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7336发布日期:2018-12-19 05:31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茶小绿叶蝉(empoascapirisugamatumura),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其中以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此虫一年发生8-12代左右,且世代交替。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砜亚胺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即作用于烟碱类乙酰胆碱受体内独特的结合位点而发挥杀虫功能。可经叶、茎、根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氟啶虫胺腈适用于防治棉花粉虱、盲蝽、蚜虫、飞虱、茶小绿叶蝉和蚧壳虫等所有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快速并且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被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认定为唯一的group4c类全新有效成分。对非靶标节肢动物毒性低,是害虫综合防治优选药剂。

香芹酚(carvacrol),别名:2-甲基-5-异丙基苯酚,其为一种纯植物源杀菌剂,具有安全、环保、无药害的优点,同时,香芹酚对茶小绿叶蝉、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病虫害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

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一个快捷而简单的途径,以氟啶虫胺腈与香芹酚混配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尚无报道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杀虫组合物,能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减少药剂施用次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残留。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杀虫组合物,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重量比为1-40:1。

优选地,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重量比为2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氟啶虫胺腈在杀虫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30%,香芹酚在杀虫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2-1%。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辅助剂,制成水乳剂、悬浮剂等农业上可接受的剂型。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辅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1)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按一定比例复配后对害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

(2)本发明能减少化学药剂氟啶虫胺腈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残留,更绿色环保。

(3)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作用机理不同,相互混用能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有利于延长氟啶虫胺腈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测定杀虫剂活性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及大田药效试验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氟啶虫胺腈、香芹酚及其混剂对茶小绿叶蝉室内毒力测定

供试虫:田间采集并在室内以新鲜茶树芽梢饲育繁殖3代的茶小绿叶蝉3龄若虫。

供试药剂:95.9%氟啶虫胺腈母药,10%香芹酚母药。

试验方法:采用浸渍法进行测定,选取新鲜茶树芽梢3株,在供试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自然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玻璃试管(200mm×30mm)中,每浓度4次重复。然后用毛笔接入用乙醚轻度麻醉的茶小绿叶蝉3龄若虫,每管20头,管口用白纱布扎紧。处理完毕,置于观察室内。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48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当共毒系数(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氟啶虫胺腈、香芹酚及其混剂对茶小绿叶蝉联合毒力测定表

表1联合毒力测试的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重量比为1-40:1之间混配对茶小绿叶蝉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其中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重量比为20: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最为显著;而当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重量比为45:1、1:5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重量比为1:10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

二、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10.5%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悬浮剂(20:1)

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10%、香芹酚(有效成分)0.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2.5%、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2%、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4%、聚乙烯醇(增稠剂)1.5%、丙二醇(防冻剂)1.5%、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消泡剂)0.2%、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氟啶虫胺腈与香芹酚,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10.5%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悬浮剂。

实施例2:7.2%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水乳剂(35:1)

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7%、香芹酚(有效成分)0.2%、农乳700#(乳化剂)10%、甲苯(溶剂)15%、丁基缩水甘油醚(稳定剂)1%、聚羧酸盐(分散剂)4%、丙二醇(防冻剂)1.5%、羧甲基纤维素(增稠剂)1.5%、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消泡剂)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溶剂、稳定剂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去离子水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7.2%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水乳剂。

实施例3:31%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悬浮剂(30:1)

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30%、香芹酚(有效成分)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剂)5%、无患子粉(湿润剂)5%、黄原胶(增稠剂)2%、丙三醇(防冻剂)2%、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消泡剂)0.4%、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氟啶虫胺腈与香芹酚,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31%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悬浮剂。

实施例4:2%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水乳剂(1:1)

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1%、香芹酚(有效成分)1%、农乳500#(乳化剂)8%、二甲苯(溶剂)8%、环氧氯丙烷(稳定剂)0.5%、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2%、聚乙二醇(防冻剂)0.5%、聚乙烯醇(增稠剂)0.5%、硅酮类化合物(消泡剂)0.08%、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溶剂、稳定剂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去离子水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2%氟啶虫胺腈·香芹酚水乳剂。

对比例1:10.0%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1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2.5%、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2%、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4%、聚乙烯醇(增稠剂)1.5%、丙二醇(防冻剂)1.5%、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消泡剂)0.2%、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氟啶虫胺腈,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10.0%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对比例2:5%香芹酚水剂,登记证号:pd20140941,兰州世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购。

三、大田药效实施例: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复配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设计:该试验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采用喷雾法。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ck),试验共设5个处理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施药前在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取有茶小绿叶蝉卵及成虫的茶叶树3株,统计标定株上茶小绿叶蝉数量,以此作为施药前的虫口基数。药后3d、7d、10d分别调查残留茶小绿叶蝉活虫数,记载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如下:防治效果(%)=(1-ck1×pt1/ck2×pt2)×100。其中:ck1代表对照区药前虫口数,pt1代表处理区药后虫口数,ck2代表对照区药后虫口数,pt2代表处理区药前虫口数。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小区茶叶生长良好,均未发现有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复配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2可以看出,氟啶虫胺腈与香芹酚复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杀虫效果明显提高,有利于减少用药次数,对显著延缓茶树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的产生和降低防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且持效期较长,对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