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2352发布日期:2019-01-05 08:50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特别涉及利用扦插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自主设计的生根消毒液对地果老枝进行秋季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南方经济植物的大田高产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果(学名:ficustikouabureau),又名地石榴,地瓜榕、地瓜藤、过江龙、地枇杷、土瓜等,是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l.)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全株具白色乳液。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节节生根,气根须状,攀附于树上或石上。单叶互生;叶片坚纸质,被短刺毛,粗糙,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具浅的波状齿。隐头花序成对或簇生于无叶的短枝上,常理于土内,成熟时淡红色,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2cm;雄花及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无柄,花被片2-6,雄蕊1-3;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有短柄,无花被,有粘膜包被子房。

地果全株全身是宝:(1)全草入药,尤以根茎药效最佳,是彝、壮、苗、哈尼等民族广泛使用的民族药,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痢,解毒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痢疾,泄泻,黄疸,水肿,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等;(2)成熟的果实可食用,软糯多汁,香甜可口,味道芬芳,可直接采摘洗净食用;(3)地果植株耐干旱、耐半荫、耐贫瘠,善于攀爬,生长力强,可用于大面积裸露地的覆盖绿化,也可用于林下片植、丛植与乔、灌木搭配构成复合型的生态结构,形成高、中、低错落有致的自然立体群落景观。因此,地果具有极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实现规模化种植是地果综合开发的首要条件。

中国专利(授权公布号cn107372107a,cn103355168b)开发了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地果快速繁殖方法,采用该方法需要配制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周期长,且组织苗需要长时间的炼苗移栽才有可能形成种植规模;中国专利(授权公布号cn104620827b,cn104604494b)开发了基于扦插技术的地果快速繁殖方法,该方法均需在苗圃中或采用育苗袋,还需额外搭建拱棚或遮光网,先获取扦插苗,然后再移栽炼苗,种植周期长,收获周期更长,且投入多,成本高。此外,南方各地农民均在每年3月至5月的春季多雨季进行地果苗的扦插繁殖,成活率在80%以上,但是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1)春季扦插苗当年存活,当年生长季仅能进行营养生长,无法开花结果;(2)春季扦插为了保证存活,多采用生长旺盛的1年生枝条的茎段,生长周期长,萌发枝数量少;(3)春季扦插幼苗次年才能生长充分,形成规模,且需要2-3年才能收获少量果实,延长了地果苗的综合开发利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利用地果老枝进行秋季扦插,结合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直接进行大田种植,次年夏季大田苗便可收获成熟果实,本技术无需额外的培养基,无需苗圃和遮阳棚,无需炼苗移栽,直接进行规模化种植,极大地节约前期成本,有效地缩短地果苗的生长季,明显缩短地果苗的综合开发年限。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包括插穗采集、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扦插和覆盖地膜,首先在秋季进行采集插穗,采完后采用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对插穗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扦插,扦插后采用地膜进行覆盖。

所述插穗采集是在10月上旬采集老枝,然后进行剪穗,插穗长度为3—5cm,至少保留1个节,节处着生1个幼芽或幼枝;剪穗时,上剪口在节上方0.5—1cm处,下剪口在节间下方靠近第二个节的上方0.5—1cm处。

所述生根消毒剂混合液的成分是每1000ml水中加入萘乙酸(naa)500-600mg,吲哚乙酸(iba)300-400mg,80%喷克可湿性粉剂2000-3000mg,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600-700mg。

所述扦插过程中插入深度为插穗的4/5。

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大田选择,2)整地施肥,3)起垄,4)插穗采集,5)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6)垄面打孔,7)扦插,8)覆盖地膜,9)灌溉,10)补苗,11)扦插后管理,12)田间管理。

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大田选择;

2)整地施肥;

3)起垄;

4)插穗采集:在10月上旬采集老枝,然后进行剪穗,插穗长度为3—5cm,至少保留1个节,节处着生1个幼芽或幼枝;剪穗时,上剪口在节上方0.5—1cm处,下剪口在节间下方靠近第二个节的上方0.5—1cm处;

5)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用喷雾器生根消毒剂混合液喷洒在插穗堆上,喷洒均匀,使每个插穗都接触到喷雾;

6)垄面打孔;

7)扦插;将插穗直接插入步骤6)垄面打孔中打好的孔中,插入深度为插穗的4/5;

8)覆盖地膜:选用白色地膜覆盖土垄,边缘埋土压严,在垄角处地膜埋入土壤深度为5-10cm;

9)灌溉;

10)补苗;

11)扦插后管理;

12)田间管理。

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大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做育苗地;

