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自动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0975发布日期:2018-09-07 22:5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方案涉及生物养殖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小鼠自动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鼠与人类的基因同源性较高,可以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为应用最广的生物医学实验动物。实验鼠胆小、怕人、易受惊吓,喂养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拒食现象,是实验鼠养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当前实验鼠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拒食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鼠自动喂食装置,通过使用该喂食装置,不仅能够减少人与小鼠同处一定环境内的频次,而且能够很好地模拟实现小鼠自主觅食场景,能够有效解决小鼠拒食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鼠自动喂食装置,包括中位腔室,设置在所述中位腔室左、右两侧的侧腔室,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各侧腔室顶部的料箱和水箱,布置在所述的各侧腔室内底面上的料皿和水皿,以及控制单元。料皿个数可为一个或多个,水皿个数也可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中位腔室与所述侧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且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中位腔室与所述侧腔室的洞孔。

所述料箱下部设有延伸至对应侧腔室内的漏料管,所述料皿对应在所述漏料管下方。

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设有封板,所述侧腔室或料箱上设有驱动机构,且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所述封板动作,使所述封板在封堵住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与解除对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的封堵的两种状态之间选择切换。

所述水箱上设有延伸至对应侧腔室内的导水管,所述水皿对应在所述导水管下方。

所述水箱上设有功能机构,且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功能机构能够可控制地实现向水皿内注水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和电机,所述滚轮上缠绕有拉绳。所述侧腔室的侧板上设有供所述封板穿入所述侧腔室内的长槽孔。所述滚轮和电机相对设置在所述长槽孔的下方。所述封板为枢轴地安装在所述侧板上长槽孔处的铰连封板。所述铰连封板延伸至所述侧腔室内的一段与所述漏料管匹配,延伸至外部的一段与缠绕在所述滚轮上拉绳的自由端连接,且所述铰连封板延伸至所述侧腔室内的长度大于延伸至外部的长度。

至少在所述侧板上长槽孔的外端口上部设有槽口一,内端口下部设有槽口二,且所述槽口一、槽口二能够为所述铰连封板相对水平面向下倾斜实现让位。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电机驱使所述滚轮正转和反转,而使所述拉绳缠紧在所述滚轮上和由所述滚轮上脱离。

进一步,承接上述实施方式的设计方案,所述料箱下部漏料管的下端口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端口,所述铰连封板延伸至所述侧腔室内的一段处于水平面内时能够与所述漏料管的平面端口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嵌设有海绵环或者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环,所述铰连封板靠近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时能够压实所述海绵环或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漏料管的管腔下部设有截面呈s形的s挡板;所述s挡板连接所述漏料管管腔内壁的一端靠近所述铰连封板延伸至所述侧腔室内的一端,自由端向背离所述铰连封板延伸至所述侧腔室内的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s挡板的自由端与对应一侧的漏料管管腔内壁之间设有间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水箱为上端设有封盖的封闭容体,所述导水管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底壁上。所述功能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盖上的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水箱内的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顶部的螺杆。所述电磁阀受所述控制单元驱使,能够在导通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而选择地使所述水箱与外界连通或隔断。

所述滑杆中部与设置在所述水箱内的导向块匹配,所述导向块能够约束所述滑杆使其仅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所述导向块内设有能够向上推动所述滑杆直线移动的弹簧。所述滑杆的下端对应在所述导水管的上端口上方。

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所述滑杆的上端匹配,能够压迫所述滑杆向下竖直移动,使所述滑杆的下端封堵住所述导水管的上端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至少一侧的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二次隔板,所述隔板能够将所述侧腔室分割为独立的腔室,且每个独立的腔室内均设有料皿或水皿或同时设有料皿和水皿。所述隔板上对应每个独立的腔室设有所述洞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中位腔室和侧腔室承托在基架上。所述中位腔室的底壁由相间布置的多根一号横杆构成。所述侧腔室的底壁由相间布置的多根二号横杆构成。还包括上端口设有凸缘的底槽,且所述底槽的凸缘与所述基架支脚上设置的滑槽匹配。所述有底槽的型槽对应在所述中位腔室及侧腔室的正下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中位腔室的前端板、后端板均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且相间排列的多根一号立杆构成。相应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侧腔室的前端板、后端板均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且相间排列的多根二号立杆构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至少所述隔板的上部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且相间布置的多根立杆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专利的方案下,老鼠的生活空间被分割成相对较为独立的几个部分,投放有食料和水的空间相对封闭一些,而且投放食料和水均为自动控制完成的,所以喂食过程中受人干扰相对明显减少,能够减少人与小鼠同处一定环境内的频次,能够很好地模拟实现小鼠自主觅食场景,能够有效解决小鼠拒食问题。

