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78187发布日期:2018-11-09 17:2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猪苓,猪苓为多年生真菌,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具有利尿、渗湿、祛痰、耐毒的功能。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猪苓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还具有抗癌的作用。过去,猪苓生产一直依靠野生资源,随着猪苓药用价值开发,以及猪苓在食品保健和化妆品方面的应用,群众连年采挖,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一些地方开始人工种植猪苓。目前,猪苓种植的方法主要以坑内集中栽培为主,在林下开挖成坑田或条带,一坑内埋多个菌材,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对森林次改后留下的伐桩未能充分利用;需要人工挖坑田,费时费力,投入高、产量低,收益少,发展缓慢。另外,在培养蜜环菌菌材过程中,要使用化学药品杀菌,残留的药剂容易影响猪苓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猪苓高产的菌材镂空嵌入菌核立体集成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半阳坡缓坡上选伐桩

选择海拔1000~2000米的东照阳或西照阳的半阴半阳坡地,且坡度为15~45度,选择厚度为40~50厘米富含腐殖质且土层下为黄沙粘土作为栽培土壤,土壤的含水量在30~40%,植被选择原始阔叶次生林,根径30~120厘米的桦树、栎树的粗伐桩周围;

第二步、抚育清林,生产菌材

在树木落叶后发芽前对栽培区内的林木进行抚育,清理胸径小于5cm的林木,对栎树、桦树修枝得到的粗树枝可留作培养菌材,细的树捎与被清理物一起堆放在距离树桩正上方2米处的坡上,灌带的宽为2米,高为1米,清除粗伐桩周围的林木与杂草;

第三步、原料的准备

(1)蜜环菌菌土:取野生猪苓采挖后窝内的新鲜蜜环菌菌土、小菌枝装袋备用;

(2)猪苓菌核:选完整无伤、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做菌种。

(3)生态菌肥:将桦树种子与栎树种子分别粉碎后过10~20目的筛子,桦树种子粉与栎树种子粉按重量1:4比例混合后再加入5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上笼蒸40分钟,冷却后再与蜜环菌菌土按重量10:1混合,置于24~25℃温度下避光培养,一般8~10天后即可制成生态菌肥;

(4)挖坑机:用于栽培猪苓时打圆柱形坑,打坑钻头直径15~20cm;钻木钻头直径2~4cm;

(5)高枝剪;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适当范围内;

(6)打坑测绳;用于确定栽培小坑到树桩的距离,测绳的一端连接圆形的硬铁环,另一端设有多个等距离的挂钩,挂环的间隔距离为0.5米,挖坑机上设有挂钩,挂环可挂在挖坑机上的挂钩上;

(7)辅助标尺固定在挖坑机上,用于确定栽培小坑之间距的,长度为0.5米;

第四步、木棒打孔,发酵菌材

将直径5~10厘米的粗树枝截成30~40厘米长的相同规格木棒段,将挖坑机换上钻木钻头每根木棒上横向按90度旋转等距离打3~4个透孔,在每年的6~8月份,除去地表的腐殖质土至露出湿土,再将木棒段单层呈带状平铺在菌土上,撒腐殖质土填充木棒间的缝隙与表面,洒一次水,使腐殖质土含水量保持在45%,上面加一层遮阴网后再盖5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在菌材木棒上面堆放1米厚的鲜枝叶保湿,外覆塑料膜进行保湿发酵:在夏季多雨季节,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0.5~0.7之间,将修剪下来的枝叶盖在菌材木棒的腐殖质土堆上,压实后使其厚度保持在50厘米,用塑料膜覆盖整个培养带,周围用土压实,保持60天;

第五步、菌核裹菌土,塞入菌材孔

先将第(3)步的生态菌肥与蜜环菌菌土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菌土,将猪苓菌核在清水中沾湿,在菌土中滚上泥,用手指将菌核塞入菌材孔内,视菌材粗度在每个孔内放1~2个菌核,要根据菌材孔的粗细选择菌核大小,以塞入菌核甩不掉为合适;