2)整地施肥:对步骤1)选择的大田进行施肥,并深耕,深耕30cm以上;

3)起垄:将步骤2)处理好的大田打垄,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50cm和30cm,垄沟宽50cm;垄面与地面夹角为45°,垄顶部为弧形;同时,进行晾晒;

4)插穗采集:在10月上旬采集老枝,然后进行剪穗,插穗长度为3—5cm,至少保留1个节,节处着生1个幼芽或幼枝;剪穗时,上剪口在节上方0.5—1cm处,下剪口在节间下方靠近第二个节的上方0.5—1cm处;

5)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用喷雾器将生根消毒剂混合液喷洒在插穗堆上,喷洒均匀,并及时用工具翻堆,使每个插穗都接触到喷雾;

6)垄面打孔:用扦插器在土垄上打供插穗插入的孔;

7)扦插:将插穗直接插入孔,插入深度为插穗的4/5,全部插完后,用松土覆盖,并浇水;

8)覆盖地膜:选用白色地膜覆盖土垄,在垄角处地膜埋入土壤深度为5-10cm;

9)灌溉:扦插完2周内,通过垄沟进行灌溉2—3次;

10)补苗:2周后,在地膜表面观察插穗发芽情况,对没有成活的接穗进行补苗;

11)扦插后管理:一个月后,在插穗发芽处抠洞,使幼苗自然长出,2个月后,在地膜中央压土;

12)田间管理:次年春季收集移除残余地膜。

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大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做育苗地;

2)整地施肥:对步骤1)选择的大田进行施肥,每亩地施腐熟的农家肥500kg及三元素复合肥100kg,并且进行深耕,深耕30cm以上;

3)起垄:将步骤2)处理好的大田打垄,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50cm和30cm,垄沟宽50cm;起垄后,用铁锹修整压实土垄,使土垄的宽度和高度符合要求;垄面与地面夹角为45°,垄顶部为弧形;同时,进行晾晒,时间为至少一周;

4)插穗采集:在10月上旬采集老枝,剪除所有叶片及当年生幼枝,收割的枝条及时转移至阴凉处,喷足水分;在阴凉处进行剪穗,插穗长度根据老枝的节间长度而定,为3—5cm,至少保留1个节,节处着生1个幼芽或幼枝;剪穗时,上剪口在节上方0.5—1cm处,下剪口在节间下方靠近第二个节的上方0.5—1cm处;剪好的插穗堆至阴凉处,及时喷水,防止脱水干燥;

5)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用喷雾器将生根消毒剂混合液喷洒在插穗堆上,喷洒均匀,并及时用工具翻堆,使每个插穗都接触到喷雾,生根消毒剂混合液的成分是每1000ml水中加入萘乙酸(naa)500-600mg,吲哚乙酸(iba)300-400mg,80%喷克可湿性粉剂2000-3000mg,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600-700mg;

6)垄面打孔:用扦插器在土垄上打供插穗插入的孔,孔间距10cm,孔深5cm,每垄打2排孔;

7)扦插:将插穗直接插入孔,插入深度为插穗的4/5,全部插完后,用松土覆盖,并用花洒浇水;

8)覆盖地膜:选用宽度为100cm的白色地膜覆盖土垄,在垄角处地膜埋入土壤深度为5-10cm;

9)灌溉:扦插完2周内,通过垄沟进行灌溉2—3次,保持垄沟湿润但不积水;

10)补苗:2周后,在地膜表面观察插穗发芽情况,对没有成活的接穗进行补苗;补苗的步骤是在地膜上抠洞,拔出枯死的插穗,补插新的插穗后,用土覆盖地膜破洞,压严压实;

11)扦插后管理:一个月后,在插穗发芽处抠洞,使幼苗自然长出,2个月后,在地膜中央压土,每隔半米压一个1kg的土堆;

12)田间管理:次年春季收集移除残余地膜,并进行除草和灌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利用扦插技术,快速实现了地果苗的大量繁殖,在数量上为大田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保障;选用地果老枝做插穗,抗性强,萌发条多,一个生长季后,可进一步扩大大田种植规模;

2、本发明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在秋季进行地果苗老枝扦插,仅需次年春季一个生长季,老枝节部于夏季便能开花结实,缩短了地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时间,次年夏季大田苗便可收获成熟果实;

3、本发明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地果苗大田规模化种植,有效防止了扦插苗因干旱、冻害而造成的死亡;

4、本发明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无需额外的培养基,无需苗圃和遮阳棚,无需炼苗移栽,直接进行规模化种植,极大地节约前期成本,有效地缩短地果苗的生长季,明显缩短地果苗的综合开发年限;

