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781发布日期:2018-11-30 23:17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禹白芷是白芷的商品名,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禹白芷为禹州传统种植品种,为河南禹州及周边县市所产白芷的习称。《中药大辞典》把产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长葛市一带的白芷统称为禹白芷。禹白芷的特点是香气虽短,但不暴,质量好,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饮片配方、保健化妆品和香料等原料。禹白芷是重要的中药出口品种,1984年10月,禹白芷种子、种苗被正式列为中国医药系统第一批科技保密项目,禁止出口。

禹白附是河南省禹州下辖的19个乡镇区域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干燥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功效:祛风痰,定惊,止痛的功效。2006年12月28日,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古田银耳”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技术文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种土地建设:在9-10月份将土壤中过多的落叶和杂草,杂物整理出并松土,在土壤洒水使其相对湿度保持在在65%-80%,施有机微生物肥后上面覆土8-12cm;

(2)种子处理:将禹白芷和禹白附种子用温水浸泡8-12小时;

(3)禹白芷的种植:10月份在在步骤(1)中的土壤上做畦,每畦宽1.2-1.8m;禹白芷种植沟的行距40-60cm,穴距23-27cm,穴深5-7cm,穴口直径8-10cm,穴底平,在每穴加入8-10粒禹白芷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4)禹白附的种植:在第二年4月份在每相邻两行禹白芷种植沟之间开挖禹白附种植沟,穴距23-27cm,穴口直径7-9cm,穴深6-8cm,在每穴加入6-8粒禹白附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5)间苗和定苗:当禹白芷苗长到4-6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6-8珠,当禹白芷苗长到9-12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3-5珠,在第二年早春进行第三次间苗,每穴留2-3珠;当禹白附苗长到6-8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4-5珠,当长到10-14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2-3珠。

(6)施肥:在第二年早春对禹白芷进行第三次间苗后施有机肥,在第二年6月初和8月初各追有机肥一次。

(7)浇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8)采收:第二年8月下旬采收禹白芷,第二年9月下旬采收禹白附。

优选的,所述的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步骤(3)禹白芷的种植中每畦宽1.5m;禹白芷种植沟的行距50cm,穴距25cm,穴深6cm,穴口直径9cm,穴底平,在每穴加入9粒禹白芷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优选的,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步骤(4)禹白附的种植中穴距25cm,穴口直径8cm,穴深7cm,在每穴加入7粒禹白附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优选的,所述的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所述微生物肥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玉米秸秆、腐熟鸡粪和泥炭土按1:2:1的重量比混合后接种每毫升cfu在2×108—3×108的菌悬液。

优选的,所述的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所述菌悬液为活菌数比例为1:1:1:1的固氮菌、溶磷菌、解钾菌和抗腐菌培养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禹白附喜凉爽和较阴湿的环境,通过禹白芷的茎叶来实现对禹白附遮阴的目的,为禹白附生长创造遮阳条件,提高种植产量;且同时利用了禹白芷和禹白附不同的生长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光能、空气、水分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利作用,以达到双丰收的综合效益,增加收入,实现经济价值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种土地建设:在9-10月份将土壤中过多的落叶和杂草,杂物整理出并松土,在土壤洒水使其相对湿度保持在在65%-80%,施有机微生物肥后上面覆土8-12cm;

(2)种子处理:将禹白芷和禹白附种子用温水浸泡8-12小时;

(3)禹白芷的种植:10月份在在步骤(1)中的土壤上做畦,每畦宽1.2-1.8m;禹白芷种植沟的行距40-60cm,穴距23-27cm,穴深5-7cm,穴口直径8-10cm,穴底平,在每穴加入8-10粒禹白芷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4)禹白附的种植:在第二年4月份在每相邻两行禹白芷种植沟之间开挖禹白附种植沟,穴距23-27cm,穴口直径7-9cm,穴深6-8cm,在每穴加入6-8粒禹白附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5)间苗和定苗:当禹白芷苗长到4-6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6-8珠,当禹白芷苗长到9-12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3-5珠,在第二年早春进行第三次间苗,每穴留2-3珠;当禹白附苗长到6-8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4-5珠,当长到10-14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2-3珠。

(6)施肥:在第二年早春对禹白芷进行第三次间苗后施有机肥,在第二年6月初和8月初各追有机肥一次。

(7)浇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8)采收:第二年8月下旬采收禹白芷,第二年9月下旬采收禹白附。

