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番鸭孵化标准图谱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8029发布日期:2019-01-05 09:09阅读:3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番鸭孵化标准图谱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养殖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番鸭孵化标准图谱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番鸭是优良的瘦肉型禽种,具有生长快、体重大、瘦肉率高、产肝性能好等特点。因此番鸭在现代养禽业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地位,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番鸭生产,孵化是番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出雏数量,而且直接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及孵化场的经济效益。当前所查阅文献尚未发现国内外对番鸭自然孵化有深入研究,相关自然孵化的文章只在百度文库中找到一篇,而番鸭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图谱在国内外也未发现有相关生产或科研人员去建立。

目前,番鸭的饲养量在逐步扩大,但目前在番鸭方面的基础研究较为缺少,因此生产中常出现成绩波动大,异常生产情况较多的情况。在番鸭孵化方面,生产成绩与其他禽类孵化生产成绩差异明显,由于番鸭蛋具有蛋黄含脂率高,蛋壳厚且坚韧,有蜡质油膜等特点,故其孵化方法与其禽类有所不同,当前尚未有十分成熟的孵化方式能明显提高番鸭孵化成绩,生产中技术人员对番鸭孵化过程中各阶段的发育鉴别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鉴别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才能准确操作并判断所抽取样品是否处于正常发育阶段、发育是否符合要求。但实际生产中市场对番鸭的需求量较大,现有的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作量超负荷,已日渐暴露出了人才缺口的问题。目前也有一些技术人员试图借助一些现有的参考图谱来弥补经验的不足,但这些图谱制作粗糙,孵化过程管理不当,致使所选取的种蛋和胚胎发育状态各异,以此制作得到的图谱也各异,并不标准,对技术人员的指导意义不大,且有的还会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针对当前番鸭孵化率较低,孵化成绩不稳定等现状,提供一种番鸭孵化标准图谱及其构建方法,主要研究番鸭种蛋在自然孵化条件下的参数变化,并模拟进行小箱体孵化,同时记录蛋相和胚体变化,建立番鸭胚胎发育图谱。用于指导大生产的温湿度调整,旨在提高番鸭孵化成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番鸭孵化标准图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种蛋预处理,孵化前准备;

(6)调节孵化条件,进行孵化;

(7)取各孵化阶段种蛋,进行蛋相和胚胎相观察,并拍照记录;

(8)蛋相及胚胎相照片处理,制成图谱。

进一步的,所述种蛋预处理包括:做好标识,放置在21℃阴凉处保存三天;孵化前准备包括:种蛋预温10h、种蛋和孵化机熏蒸消毒、孵化机预温至37.9℃。

进一步的,整个孵化过程中,所述种蛋为竖放。

进一步的,所述蛋相的观察在一密闭容器内进行,该密闭容器壁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容器底部预留可封闭的预留孔供照蛋光源通过,周围密封,预留可封闭的拍摄孔,拍摄设备分别从预留孔拍照。

进一步的,拍摄孔可以分别设置于容器的四周和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胚胎相观察在灯光分布均匀环境中进行,拍摄时,采用垂直角度。

进一步的,观察蛋相时的灯光要求为:所使用的照蛋器发射的光线应穿透性强且分布均匀,照蛋时室内光线应越暗越好。

进一步的,所述蛋相和胚胎相的拍摄设备具有包括以下配置或同等效果的配置,及优于以下配置的拍摄设备:800万像素isight摄像头、f/2.4光圈、五镜式镜头、混合红外线滤镜、背照式感光等。低于该条件的拍摄设备所拍摄的蛋相和胚胎相照片,其细节处(如血管等)将不容易被辨认。

进一步的,所述图谱中的蛋相和胚胎相的核心部分(如蛋相的但壳内的部分,胚胎相的胚胎部分等)均为没有经过处理的原始图片。

进一步的,上述孵化过程中温湿度管理为:1-18胚龄采用温度37.9℃,湿度57%进行孵化,蛋表温度用耳温仪测在36.9-37.9℃左右;19-23胚龄采用温度37.6℃,湿度60%,蛋表温度36.8-37.4℃左右;24-28胚龄采用温度37.3℃,湿度63%,蛋表温度37.4-37.9℃左右。29胚龄到出苗采用温度37.0℃,湿度66%,蛋表温度37.4-37.9℃左右。上述温湿度管理可以保证胚胎发育良好,以此制得的图谱每日的发育状况清晰可见,参照意义强。

