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渣用于盆栽基质的方法及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66380发布日期:2018-11-16 23:12阅读:16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菌渣的再利用,利用平菇菌渣制作蔬菜盆栽基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cn107371724a公开了一种菠菜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该方法中披露,菠菜栽培基质是由发酵菌肥与珍珠岩、无机肥料按24∶11∶4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发酵菌肥,由麦糠、草炭土按照6∶1的重量比混合后由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有氧发酵,之后加入麦糠和草炭土总量1/5的酒糟混合均匀,接入嗜酸乳杆菌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完成的产物中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所述无机肥料是由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按2.5∶1∶4.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上述的发明的栽培基质不仅能满足菠菜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还能防止病虫害发生,提高产量,缩短生长周期,提高vc和多酚的含量,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可溶性草酸含量。

cn106538361a披露了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由以下原料组成,草炭土100-200重量份,珍珠岩50-100重量份,蛭石50-100重量份,菌渣100-200重量份,黄豆10-20重量份,苹果树皮渣屑100-200重量份,高锰酸钾1-2重量份。

基质配制时,先将草炭土、珍珠岩、蛭石、菌渣、黄豆、苹果树皮渣屑按照以上的重量份混合均匀,然后将高锰酸钾按照0.1%的浓度,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混合原料的表面,然后进行拌匀,使高锰酸钾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且充分,达到较好的杀菌消毒效果。苹果树皮渣屑粉碎时,与生石灰以100:1的比例混合。

以上的两篇专利文献中,均采用了珍珠岩和草炭土,目前草炭土作为栽培基质的缺点是,价格昂贵,且草炭资源不可再生。

cn106478184a公开了一种盆栽韭菜栽培基质和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原料组成:田园冻土2份、腐熟有机肥1份、生物有机肥1份、草炭土2份、蛭石1份、草木灰2份和蓖麻叶1份;所述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70%,有益菌含量不低于2×109个/g,n-p2o5-k2o=2-3-5,总含量>10%。上述发明采用的栽培基质配方合理,病虫害少,韭菜产量高,品质好。上述发明的栽培方法通过采用各种综合措施来提高韭菜的质量和品质,各种措施均是针对韭菜做出来的优选选择,保证韭菜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但是上述的栽培基质中,采用了菌剂和草炭土,微生物菌剂及草炭土的成本较高。

cn107188716a提供一种用于茄子育苗的营养土及其制作方法,根据茄子苗期生长需求,选择了日常生产中常用到的发酵牛粪、发酵稻壳鸡粪、腐熟平菇菌渣等原料,经过多次配方筛选试验,配制适合茄子育苗专用的营养土,既经济实惠,又利于茄苗生长,且在茄子2个多月的育苗期间内,无需喷施肥料,茄苗生长健壮,是茄子育苗较佳选择。目前世界上普遍应用的栽培基质是草炭和岩棉,但这两种基质价格昂贵,且草炭资源不可再生,岩棉不可降解,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草炭、岩棉的替代物。同时,发酵牛粪、发酵稻壳鸡粪、腐熟平菇菌渣等的使用,使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得到循环再利用,并替代了不可再生的草炭,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友好。

但是上述专利的缺点是,虽然采用了平菇作为营养土的原料之一,但是在采用平菇的同时,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上述的营养土ec值偏高,容易造成烧苗,并且叶片发黄,理化性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cn103772058a提供了一种盆栽蔬菜基质,其原料由菇渣、炭渣、发酵鸡粪、兔粪和菜园土组成。该蔬菜基质具有肥效充足实效期长,比重轻易于携带、保水透气适合植物生长。基质成本低廉市民容易接受。该申请所提供的盆栽蔬菜基质,其具体制备步骤包括:步骤一、先将菇渣堆置1.5米高度,添加em菌种1%控制湿度50%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不超过65℃,达到65℃立即翻堆直到堆置中心温度不再上涨即为发酵彻底;步骤二,鸡粪兔粪各50%混合后堆置高度1米添加em菌种1%控制湿度50%进行发酵腐熟,发酵温度控制在70度以内,达到70度立即进行翻堆,直到堆置中心温度不再上涨即为发酵腐熟彻底;步骤三、炭渣过筛直径2mm以内备用;步骤四、菜园土过筛用百菌清1%杀菌消毒备用;步骤五、取发酵后的菇渣6份、鸡粪兔粪2份、炭渣1份、菜园土1份,体积比,混合均匀后装入栽培容器用手压实,即为本发明盆栽蔬菜基质。

