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66355发布日期:2018-11-16 23:12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抗寒型鉴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北方寒旱区常年干旱少雨,冬、春季耕地闲置,植被覆盖率低,次年初春常发生沙尘暴,扬尘天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尤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显著。甘蓝型油菜在北方寒旱区种植对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北方冬、春季植被覆盖率有显著效果,在北方严酷的气候条件下,选育抗寒性的油菜品种是发展北方冬油菜生产的关键,而抗寒品种的选育首先要解决简单、有效、低成本的抗寒鉴定方法。

常规抗寒性鉴定采用田间越冬率,生理生化方法等鉴定方法。而田间越冬率的统计不能准确的判定单株抗寒性的强弱,受人为及外界因素较大;生理生化方法指标测定成本高,对仪器要求严格,且过程中多数生理指标变化大,不稳定。

专利申请号是201610227970.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株高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冬性强弱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春末夏初在大田种植,总苗数在30株以上;出苗后生长60~65天,测量待鉴定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幼苗的株高;进行株高标准化;根据株高标准化判定单株冬性强弱。该利用的只是春播株高与品种中最大株高(xmax),但每个品种春化度不同,其最大株高比也不同,因此该方法按原则上在品种间不具有相关特性,不能用于比较不同品种材料冬性强弱,不能比较区分通过春化品种的冬春性鉴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的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秋播;所述大田的地方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

2)在大田秋播后当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对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覆膜处理,防止极端低温造成冷害;至次年7月初,在油菜盛花期开放时测量大田秋播后所有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株高h;

3)根据测量得到的株高h计算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所述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

是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单位cm;

h是测量得到的株高,单位cm;

n是大田秋播后油菜盛花期开放时的植株株数;

4)将经过大田秋播后且能在次年7月油菜盛花期开放所对应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大田春播,所述大田春播的时间是4月初,所述大田春播的平均温度是15℃,待大田春播后甘蓝型油菜出苗生长不低于90天,测量甘蓝型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植株的株高,记为春播植株株高h',将未抽薹的植株高度记做0;

5)根据步骤4)得到的春播植株株高h'以及步骤3)得到的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分别对同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进行感温特性判断或对大田秋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感温特性判断。

上述步骤5)中对同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进行感温特性判断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根据步骤4)测量得到的春播植株株高h'以及步骤3)计算得到的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计算大田春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c;根据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相对株高hc判断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感温特性;所述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c的具体计算方式是:

其中:

hc是大田春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

h'是春播植株株高,单位cm;

是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单位cm。

上述根据大田秋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c判断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感温特性的判断条件是:hc=0,感温性最强;0<hc≤0.2,感温性较强;0.2<hc≤0.4,感温性弱;hc大于0.4,感温性差。

上述步骤5)中对大田秋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感温特性判断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分别计算每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春播的平均株高根据同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春播时的平均株高以及该品种在大田秋播时的平均株高计算该品种的相对株高hs;根据当前品种的相对株高hs判断当前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感温特性;

所述大田春播平均株高的计算方式是:

其中:

是大田春播植株时的平均株高,单位cm;

h'是测量得到的春播植株株高,单位cm;

n是大田春播后油菜盛花期开放时的植株株数;

所述当前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s的计算方式是:

其中:

hs是当前品种的相对株高;

是大田春播植株时的平均株高,单位cm;

是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单位cm。

上述根据当前品种的相对株高hs判断当前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感温特性的判断条件是:hs<0.2,感温性最强,强冬性;0.2≤hs<0.3,感温性较强,冬性;0.3≤hs<0.4,感温性弱,半冬性;hs>0.4,感温性差,春性。

上述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是新油23号、16ts306-4(春)会宁、16ts306-3选1会宁、16ts312-2会宁、16ts309-10会宁、16npz269-1混选、16npz158混选、15ns45-4混选、20168(g)选、2016ts(g)10、天油2266以及天油2288中的多种的组合。

上述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秋播时每个品种的植株数量不低于30株。

上述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数量是n;所述大田秋播的植株总数量是m;所述m≥30n+10。