5、本发明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中的生根消毒剂混合液能够保证扦插苗生根存活,采用生根消毒剂混合液喷洒插穗,提高接穗生根率的同时,降低接穗霉变死亡率;

6、本发明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保证了地果老枝扦插苗在秋冬季的成活率,次年春天生长季到来时,可快速进入生长期,能产生大量萌发枝,并能于当年夏秋季在老枝节部顺利开花结果,大大缩短了地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时间;

7、本发明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的扦插成活率达到95%以上,保存率达到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实施例1:四川达州市渠县的地果苗大田规模化种植示范。

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大田选择:在渠县中滩乡墨子村中滩河边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废弃玉米地5亩作为种植基地;

步骤2:整地施肥:每亩地施肥500kg农家肥及100kg三元素复合肥,深耕30公分以上;

步骤3:起垄:在处理好的大田中打起宽50cm、高30cm的土垄,垄面与地面夹角为45°,垄顶部为弧形,垄沟间距50cm;起垄后,用铁锹修整压实土垄,使土垄的宽度和高度符合要求,晾晒一周;

步骤4:插穗采集:10月上旬清晨选择长势良好,枝条健壮的母株,从上面剪取直径0.5cm的老枝作为插条,从叶柄处剪除所有叶片及当年生幼枝,将收割的枝条转移至阴凉处,喷足水分,在阴凉处进行剪穗,每个剪穗保留至少1个节,节处着生1个幼芽或幼枝,上剪口在节上方0.5cm处,下剪口在节间下方靠近第二个节的上方0.5cm处;获得的插穗长度为3cm,剪好的插穗堆至阴凉处,及时喷水,防止脱水干燥;

步骤5: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依据此比例配置生根消毒混合液:每1000ml水中,加入萘乙酸(naa)500mg,吲哚乙酸(iba)300mg,80%喷克可湿性粉剂2000mg,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600mg,用喷雾器将生根消毒混合液喷洒在插穗堆上,边喷边翻,喷洒均匀,以接穗上形成液滴,但不自动坠落时停止喷洒;

步骤6:垄面打孔:用扦插器在土垄上面打孔,孔间距10cm,孔深5cm,每垄打2排孔;

步骤7:扦插:选择阴雨天进行扦插,将插穗直接插入孔中,插入深度为插穗的4/5,仅保留节部略微露出地表即可;全部插完后,用松土轻轻覆盖接穗,以刚好盖住接穗头部为宜;

步骤8:覆盖地膜:选用宽度为100cm的白色地膜覆盖土垄,覆膜时要注意铺平、拉紧、不透风漏气,膜边压土要细致,埋压压严,在垄角处地膜埋入土壤深度为5cm;

步骤9:灌溉:扦插完2周内,通过垄沟进行灌溉2次,以保持垄沟湿润但不积水为原则;

步骤10:补苗:2周后,在地膜表面观察插穗发芽情况,在没成活的插穗处抠洞,轻轻拔出枯死的插穗,补插新的插穗后,用土覆盖地膜破洞,压严压实;

步骤11:扦插后管理:一个月后,在插穗发芽处抠洞,使幼苗自然长出,2个月后,在地膜中央压土,每隔半米压一个1kg的土堆,防止冬季大风时掀开地膜;

步骤12:田间管理:次年春季收集移除残余地膜,及时除草,灌溉,大田苗长势良好,夏季在插穗的老枝基部便可收获成熟的果实。

实施例2:四川达州市渠县的地果苗大田规模化种植示范。

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大田选择:在渠县中滩乡墨子村中滩河边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废弃玉米地5亩作为种植基地;

步骤2:整地施肥:每亩地施肥500kg农家肥及100kg三元素复合肥,深耕30公分以上;

步骤3:起垄:在处理好的大田中打起宽50cm、高30cm的土垄,垄面与地面夹角为45°,垄顶部为弧形,垄沟间距50cm;起垄后,用铁锹修整压实土垄,使土垄的宽度和高度符合要求,晾晒一周;

步骤4:插穗采集:10月上旬清晨选择长势良好,枝条健壮的母株,从上面剪取直径1cm的老枝作为插条,从叶柄处剪除所有叶片及当年生幼枝,将收割的枝条转移至阴凉处,喷足水分,在阴凉处进行剪穗,每个剪穗保留至少1个节,节处着生1个幼芽或幼枝,上剪口在节上方0.8cm处,下剪口在节间下方靠近第二个节的上方0.8cm处;获得的插穗长度为4cm,剪好的插穗堆至阴凉处,及时喷水,防止脱水干燥;