第六步、打坑放菌材,分层回填土

先将打坑测绳有铁环的一端套在粗伐桩上,另一端将最近的挂环固定在挖坑机的挂钩上,将辅助标尺的一端也固定在挖坑机上,向外移动挖树机拉紧测绳,每0.5米打一个坑,坑的深度0.4~0.5米,每绕粗伐桩转一圈向外更换一个挂钩,遇到石头、树根可跳过错开。打完坑后,先向每个小坑内竖放一根发酵过的菌材木棒,再向坑内填表土10厘米厚,撒两把发酵木棒用过的腐殖质菌肥土,取坑周围的腐殖质土盖20~25厘米厚,压实即可;

第七步、栽后管理

种植完后给挖坑机换上直径为2~4厘米的钻头,在粗伐桩横截面均匀分布打25~30个深15厘米的孔,上面加腐殖质土遮盖以保湿蓄水;每年6月下旬要进行一次疏枝疏叶,将郁闭度控制在0.5~0.7之间;猪苓有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是繁殖旺盛时期;栽培六七年为采收期,此时坑内与坑外全长满猪苓,连成一片;一般在每年4月份或11月份前后采收,最好在成熟或休眠期,应选择晴好天气,色黑质硬的即为猪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所用的菌材为抚育生产的废材,先将桦木、栎木废材锯成短木棒,横向钻多个透孔,再在腐殖质土和枝叶下发酵后,在蜜环菌菌土中加入生态菌肥,把猪苓菌核裹菌土后塞入木棒孔内,将木棒竖直栽入坑中,有利于土壤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这种种植方法使猪苓菌核与菌材、菌土紧密结合,加入生态菌肥,极大提高了接菌成活率,而且省去了菌材与蜜环菌菌土的接种过程,降低了种植成本,缩短了种植周期。

2、本发明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种植方式采用在大伐桩周围均匀布点用挖坑机打坑,通过在木棒上分层定向打透孔,引导猪苓多层生长,通过点状立体种植,最终形成块状连片收获的集成种植模式,不用挖连片的坑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的降低了种植猪苓的生产成本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发明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先期小坑内的菌材桩为猪苓生长提供一些必要的养分,后期猪苓生长延伸到地下较深的土壤,便能吸收大伐桩根提供的养分。另外,在猪苓种植区的上方堆灌木带,起到了遮荫保墒的作用,增强了种植区的抗旱能力,促进了猪苓的稳产高产。

4、本发明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在粗伐桩横截面打多个深孔,上面加腐殖质土遮盖,使树桩木质部加快腐烂,既起到雨天蓄水的作用,还能为猪苓生长提供养分。有水的地方还可用食用油桶加清水后将壶嘴垂直倒栽在伐桩横截面的粗孔内,实现自动供水。

5、本发明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对森林抚育后的栎树、桦树枝可用作培养菌材,收集抚育枝丫,清理了林下废材,减少了森林火险隐患,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6、本发明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整个种植过程不需要施任何化学药剂杀菌,种植的猪苓天然纯生态,药用价值高。

7、本发明投入产出比为1:28.33,比传统猪苓种植增产42.7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半阳坡缓坡上选伐桩

选择海拔1000米的东照阳或西照阳的半阴半阳坡地,且坡度为15度,选择厚度为40厘米富含腐殖质且土层下为黄沙粘土作为栽培土壤,土壤的含水量在30%,植被选择原始阔叶次生林,根径30厘米的桦树、栎树的粗伐桩周围;

第二步、抚育清林,生产菌材

在树木落叶后发芽前对栽培区内的林木进行抚育,清理胸径小于5cm的林木,对栎树、桦树修枝得到的粗树枝可留作培养菌材,细的树捎与被清理物一起堆放在距离树桩正上方2米处的坡上,灌带的宽为2米,高为1米,清除粗伐桩周围的林木与杂草;

第三步、原料的准备

(1)蜜环菌菌土:取野生猪苓采挖后窝内的新鲜蜜环菌菌土、小菌枝装袋备用;