实施例2

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种土地建设:在9-10月份将土壤中过多的落叶和杂草,杂物整理出并松土,在土壤洒水使其相对湿度保持在在68%,施有机微生物肥后上面覆土9cm;

(2)种子处理:将禹白芷和禹白附种子用温水浸泡11小时;

(3)禹白芷的种植:10月份在在步骤(1)中的土壤上做畦,每畦宽1.2m;禹白芷种植沟的行距40cm,穴距24cm,穴深5cm,穴口直径10cm,穴底平,在每穴加入9粒禹白芷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4)禹白附的种植:在第二年4月份在每相邻两行禹白芷种植沟之间开挖禹白附种植沟,穴距24cm,穴口直径7cm,穴深8cm,在每穴加入8粒禹白附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5)间苗和定苗:当禹白芷苗长到6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6珠,当禹白芷苗长到10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4珠,在第二年早春进行第三次间苗,每穴留3珠;当禹白附苗长到8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5珠,当长到13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3珠。

(6)施肥:在第二年早春对禹白芷进行第三次间苗后施有机肥,在第二年6月初和8月初各追有机肥一次。

(7)浇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8)采收:第二年8月下旬采收禹白芷,第二年9月下旬采收禹白附。

实施例3

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种土地建设:在9-10月份将土壤中过多的落叶和杂草,杂物整理出并松土,在土壤洒水使其相对湿度保持在在72%,施有机微生物肥后上面覆土10cm;

(2)种子处理:将禹白芷和禹白附种子用温水浸泡10小时;

(3)禹白芷的种植:10月份在在步骤(1)中的土壤上做畦,每畦宽1.5m;禹白芷种植沟的行距50cm,穴距25cm,穴深6cm,穴口直径9cm,穴底平,10月份在每穴加入9粒禹白芷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4)禹白附的种植:在第二年4月份在每相邻两行禹白芷种植沟之间开挖禹白附种植沟,穴距25cm,穴口直径8cm,穴深7cm,在每穴加入7粒禹白附种子后用有机肥覆盖;

(5)间苗和定苗:当禹白芷苗长到5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7珠,当禹白芷苗长到10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4珠,在第二年早春进行第三次间苗,每穴留3珠;当禹白附苗长到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4珠,当长到12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2珠。

(6)施肥:在第二年早春对禹白芷进行第三次间苗后施有机肥,在第二年6月初和8月初各追有机肥一次。

(7)浇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8%。

(8)采收:第二年8月下旬采收禹白芷,第二年9月下旬采收禹白附。

所述微生物肥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玉米秸秆、腐熟鸡粪和泥炭土按1:2:1的重量比混合后接种每毫升cfu在2×108—3×108的菌悬液;所述的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所述菌悬液为活菌数比例为1:1:1:1的固氮菌、溶磷菌、解钾菌和抗腐菌培养制得。

禹白芷套种禹白附对比试验

试验分为1号、2号、3号、4号、5号和6号地,每块地面尺寸均为12m×10m;其中1号和2号地上使用实施例3中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种植禹白芷和禹白附;3号和4号地上只种植禹白芷,种植方法同实施例3中的禹白芷种植方法;5号和6号地上只种植禹白附,种植方法同实施例3中的禹白种植方法。

第一次试验:2015年10月7日在1号、2号、3号和4号地上种植禹白芷,2016年4月18日在1号、2号、5号和6号地上种植禹白附,2016年8月30号采收所有禹白芷,2016年9月24号采收禹白附。

第二次试验:2016年10月10日在1号、2号、3号和4号地上种植禹白芷,2017年4月20日在1号、2号、5号和6号地上种植禹白附,2017年8月28号采收所有禹白芷,2017年9月30号采收禹白附。

其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6年和2017年,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1号地、2号地的禹白芷产量和单独种植禹白芷的3号地、4号地产量几乎没有差距,说明禹白芷套种禹白附没有对禹白芷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但1号地、2号地、5号地、6号地的禹白附产量相比,1号地、2号地的禹白附产量反而明显高于单独种植禹白附的5号地、6号地的产量,是因为禹白附为喜阴植物,提前种植的禹白芷茎叶能有效地为禹白附的生长创造遮阳条件,提高种植产量;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分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利作用,以达到双丰收的综合效益,增加收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