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5384发布日期:2018-11-07 07:4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agriculture)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认可,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简单地说是人类运用其智慧去改变自然环境,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更进一步换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系统。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707147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农业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接口、喷淋管道、侧调压管道、混液器和喷淋出口;所述喷淋管道内为竖直的主喷淋通路,侧调压管道内为调压通路,调压通路与主喷淋通路的顶部导通,所述侧调压管道敷设在喷淋管道的外壁上,所述侧调压管道的端部设有双向调压阀,所述喷淋管道的顶部设有节流阀,所述喷淋管道的上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喷淋接口连接导通。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不足:使用时不具有搅拌混合物料的功能,清洁性不好,移动性比较差,而上述专利不能解决此类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设计移动性差,不能够清洗、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焊接有传动杆,所述壳体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液泵,且壳体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液泵,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之间,所述第一液泵进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进药管,且第一液泵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二进药管,所述第二进药管远离出液口的一端插接在壳体底部,所述第二液泵进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水管,且第二液泵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远离出液口的一端插接在壳体的底部,所述传动杆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混料杆,所述壳体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浓度传感器,且壳体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位于浓度传感器的上方,所述壳体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液位计,且液位计位于远离处理器的一侧,所述浓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转动套,且转动套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传动杆插接在转动轴内,且传动杆与转动轴的一侧内壁焊接,所述转动轴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增压管,且增压管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阀,所述传动杆一侧外壁开有导流孔。

优选地,所述增压管内插接有连接套,且连接套位于远离转动轴的一侧,连接套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增压管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气管,且连接套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淋接头。

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支撑柱,且四个支撑柱分别位于壳体底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支撑柱插接有支撑套,支撑柱和支撑套一侧外壁均开有固定孔,固定孔内插接有固定销,支撑柱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万向轮,四个万向轮分别位于支撑板底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

优选地,所述壳体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液泵,且第三液泵进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三水管,第三水管远离进液口的一端与第一水管的顶部外壁焊接,第三液泵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四水管,第四水管插接在壳体内,第四水管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头。

优选地,所述增压管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转动盘,且转动盘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子,传动杆插接在转动子内,且转动盘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四液泵,第四液泵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出药管。

优选地,所述喷淋接头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材料制成,且支撑柱的规格和支撑套的规格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药管和第二进药管的规格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规格均相同。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混料杆、驱动电机和传动杆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农药进行搅拌,使农药混合的更加均匀,使用效果更好,减小人工混料的时间,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2、通过喷头和第三液泵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清洗壳体的内部方便下一次使用,防止下一次使用时药品残留损害农作物,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了装置的清洗能力。

3、通过过滤网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使用过程中喷淋接口接入的喷淋部件堵塞,可以有效的过滤混合后的药品,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过滤能力。

4、通过万向轮的设置,可以很好的移动装置,便于装置在田间地头的移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的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的传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的第三液泵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的转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液位计、3第一进药管、4混料杆、5第一液泵、6第二进药管、7传动杆、8驱动电机、9第二水管、10第二液泵、11浓度传感器、12处理器、13第一水管、14转动套、15转动轴、16进气管、17节流阀、18过滤网、19喷淋接头、20连接套、21增压管、22控制阀、23支撑柱、24支撑套、25支撑板、26万向轮、27导流孔、28喷头、29第四水管、30第三液泵、31第三水管、32转动盘、33转动子、34第四液泵、35出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农业用喷淋杀虫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输出轴的一端焊接有传动杆7,壳体1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液泵5,且壳体1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液泵10,驱动电机8位于第一液泵5和第二液泵10之间,第一液泵5进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进药管3,且第一液泵5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二进药管6,第二进药管6远离出液口的一端插接在壳体1底部,第二液泵10进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水管13,且第二液泵10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水管9,第二水管9远离出液口的一端插接在壳体1的底部,传动杆7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混料杆4,壳体1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浓度传感器11,且壳体1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处理器12,处理器12位于浓度传感器11的上方,壳体1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液位计2,且液位计2位于远离处理器12的一侧,浓度传感器11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12连接,壳体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转动套14,且转动套14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5,传动杆7插接在转动轴15内,且传动杆7与转动轴15的一侧内壁焊接,转动轴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增压管21,且增压管2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阀22,传动杆7一侧外壁开有导流孔27。

本发明中,增压管21内插接有连接套20,且连接套20位于远离转动轴15的一侧,连接套20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节流阀17,增压管2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气管16,且连接套20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淋接头19,增压管21内为调压通路,调压通路与连接套20顶部导通,增压管21内腔形成喷淋主管道,壳体1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支撑柱23,且四个支撑柱23分别位于壳体1底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支撑柱23插接有支撑套24,支撑柱23和支撑套24一侧外壁均开有固定孔,固定孔内插接有固定销,支撑柱23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万向轮26,四个万向轮26分别位于支撑板25底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万向轮26可以很好的移动装置,便于装置在田间地头的移动。

壳体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液泵30,且第三液泵30进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三水管31,第三水管31远离进液口的一端与第一水管13的顶部外壁焊接,第三液泵30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第四水管29,第四水管29插接在壳体1内,第四水管29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头28,喷头28可以有效的清洗壳体1的内部方便下一次使用,防止下一次使用时药品残留损害农作物,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压管21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转动盘32,且转动盘32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子33,传动杆7插接在转动子33内,且转动盘32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四液泵34,第四液泵34出液口的一端焊接有出药管35。

喷淋接头19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网18,过滤网18可以有效的防止使用过程中喷淋接口19接入的喷淋部件堵塞,可以有效的过滤混合后的药品,支撑板25为金属材料制成,且支撑柱23的规格和支撑套24的规格相适配,第一进药管3和第二进药管6的规格与第一水管13和第二水管9的规格均相同。

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液泵5、第一进药管3和第二进药管6将药物输送到壳体1内,同时第二液泵10、第一水管13和第二水管9将水输送到壳体1内,然后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带动传动杆7和混料杆4开始混合稀释药品,稀释过程中处理器12控制浓度传感器11可以很好的检测稀释浓度,混合完毕后通过第四液泵34输送到喷淋接口19,通过增压管21和控制阀22来调节药物的喷射压力,从而控制喷射距离,使用完毕后通过喷头28和第三液泵30可以有效的清洗壳体1的内部方便下一次使用,防止下一次使用时药品残留损害农作物,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