(2)猪苓菌核:选完整无伤、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做菌种。

(3)生态菌肥:将桦树种子与栎树种子分别粉碎后过10目的筛子,桦树种子粉与栎树种子粉按重量1:4比例混合后再加入5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上笼蒸40分钟,冷却后再与蜜环菌菌土按重量10:1混合,置于24℃温度下避光培养,一般8天后即可制成生态菌肥;

(4)挖坑机:用于栽培猪苓时打圆柱形坑,打坑钻头直径15cm;钻木钻头直径2cm;

(5)高枝剪;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适当范围内;

(6)打坑测绳;用于确定栽培小坑到树桩的距离,测绳的一端连接圆形的硬铁环,另一端设有多个等距离的挂钩,挂环的间隔距离为0.5米,挖坑机上设有挂钩,挂环可挂在挖坑机上的挂钩上;

(7)辅助标尺固定在挖坑机上,用于确定栽培小坑之间距的,长度为0.5米;

第四步、木棒打孔,发酵菌材

将直径5厘米的粗树枝截成30厘米长的相同规格木棒段,将挖坑机换上钻木钻头每根木棒上横向按90度旋转等距离打3个透孔,在每年的6月份,除去地表的腐殖质土至露出湿土,再将木棒段单层呈带状平铺在菌土上,撒腐殖质土填充木棒间的缝隙与表面,洒一次水,使腐殖质土含水量保持在45%,上面加一层遮阴网后再盖5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在菌材木棒上面堆放1米厚的鲜枝叶保湿,外覆塑料膜进行保湿发酵:在夏季多雨季节,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0.5之间,将修剪下来的枝叶盖在菌材木棒的腐殖质土堆上,压实后使其厚度保持在50厘米,用塑料膜覆盖整个培养带,周围用土压实,保持60天;

第五步、菌核裹菌土,塞入菌材孔

先将第(3)步的生态菌肥与蜜环菌菌土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菌土,将猪苓菌核在清水中沾湿,在菌土中滚上泥,用手指将菌核塞入菌材孔内,视菌材粗度在每个孔内放1个菌核,要根据菌材孔的粗细选择菌核大小,以塞入菌核甩不掉为合适;

第六步、打坑放菌材,分层回填土

先将打坑测绳有铁环的一端套在粗伐桩上,另一端将最近的挂环固定在挖坑机的挂钩上,将辅助标尺的一端也固定在挖坑机上,向外移动挖树机拉紧测绳,每0.5米打一个坑,坑的深度0.4米,每绕粗伐桩转一圈向外更换一个挂钩,遇到石头、树根可跳过错开。打完坑后,先向每个小坑内竖放一根发酵过的菌材木棒,再向坑内填表土10厘米厚,撒两把发酵木棒用过的腐殖质菌肥土,取坑周围的腐殖质土盖20厘米厚,压实即可;

第七步、栽后管理

种植完后给挖坑机换上直径为2厘米的钻头,在粗伐桩横截面均匀分布打25个深15厘米的孔,上面加腐殖质土遮盖以保湿蓄水;每年6月下旬要进行一次疏枝疏叶,将郁闭度控制在0.5之间;猪苓有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是繁殖旺盛时期;栽培六七年为采收期,此时坑内与坑外全长满猪苓,连成一片;一般在每年4月份或11月份前后采收,最好在成熟或休眠期,应选择晴好天气,色黑质硬的即为猪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半阳坡缓坡上选伐桩

选择海拔2000米的东照阳或西照阳的半阴半阳坡地,且坡度为45度,选择厚度为50厘米富含腐殖质且土层下为黄沙粘土作为栽培土壤,土壤的含水量在40%,植被选择原始阔叶次生林,根径120厘米的桦树、栎树的粗伐桩周围;

第二步、抚育清林,生产菌材

在树木落叶后发芽前对栽培区内的林木进行抚育,清理胸径小于5cm的林木,对栎树、桦树修枝得到的粗树枝可留作培养菌材,细的树捎与被清理物一起堆放在距离树桩正上方2米处的坡上,灌带的宽为2米,高为1米,清除粗伐桩周围的林木与杂草;