进一步的,上述孵化过程中温湿度管理为:1-18胚龄采用温度37.9℃,湿度57%进行孵化,蛋表温度用耳温仪测在37.3℃;19-23胚龄温度37.6℃,湿度60%,蛋表温度37.4℃;24-28胚龄,温度37.3℃,湿度63%,蛋表温度37.4;29胚龄到出苗,温度37.0℃,湿度66%,蛋表温度37.4℃。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为小型箱体孵化,全程不进行喷水凉蛋。

进一步的,所述蛋相或胚胎相的观察周期为每日观察一次。

一种由上述方法构建的番鸭孵化标准图谱。

本发明有益效果:

目前在番鸭方面的基础研究较为缺少,因此生产中常出现成绩波动大,异常生产情况较多的情况。在番鸭孵化方面,生产成绩与鸡孵化生产成绩差异明显,由于番鸭蛋具有蛋黄含脂率高,蛋壳厚且坚韧,有蜡质油膜等特点,故其孵化方法与其鸡蛋有所不同,当前尚未有十分成熟的孵化方式能明显提高番鸭孵化成绩,生产中技术人员对番鸭胚胎的发育鉴别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本发明深入研究番鸭蛋自然孵化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发明人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建立了本发明胚胎发育图谱以及建立该标准图谱的优化方法。本发明从孵化过程管理、蛋相和胚胎相的观察和拍摄条件等各方面均进行了优化,保证了种蛋孵化过程中尽可能的接近于理论发育状态,减少了由于孵化管理、蛋相和胚胎相观察环境、观察位置、拍摄条件等因素所带来的误差,最终形成的完整制图流程制备出了如本发明给出的接近于理论标准的图谱,该图谱可用作行业培训材料也可作为孵化现场的指导手册,指导从业人员更高效准确的判别胚胎的发育状况,并做及时的调整,有效地提高番鸭孵化成绩。

本技术方案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在国内外首次完成了番鸭孵化过程中的图谱制作,根据孵化各阶段种蛋照灯的情况和壳内胚胎发育的情况及孵化过程中温湿度和失重变化情况,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适用于大生产的孵化过程中的照蛋和胚胎发育标准图谱,可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对行业操作起到了指导作用,降低了操作过程对技术人员判断经验的要求,利于行业技术推广和规模扩大。

本发明优化了孵化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数据,使番鸭种蛋在孵化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凉蛋也可正常出苗,且各阶段(日龄)胚胎发育状况均良好,使用这些发育良好的样品制作的图谱更标准,更具有指导作用。孵化过程中各种物资的代谢是很有规律的,初期以糖的代谢为主,其后以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为主,蛋内的水分也随着孵化期的递增而逐渐减少。了解孵化过程物质的代谢特点,可以用于孵化过程的检测。

附图说明

值得说明的是,下列各图的说明中,所涉及的长度、直径等尺寸,均是个图所对应的实际种蛋和胚胎的尺寸,并不是按个附图中所示照片测量的尺寸。

图1为孵化前的蛋相和剖蛋受精情况图(第0天);其中1-1为蛋相:照蛋未能区分种蛋是否受精;1-2为剖蛋受精情况:打开种蛋内有一小米粒白点(图中箭头所指处),周边光亮的为未受精种蛋,周边呈现云雾状的为受精种蛋。

图2为孵化第1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1为蛋相:灯光透过下,蛋黄颜色稍有变红的迹象;2-2为胚胎相:胎盘逐渐扩大,近绿豆大(图中箭头所指处),周边轮廓梯度分布表现为约向外越浑浊。

图3为孵化第2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3-1为蛋相:透光下,隐约看到卵黄中有一红斑;从大头看,一侧有逐渐变红的迹象;3-2为胚胎相:胎盘继续扩大,直径为1.5cm左右,外围浑浊,但中心有一圈直径0.4cm左右的小圈,发育成环状血管——“血岛”。