在设置了多个料皿时,喂食过程中通过交替地向部分料皿内投放较少的食料,能够激发老鼠觅食的习性,不仅能促进老鼠运动,而且还能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下觅食的偶发性,能进一步改善小鼠的进食状况,显著改善小鼠拒食状况。当通过设置二次隔板将侧腔室分割后,仅同时在部分独立的腔室内设置的料皿中投放食物,更能够够模仿自然状态下的觅食场景,提升小鼠的进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方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方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方案中所涉及隔板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方案中所涉及隔板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方案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方案中所涉及隔板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中位腔室,20侧腔室,1基架,11隔板,111线型槽,112洞孔,113立杆,114二次隔板,12一号横杆,13一号立杆,14侧板,141槽口以,142槽口二,143型腔,15二号横杆,16a端板,16b二号立杆,17铰连封板,18滚轮,181拉绳,19电机,2料箱,21第一封盖,22s挡板,23海绵环,3水箱,31第二封盖,310电磁阀,32滑杆,33螺杆,34导水管,4料皿,5水皿,6底槽,7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小鼠自动喂食装置,包括中位腔室10,设置在所述中位腔室10左、右两侧的侧腔室20,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各侧腔室20顶部的料箱2和水箱3,布置在所述的各侧腔室20内底面上的料皿4和水皿5,以及控制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位腔室10的上部设有能够打开、关闭的盖板7。

在图1、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位腔室10与所述侧腔室20安置在基架1上。所述中位腔室10的底壁由相间布置的多根一号横杆12构成。所述侧腔室20的底壁由相间布置的多根二号横杆15构成。为方便处理粪便,此时还可在方案中设置上端口设有凸缘的底槽6,且所述底槽6的凸缘与所述基架1的支脚上设置的滑槽匹配,所述有底槽6的型槽对应在所述中位腔室10及侧腔室20的正下方。如图1所示,该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底槽6能够沿前后方向插入滑槽而置于腔室(10、20)正下方或者由滑槽抽出而移至基架1外。

中位腔室10及侧腔室20的底壁,采取由横杆(12、15)排列构成的形式,在方便粪便落在底槽6容易清理的作用外,还能够提升腔室(10、20)与外界的通风对流情况,保证生活环境干燥。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中位腔室10的前端板、后端板均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且相间排列的多根一号立杆13构成。能进一步提升中位腔室的通风效果。此时,所述侧腔室20的前端板、后端板均为平面板(如图5中展示的端板16a)或者所述侧腔室20的前端板、后端板均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且相间排列的多根二号立杆16b构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可如图1所示,所述中位腔室10的前端板、后端板均为平面板。

所述中位腔室10与所述侧腔室20之间通过隔板11隔开,且所述隔板11上设有连通所述中位腔室10与所述侧腔室20的洞孔1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的属于描述中,如隔板11、侧板14、端板16a以及前端板、后端板中使用的“板”的含义包括平面板形态及由排列设置的杆构成的板的状态。

如图1、图6、图7所示,在所述中位腔室10的底壁及侧腔室20的底壁由横杆(12、15)排列构成时,在所述隔板11的下部设有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的线型槽111。此时,所述隔板11的下端固定在基架1上,一号横杆1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隔板11内侧面设置的线型槽111中。所述侧板14的内端面下部也设有线型槽,二号横杆15的两端分别插入侧板上的线型槽与隔板11外侧面设置的线型槽中。