上述的专利存在缺陷:发酵的菌渣存在ph值偏大,ec值偏高,容重较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的缺点,不宜直接作为栽培基质单独使用,应与河沙、珍珠岩等无机基质混合使用以优化基质的理化性状。配方中加入动物发酵的动物粪便,增加了污染源,生产成本增加。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具有省水、省肥、省工的特点,此项技术的应用能大大提高蔬菜的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但上述专利中用百菌清杀菌消毒,对于栽培基质增加了农药残留的系数。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的专利进行改进,发明一种适用于蔬菜栽培的基质,避免使用传统的草炭土所导致的高成本及不可再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仅仅使用菇渣所导致的基质理化性状不甚理想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平菇菌渣制作蔬菜盆栽基质的方法,不仅为菌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途径,还为蔬菜的栽培提供一种新的基质和方法。

本发明人的思路是,盆栽蔬菜,其核心就是营养基质,目前主要由草炭土、蛭石、珍珠岩等构成,草炭土的缺点是,成本高,而且不可再生,并且其所提供的养分含量低,再生产过程中往往添加畜禽粪便(生产中有臭味,重金属,抗生素等安全隐患),或者增加营养液,增加了成本;

平菇是产量高,其废弃物菌渣量大、容易收集,培养料来源主要是玉米芯、棉籽皮等农林下脚料,养分含量高,若将其应用于蔬菜栽培中,必须是一种很好的蔬菜基质原料。但是仅仅采用平菇菌渣作为栽培基质,其理化性状并不理想,必须辅以其它的原料来改善其理化性状,使其适于蔬菜的栽培。本发明人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将平菇菌渣直接用于育苗基质,由于其ec值偏高,养分含量大,容易造成烧苗,并且叶片发黄,影响种苗商品性。

本发明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思路是,将平菇菌渣与珍珠岩相结合,并且以一定的配比结合,实现了草炭土的全替代,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高效的利用废弃物,大幅降低成本及劳动强度;本发明采用珍珠岩的目的主要是,改变平菇菌渣的理化性状,克服由于平菇菌渣ec值偏高、养分含量大、容易烧苗的缺陷。

并且,本发明中采用移栽定植的方法不仅省去了间苗的操作,取代了直接播洒种子,避免了直接播洒种子所导致的蔬菜叶面发黄、枯萎等现象,使得蔬菜产品整齐一致,无发黄及烧苗现象,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液,节约了成本,操作更方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将平菇菌渣用于制作盆栽基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平菇菌渣发酵:

(1)将平菇菌渣在空地上倒扣一周转筐或竹筛;

(2)将平菇菌渣原料堆成圆锥体的形状,从四周至中间分别打圆孔,依次外覆毛毡和塑料布,平菇菌渣圆锥体底部下面连接pvc管道,通过pvc管道再连接鼓风机;

(3)堆堆发酵1-2天后,掀开覆盖物毛毡和塑料布,将鼓风机进行继电控制,白天每半小时通风5分钟,晚上停止鼓风,盖上覆盖物毛毡和塑料布;

(4)重复步骤(3),3天后,当温度升至60-70℃时,人工翻堆使物料混合均匀;

(5)翻堆后重新建堆,当温度升至65℃时自然冷却、自然风化6个月;

s2:栽培基质配比:

选取自然风化的平菇菌渣与珍珠岩作为栽培料基质,平菇菌渣:珍珠岩的重量比为6:4,混合搅拌均匀;得盆栽基质。

步骤(1)中的平菇菌渣为平菇栽培料。

步骤(2)所采用的鼓风机,是功率为700w鼓风机,采用鼓风增氧的方式发酵。

步骤(2)中的pvc管道是¢25的pvc管。

s2中的菌渣栽培基质中,平菇菌渣为发酵后自然风化6个月的菌渣。

s2中,平菇菌渣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是,取60份的平菇菌渣和40份的珍珠岩,混合均匀,以上为重量份。

与传统的种植或栽培方式不同的是,本发明中,将s2中的搅拌均匀所得的盆栽基质铺于栽培盆中,移栽并定植盆栽蔬菜。并不以播洒种子的方式直接将种子播洒于上述的基质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对草菇栽培,其创新与优势之处是:

(1)本发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栽培基质的选择,选择平菇菌渣和珍珠岩配方,配方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却具有高产高效的成果;利用本发明配方的栽培基质培育出叶菜类蔬菜的产量高,叶片大,单体完整;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草炭土或微生物菌剂成本高的缺陷,也避免了采用单一的平菇菌渣所导致的烧苗、叶片发黄的现象;

