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8369发布日期:2018-11-09 17:2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设施农业主要以钢架大棚为主,大棚内作物授粉方式主要包括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蜜蜂授粉通常是将小群势的蜜蜂蜂群及其蜂箱直接放置于大棚内,使蜜蜂在大棚内进行作物授粉。现有蜜蜂授粉方式,一方面由于大棚内部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差较大,加上蜜蜂对大鹏内受限空间的不适应,导致蜂群使用时间短,使用时间通常为20-30天,第30天后做撤场处理;另一方面,蜂群转运时需要搬运蜂箱,使用极不方便。

cn106719101a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授粉蜂箱,包括蜂箱体、蜂箱盖、蜂箱隔板以及若干单体巢框,所述蜂箱盖盖合在所述蜂箱体上,所述蜂箱体外侧面设有巢门,所述蜂箱隔板设于所述蜂箱体上口,所述蜂箱隔板上方设有饲喂槽和用于供蜂箱体内蜜蜂进入饲喂槽的通道孔,所述通道孔上方设有用于防止蜜蜂进入所述蜂箱盖内的防蜂罩,所述单体巢框卡夹在所述蜂箱体内。蜂群转运时该蜂箱需要拆卸、组合,仍然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群使用时间长的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所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包括箱体和用于蜜蜂进出的蜂道,在箱体顶部设置有箱盖,在箱体内部设置有巢脾;箱体由一个底板、一个顶板、两个侧板和两个纱网共同围合而成,两个侧板设置于底板一对边,两个纱网设置于底板另一对边;在箱盖对边铰接有与纱网相配合的挡板,由挡板与纱网共同构成可开合式全窗,并通过挡板上下转动以实现全窗的开合。

为进一步延长大棚内蜂群使用时间,在巢脾侧方、且位于箱体内设置有空置空间,空置空间为蜜蜂经蜂道进入巢脾的必经通道。

为更进一步延长大棚内蜂群使用时间,在空置空间上方的顶板上、箱盖上,以及空置空间下方的底板上均设置有用于扩大空置空间的伸缩结构。

作为优选,在巢脾两侧均设置有空置空间和伸缩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之一,伸缩结构包括滑槽,在滑槽内设置伸缩杆,在伸缩杆前端以及滑槽出口均设置有限位块,伸缩杆通过限位块限位,伸缩杆沿着滑槽水平滑动以实现伸缩结构伸缩进而扩大空置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蜂道包括分别位于纱网和挡板上的通孔,并通过箱体或挡板上下移动实现通孔开合,也即通过箱体或挡板上下移动实现蜂道开合。

进一步地,蜂道由第一蜂道和第二蜂道构成,并通过箱体或挡板上下移动实现其中一个蜂道打开,另一个蜂道关闭。

进一步地,在底板下端或箱盖上端设置有升降支架,通过底板下端的升降支架带动箱体升降或者通过箱盖上端的升降支架带动箱盖升降实现蜂道开合。

进一步地,当全窗处于闭合状态时,纱网贴靠在与其相邻的挡板上。

进一步地,在箱盖上端面和底板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帖。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用于大棚作物授粉,不仅能够延长大棚内蜂群使用时间,提高大棚内蜂群数量的稳定性,可将大棚内工蜂寿命延长至与工蜂自然寿命相当,而且能够提高幼蜂存活率,还能够将其直接放置于大棚支架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无需搬运蜂箱,非常方便。经实验证明,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能够将大棚内蜂群有效使用时间延长至60日。

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能够将其直接放置于大棚支架处,且在施放农药期间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无需搬运蜂箱,非常方便。

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能够同时放置于相邻大棚的支架处,不仅可以节约蜂群使用量和授粉装置使用量,而且可以实现相邻大棚作物的交替性授粉,还可以巧妙地避开不同大棚的农药施放期。

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既可以供单个大棚使用,又可以供多个相邻大棚在相同花期或不同花期相互交叉使用,提高了蜜蜂及蜜蜂授粉装置的使用率,相比于现有蜜蜂授粉装置或蜂箱,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使用率可提高50%以上。