第三步、原料的准备

(1)蜜环菌菌土:取野生猪苓采挖后窝内的新鲜蜜环菌菌土、小菌枝装袋备用;

(2)猪苓菌核:选完整无伤、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做菌种。

(3)生态菌肥:将桦树种子与栎树种子分别粉碎后过20目的筛子,桦树种子粉与栎树种子粉按重量1:4比例混合后再加入5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上笼蒸40分钟,冷却后再与蜜环菌菌土按重量10:1混合,置于25℃温度下避光培养,一般10天后即可制成生态菌肥;

(4)挖坑机:用于栽培猪苓时打圆柱形坑,打坑钻头直径20cm;钻木钻头直径4cm;

(5)高枝剪;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适当范围内;

(6)打坑测绳;用于确定栽培小坑到树桩的距离,测绳的一端连接圆形的硬铁环,另一端设有多个等距离的挂钩,挂环的间隔距离为0.5米,挖坑机上设有挂钩,挂环可挂在挖坑机上的挂钩上;

(7)辅助标尺固定在挖坑机上,用于确定栽培小坑之间距的,长度为0.5米;

第四步、木棒打孔,发酵菌材

将直径10厘米的粗树枝截成40厘米长的相同规格木棒段,将挖坑机换上钻木钻头每根木棒上横向按90度旋转等距离打4个透孔,在每年的8月份,除去地表的腐殖质土至露出湿土,再将木棒段单层呈带状平铺在菌土上,撒腐殖质土填充木棒间的缝隙与表面,洒一次水,使腐殖质土含水量保持在45%,上面加一层遮阴网后再盖5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在菌材木棒上面堆放1米厚的鲜枝叶保湿,外覆塑料膜进行保湿发酵:在夏季多雨季节,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0.7之间,将修剪下来的枝叶盖在菌材木棒的腐殖质土堆上,压实后使其厚度保持在50厘米,用塑料膜覆盖整个培养带,周围用土压实,保持60天;

第五步、菌核裹菌土,塞入菌材孔

先将第(3)步的生态菌肥与蜜环菌菌土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菌土,将猪苓菌核在清水中沾湿,在菌土中滚上泥,用手指将菌核塞入菌材孔内,视菌材粗度在每个孔内放2个菌核,要根据菌材孔的粗细选择菌核大小,以塞入菌核甩不掉为合适;

第六步、打坑放菌材,分层回填土

先将打坑测绳有铁环的一端套在粗伐桩上,另一端将最近的挂环固定在挖坑机的挂钩上,将辅助标尺的一端也固定在挖坑机上,向外移动挖树机拉紧测绳,每0.5米打一个坑,坑的深度0.5米,每绕粗伐桩转一圈向外更换一个挂钩,遇到石头、树根可跳过错开。打完坑后,先向每个小坑内竖放一根发酵过的菌材木棒,再向坑内填表土10厘米厚,撒两把发酵木棒用过的腐殖质菌肥土,取坑周围的腐殖质土盖25厘米厚,压实即可;

第七步、栽后管理

种植完后给挖坑机换上直径为4厘米的钻头,在粗伐桩横截面均匀分布打30个深15厘米的孔,上面加腐殖质土遮盖以保湿蓄水;每年6月下旬要进行一次疏枝疏叶,将郁闭度控制在0.7之间;猪苓有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是繁殖旺盛时期;栽培六七年为采收期,此时坑内与坑外全长满猪苓,连成一片;一般在每年4月份或11月份前后采收,最好在成熟或休眠期,应选择晴好天气,色黑质硬的即为猪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半阳坡缓坡上选伐桩

选择海拔1500米的东照阳或西照阳的半阴半阳坡地,且坡度为30度,选择厚度为45厘米富含腐殖质且土层下为黄沙粘土作为栽培土壤,土壤的含水量在35%,植被选择原始阔叶次生林,根径80厘米的桦树、栎树的粗伐桩周围;

