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1007发布日期:2018-09-07 22:5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集约化养鸡使用的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禽的养殖业也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目前养鸡大多使用两高一低的饲养模式,产蛋箱大都置于鸡舍两侧的墙根部,从而造成产蛋空间狭小,鸡在产蛋时只能从一个方向进入,鸡产蛋时进出不方便,使鸡产蛋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且通风不畅,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疾病的快速传播。另外由于鸡产蛋后易站在鸡舍上滞留,需硬性撵出,使鸡受到惊吓,一是影响产蛋率,二是易造成鸡蛋破碎,影响产量。再者由于蛋道槽前置,空间利用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还由于产蛋箱的固定方式都是用膨胀螺钉紧密固定在墙壁上,一是不易清洗,产蛋箱和墙壁连接处易积存粪便,使环境受到污染,二是由于是牢固固定,不易拆卸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采用可前后进入的t型双排自动产蛋箱,产蛋方便,节省空间,效率高,送蛋机构设置在箱体内下中部,空间利用率大,利用活动可折叠站板和防鸡站活动三角板,使种鸡下蛋容易安全进出的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的箱体斜式顶固定设置在产蛋箱上端,产蛋箱用蛋道槽罩和隔板隔成左右双排产蛋间,隔板固定设置在蛋道槽罩上端,c型槽钢固定设置在产蛋箱下部前后两端,定位架活动设置在c型槽钢两端的卡槽内,活动站板活动插接在定位架上,且和产蛋箱的产蛋间入口下端平齐,防站鸡活动三角板用圆球式活动定位销设置在箱体斜式顶上顶端,送蛋机构插接在蛋道槽内,蛋道槽等距设置输送轮和托带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可前后进入的t型双排自动产蛋箱,可放置在鸡舍中部,种鸡从两侧进入,产蛋方便,节省空间。送蛋机构设置在箱体内下中部,空间利用率大,效率高。利用活动可折叠站板和防鸡站活动三角板,使种鸡下蛋容易安全进出,避免了种鸡占据鸡舍,易于安装拆卸和维修。利用了隔板,使鸡下蛋增加了安全感。从而实现了从进出、产蛋和收蛋输送的自动化,从而减少了人工,节约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的箱体斜式顶2固定设置在产蛋箱1上端,产蛋箱1用蛋道槽罩6和隔板17隔成左右双排产蛋间19,隔板17固定设置在蛋道槽罩6上端,c型槽钢3固定设置在产蛋箱1下部前后两端,定位架15活动设置在c型槽钢3两端的卡槽内,活动站板16活动插接在定位架15上,且和产蛋箱1的产蛋间19入口下端平齐,防站鸡活动三角板9用圆球式活动定位销10设置在箱体斜式顶2上顶端,送蛋机构插接在蛋道槽20内,蛋道槽20等距设置输送轮12和托带轮13。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的送蛋机构的输送轮12和托带轮13等距用定位螺栓固定在两块送蛋定位板11中下部,送蛋带14活动置于输送轮12和托带轮13上,置于两块送蛋定位板11内,且和驱动电机活动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的蛋道槽罩6两下端设置落蛋孔,落蛋孔用落蛋缓解帘7活动遮盖,橡胶百叶帘8设置在产蛋间19的前后两端。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的产蛋间19底部倾斜铺设小草叶产蛋垫5,小草叶产蛋垫5的斜下端和落蛋孔对应。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的箱体1左右两端设置透气孔18,下底部前后设置两支腿4。

本发明操作时,鸡通过箱体两端的定位架及遮帘进入左右用隔板隔成t型双排自动产蛋间,在产蛋间内倾斜的小草叶塑料草垫上下蛋,下的蛋通过产蛋床斜坡通过落蛋孔和落蛋缓解帘落入蛋道槽内,然后通过蛋道槽端的自动输送装置把鸡蛋输送到轻柔集蛋台,从而大幅提高了产蛋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自动产蛋箱。其产蛋箱(1)用蛋道槽罩(6)和隔板(17)隔成左右双排产蛋间(19),C型槽钢(3)固定设置在产蛋箱(1)下部前后两端,定位架(15)活动设置在C型槽钢(3)两端的卡槽内,活动站板(16)活动插接在定位架(15)上,防站鸡活动三角板(9)用圆球式活动定位销(10)设置在箱体斜式顶(2)上顶端,送蛋机构插接在蛋道槽(20)内。由于本发明采用可前后进入的T型双排自动产蛋箱,产蛋方便,节省空间,效率高,送蛋机构设置在箱体内下中部,空间利用率大,利用活动可折叠站板和防鸡站活动三角板,使种鸡下蛋容易安全进出,不占据鸡舍,且易于安装拆卸和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亮;张泽超;张慧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鹤壁市博龙畜牧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4
技术公布日:2018.09.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