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不仅散热效果优异,而且通用性好,通配于现有农作物大棚。

本发明蜜蜂授粉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且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蜜蜂授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蜜蜂授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蜜蜂授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蜜蜂授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蜜蜂授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蜜蜂授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蜜蜂授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和用于蜜蜂进出的蜂道,在箱体顶部设置有箱盖7,在箱体内部设置有三个巢脾5;其中,箱体由一个底板9、一个顶板8、两个侧板和两个纱网4共同围合而成,两个侧板设置于底板9一对边,两个纱网4设置于底板9另一对边;在箱盖7对边铰接有与纱网4相配合的挡板3,即挡板3通过铰接组件6连接在箱盖7的一对边,且在竖直状态下,挡板3能够完全遮盖纱网4,由挡板3与纱网4共同构成可开合式全窗,并通过挡板3绕着箱盖7对边上下转动以实现全窗的开合。

进一步地,在巢脾5侧方、且位于箱体内设置有空置空间16,空置空间16为蜜蜂经蜂道进入巢脾5的必经通道。

进一步地,在空置空间16上方的顶板8上、箱盖7上,以及空置空间16下方的底板9上均设置有用于扩大空置空间16的伸缩结构12。

进一步地,在巢脾5两侧均设置有空置空间16和伸缩结构12。

进一步地,伸缩结构12包括滑槽14,在滑槽14内设置伸缩杆13,在伸缩杆13前端以及滑槽14出口均设置有限位块15,伸缩杆13通过限位块15限位,伸缩杆13沿着滑槽14水平滑动以实现伸缩结构12伸缩进而扩大空置空间16。拉动伸缩杆13即可使伸缩杆13在滑槽14内滑动实现伸长,使得空置空间16扩大。

进一步地,蜂道包括分别位于纱网4和挡板3上的通孔,并通过箱体上下移动实现通孔开合,即箱体上下移动可使纱网4和挡板3上的通孔上下错位和重合,也即通过箱体上下移动实现蜂道开合。

进一步地,蜂道由第一蜂道2和第二蜂道10构成,且第一蜂道2与第二蜂道10分别位于不同的纱网4侧,即第一蜂道2位于其中一个纱网4侧,第二蜂道10位于另一个纱网4侧,并通过箱体上下移动实现其中一个蜂道打开,另一个蜂道关闭。

进一步地,在底板9下端设置有升降支架1,通过升降支架1带动箱体升降实现蜂道开合。挡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向下调节箱体,第一蜂道2关闭,即第一蜂道2处纱网4上的通孔和与其相邻挡板3上的通孔相互错开使第一蜂道2关闭,同时第二蜂道10打开,即第二蜂道10处纱网4上的通孔和与其相邻挡板3上的通孔位于相互重叠使第二蜂道10打开;同理,挡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向上调节箱体,第一蜂道2打开,第二蜂道10关闭;挡板3处于非竖直状态时,向上或向下调节箱体,第一蜂道2与第二蜂道10均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当全窗处于闭合状态时,纱网4贴靠在与其相邻的挡板3上,此结构能够实现两个蜂道同时打开,有利于多个大棚共用一个蜜蜂授粉装置,提高了蜜蜂及蜜蜂授粉装置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在箱盖7上端面和底板9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帖。

使用方法1:以第一蜂道2朝大棚内、第二蜂道10朝大棚外的方式将蜜蜂授粉装置安装于大棚支架11处,大棚支架11与箱盖7固定连接,升降支架1直接与地面接触。大棚作物施药期:如图3所示,向下调节蜜蜂授粉装置的升降支架1,使第一蜂道2关闭,第二蜂道10打开,同时将第一蜂道2处的挡板3均调整为竖直状态,并与纱网4相互贴靠,使第一蜂道2处的全窗处于关闭状态;将第二蜂道10处的挡板3均调整为竖直状态或非竖直状态,将蜜蜂的活动区域限定在大棚外。大棚作物花期:如图2所示,向上调节蜜蜂授粉装置的升降支架1,使第一蜂道2打开,第二蜂道10关闭,同时将第二蜂道10处的挡板3调整为竖直状态,并与纱网4相互贴靠,使第二蜂道10处的挡板3处于关闭状态,将蜜蜂的活动区域限定在大棚内。