图4为孵化第3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4-1为蛋相:透光下可见红斑扩大,隐约看到内有环状血管,大头往下看一侧变红(大头外边缘1/5变红);4-2为胚胎相:胎盘直径为3cm左右,内环明显可见环状或心状的血管(直径0.5-1cm),中间有鞋印形状的透明区域,鞋跟处有两条血线,将发育成“心脏”;鞋头处有一条红线,可能发育成脊椎。

图5为孵化第4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5-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2cm,照蛋可发现红色区域变大,颜色加深,可见蛋内有一小红斑,隐约看到红色的血管分布;从大头一侧看,外缘有2/5区域变红;5-2为胚胎相:卵黄血管面积继续增大,血管网内径达2-3cm,分支增加,胚胎及伸展的卵黄囊血管形似一只蚊子,俗称“蚊子珠”,血管网中间可见心脏明显跳动,胎盘覆盖卵黄一面面积5/6。

图6为孵化第5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6-1为蛋相:气室约2.5cm,照蛋可见大头一侧外缘3/5变红,从正侧面看,可见蛋内有明显的形如蜘蛛状的血管分布;蛋转动时,卵黄不易随着转动;6-2为胚胎相:胎盘覆盖卵黄一面,卵黄囊血管变粗,分支增加,胚胎及伸展的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血管网直径约为3.6cm,卵黄囊血管覆盖卵黄一面面积的1/30胚胎头部、眼部和躯干部已经形成,四肢呈丘状突起,其中头部、眼部呈透明,眼大,突起于头部,躯干透明节状分布。

图7为孵化第6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7-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2.7cm,照蛋可见颜色进一步变红,大头外缘2/3变红,可见血管变粗,蜘蛛状血管网面积扩大,占正面4/5面积;7-2为胚胎相:胚重约0.2g;血管继续变粗,分支增加,蜘蛛状变大;血管清晰,可以分清动静脉;配套眼部色素开始沉着,可明显见到胚胎眼睛外围轮廓,四肢丘状突起逐步变大,胚体弯曲,尿囊腔清晰可见,与胚胎相连,卵黄囊血管覆盖卵黄一面面积超过1/30卵黄囊血管直径5cm,心脏透明,可见心脏内血液流动,肝脏透明,其他器官难于分辨。

图8为孵化第7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8-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2.9cm(因气室是倾斜扩大,顶端变化不明显,本图为了更好地展示蛋相,故未显示气室,气室直径是通过轻敲开蛋壳后进行测量的数据),照蛋可见颜色进一步变红,大头外缘4/5变红,侧面可见血管变粗,蜘蛛状血管网面积扩大,正面几乎被覆盖;8-2为胚胎相:胚重约0.3g;卵黄囊血管覆盖卵黄一面大部分面积,卵黄囊血管直径7cm,心脏透明,心脏依1日透明,肝脏变浅土黄色。

图9为孵化第8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9-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ocm,大头一侧仍有小部分区域没有被红色覆盖,正面被血管覆盖;9-2为胚胎相:胚重0.4g,胚弯曲长度1cm,可见胚胎在羊膜腔里被羊水包围,眼睛色素沉积迅速增加,可见瞳孔轮廓;脑部血管分支增加,卵黄囊血管覆盖卵黄一面面积;胚体头大而身体小,呈“电话筒”状,一端是头部,另一端为弯曲的躯干部,也称“双珠”;四肢逐渐变长变粗。

图10为孵化第9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0-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1cm,大头全部被红色覆盖,背面红色区域已在大头气室下缘并合,并逐渐向小头向覆盖;10-2为胚胎相:胚重约0.6g,胚长1.1cm,卵黄囊血管分布在卵黄表面1/2以上,胚胎在羊水中时隐时现,俗称“浮”;四肢继续伸展,可见喙原基,脚蹼逐渐显现;心脏透明,肝脏逐渐变大,肌胃透明。

图11为孵化第10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1-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1cm,大头颜色由鲜红色逐渐变深红色,背面红色区域为1/4蛋面;11-2为胚胎相:胚重0.8g,胚长1.2cm,血管继续加粗,分支增多,脚蹼清晰可见。

