杆与吸头连接位置进行调整);启动风机2对储籽筒5、吸头15抽风,在储籽筒5、软管12与吸头15内形成负压,利用吸头15吸附成熟后自然坠落于梯级上底面的茶籽,茶籽经软管12进入储籽筒5后,由于储籽筒5的面积大大大于软管12的面积,因此,储籽筒5内的负压会发生突降,茶籽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沉落到储籽筒5中,输送绞龙6在外设动力驱动下转动,驱动茶籽沿绞龙轴向运动,到达储籽筒5设置的出料口4,利用绞龙的推力,将设于出料口4与出料管3连接处的弹性门1顶开,茶籽从出料口4进入出料管,落入盛装茶籽的口袋中,完成茶籽的收集;茶籽出料完毕,弹性门1会在扭簧作用下自动回位,关闭出料口,确保储籽筒处于负压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