使用方法2:以第一蜂道2、第二蜂道10均朝大棚内的方式将蜜蜂授粉装置安装于相邻大棚支架11处,大棚支架11与箱盖7固定连接,升降支架1直接与地面接触。大棚作物施药期:向下调节蜜蜂授粉装置的升降支架1,使第一蜂道2关闭,第二蜂道10打开,同时将第一蜂道2处的挡板3调整为竖直状态,并与纱网4相互贴靠,使第一蜂道2处的全窗处于关闭状态;将第二蜂道10处的挡板3均调整为竖直或非竖直状态,将蜜蜂的活动区域限定在与第二蜂道10相通的大棚内;同理,向上调节蜜蜂授粉装置的升降支架1,使第一蜂道2打开,第二蜂道10关闭,同时将第一蜂道2处的挡板3调整为竖直或非竖直状态;将第二蜂道10处的挡板3调整为竖直状态,使第二蜂道10处的全窗处于关闭状态,将蜜蜂的活动区域限定在与第一蜂道2相通的大棚内。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法中单个蜂道开放的情况需要将相邻连个大棚的施药期错开。大棚作物花期:如图4所示,向上或向下调节蜜蜂授粉装置的升降支架1,同时将第一蜂道2处和第二蜂道10的挡板3均调整为非竖直状态,使全窗均处于打开状态,使蜜蜂在两个大棚内均能够活动,以完成相邻大棚内作物同时或交替性授粉。

使用方法3:如图5所示,拉动顶板8上、箱盖7上,以及底板9上的伸缩结构12,空置空间16得以扩大,将蜂箱安装于间距较宽的相邻大棚支架处,相邻大棚共用同一个蜂箱。

使用方法4:拉动顶板8上、箱盖7上,以及底板9上的伸缩结构12,空置空间16得以扩大,将蜂箱安装于同一个大棚支架处。

实施例2

一种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箱体和用于蜜蜂进出的蜂道,在箱体顶部设置有箱盖7,在箱体内部设置有三个巢脾5;其中,箱体由一个底板9、一个顶板8、两个侧板和两个纱网4共同围合而成,两个侧板设置于底板9一对边,两个纱网4设置于底板9另一对边;在箱盖7对边铰接有与纱网4相配合的挡板3,由挡板3与纱网4共同构成可开合式全窗,并通过挡板3绕着箱盖7对边上下转动以实现全窗的开合。

进一步地,在巢脾5侧方、且位于箱体内设置有空置空间16,空置空间16为蜜蜂经蜂道进入巢脾5的必经通道。

进一步地,在空置空间16上方的顶板8上、箱盖7上,以及空置空间16下方的底板9上均设置有用于扩大空置空间16的伸缩结构12。

进一步地,在巢脾5两侧均设置有空置空间16和伸缩结构12。

进一步地,伸缩结构12包括滑槽14,在滑槽14内设置伸缩杆13,在伸缩杆13前端以及滑槽14出口均设置有限位块15,伸缩杆13通过限位块15限位,伸缩杆13沿着滑槽14水平滑动以实现伸缩结构12伸缩进而扩大空置空间16。

进一步地,蜂道包括分别位于纱网4和挡板3上的通孔,并通过挡板3上下移动实现通孔开合,即挡板3上下移动可使纱网4和挡板3上的通孔上下错位和重合,也即通过挡板3上下移动实现蜂道开合。

进一步地,蜂道由第一蜂道2和第二蜂道10构成,且第一蜂道2与第二蜂道10分别位于不同的纱网4侧,即第一蜂道2位于其中一个纱网4侧,第二蜂道10位于另一个纱网4侧,并通过挡板3上下移动实现其中一个蜂道打开,另一个蜂道关闭。

进一步地,在箱盖7上端设置有升降支架101,通过升降支架101带动箱盖7和挡板3升降实现蜂道开合。

进一步地,当全窗处于闭合状态时,纱网4贴靠在与其相邻的挡板3上,此结构能够实现两个蜂道同时打开,有利于多个大棚共用一个蜜蜂授粉装置,提高了蜜蜂及蜜蜂授粉装置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在箱盖7上端面和底板9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帖。