上述步骤2)中测量大田秋播后所有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株高h时的条件是油菜盛花期开放的植株数量不小于2/3m;所述m是大田秋播的植株总数量。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将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秋季在大田种植,至次年7月测量顺利越冬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群体的株高,计算平均株高;然后对顺利越冬的油菜品种进行春播,出苗后生长90天,测量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植株的高度,将未抽薹的单株株高记为“0”;计算植株相对株高和品种相对株高,根据相对株高判定单株和品种的感温性,进而确定其冬性强弱。该鉴定方法克服了传统油菜越冬率的统计、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法的缺点,操作简单,鉴别单株和品种冬性强弱,对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低、成本低、结果可靠。本发明通过测定甘蓝型油菜群体在秋播后顺利通过春化群体的平均株高以及春播后各植株的株高,计算植株相对株高来判定甘蓝型油菜单株或品种感温特性,进而鉴别植株抗寒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该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秋播;大田是兰州新区上川试验基地;大田的地方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境内年平均降雨量231mm,干旱指数达5.4,年均气温10.3℃,最冷月平均最低温约-10℃,极端低温-28℃左右,冬季负积温-57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h,无霜期为140d,年降水量327mm;其低温有效积累量能够保证所有甘蓝型油菜通过春化;

2)在大田秋播后当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对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覆膜处理,防止极端低温造成冷害;至次年7月初,在油菜盛花期开放时测量大田秋播后所有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株高h;

3)根据测量得到的株高h计算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

是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单位cm;

h是测量得到的株高,单位cm;

n是大田秋播后油菜盛花期开放时的植株株数;

4)将经过大田秋播后且能在次年7月油菜盛花期开放所对应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大田春播,大田春播的时间是4月初,大田是兰州新区上川试验基地;大田春播的平均温度是15℃,平均低温2℃,极端高温21℃,极端低温-4℃,有一定量的低温积累,待大田春播后甘蓝型油菜出苗生长不低于90天,测量甘蓝型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植株的株高,记为春播植株株高h',将未抽薹的植株高度记做0;

5)根据步骤4)得到的春播植株株高h'以及步骤3)得到的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分别对同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感温特性判断或对大田秋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感温特性判断。

步骤5)中对同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进行感温特性判断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根据步骤4)测量得到的春播植株株高h'以及步骤3)计算得到的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计算大田春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c;根据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相对株高hc判断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感温特性;所述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c的具体计算方式是:

其中:

hc是大田春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

h'是春播植株株高,单位cm;

是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单位cm。

根据大田秋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c判断甘蓝型油菜品种单株的感温特性的判断条件是:hc=0,感温性最强;0<hc≤0.2,感温性较强;0.2<hc≤0.4,感温性弱;hc大于0.4,感温性差。

步骤5)中对大田秋播时的所有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感温特性判断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分别计算每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春播的平均株高根据同一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春播时的平均株高以及该品种在大田秋播时的平均株高计算该品种的相对株高hs;根据当前品种的相对株高hs判断当前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感温特性;

所述大田春播平均株高的计算方式是:

其中:

是大田春播植株时的平均株高,单位cm;

h'是测量得到的春播植株株高,单位cm;

n是大田春播后油菜盛花期开放时的植株株数;

所述当前品种单株的相对株高hs的计算方式是:

其中:

hs是当前品种的相对株高;

是大田春播植株时的平均株高,单位cm;

是大田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单位cm。

根据当前品种的相对株高hs判断当前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感温特性的判断条件是:hs<0.2,感温性最强,强冬性;0.2≤hs<0.3,感温性较强,冬性;0.3≤hs<0.4,感温性弱,半冬性;hs>0.4,感温性差,春性。

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是新油23号、16ts306-4(春)会宁、16ts306-3选1会宁、16ts312-2会宁、16ts309-10会宁、16npz269-1混选、16npz158混选、15ns45-4混选、20168(g)选、2016ts(g)10、天油2266以及天油2288中的多种的组合。