如图1所示,所述料箱2上部设有第一封盖21,打开第一封盖21能够将食料投入料箱2中。所述料箱2下部设有延伸至对应侧腔室20内的漏料管,所述料皿4对应在所述漏料管下方。如图5所示,在侧腔室20的底壁上分布设有六个(图示中每侧为三个)料皿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对应每一个料皿4在所述料箱2下部设置一个漏料管。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每个料箱2的下部仅设置一个漏料管。此时可设置驱动使料箱2能够沿前后方向直线往复移动,而是得其漏料管能够对应在每个料皿4上方。

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设有封板,所述侧腔室20或料箱2上设有驱动机构,且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所述封板动作,使所述封板在封堵住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与解除对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的封堵的两种状态之间选择切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18和电机19,所述滚轮18上缠绕有拉绳181。所述侧腔室20的侧板上设有供所述封板穿入所述侧腔室20内的长槽孔。所述滚轮18和电机19相对设置在所述长槽孔的下方。所述封板为枢轴地安装在所述侧板14上长槽孔处的铰连封板17。所述铰连封板17延伸至所述侧腔室20内的一段与所述漏料管匹配,延伸至外部的一段与缠绕在所述滚轮18上的拉绳181的自由端连接,且所述铰连封板17延伸至所述侧腔室20内的长度远大于延伸至外部的长度。如,以枢轴为界,前者长度为后者长度的3倍、5倍、6倍、7倍、8倍等(并非必须是整数倍)。所述侧板14下部设有型腔143,型腔143中安装有支架,滚轮18和电机19固定在支架上。

如图1、图3、图4所示,设置的铰连封板17通过绕枢轴旋转来实现封堵住漏料管下端口及与漏料管下端口之间形成间隙的功能。为保证铰连封板17能够在向下旋转时,在其上端面与漏料管的下端口之间形成缝隙,如图3所示,至少在所述侧板14上长槽孔的外端口上部设有槽口一141,内端口下部设有槽口二142,且所述槽口一141、槽口二142能够为所述铰连封板17相对水平面向下倾斜实现让位。在图3所述的结构中,所述铰连封板旋转至水平面时能封堵住漏料管的下端口。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电机19驱使所述滚轮18正转和反转,而使所述拉绳181缠紧在所述滚轮18上和由所述滚轮18上脱离。在拉绳181缠绕在滚轮18上时,拉绳逐渐被拉直而驱使所述铰连封板17向上侧转动封堵住漏料管的下端口。在拉绳181脱离滚轮18时,随着脱离的拉绳长度的增加,在铰连封板的自身重心作用下,其逐渐向下旋转而与漏料管的下端口之间形成缝隙。

如图1、图3、图4所示的驱动机构,结构简单、紧凑,运行可靠,不占据较多的侧腔室内部空间,有助于减小方案整体设计结构的体积。

如1、图3所示的设计方案,所述料箱2下部漏料管的下端口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端口,所述铰连封板17延伸至所述侧腔室20内的一段处于水平面内时能够与所述漏料管的平面端口接触而封堵住漏料管的下端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还可为向上或向下倾斜的楔面,此时铰连封板17在旋转至水平面后需要继续旋转才能够封堵住漏料管的下端口,而为了保证铰连封板旋转足够大的角度,在所述侧板14的长槽口内端还外端除设置槽口一141和槽口二142外。还需要设置其他槽口,来为铰连封板的旋转实现让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如图3所示,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嵌设有海绵环23或者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环,所述铰连封板17靠近所述漏料管的下端口时能够压实所述海绵环23或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漏料管的管腔下部设有截面呈s形的s挡板22。所述s挡板22连接所述漏料管管腔内壁的一端靠近所述铰连封板17延伸至所述侧腔室20内的一端,自由端向背离所述铰连封板17延伸至所述侧腔室20内的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s挡板22的自由端与对应一侧的漏料管管腔内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s挡板22为金属薄板,其在承受食料的重量后能够产生一定变形。