(2)平菇菌渣经过发酵作为蔬菜栽培基质,既可以减少有机废弃物对生态的污染,减少农业有机资源的浪费,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平菇菌渣中含有糖类、有机酸类、酶等菌丝代谢产物和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态高值化利用的潜力,可以提升栽培基质中氨基酸和粗蛋白等元素的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管理成本,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栽培基质土的外观图片;

图2为实施例1中根达菜的生长图片;

图3为实施例2中紫色小白菜的生长图片;

图4为实施例3中的散叶生菜的生长图片;

图5为实施例4中的韭菜的生长图片;

图6为实施例5中的芹菜的生长图片;

图7为不同基质下第一组蔬菜的生长对图;

图8为不同基质下第二组蔬菜的生长对图;

图9为不同基质下第三组蔬菜的生长对图;

图10为不同基质下第一组韭菜的生长对图;

图11为不同基质下第二组韭菜的生长对比图;

图12为不同基质下第三组韭菜的生长对比图;

图13为菌渣打孔工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菌渣打孔工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1中的菌渣堆打孔后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1中的菌渣堆打孔后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左手柄,3-右手柄,4-弯管,5-菌渣盒,6-斜齿,7-刻度线,8-平菇菌渣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平菇菌渣用于根达菜盆栽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平菇菌渣发酵:

(1)菌渣在空地上倒扣一周转筐或竹筛;

(2)将菌渣原料堆成圆锥状,从四周至中间分别打孔,依次外覆毛毡和塑料布,平菇菌渣圆锥体底部下面连接pvc管道,再连接鼓风机;

(3)堆堆发酵1-2天后,掀开覆盖物毛毡和塑料布,将鼓风机进行继电控制,白天每半小时通风5分钟,晚上停止鼓风,盖上覆盖物毛毡和塑料布;

(4)重复步骤(3),3天后,当温度升至65-80℃时,人工翻堆使物料混合均匀;

(5)翻堆后重新建堆,当温度升至65℃时自然冷却、自然风化6个月;

s2:栽培基质配比:

选取(5)中自然风化的平菇菌渣与珍珠岩作为栽培料基质,取60份的平菇菌渣和40份的珍珠岩,混合均匀,以上为重量份;

s3:移栽,定植盆栽根达菜。

步骤(2)中,专用的菌渣打孔工具,其结构如下:

菌渣打孔工具包括圆柱形筒体1,筒体1的前端呈圆锥形,筒体1的后端两侧分别有左手柄2和右手柄3,左手柄2和右手柄3与筒体1后端的侧壁焊接成一体结构,筒体的后端有大致呈倒“7”字形的弯管4,弯管4下方有菌渣盒5;弯管4的上端与筒体1后端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弯管4的下端与菌渣盒5的进口内侧壁螺纹连接;筒体1的外侧壁上有多个呈圆锥形的斜齿6,筒体1的横向剖面上有3个斜齿6,每个斜齿6与外侧壁之间的夹角为45°,且斜齿6向筒体1的前端方向倾斜;同一横向剖面上的斜齿6之间的角度是60°,筒体1上相邻横向剖面上的斜齿6之间的间距相等,筒体1上有刻度线7。

在打孔时,握住左手柄2和右手柄3,使用菌渣打孔工具向平菇菌渣原料的中心位置推进,通过刻度线7判断筒体是否达到菌渣堆的中心位置,筒体1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其获取的菌渣通过弯管向菌渣盒5中滑落,等菌渣盒5中的菌渣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再将菌渣洒落在菌渣堆的最底部,如此反复;当然也可以卸下菌渣盒5,使筒体中的菌渣通过弯管自由滑落,落至平菇菌渣堆8下部的外表面;在打孔时,同一水平面的平菇菌渣堆8打孔3-4道,同一水平面的孔道的深度相同,且同一水平面上相邻的孔道之间的距离相等,同时保证平菇菌渣堆8上纵向的孔道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此均匀分布,使得鼓风机中的风通过pvc管能均匀的分散至菌渣堆中(本发明的附图中,将斜齿画得较大,便于突出其形状特点)。实施例1中,所打的孔道与水平面相平行。

本发明人采用实心的柱体打孔,发现实心柱体打孔不容易向前推进,发明人通过改进,将打孔工具设计成空心筒体,且使筒体的前端呈圆锥形,便于推进,在推进的同时,菌渣收集至菌渣盒中,或者是通过弯管向下洒落,与实心柱体的打孔工具相比,本发明减少了筒体推进的阻力,而且在筒体的侧壁上设置圆锥形的斜齿,更有利于筒体向前推进,除此之外,斜齿向前推进时,使孔道的四周多了几道凹槽,便于鼓风机中的风更大面积的向菌渣堆扩散。