图12为孵化第11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2-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2cm,大头深红色,背面红色区域约为1/3蛋面;12-2为胚胎相:胚重1.2g,初见透明的喙型,可分上下喙;脚蹼继续生长,脚趾逐渐显现,翅膀关节分布清晰,眼部黑色素沉积继续增加,瞳孔清晰可见,两边脑增大并逐渐靠近,脑内物质由透明色逐渐变白色;肝脏变大变红,肌胃变大,性腺透明。

图13为孵化第12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3-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3cm,大头由深红色逐渐变暗红色,背面血管覆盖约1/2蛋面;13-2为胚胎相:胚重2.og,胚长2.4cm,皮肤透明度下降,颜色变深,隐约可见躯干背部、尾部羽毛原基,整齐排列,呈小突起状。心脏依1日透明,肝脏变粉红色,肌胃继续变大,与腺胃连接,呈现白色,胆呈现墨绿色,脾脏红色,性腺、肾脏和肺依1日透明。

图14为孵化第13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4-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3cm,背面血管覆盖超过1/2蛋面;14-2为胚胎相:胚重2.4g,胚胎弯曲长2.5cm,喙长0.6cm,背部、尾部羽毛原基明显,翅膀前、中、后分辨清晰,心脏表面颜色逐渐加深,肝脏红色。

图15为孵化第14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5-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4cm,背面血管覆盖约2/3蛋面;蛋转动时,两侧卵黄不易晃动,俗称“边口发硬”;15-2为胚胎相:胚重3.2g,胚弯曲长2.7cm,头部到尾部长4.ocm(体直长),喙长0.7cm,尿囊血管继续变粗,分支增加,逐渐覆盖整个蛋面;羊膜腔不断扩大,直径约4cm,可明显见到胚体的耳孔,大脑变为白豆腐颜色;喙前端出现白点;下眼睑开始上盖,腹腔愈合。

图16为孵化第15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6-1为蛋相:背面血管覆盖约4/5蛋面;蛋转动时,背面两边卵黄易晃动,尿囊血管伸展越过卯黄囊,俗称"窜筋”;尿囊血管在气室下方的两侧血管已经并合,但在蛋小头处还有一定距离;16-2为胚胎相:胚重3.9g,弯曲长3.75cm,体直长4.7cm,喙长0.8cm,中趾长0.8cm;眼睑接近虹膜;尾部、背部出现绒毛,翅膀、大腿出现羽毛乳头,脚趾趾节明显:心脏变大,颜色变肉白色,性腺逐渐变土黄色,胰腺,肾脏依1日透明。

图17为孵化第16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7-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5cm,尿囊血管在小头相连,俗称“合拢”,除气室外,整个蛋面均布满血管,正面血管粗,背面血管细,透光下正面明显暗于背面;17-2为胚胎相:胚重4.5g,弯曲长3.6cm,体直长4.7cm,喙长1cm;眼睑已达虹膜,喙前端白色打嘴点变大,颜色变白;翅膀绒毛逐渐明显,尾部、背部绒毛增长,并呈现往尾部方向,绒毛逐渐变长的现象。

图18为孵化第17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8-1为蛋相:气室直径3.5cm,颜色逐渐加深,从背面可见气室下方暗影并合,并逐渐向小头方向扩展;18-2为胚胎相:胚重5.6g,弯曲长4cm,体直长6cm,喙长1.1cm;喙部角质化,逐渐变硬,躯干覆盖绒毛,头部出现绒毛乳头,下眼睑上盖到1/2瞳孔处。解剖可见肋骨清晰。

图19为孵化第18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19-1为蛋相:背面血管由细变粗,血管大小与正面血管一致;正面暗影约占2/5蛋面,背面占1/4;19-2为胚胎相:胚重8.3g,弯曲长4.5cm,体直长6.5cm,喙长1.1cm,头部绒毛生长,部分绒毛有黑白毛之分,眼部大部分被眼睑所覆盖,脚趾角质化,前端逐渐变白色。

图20为孵化第19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0-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7cm,小头亮区逐渐减少,正面阴影占3/5蛋面,背面占1/3;20-2为胚胎相:胚重10.4g,弯曲长4.8cm,体直长7.5cm,喙长1.2cm、头及身体大部分区域覆盖绒毛,脚趾角质化呈现鹰爪型,喙前端白点变大,颜色变白。