通过设置s挡板22,使得食料仅能够由s挡板22与漏料管内壁之间的缝隙落在铰连封板17的近铰连端后,再由铰连封板17上滑落至料皿4内。这样设置的作用是,能够改善铰连封板17在封堵住漏料管下端口过程中承受的冲击力情况,避免在铰连封板17与漏料管下端面之间夹持有食料(在铰连封板向上旋转的过程中,不能够由铰连封板上滑落下的食料被收集在s挡板22的下方),能提升封堵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封堵住漏料管下端口的封板除采取如图3所示的铰连形式外,还可采用上下升降移动的形式。即,在驱动机构的驱使下,封板上移而使其上端面与漏料管的下端口接触,实现封堵;在驱动机构的驱使下,封板下移而使其上端面与漏料管的下端口逐渐脱离,产生足够大的漏料间隙。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水箱3上设有延伸至对应侧腔室20内的导水管34,所述水皿5对应在所述导水管34下方。所述水箱3上设有功能机构,且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功能机构能够可控制地实现向水皿5内注水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水箱3内或水箱3外设置一个泵,泵的吸水管伸入水箱3内,出水管连接导水管34的上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使所述导水管34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水箱上部然后连接u形管,u形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水箱内盛装的水量不能够超过u形管的弯折部分),同时在所述水箱3上安装气压泵,导水管34或u形管上安装恒压阀,气压泵使水箱内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水能够由导水管下端流入水皿,使水箱3内压力减小到一定值时,水流会被恒压阀阻断。泵或者气压泵与恒压阀变为上文提及的功能机构。

如图1、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水箱3为上端设有第二封盖31的封闭容体,所述导水管34连接在所述水箱3的底壁上。所述功能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封盖31上的电磁阀310、设置在所述水箱3内的滑杆32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3顶部的螺杆33。所述电磁阀310受所述控制单元驱使,能够在导通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而选择地使所述水箱3内腔与外界连通或隔断。所述滑杆32中部与设置在所述水箱3内的导向块匹配,所述导向块能够约束所述滑杆32使其仅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所述导向块内设有能够向上推动所述滑杆32直线移动的弹簧。所述滑杆32的下端对应在所述导水管34的上端口上方。所述螺杆33的下端与所述所述滑杆32的上端匹配,旋转螺杆33使其向下移动时,其能够压迫所述滑杆32向下竖直移动,使所述滑杆32的下端封堵住所述导水管34的上端口。反之,旋转螺杆使其向上移动时,其逐渐解除度滑杆32的压迫作用,且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滑杆32会向上移动,其下端逐渐与所述导水管34的上端口脱离。

图1、图2所示的水箱3上的功能机构,操作说明如下:

在打开水箱3上的第二封盖31向水箱内注水前,旋拧螺杆33使其向下移动而压迫滑杆32下移,封堵住导水管34的上端口,这样在向水箱3内注水的过程中水不会由导水管34下端口流出。注水完毕后拧紧第二封盖31使水箱3内腔与外界隔离(电磁阀310原始状态为闭合状态),旋拧螺杆33使其向上移动而使滑杆32在弹簧作用下上移,解除对导水管34上端口的封堵状态。当电磁阀310打开时,水箱3内腔与外界连通,水箱内外气压平衡,在水的重力作用下,水会由导水管34下端流出,反之,当电磁阀310闭合时,水箱3内腔与外界隔断,水箱内外形成气压差,在大气压作用下水不再会由导水管34下端流出。

如图1、图2所示的功能机构,其向水皿注水时借助的是水的自重,相对泵水或者气压泵压水的形式,不仅结构简单、节能、控制方便,而且基本无运行噪声。而且通过控制滑杆32下端与导水管34上端口之间的间隙大小,能够调节水流流入水皿内的速度,进而容易调控单位时间的注水量。

如图8至图9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隔板11与所述侧板14之间设有二次隔板114,所述隔板11能够将所述侧腔室20分割为独立的腔室,且每个独立的腔室内均设料皿和水皿。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独立的腔室内可仅设有料皿或水皿,且保证所有的腔室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料皿或至少有一个设有水皿。所述隔板11上对应每个独立的腔室设有所述洞孔112。

如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下,至少所述隔板11的上部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且相间布置的多根立杆113构成。这样能够保证侧腔室与中位腔室之间气流的对流。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