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及家兔育种管理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74314发布日期:2018-10-30 14:5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家兔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及家兔育种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家兔育种主要依赖纸质记录,纸质记录虽然真实可靠但是由于其材质限制而具有不易保存、易丢失和易损坏等特点,更重要的是所记录的性状数据纷繁复杂,各性状数据往往具有很高的独立性,不利于数据间的关联和联合使用。如在制定育种方案时,由于系谱记录的查找难度大,很容易出现近交现象,这将会大大地影响育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家兔各性状对育种效果的影响度确定出准确的种兔选育的方法,根据家兔的主性状和次性状以及个体编号等等指标,判断种兔配种指数,优化家兔育种后代的各项性状指标,优化育种效果,实现定向选育。

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用以上种兔选育方法进行家兔育种的管理系统,实现实时记录种兔各阶段性状参数,实现系谱关系透明化,不间断实现家兔育种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计算种兔主性状选择指数i,将种兔i值高者作为育种种兔备选兔:

主性状选择将种兔分为断奶阶段、3月龄阶段和5月龄阶段;

其步骤为:

1)确定各阶段的主选性状;

2)测定处于相同条件下的所有选育家兔个体的主性状的测定值分别为p1、p2……和pn,计算种兔全年各主性状均值为……和

3)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值:定义主性状的加权值为x,不同主性状的加权值分别为x1、x2……和xn,x1+x2+……+xn=100;计算不同主性状的指数系数为最终的各阶段每个选育家兔个体的综合选择指数值i=a1·p1+a2·p2+……+an·pn;

对主性状之外的其他次性状采取独立淘汰制,即种兔或产出仔兔任一的次性状不符合选育方向,立即淘汰所述种兔和仔兔,不做为育种种兔选择;如考虑家兔全同胞发育情况、被毛长度、粗毛率、母兔乳头数以及外貌特征等,对明显不符合品种选育方向的个体采取独立淘汰制:即产出畸形胎儿的母兔和公兔、产出遗传性疾病后代、粗毛率超过5%、有效乳头数少于8个的个体、脚毛稀疏燕窝毛缺乏的个体、患有明显疾病的个体以及外貌特征等不符合品种选育方向以上性状特征,出现任一一个即淘汰所述家兔个体,不做为育种种兔选用;

综合最终i值和次性状选择结果,决定后备兔的选留。

根据本发明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主性状选择还包括一胎后的种兔阶段。

根据本发明的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

所述断奶阶段的主性状为母兔的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产仔后母兔体重;

所述3月龄、5月龄阶段的主性状为个体的体重、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

主性状选择包括一胎后的种兔阶段时,主性状为个体的体重、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断奶同胞数是35日龄时一窝内的兔子断奶数。本发明经长时间验证,得知在种兔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以上主性状确定选育出的种兔育种效果稳定、优异。

根据本发明的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计算种兔主性状选择指数i时,所述主性状的加权值10≤x≤50,各个主性状的加权值可以根据在家兔实际养殖过程中各主性状对育种的影响重要程度以上范围内适当调整。

优选的,根据本发明的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所述断奶阶段的主性状对应加权值分别为35、40和25;所述3月龄阶段的主性状对应加权值分别为40、35和25;所述5月龄阶段的主性状对应加权值分别为45、40和15;主性状选择包括一胎后的种兔阶段时,所述主性状对应加权值分别为35、35和30。

根据本发明的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在断奶阶段,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值i从高到低选择,每只公兔选择后代3窝,每只母兔3窝选择1窝;

在3月龄阶段,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值i从高到低选择,结合次性状独立淘汰选择结果,从3窝中选择3只最优公兔,从3窝中选择3只最优母兔;

在5月龄阶段,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值i从高到低选择,结合次性状独立淘汰选择结果,从3只中选择1-2只最优公兔,从3只中选择2只最优母兔,为后备兔,育种繁殖。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兔育种管理系统,包括