步骤5: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依据此比例配置生根消毒混合液:每1000ml水中,加入萘乙酸(naa)550mg,吲哚乙酸(iba)350mg,80%喷克可湿性粉剂2500mg,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650mg,用喷雾器将生根消毒混合液喷洒在插穗堆上,边喷边翻,喷洒均匀,以接穗上形成液滴,但不自动坠落时停止喷洒;

步骤6:垄面打孔:用扦插器在土垄上面打孔,孔间距10cm,孔深5cm,每垄打2排孔;

步骤7:扦插:选择阴雨天进行扦插,将插穗直接插入孔中,插入深度为插穗的4/5,仅保留节部略微露出地表即可;全部插完后,用松土轻轻覆盖接穗,以刚好盖住接穗头部为宜;

步骤8:覆盖地膜:选用宽度为100cm的白色地膜覆盖土垄,覆膜时要注意铺平、拉紧、不透风漏气,膜边压土要细致,埋压压严,在垄角处地膜埋入土壤深度为8cm;

步骤9:灌溉:扦插完2周内,通过垄沟进行灌溉2次,以保持垄沟湿润但不积水为原则;

步骤10:补苗:2周后,在地膜表面观察插穗发芽情况,在没成活的插穗处抠洞,轻轻拔出枯死的插穗,补插新的插穗后,用土覆盖地膜破洞,压严压实;

步骤11:扦插后管理:一个月后,在插穗发芽处抠洞,使幼苗自然长出,2个月后,在地膜中央压土,每隔半米压一个1kg的土堆,防止冬季大风时掀开地膜;

步骤12:田间管理:次年春季收集移除残余地膜,及时除草,灌溉,大田苗长势良好,夏季在插穗的老枝基部便可收获成熟的果实。

实施例3:四川达州市渠县的地果苗大田规模化种植示范。

一种地果秋季大田规模化种植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大田选择:在渠县中滩乡墨子村中滩河边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废弃玉米地5亩作为种植基地;

步骤2:整地施肥:每亩地施肥500kg农家肥及100kg三元素复合肥,深耕30公分以上;

步骤3:起垄:在处理好的大田中打起宽50cm、高30cm的土垄,垄面与地面夹角为45°,垄顶部为弧形,垄沟间距50cm;起垄后,用铁锹修整压实土垄,使土垄的宽度和高度符合要求,晾晒一周;

步骤4:插穗采集:10月上旬清晨选择长势良好,枝条健壮的母株,从上面剪取直径2cm的老枝作为插条,从叶柄处剪除所有叶片及当年生幼枝,将收割的枝条转移至阴凉处,喷足水分,在阴凉处进行剪穗,每个剪穗保留至少1个节,节处着生1个幼芽或幼枝,上剪口在节上方1cm处,下剪口在节间下方靠近第二个节的上方1cm处;获得的插穗长度为5cm,,剪好的插穗堆至阴凉处,及时喷水,防止脱水干燥;

步骤5:生根消毒混合液处理:依据此比例配置生根消毒混合液:每1000ml水中,加入萘乙酸(naa)600mg,吲哚乙酸(iba)400mg,80%喷克可湿性粉剂3000mg,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700mg,用喷雾器将生根消毒混合液喷洒在插穗堆上,边喷边翻,喷洒均匀,以接穗上形成液滴,但不自动坠落时停止喷洒;

步骤6:垄面打孔:用扦插器在土垄上面打孔,孔间距10cm,孔深5cm,每垄打2排孔;

步骤7:扦插:选择阴雨天进行扦插,将插穗直接插入孔中,插入深度为插穗的4/5,仅保留节部略微露出地表即可;全部插完后,用松土轻轻覆盖接穗,以刚好盖住接穗头部为宜;

步骤8:覆盖地膜:选用宽度为100cm的白色地膜覆盖土垄,覆膜时要注意铺平、拉紧、不透风漏气,膜边压土要细致,埋压压严,在垄角处地膜埋入土壤深度为10cm;

步骤9:灌溉:扦插完2周内,通过垄沟进行灌溉3次,以保持垄沟湿润但不积水为原则;

步骤10:补苗:2周后,在地膜表面观察插穗发芽情况,在没成活的插穗处抠洞,轻轻拔出枯死的插穗,补插新的插穗后,用土覆盖地膜破洞,压严压实;

步骤11:扦插后管理:一个月后,在插穗发芽处抠洞,使幼苗自然长出,2个月后,在地膜中央压土,每隔半米压一个1kg的土堆,防止冬季大风时掀开地膜;

步骤12:田间管理:次年春季收集移除残余地膜,及时除草,灌溉,大田苗长势良好,夏季在插穗的老枝基部便可收获成熟的果实。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