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方猪种的保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3002发布日期:2018-11-30 23:25阅读:3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方猪种的保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地方猪种的保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生态条件多样,经过华夏五千年农耕文明,孕育了76个方猪种。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为解决猪肉来源而强力推广高产肉性能的国外瘦肉型猪种,致使祖先遗留给我们的该76个猪种无一不沦为濒危物种。

国家基于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战略需要,制订了国家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及政策。自2006年以来,农业部相继公布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设立了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同时,全国诸多省市区也相应设立了省级保种场和保护区。

处于濒危境地的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由于品种内种群数量少、种群血缘不清楚和缺乏系谱选种与选配等原因,保种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基因型丢失(例如宁乡猪丢失了狮子头型)、遗传疾患(例如脐疝、阴囊疝)、毛色分化(杂乱化)等多种多样的近亲退化现象,给保种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需要从遗传学和繁殖学意义上寻找方法,以克服近亲退化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成效好、可持续操作的地方猪种的保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方猪种的保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六位数耳缺号剪法:

血缘系别是克服近亲交配或近亲繁殖的重要因素,需要从耳缺号来识别:由此创建了适合各类保种群使用的耳缺号剪耳方法:(1)将每个耳叶划分上缘、下缘和耳尖;(2)从每条耳缘逢中平分成两段,靠耳尖称尖缺,靠耳根称根缺,耳尖卡缺称正尖缺;(3)每个尖缺代表1、每个根缺代表3,每个正尖缺代表1;(4)每个部位无缺时,其读数为“0”;⑸左耳正尖缺读数代表个体号6位数的第1位数,左耳上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2位数,左耳下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3位数,右耳上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4位数,右耳正尖缺读数代表第5位数,右耳下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6位数,左耳上缘、或右耳下缘耳缺读数的和大于9,也即个位上读数是2位数时,其十位则分别与左、右正尖缺读数相加,足以适应血缘系别高达2位数和窝内仔猪多达2位数的多系别种群和高产仔数母猪的窝内仔猪的编号需要;

2)、血缘系别间车轮式交配法:

采用以公猪为血统的血缘系别制,将不同来源的公猪设定为血统系祖(血缘系别),并且以英文字母命名编码,而同一来源的母猪则以该来源的第一个汉字命名编码;

3)、基因型恢复交配法:

处于濒危境地的地方猪种,往往因种群数量小、血缘窄和缺乏系谱选配而提高了基因及基因型丢失的概率:在完全、或部分无系谱记录而无法确定亲缘关系的前提下,将仅存的种群作为原始种群按来源、或存栏地划分成若干个血缘及其公、母种群,每个血缘的公猪与所有血缘的母猪交配以合成零世代,再闭锁繁殖3-6个世代,便可获得被丢失的表现型个体,从而使被丢失的基因型得以恢复;

4)、将地方猪种的世代间隔设定为3~4年,即第5~7胎次留种;同时现场记录配种记录表、产仔与哺乳记录表、系谱记录表和用于电脑输入的繁育记录数据汇总表,以及带照片版系谱表图;从而确保各类猪种顺利繁殖。

附图说明

图1为地方猪种保种群仔猪(种猪)个体6位数耳缺号剪法;

图2为地方猪种保种群的血缘组成模式及组配方式;

图3为交配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其核心是保护遗传基因不丢失。因种群数量少,保种原则是扩大群体、增加血统、恢复基因型。而基于遗传学意义,猪种遗传资源保护则类似于人类婚姻法,需要确保种群五个世代内任何个体间无交配,从而使得种群可持续繁衍延续。然而,针对基因型恢复,又需要特定的广泛交配。

根据上述基本思想,要确保猪种遗传资源可持续繁衍生息就必须建立类似于人类婚姻法的猪种种群系谱法交配体系,而且必须由个体身份信息唯一性及其系谱信息完整性和依据系谱所形成的车轮式交配体系来实现。而基因型恢复,则需要广泛交配。由此,创建了由六位数耳缺号剪法、血缘系别间车轮式交配法、基因型恢复交配法完整的保种技术方法体系。