进一步地,在箱体底板9下端设置有支架12,用于安放蜜蜂授粉装置。

使用方法:如图7所示,挡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向上调节箱盖7,第一蜂道2关闭,即第一蜂道2处纱网4上的通孔和与其相邻挡板3上的通孔相互错开使第一蜂道2关闭,同时第二蜂道10打开,即第二蜂道10处纱网4上的通孔和与其相邻挡板3上的通孔相互重叠使第二蜂道10打开;同理,如图6所示,挡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向下调节箱盖7,第一蜂道2打开,第二蜂道10关闭;同理,当两个挡板3均处于非竖直状态时,向下或向下调节箱盖7,第一蜂道2与第二蜂道10均处于打开状态。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所述蜜蜂授粉装置的蜂道、巢脾的尺寸规格按照普通蜂箱的蜂道、巢脾规格制作。应用于双棚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空置空间的宽度根据大鹏间距确定,巢脾位于蜜蜂授粉装置中部,巢脾两边的空置空间均匀布置,只需要确保蜂道能够位于大棚内即可;应用于单棚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空置空间宽度约等于巢脾宽度为佳,巢脾两边的空置空间均匀布置。前述两种情况下,空置空间实际使用宽度通过伸缩结构调节。

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使用情况。

选取重庆市荣昌区某温室草莓种植棚作为实验地点,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蜂箱8个,分别编号1#箱、2#箱、3#箱、4#箱、5#箱、6#箱、7#箱、8#箱;实施例2中的蜂箱2个作为试验组,分别编号9#箱、10#箱。将1#箱、3#箱、5#箱、7#箱、9#箱安装于相邻的两个大棚支架处,两个大棚共用同一个蜂箱(双棚,下同),其中,1#箱、3#箱的空置空间调整至最大(下称最大),5#箱、9#箱的空置空间调整至最小(下称最小),7#箱的空置空间调整至最大与最小之间(下称中);将2#箱、4#箱、6#箱、8#箱、10#箱安装于一个大棚支架处(单棚,下同),其中,2#箱、4#箱的空置空间调整至最大,6#箱、8#箱的空置空间调整至最小,10#箱的空置空间调整至最大与最小之间。选用普通无空置空间、无开合式全窗的常规蜂箱2个作为对照组,蜂箱编11#箱、12#箱,11#箱安装于两个大棚支架处,两个大棚共用该蜂箱,12#箱安装于一个大棚支架处。

实验阶段选择阳历1月初至4月底,每个蜂群群势均为1足框蜜蜂,蜂王同批人工繁育、子蜜充足。分别在蜂群入驻大棚后的第0日、10日、20日、30日、40日、50日、60日、70日时上午9:00-10:00,通过人工计数,测定1h内蜜蜂出勤数量。蜂群入驻大棚后的第0-60日均有幼蜂繁殖,蜜蜂出勤数量与幼蜂存活率、蜂群使用时间呈正相关,可通过某个时间段蜜蜂出勤数据表征蜜蜂幼蜂存活率和延长使用时间方面的效果,结果见表1;

表1大棚作物用蜜蜂授粉装置使用情况下的蜜蜂出勤数量

通过表1分析比较,使用本发明授粉装置授粉的蜂群,在使用阶段的60日内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使用阶段的第70日蜜蜂出勤数仅有60只左右,已不符合授粉使用条件,说明蜂群有效使用时间可延长至60日;而普通无空置空间、无开合式全窗的常规蜂箱,在使用阶段的60日内显著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使用阶段的30日后,其蜜蜂出勤数量下降为70只以下,可见,本发明授粉装置较普通无空置空间、无开合式全窗的常规蜂箱更为优异,本发明授粉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幼蜂存活率,确保蜂大棚内群数量基本稳定。此外,本发明授粉装置在单棚和双棚应用中,应用于双棚的蜜蜂出勤数量较应用于单棚的蜜蜂出勤数量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