图21为孵化第20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1-1为蛋相:气室直径约3.7cm,大头由暗红色变黑色,正面阴影占3/4蛋面,背面占2/5;21-2为胚胎相:胚重11.5g,弯曲长4.5cm,体直长7.8cm,喙长1.3cm,中趾长1.4cm,两腿紧抱头部,爪继续增长,变大;下眼睑上盖至瞳孔3/4处;开始吞食蛋白,腺胃明显变大。

图22为孵化第21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2-1为蛋相:正面阴影占4/5蛋面,背面占1/2;22-2为胚胎相:胚重16.8g,体直长8cm,喙长1.4cm,中趾长1.5cm;可见喙张口,吞食蛋白速度加快,解剖可见腺胃、肌胃内充满蛋白。

图23为孵化第22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3-1为蛋相:正面阴影占5/6蛋面,背面阴影占3/5;23-2为胚胎相:胚重18g,体直长9cm,中趾长1.6cm,胚体全身覆盖绒毛,躯体增大,胎粪明显增加;胸肌明显变厚,胫出现鳞片原基,体内腹腔膜和胸腔膜形成。

图24为孵化第23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4-1为蛋相:正面几乎被阴影覆盖,背面阴影占2/3蛋面;24-2为胚胎相:胚重21.4g,体直长9.2cm,中趾长1.7cm;皮肤颜色加深,翅已成型,蹁、趾鳞片开始形成。胰腺变白色,肾脏颜色加深。

图25为孵化第24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5-1为蛋相:正面被阴影所覆盖,背面阴性约占3/4;25-2为胚胎相:胚重24.6g,体直长9.3cm,中趾长1.8cm;尿囊血管变粗,分支继续增加,胚体羽毛覆盖更加浓密,蛋白几乎被吸收。

图26为孵化第25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6-1为蛋相:背面阴影约占4/5蛋面;26-2为胚胎相:胚重28g,胚长10cm,中趾长1.9cm;头部逐渐转向气室,羊水、尿囊液减少,躯干增大,脚、翅、颈变长、变粗,胫鳞片原基变白色菱形突起。

图27为孵化第26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7-1为蛋相:蛋背面阴影完全遮住了蛋的小头,以小头对准光源照蛋,小头再也看不到发亮部分,俗称¨封门”,以大头对准光源,可见气室下缘鲜红的尿囊血管分布;27-2为胚胎相:胚重31g,胚长10.2cm,中趾长2.1cm,喙长1.3cm,躯干继续增大,眼头部所占比例相应缩小,两腿紧抱头部,眼睛闭合,喙向气室。

图28为孵化第27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8-1为蛋相:气室开始斜向一侧,这是胚胎转身的缘故,俗称“斜口”、“转身”,但气室边缘线依1日保持平滑;气室下缘尿囊血管面积逐渐减少;28-2为胚胎相:胚重36g,体直长10.7cm,中趾长2.1cm,喙长1.3cm;胚体保持弯曲,眼偶尔睁开;卵黄吸收速度加快,体外卵黄粘稠度明显提高,胫、趾上鳞片清晰可见。

图29为孵化第28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29-1为蛋相:气室下缘尿囊血管面积减少,在气室边缘偶见黑影微微晃动,喙向气室,顶着气室膜;29-2为胚胎相:胚重40g,体直长11.58cm,中趾长2.5cm,喙长1.3cm;胚体缩成一团,两腿紧抱头部,右翼盖住头部,左翼盖住喙部;羊水几乎吸收完全,肺部逐渐变鲜红色。

图30为孵化第29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30-1为蛋相:气室下缘不再平滑,一边下陷,出现明显斜口,大头在灯光下可见黑影闪动,俗称“闪毛”;气室下缘仍可见有尿囊血管面;30-2为胚胎相:胚重41g,胚长11.5cm,喙长1.4cm,中趾长2.5cm,卵黄囊逐渐收缩成小球状,准备进入腹腔;气室膜未破,喙向着气室,蛋壳进一步变脆;肺部颜色越显鲜红。

图31为孵化第30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31-1为蛋相:闪毛更加明显,气室内出现由鸭喙啄壳而出现的黄色打嘴痕迹,气室下缘仍见有很少的尿囊血管,气室边缘轮廓继续向小头下移,并逐渐清晰;31-2为胚胎相:胚重45.5g,体直长12cm,中趾长2.5cm,喙长1.5cm,卵黄继续收缩,进入腹腔,但大部分仍在腹腔外。