六位数耳缺号剪法

血缘系别是克服近亲交配或近亲繁殖的重要因素,需要从耳缺号来识别。由此创建了适合各类保种群使用的耳缺号剪耳方法:⑴将每个耳叶划分上缘、下缘和耳尖;⑵从每条耳缘逢中平分成两段,靠耳尖称尖缺,靠耳根称根缺,耳尖卡缺称正尖缺;⑶每个尖缺代表1、每个根缺代表3,每个正尖缺代表1;⑷每个部位无缺时,其读数为“0”;⑸左耳正尖缺读数代表个体号6位数的第1位数,左耳上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2位数,左耳下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3位数,右耳上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4位数,右耳正尖缺读数代表第5位数,右耳下缘缺读数的和代表第6位数,左耳上缘、或右耳下缘耳缺读数的和大于9,也即个位上读数是2位数时,其十位则分别与左、右正尖缺读数相加,足以适应血缘系别高达2位数和窝内仔猪多达2位数的多系别种群和高产仔数母猪的窝内仔猪的编号需要。该剪耳方法举例如附图1。

2.血缘系别间车轮式交配法

采用以公猪为血统的血缘系别制,即将不同来源的公猪设定为血统系祖(血缘系别),并且以英文字母命名编码,而同一来源的母猪则以该来源的第一个汉字命名编码。

或许,由于种猪来源的基本信息难以准确判定个体间的血缘关系,只能在已有信息上将存栏公猪设定为血统(血缘)、同时也将母猪划分成相应的血缘群体。由此,依据近亲原理而形成了由血统来源命名的血缘系别地方猪种保种种群车轮式通用交配法(交配模式)如附图2,以适用和实用于所有地方猪种保种种群的种猪间的组配。

3.基因型恢复交配法

处于濒危境地的地方猪种,往往因种群数量小、血缘窄和缺乏选配而提高了基因及基因型丢失的概率。在完全、或部分无系谱记录而无法确定亲缘关系的前提下,将仅存的种群作为原始种群按来源、或存栏地划分成若干个血缘及其公、母种群,每个血缘的公猪与所有血缘的母猪交配以合成零世代,再闭锁繁殖繁殖3-6个世代,便可获得被丢失的表现型个体,从而使被丢失的基因型得以恢复。由此创建的在窄小的种群内寻找恢复基因型的交配方法(交配模式)如附图3。

配套条件

1.世代间隔

一般而言,地方猪种的公、母种猪利用年限分别可达5~7年和6~7年。就种群容量相对较小、血缘宽度相对较窄和交配体系相对闭锁的条件下,世代间隔越长越利于延长遗传学意义的近亲出现的机会。然而,从仔猪的生活力而言,公、母种猪年龄越高,其仔猪的生活力可能会相应下降。基于这一认识,将地方猪种的世代间隔设定为3~4年,即第5~7胎次留种。

记录表格

为了确保地方猪种保种群后代体貌性状和数量性状都能及时、准确调查获得,设计了1套5个表格,分别为用于现场记录的配种记录表、产仔与哺乳记录表、系谱记录表和用于电脑输入的繁育记录数据汇总表,以及带照片版系谱表图。应用该套表格,可以有效预防性状调查时疏漏和确保电脑正确录入。

显著成效

毛色、头型是猪种肉眼可见的特征性性状,也是特定基因型的表现型性状。因此,依据表现型的毛色和头型,即可判定种群的保种效果。执行本技术体系的保种群,统计零世代、1世代、2世代仔猪的毛色依序为,乌云盖雪86.54%、86.9%、86.17%,大黑花10.27%、9.74%、10.7%,小散花3.19%、3.36%、3.13%。显然,乌云盖雪是宁乡花猪的主体毛色,其次是大黑花,小散花的频率已经很低。这与1986年出版的《中国猪品种志》(猪志)的毛色记述:“乌云盖雪占60%以上,大黑花占产区母猪的25%左右,小散花为产区群众所忌。”趋势相比,该趋势得到更大发展,充分体现了原产地群众毛色选择产生了极大效应,同时也足以说明本技术体系的可靠性和成熟性,详见表3。由于头型的表现型判定不像仔猪出生时就可以判定,而要在2岁成年才可准确判定。省志记述:狮子头型的已少见,福字头型的占25%左右,阉鸡头型的占65左右。执行本技术体系所培育的成年种群,狮子头型出现概率达到2.5~5.7%,这也进一步显示出本技术体系的可靠性和成熟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