1)种兔信息录入模块:包括个体选配模块、繁殖记录模块和种兔选育模块;用于录入仔兔身份信息、繁殖记录和实现仔兔自动编号;在所述种兔育种模块运用本发明的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结合种兔系谱关系,选择育种种兔进行配种;

2)种兔指标透视表模块:包括同代指定指标透视表和历代指定指标透视表,显示同代种兔的信息数据和历代种兔的信息数据,便于种兔选配;

3)系谱管理模块:用于查询显示任一种兔零代到四代之间的系谱关系及主要指标。

根据本发明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种兔信息录入模块包括

1.a个体选配模块:用于筛选出无血缘关系的公兔和母兔,根据系统显示的种兔参数信息择优选配;

包括选配种兔模块:具体记录种兔编号、育种次数、受胎率、体重、胸围、体尺,以及种兔的具体公兔和母兔、选配日期配种状态、被毛密度和被毛率等;

种兔管理模块:记录种兔编号、配种日期、孕产状态等信息数据,根据模块中管理的日程项目,选择要管理的种兔;

仔兔管理模块:记录种兔的产仔日期、孕产状态,根如出生窝重、产仔数或产仔后母兔体重、被毛密度等性状参数,选择要管理的仔兔;

1.b繁殖记录模块:记录种兔及仔兔孕产状态;

包括孕产记录模块:可以根据种兔的耳号、笼号以及孕产状态(未妊娠、未生产、已生产)查询种兔的孕产记录;

生长记录模块:录入和查询仔兔产仔阶段、21日龄阶段、断奶阶段、3月龄、5月龄生长阶段的数据,

录入数据模块:录入种兔孕产和仔兔生长记录的各项数据;

和笼舍管理模块:自动生成笼位号和种兔对应的关联信息;

1.c种兔选育模块:查询种兔产仔阶段、断奶阶段、3月龄阶段、5月龄阶段和一胎后的主要生长性状数据,并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计算种兔各生长阶段的选择指数,根据选择指数高低选择配种种兔;

所述的种兔信息录入模块可以创建管理多个品系种群,录入种兔的基本信息,提供添加、修改、删除个查找零代种群数据,以及修改、删除和查找一到四世代数据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还包括育种工作日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育种过程中的各项育种项目的日程进展,并具日程提醒功能,可以有效避免育种管理过程中遗漏或到期应处理的管理项目,使得育种管理及时有序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法实现种兔选育,根据主性状调整加权值,选择符合育种方向的种兔完成家兔繁殖,优化家兔育种,实现定向育种。

本发明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完整的记录种兔各阶段的生长信息数据,并实现同代和历代种兔指定指标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便于种兔选配,可以直观查询种兔零代到五代之间的系谱关系,避免近交发生。

所述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还包括育种工作日程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管理育种进展,并以其日程提醒功能有效避免育种管理过程中遗漏或到期应处理的管理项目,使得育种管理及时有序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的提高育种效果的选育种兔方法,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计算种兔主性状选择指数i,将种兔i值高者作为育种种兔备选兔:

主性状选择将种兔分为断奶阶段、3月龄阶段和5月龄阶段;

以2017年某家兔养殖基地种兔育种过程记录为例:

在断奶阶段,主要根据母兔的产仔数、断奶窝重和产仔后母兔体重进行窝选。

表1所示为断奶阶段主性状综合选择指数相关列表

表1(值对应的数值单位分别为只、kg和kg)

i=5p1+11p2+7p3,其中p1、p2和p3分别表示种兔个体的产活仔兔数、断奶窝重和产仔后母兔体重的测定值,将i值从高到低进行选择,每只公兔选择3窝子代,每只母兔从每3窝子代中选择1窝;

在3月龄阶段,以幼兔的体重、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为主性状,

表2所示为3月龄阶段主性状综合选择指数相关列表

表2(值对应的数值单位分别为kg、万根/平方厘米和只)

i=15.38p1+21.88p2+4.17p3,其中p1、p2和p3分别表示种兔个体的体重、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的测定值,将i值从高到低进行选择;

