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蝉花的仿生态覆土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78196发布日期:2018-11-09 17:2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虫草的人工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蝉花的仿生态覆土人工栽培方法发明。



背景技术:

蝉花又名蝉草、蝉茸、胡蝉等,是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cordycepscicadaex.q.shing)的无性型蝉拟青霉[paecilomycescicadae(miquel)samson],寄生于山蝉(cicadaflammatadist)形成的虫菌复合体。蝉花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其子座及寄主昆虫的尸体(菌核)都可作为药用部分,具有散风热、镇惊、明目之功效,主治小儿天吊、夜啼心悸、祛风止痉、麻疹、目赤、多泪。蝉花作为食药用菌,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糖原、甘露醇、多种生物碱、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且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经过一些药理研究,表明蝉花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改善肾功能、调节脂类代谢等作用。

而由于天然野生的蝉花资源短缺,人们对蝉花的人工培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实现了的仅有运用固体培养基培养获得子实体或侵染家蚕幼虫或蚕蛹经普通培养而获得的虫菌一体的复合物,都并未实现真正的仿生态栽培。而本发明运用注射的方式来浸染柞蚕蛹,后期再运用覆土的方式来培养而获得产量相对较高的虫菌复合体,实现了真正的仿生态栽培,并得出了最佳的覆土深度,为以后推广覆土栽培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蝉花的仿生态覆土栽培方法,提供覆土栽培的最佳覆土深度,实现真正的仿生态栽培,以减少对天然野生蝉花的开采,从而减缓蝉花野生资源短缺的压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蝉花的仿生态覆土栽培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栽培而成:

步骤一、、将蝉花菌株接于用pda固体培养基制成的三角瓶斜面中,25℃恒温下培养5-10日至产生分生孢子;

步骤二、用加有0.5%的吐温80的无菌超纯水洗脱三角瓶中的孢子制成孢子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并调整孢子悬浮液浓度到0.8-1.2×107个/ml;

步骤三、用75%的酒精擦洗蚕蛹体表再用无菌水冲洗掉残留酒精;然后用步骤二中的配置好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注射柞蚕蛹,每只蚕蛹注射0.08-0.15ml,注射部位为蚕蛹翼翅正后方与第三环节交叉点;

步骤四、将注射好的蚕蛹放置于灭菌过的培养盒中;培养盒底部放一层灭菌过的棉花并加适度的无菌水将棉花浸湿,再将蚕蛹放置于棉花上,以保持湿度以利于蚕蛹被侵染;放置于室温下培养约12-20天,培养至蚕蛹体表长出白色菌丝;

步骤五、将长有白色菌丝的蚕蛹移栽于花盆中,覆土深度分为至少2个不同深度处理,每个处理有相同数量蚕蛹,室温下培养,然后记录生长情况,培养至子实体长出并成熟时,即可采收蝉花。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实验最终得出,该发明提供的蝉花的仿生态覆土人工栽培方法,极高程度地模拟了蝉花的野生情况,得到了与野生蝉花类似的虫菌一体的蝉花,且该栽培方法栽培的蝉花,出草率高、子实体长,产量高,子实体的长度可以达到8.8cm,每只蚕蛹上的子实体鲜重可以达到2.73g,干重可以达到0.44g,可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且该栽培方法可以减轻普通固体培养基栽培中粮食浪费的问题,最终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疗和临床上的需求,减少人们对野生蝉花的开采,从而保护了蝉花的野生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种蝉花的仿生态覆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蝉花菌株(大将山蝉花)接于用pda固体培养基制成的三角瓶斜面中,25℃恒温下培养约7日至产生分生孢子;

用加有0.5%的吐温80的无菌超纯水洗脱于三角瓶中的孢子制成孢子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数计数并调整孢子悬浮液浓度到1×107个/ml;

用75%的酒精擦洗蚕蛹体表再用无菌水冲洗掉残留酒精。然后用上一步中的配置好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注射柞蚕蛹,每只蚕蛹注射0.1ml,注射部位为蚕蛹翼翅正后方与第三环节交叉点;

将注射好的蚕蛹放置于灭菌过的培养盒中。培养盒底部放一层灭菌过的棉花并加适度的无菌水将棉花浸湿,再将蚕蛹放置于棉花上,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利于蚕蛹被侵染。然后放置于室温下培养约15天,培养至蚕蛹体表长出白色菌丝;

将长有白色菌丝的蚕蛹移栽于花盆中,覆土深度分别作1cm、2cm、3cm、4cm四个处理,每个处理有15只蚕蛹,室温下培养,然后记录生长情况,培养至子实体长出并成熟时,即可采收蝉花。

以下为蚕蛹生长过程的记录情况:

覆土培养1周后,覆土1cm的已经开始有子实体尖端冒出土面,其他覆土深度未见子实体冒出;覆土培养第12天后,覆土1cm的已经有14只有子实体冒出土面约1cm高;而2cm的刚开始有子实体尖端冒出土面;覆土3cm和4cm的未见子实体尖端;覆土培养20天后覆土1cm的蚕蛹均冒出子实体,且多数蚕蛹长度已达2cm及以上;覆土2cm的有5只蚕蛹的子实体已冒出约有1cm高,有7只已冒出子实体尖端;覆土3cm的仅有7只蚕蛹的子实体尖端冒出,有一只的子实体约有1cm高;覆土4cm的没有一只蚕蛹的子实体尖端冒出;表明覆土越厚子实体冒出土面的时间越长,且当覆土厚度达4cm时虫草的子实体几乎长不出土面,故覆土4cm的未采集子实体长度及产量的数据,直接通过观察就可排除该处理;覆土培养30天后,覆土1-3cm深的子实体基本成熟,各处理的子实体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覆土深度子实体的生长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覆土1cm和2cm的子实长势均一且产量较高;而覆土深度达到3cm虫草“出草”不整齐,且出草率低,故覆土3cm不适合栽培蝉花;覆土深度达到4cm时几乎不“出草”,故覆土4cm更不适合栽培蝉花;所以,综合比较后,覆土1-2cm的厚度都是适于栽培蝉花的,但不宜超过2cm,最佳的覆土厚度可确定为1.5cm。

上述方案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的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方案做出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蝉花的仿生态覆土栽培方法,旨在实现真正的仿生态栽培,以减少对天然野生蝉花的开采,从而减缓蝉花野生资源短缺的压力。其步骤为接种蝉花菌株(大将山蝉花)于三角瓶斜面中,恒温培养7日,无菌水洗脱斜面上的孢子,调整孢子悬浮液的浓度,用孢子悬浮液注射柞蚕蛹,室温下普通培养至冒出白色菌丝,然后,将其覆土种于花盆中,其覆土深度为1cm、2cm、3cm和4cm四个处理,每个处理有15只蚕蛹,室温下培养至子实体成熟。记录生长情况并比较,最后得出覆土1cm和覆土2cm的效果较佳。

技术研发人员:邹晓;曾召英;许忠顺;周家喜;周叶鸣;瞿娇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6.22
技术公布日:2018.1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