图32为孵化第31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32-1为蛋相:大部分种蛋在气室下缘看不到鲜红的尿囊血管,1/3种蛋出现打单嘴现象;32-2为胚胎相:胚重55.3g(加卵黄),卯黄加速收缩入腹腔,腹腔吸收口变大,开始肺呼吸,可听见雏鸭叫声。鸭胚毛色由白色逐渐变黄色,四肢逐渐多动,挣脱有力。

图33为孵化第32天的蛋相和胚胎相;其中33-1为蛋相:尿囊血管枯萎,气室下缘见不到尿囊血管,大部分种蛋打双嘴;33-2为胚胎相:胚重56g,卵黄吸收入腹腔,但腹腔尚未完全收缩,吸收口尚未愈合,腹部明显突出,毛色、脚色近一步变黄,见光睁眼,多动,脚劲大。

图34为孵化第33天胚龄照蛋和出雏。

附加说明:孵化过程中,因气室是倾斜扩大,顶端变化不明显,本发明图谱中,部分附图为了更好地展示蛋相,未显示气室,仅在附图说明中给出了通过轻敲开蛋壳后进行测量得到的气室直径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有益效果,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等途径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的标准图谱不仅仅只包含附图中所给出的附图,还包含各附图的描述说明(见附图说明部分)。

实施例一种蛋孵化管理合理性验证

1实验材料:根据种蛋质量标准挑选合格番鸭种蛋100枚,抱窝母鸡4只,温湿度监控器材4套,照蛋箱一个,一次性培养皿400个,照蛋器3个。

2研究方法:

2.1自然孵化数据收集

2.1.1挑选就巢较深的种鸡4只,调试抱窝行为1周,并在抱窝盆上装好温湿度监控设备。随机挑选56枚种蛋,做好标识,分别进行称重,记录其种蛋重量,放置在21℃阴凉处保存三天后,再称重,然后进行自然孵化,每只母鸡放14枚种蛋。

2.1.2在一些重要时间段,测量种蛋失水率,如7天、10天、15天、25天、30天等,详细记录蛋重变化规律。

2.1.3每天观察种蛋蛋相变化情况,并拍照记录下来。

2.1.4从所有蛋相中挑选发育最整齐的蛋相,将其测得的数据作为参照标准,到各孵化厂寻找一致天龄与蛋相的种蛋,并打破,记录统计胚胎发育情况。

3实验结果

3.1自然孵化失水率研究

3.2蛋表温度变化情况

全程:37.3±0.29(均值±标准差)

3.3自然孵化成绩

采用母鸡抱窝,进行种鸭蛋的自然孵化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本发明孵化管理的孵化成绩

实施例2本发明标准图谱的制备

按照本发明的操作,获得每日龄蛋相和胚胎相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去边框处理,核心部分不做任何处理,按照每日龄1张蛋相照片、1张胚胎相图,将照片按附图1至附图34的顺序排列好,每个附图下方附有对应的文字说明(见附图说明部分),这样即构成了本发明的标准图谱。

图1-34中所有的蛋相图可单独列出,按照图1-图34的顺序排列好,每个附图下方附有文字说明(见附图说明中每个附图的蛋相说明部分),这样即构成了本发明的蛋相标准图谱。

图1-34中所有的胚胎相图也可单独列出,按照图1-图34的顺序排列好,每个附图下方附有文字说明(见附图说明中每个附图的胚胎相说明部分),这样即构成了本发明的胚胎相标准图谱。

其中,各附图可以按照实物1:1的大小放进图谱,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放大或缩小,但其文字说明部分给出的形态说明、尺寸参数、重量参数等均为实际生产中的实物为准。本发明的标准图谱可作为挂图、操作手册、标识卡片等批量生产,流通于市场,指导技术人员进行实际生产操作。

本发明通过优化孵化过程的管理、蛋相和胚胎相的观察条件及拍摄条件等,使得种蛋发育良好、标准,对观察方位、拍照取点优化,使图片能清晰反应胚胎的发育状况,从而保证了标准图谱的高参考性,对行业意义重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