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1254发布日期:2018-11-14 00:1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品玉米秸秆,秸秆还田一直是技术较为落后,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出苗难,影响粮食产量。传统的玉米秸秆还田方法,一般采用收获同时把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然后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翻或旋耕。由于玉米秸秆还田量大,特别是玉米秸秆叶片还田难,主要表现在玉米叶片体积大、蓬松、透水能力弱,在还田后造成土壤保墒保水能力差,幼苗根系固定能力差,时有出苗后即枯萎现象,春季出苗保苗率低。另一种玉米秸秆间接还田方法,把玉米秸秆运到养牛场,然后通过牛过腹还田制成有机肥再进行还田,该方法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收割机收割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秆切断散落玉米地地表;

步骤2,在非生长季进行放牛,用放牧模式用牛采食地表散落的玉米秸秆;牛采食后的残余秸秆和牛的排泄粪便散布在玉米地地表,形成玉米秸秆和牛排泄粪便的混合地表覆盖物;

步骤3,在次年4月下旬春整地时玉米秸秆和牛排泄粪便所形成的混合地表覆盖物混和在耕层土壤中,实现秸秆还田。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步骤1中收割机切断的玉米秸秆长度≤10cm。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步骤2中放牛模式采食地表散落的玉米秸秆,采食玉米秸秆总量的≥50%。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首先,将牛采食后残余玉米秸秆与牛粪便共同作为还男有机物料;其次,采用残余玉米秸秆与牛粪便作为地表覆盖物,减少风沙土区风蚀作用;最后,由于采用田间放牧模式,使秸秆还田与春整地施用相统一,减少以原状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保墒能力,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还田秸秆和秸秆有机肥化春相给合,使有机肥生产、秸秆还田过程融为一体,增加有机物料还田量和保墒能力。本发明与采用常规还田方法相比出苗率增加12%,有机物料还田量增加22%、农业生产经济收入效益提高8.4%;本发明的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更具有科学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在东北平原风沙土区对相同条件农田设两个处理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处理农田施用传统的秸秆还田,另一处理农牧结合玉米秸秆一体化还田的方法进行生产:

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收割机收割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秆切断散落玉米地地表;收割机切断的玉米秸秆长度≤10cm。

步骤2,在非生长季进行放牛,用放牧模式用牛采食地表散落的玉米秸秆;牛采食后的残余秸秆和牛的排泄粪便散布在玉米地地表,形成玉米秸秆和牛排泄粪便的混合地表覆盖物;放牛模式采食地表散落的玉米秸秆,采食玉米秸秆总量的≥50%。

步骤3,在次年4月下旬春整地时玉米秸秆和牛排泄粪便所形成的混合地表覆盖物混和在耕层土壤中,实现秸秆还田。

通过对两块玉米地的玉米出苗率、玉米产量和生产投入费用进行效果测算。经测算,单位面积收获玉米籽粒按当前市场价格进行换算;与采用常规方法相比使用本发明的有机物料的产量增加22%倍、农业生产经济收入效益提高8.4%。

本发明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东北平原风沙土区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及集成示范”科研工作中进行了应用,针对“东北平原风沙土区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及集成示范”进行了实际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与采用常规生产方法相比更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现实意义。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具体为:收割机收割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秆切断散落玉米地地表;在非生长季进行放牛,用放牧模式用牛采食地表散落的玉米秸秆;牛采食后的残余秸秆和牛的排泄粪便散布在玉米地地表,形成玉米秸秆和牛排泄粪便的混合地表覆盖物;在次年4月下旬春整地时玉米秸秆和牛排泄粪便所形成的混合地表覆盖物混和在耕层土壤中,实现秸秆还田。本发明与采用常规还田方法相比出苗率增加12%,有机物料还田量增加22%、农业生产经济收入效益提高8.4%。

技术研发人员:苗淑杰;赵红飞;乔云发;钟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6.29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