第二步、抚育清林,生产菌材

在树木落叶后发芽前对栽培区内的林木进行抚育,清理胸径小于5cm的林木,对栎树、桦树修枝得到的粗树枝可留作培养菌材,细的树捎与被清理物一起堆放在距离树桩正上方2米处的坡上,灌带的宽为2米,高为1米,清除粗伐桩周围的林木与杂草;

第三步、原料的准备

(1)蜜环菌菌土:取野生猪苓采挖后窝内的新鲜蜜环菌菌土、小菌枝装袋备用;

(2)猪苓菌核:选完整无伤、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做菌种。

(3)生态菌肥:将桦树种子与栎树种子分别粉碎后过16目的筛子,桦树种子粉与栎树种子粉按重量1:4比例混合后再加入5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上笼蒸40分钟,冷却后再与蜜环菌菌土按重量10:1混合,置于24.5℃温度下避光培养,一般9天后即可制成生态菌肥;

(4)挖坑机:用于栽培猪苓时打圆柱形坑,打坑钻头直径18cm;钻木钻头直径3cm;

(5)高枝剪;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适当范围内;

(6)打坑测绳;用于确定栽培小坑到树桩的距离,测绳的一端连接圆形的硬铁环,另一端设有多个等距离的挂钩,挂环的间隔距离为0.5米,挖坑机上设有挂钩,挂环可挂在挖坑机上的挂钩上;

(7)辅助标尺固定在挖坑机上,用于确定栽培小坑之间距的,长度为0.5米;

第四步、木棒打孔,发酵菌材

将直径8厘米的粗树枝截成35厘米长的相同规格木棒段,将挖坑机换上钻木钻头每根木棒上横向按90度旋转等距离打4个透孔,在每年的7月份,除去地表的腐殖质土至露出湿土,再将木棒段单层呈带状平铺在菌土上,撒腐殖质土填充木棒间的缝隙与表面,洒一次水,使腐殖质土含水量保持在45%,上面加一层遮阴网后再盖5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在菌材木棒上面堆放1米厚的鲜枝叶保湿,外覆塑料膜进行保湿发酵:在夏季多雨季节,对上层乔木进行修枝,使郁闭度在0.6之间,将修剪下来的枝叶盖在菌材木棒的腐殖质土堆上,压实后使其厚度保持在50厘米,用塑料膜覆盖整个培养带,周围用土压实,保持60天;

第五步、菌核裹菌土,塞入菌材孔

先将第(3)步的生态菌肥与蜜环菌菌土按1:2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菌土,将猪苓菌核在清水中沾湿,在菌土中滚上泥,用手指将菌核塞入菌材孔内,视菌材粗度在每个孔内放2个菌核,要根据菌材孔的粗细选择菌核大小,以塞入菌核甩不掉为合适;

第六步、打坑放菌材,分层回填土

先将打坑测绳有铁环的一端套在粗伐桩上,另一端将最近的挂环固定在挖坑机的挂钩上,将辅助标尺的一端也固定在挖坑机上,向外移动挖树机拉紧测绳,每0.5米打一个坑,坑的深度0.5米,每绕粗伐桩转一圈向外更换一个挂钩,遇到石头、树根可跳过错开。打完坑后,先向每个小坑内竖放一根发酵过的菌材木棒,再向坑内填表土10厘米厚,撒两把发酵木棒用过的腐殖质菌肥土,取坑周围的腐殖质土盖22厘米厚,压实即可;

第七步、栽后管理

种植完后给挖坑机换上直径为3厘米的钻头,在粗伐桩横截面均匀分布打28个深15厘米的孔,上面加腐殖质土遮盖以保湿蓄水;每年6月下旬要进行一次疏枝疏叶,将郁闭度控制在0.6之间;猪苓有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是繁殖旺盛时期;栽培六七年为采收期,此时坑内与坑外全长满猪苓,连成一片;一般在每年4月份或11月份前后采收,最好在成熟或休眠期,应选择晴好天气,色黑质硬的即为猪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