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2573阅读:17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杆还田的方法及应用,特别是一种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秸秆是宝贵的资源。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采用有效的秸秆还田措施,而是直接焚烧于田间。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同时,也致使耕地连年种植不得休闲,土壤养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始终处于种大于养、产大于投的掠夺式经营状态。由于化肥的施用量占用肥总量的比例过大,土壤有机质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作物营养不良和病虫害多的严重后果,因此,秸秆还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尚未付清力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增肥地力的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水稻成熟后,利用复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的秸秆粉碎;将切碎的秸秆均匀撒于田间;

、在翻耕前施加尿素5~10kg/亩;

、在秸杆上均匀喷洒土壤活化剂;

、将土壤进行旋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水稻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和改良土壤的最有效方法,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易耕作。土壤中>0.25mm的微团聚体,被认为对土壤物理性状和营养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稻草还田后有利于1~0.25mm团聚体的形成,是化肥处理的1.7倍;还田的秸秆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能够中和土壤碱性,有明显的洗碱作用。

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的优选方案是:

步骤中,切碎的秸杆长度<10cm。

步骤中,土壤活性剂的喷洒用量是5~10kg/亩。

步骤中,旋耕时,采用两次作业方法:第一次机具前进速度宜慢,翻埋深度能够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深度在20cm以上;第二次前进速度比第一次稍快一些,确保秸秆能全部均匀地埋入土壤中,让秸秆充分的与土壤接触,能加快秸秆的腐熟速度。

土壤活性剂采用酶制剂。

水稻秸杆还田的应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将水稻秸杆还田后,在水稻秧苗栽植过程中,需要控水调气和病虫害防冶。

水稻秸杆还田的应用的优选方案是:

控水调气:秧苗移栽后5天以上基本都已扎根活棵,8~10天明显恢复生长;水稻秸秆发酵过程中长期泡水,水稻秸秆腐熟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在厌氧还原的条件下产生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以及还原性离子,对秧苗产生毒害作用;水稻秸杆还田后,秧苗期应多视察苗情、天气或其他各项综合情况,采用干湿交替的模式,将有害物质随水排出,泡水2~3天;排水通气2~3天;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病虫害防治:水稻秸秆还田的同时为病虫提供了栖息和越冬的场所,尽量减少还田秸秆病株的残存量,凡带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以及其他病的的稻草秸杆应清除,以防止病菌传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

水稻成熟后,利用复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的秸秆粉碎。秸秆粉碎长度应<10cm,将切碎的秸秆均匀撒于田间,防止秸秆过于集中导致水稻秧苗出现僵苗、死苗现象。

碳氮比是影响输掉秸秆腐熟分解的重要因素。水稻秸秆碳氮比较大,微生物分解秸秆蛙,与水稻秧苗争氮,影响水稻秧苗生长。所以需要增加施肥,在翻耕前施尿素5~10kg/亩。

撒施秸秆土壤活化剂(酶制剂),在机械耕翻前,在水稻秸秆上均匀的喷洒土壤活化剂5~10kg/亩。可加快秸秆腐熟分解速度,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旋耕。机械旋耕时,应采用两次作业方法。第一次机具前进速度宜慢,翻埋深度能够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深度在20cm以上。第二次前进速度可以稍快一些,确保秸秆能全部均匀地埋入土壤中,让秸秆充分的与土壤接触,能加快秸秆的腐熟速度。

稻秸杆还田的应用:

1、控水调气。秧苗移栽后5天以上基本都已扎根活棵,10天左右明显恢复生长。如果秸秆发酵过程中长期泡水,秸秆腐熟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在厌氧还原的条件下产生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以及还原性离子。对秧苗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水稻还田后,秧苗期应多视察苗情、天气等。采用干湿交替的模式。将有害物质随水排出,泡水2~3天。排水通气2~3天。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2、病虫害防治。水稻秸秆还田的同时为病虫提供了栖息和越冬的场所。因此,尽量减少还田秸秆病株的残存量,是减少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凡带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等病的稻草应清除,以防止病菌传播。

经实验表明,土壤PH值由8.7(5农1-8号地(实际地块标号))和9.0(5农45-58号地(实际地块标号))下降至8.2和8.4,明显减轻了盐碱危害。(块田标号自东向西1-58号)

杂草能够严重危害水稻生长,与水稻争水争肥争空间,经过以上两地块的试验表明,水稻秸秆还田能够减少田间杂草种类和数量。

因此,稻田秸杆还田后,经过腐熟后再与土壤的充分结合,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使秧苗生长更好。

本发明中,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列举,还可以参照本发明的步骤以及具体地况或土壤墒情等,将其他玉米秸杆等秸杆实施还田技术,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