结合次性状中的全同胞发育情况,被毛长度、粗毛率,母兔综合乳头数,采取独立淘汰制,

综合主性状的i值和次性状选择结果,从断奶阶段选择的公兔的3窝子代中选择3只最优公兔,从母兔的3窝子代中选择3只最优母兔。

在5月龄阶段,以幼兔的体重、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为主性状,

表3所示为5月龄阶段主性状综合选择指数相关列表

表3(值对应的数值单位分别为kg、万根/平方厘米和只)

i=13.85p1+22.22p2+2.14p3,其中p1、p2和p3分别表示种兔个体的体重、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的测定值,将i值从高到低进行选择;

结合次性状中的被毛长度和粗毛率,采取独立淘汰制,

综合主性状的i值和次性状选择结果,从3月龄阶段选择的3只公兔中选择1-2只最优公兔,从3只母兔中选择2只最优母兔,为后备兔,进行育种繁殖,并以上述周期往复繁殖。

以上选育种兔方法在本发明提供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中得以应用,所述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包括

1)种兔信息录入模块:包括个体选配模块、繁殖记录模块和种兔选育模块;用于录入仔兔身份信息、繁殖记录和实现仔兔自动编号;

所述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种兔信息录入模块包括

1.a个体选配模块:用于筛选出无血缘关系的公兔和母兔,根据系统显示的种兔参数信息择优选配;包括选配种兔模块、种兔管理模块和仔兔管理模块;

1.b繁殖记录模块:记录种兔及仔兔孕产状态;

包括孕产记录模块;

生长记录模块:录入和查询仔兔产仔阶段、21日龄阶段、断奶阶段、3月龄、5月龄生长阶段的数据,

录入数据模块:录入孕产和生长记录的各项数据;

和笼舍管理模块:自动生成笼位号和种兔对应的关联信息;

1.c种兔选育模块:查询种兔产仔阶段、断奶阶段、3月龄阶段、5月龄阶段和一胎后的主要生长性状数据,并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计算种兔各生长阶段的选择指数,根据选择指数高低选择配种种兔;

所述的种兔信息录入模块可以创建管理多个品系种群,录入种兔的基本信息,提供添加、修改、删除个查找零代种群数据,以及修改、删除和查找一到四世代数据的功能;

2)种兔指标透视表模块:包括同代指定指标透视表和历代指定指标透视表,显示同代种兔的信息数据和历代种兔的信息数据,便于种兔选配;

3)系谱管理模块:用于查询显示任一种兔零代到四代之间的系谱关系及主要指标。

所述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还包括育种工作日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育种过程中的各项育种项目的日程进展,并具日程提醒功能。

在系统中的1)模块中,所述种兔育种模块应用所述的选育种兔方法,选出育种后备兔,结合系谱管理模块显示出的种兔系谱关系,选择相应无近亲关系的后备兔进行交配育种,完成育种后,后备兔成为一胎后种兔,根据育种指数选择法,再从新的幼兔中以育种选择方法选育新的育种后备兔,进行育种优化。

或以某年运用所述的家兔育种管理系统,在种兔选育模块,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法,种兔在3月龄、5月龄和一胎后种兔阶段的主性状加权值x如下:

表4

主性状平均值如表5所示

表5

经计算得其各阶段综合指数系数a为

表6

各阶段的综合指数分别为:

3月龄:i=24.59p1+34.22p2+4.07p3

5月龄:i=17.79p1+31.81p2+2.44p3

一胎以后:i=10.87p1+29.33p2+4.89p3

p1、p2和p3分别表示种兔个体的体重、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的个体观察值,以上计算值各种兔的综合指数值i,从高到低择优选择,结合次性状独立淘汰结果,选择适合的种兔进行育种。

以上加权值x,根据当年种兔育种的实际情况,各主性状对种兔选择育种的重要程度适时调整,如家兔体重对育种影响度高,则提高体重加权值,最大到50,若影响程度小,减少其加权值,最小到10,同样的,根据以上原则,在10-50之间调整相应被毛密度和断乳同胞数的加权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