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大田秋播时每个品种的植株数量不低于30株;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数量是n;大田秋播的植株总数量是m;m≥30n+10。

步骤2)中测量大田秋播后所有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株高h时的条件是油菜盛花期开放的植株数量不小于2/3m(盛期为全田半数以上植株)。

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植株相对株高鉴定甘蓝型油菜感温特性的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抗寒性不同遗传型的油菜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抗寒性越强,冬性越强,春化所需温度越低,感温性越强。甘蓝型油菜秋播后,经过一定时间较低温度下,抗寒性不同的油菜品种群体其越冬情况也有所不同;选择顺利越冬的品种群体,进行春播,进一步鉴定其感温性的强弱。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春播后,在同一自然环境下,由于品种群体感温性不同,植株的株高差异显著,感温性强的品种群体由于通过春化的低温积累不足,导致油菜不能显蕾,抽薹,株高较小;而感温性弱的品种群体春播后能通过春化,即均可显蕾、开花、结籽,且株高较高。根据植株感温性对植株株高的影响,就可鉴别出群体感温性的强弱,判定其抗寒性。

实施例:2016年兰州上川镇试验

1)大田秋播:将待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兰州新区上川试验基地大田种植,该地方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境内年平均降雨量231mm,干旱指数达5.4,年均气温10.3℃,最冷月平均最低温约-10℃,极端低温-28℃左右,冬季负积温-57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h,无霜期为140d,年降水量327mm;其低温有效积累量能够保证所有甘蓝型油菜通过春化,油菜种植的总苗数在100株以上,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11月至次年3月对待鉴定油菜进行覆膜处理,防止极端低温造成冷害;至7月初,在油菜盛花期(盛期为全田半数以上植株、2/3的分枝花开放)时测量秋播油菜品种群体的所有株高;

3)根据测量的株高,计算:为秋播植株平均株高,单位(cm);hi为任意秋播植株株高,单位(cm);n为植株株数。

4)大田春播:将秋播安全越冬后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群体4月初在大田进行春播,此时上川试验基地月平均高温15℃,平均低温2℃,极端高温21℃,极端低温-4℃;有一定量的低温积累。待油菜出苗生长90天,测量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植株的株高,将未抽薹的植株高度记做“0”;

5)根据测得的植株株高及秋播平均株高式中:hc为油菜单株相对株高,h为春播植株株高,单位(cm);

6)甘蓝型油菜单株感温特性判定:hc=0,感温性最强,强冬性;hc=0,感温性最强,强冬性;0<hc≤0.2,感温性较强,冬性;0.2<hc≤0.4,感温性弱,半冬性;hc大于0.4,感温性差,春性。

7)甘蓝型油菜品种感温特性的计算:在甘蓝型油菜任意品种内,计算其春播植株的平均株高为任意品种春播平均株高,单位(cm);hi'为任意品种春播植株株高,单位(cm);n为植株株数。

8)根据某品种春播植株的平均株高与油菜品种群体秋播平均株高的比值,计算品种的相对株高,用hs表示,即hs为油菜品种相对株高。

9)甘蓝型油菜品种感温特性判定:hs<0.2,强冬性;0.2≤hs<0.3,冬性;0.3≤hs<0.4,半冬性;hs>0.4,春性。

表1品种相对株高

参见表1,总共有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并进行编号;秋播平均株高是指将待鉴定油菜秋播后经过冬季,至次年7月在油菜盛花期即全田240株以上油菜分支花开放时测量秋播油菜品种群体的所有株高,求取平均值即为秋播平均株高;同理,秋播平均株高是指将待鉴定油菜在4月初播种,待油菜出苗生长90天,测量油菜品种群体内所有植株的株高,将未抽薹的植株高度记做“0”;而品种相对株高是由春播株高相比于秋播株高,从品种株高的比值大小,来判定品种的感温性。参见表2,为12个甘蓝型油菜各品种的单株株高,各品种测量了27株单株,将未抽薹的植株高度记做“0”;将其余抽薹,显蕾植株高度记为“h”,单位cm。

表2不同品种春播平均株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