实施例2

按实施例1中平菇菌渣用于蔬菜盆栽基质的方法制备获得栽培基质,然后再将紫色小白菜的幼苗移到上述的栽培基质中,结果表明,紫色小白菜长势良好。实施例2中的打孔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2中,所打的孔道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角度大约为45°。

实施例3

按实施例1中平菇菌渣用于蔬菜盆栽基质的方法制备获得栽培基质,然后再将散生叶菜的幼苗移到上述的栽培基质中,结果表明,散生叶菜长势良好。

对比例1

与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配方中60%的菌渣换作牛粪。即对比例1中,60重量份牛粪与40重量份的珍珠岩相组合;

选择地理条件大致相同的且相邻的地块儿作为实验地,分别记作a1、a2;a1、a2地块分别种植同一品种的根达菜,两个地块的浇水、施肥以及种植时间等条件均相同,不同在于,a1使用的是实施例1中的栽培料基质,a2地块使用的是对比例1中的栽培料基质;a1、a2中的栽培料基质重量完全相同;

b1、b2也为紧邻且土质等条件相同的地块,在b1、b2地块上种植紫色小白菜,b1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料基质、b2地块采用对比例1中的基质,其余条件完全相同;

c1、c2也为紧邻且土质等条件相同的地块,在c1、c2地块上种植散生叶菜,c1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料基质、c2地块采用对比例1中的基质,其余条件完全相同;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中所得的栽培料基质与对比例1中的肥料分别应用于根达菜、紫色小白菜、散生叶菜的栽培中,蔬菜的生长情况如下:

菌渣基质栽培蔬菜对比表

由上表可得,无论是从叶片大小还是从单株地上植株鲜重的比较,以及单株地下根系鲜重来对比,利用本发明中的平菇菌渣与珍珠岩配方作为栽培基质获得的蔬菜产量高于用牛粪作为栽培基质的蔬菜产量。

实施例4

按实施例1中平菇菌渣用于蔬菜盆栽基质的方法制备获得栽培基质,然后再将韭菜的幼苗移到上述的栽培基质中,结果表明,韭菜长势良好。

栽培基质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s1:平菇菌渣发酵:

(1)菌渣在空地上倒扣一周转筐;

(2)将菌渣原料堆成圆锥状,从四周至中间分别打孔,依次外覆毛毡和塑料布,平菇菌渣圆锥体底部下面连接pvc管道,再连接鼓风机;

(3)堆堆发酵1-2天后,掀开覆盖物毛毡和塑料布,将鼓风机进行继电控制,白天每半小时通风5分钟,晚上停止鼓风,盖上覆盖物毛毡和塑料布;

(4)重复步骤(3),3天后,当温度升至75℃左右时,人工翻堆使物料混合均匀;

(5)翻堆后重新建堆,当温度升至65℃时自然冷却、自然风化6个月;

s2:栽培基质配比:

选取(5)中自然风化的平菇菌渣与珍珠岩作为栽培料基质,取60份的平菇菌渣和40份的珍珠岩,混合均匀,以上为重量份;

s3:移栽,定植盆栽韭菜,即将韭菜苗移栽到上述的栽培基质中。

关于平菇菌渣的养分,本发明人选取了不同批次的平菇菌渣,作了如下的检测: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平菇菌渣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较高,总的氮磷钾的含量较高,因此,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平菇菌渣ec值偏高,容易造成烧苗,并且叶片发黄,影响种苗商品性这一问题,本发明人将平菇菌渣与珍珠岩相结合,以6:4的重量比搭配使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如果将蔬菜种子直接播洒在栽培基质中,则会出现烧苗,叶片发蔫的现象,因此,本发明人将蔬菜以移栽幼苗的方式转移至本发明的栽培基质中,获得了良好的生长效果,克服了直接播洒种子在栽培基质中出现的叶片发蔫的现象。

实施例5

按实施例1中平菇菌渣用于蔬菜盆栽基质的方法制备获得栽培基质,然后再将芹菜的幼苗移到上述的栽培基质中,结果表明,芹菜长势良好。

附图1为本发明的栽培基质应用于蔬菜栽培后的外观图片;

附图2-6分别为实施例1-5中栽培基质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蔬菜后其生长态势;

附图7-12为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栽培基质应用于蔬菜的栽培后,其生长态势比较图,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栽培基质栽培蔬菜,其培育出叶菜类蔬菜的产量高,叶片大,单体完整,而且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草炭土或微生物菌剂所带来的成本高这一问题。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提供的栽培基质其成本低,培养蔬菜效果好,不会出现烧苗或叶片发黄等不良现象。相对于传统方法以及背景技术中所披露的方法,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